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8dca1ee4afe04a1b071de96.png)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Comparison of the Win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中西方酒文化对比一、题目来源其他,专题研究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包括酒的酿造工艺和酒人文精神等的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地理环境、物产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不同,而且有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但是也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只要密切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中国和西方酒文化发展的脉搏,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扬光大。
研究意义:酒被认为是酒神赐予人们的礼物。
酒文化源远流长。
酒在人们日常的交际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等的不同,东西方(甚至国与国之间) 的酒文化呈现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
对东西方酒文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颇有意义。
东西方的酒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内容丰富。
了解不同民族的酒文化,有助于人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Fang Weiwen.Chinese Wine.[J].CHINA’S GOREIGN TRADE,2000, Vol.21 No.1:48[2]Kongco.Wine Songs and Culture.[J].CHINA’S TIBET,1996, Vol.5No.3:36~37[3]Liu Changsheng.China’s Alcohol Culture-An Elementary Introduction.[J].P AST AND PRESENT,1996 Vol.13No.1:34~35[4] Lu nd of Wine and Poets.[J].CHINA TODAY,20 04, Vol.12No.5:56~57[5]Nie Yan.Riches and Romance from France’s Wine Harvest. [J].ENGLISH COACHING,1999,Vol.26No.3:26[6] Oliver Dawe, Hector Innes,Book, Wilton 65, January 19 93[7]Shan Yongjun, The Different Nature in the Drinknig Culture between Ch nia and W estern World,Journal ofA nkang Teachers College, Vol118 №.2[8]陈洪绶,任熊(清).酒牌[M].东画报出版社,2005.9[9]陈桥生.诗酒风流[M].北京: 华文出版社 , 1997.1[10]杜莉.中西酒文化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Vol.21No.1:1~4[11](美)盖尔·梅斯.走进欧美酒天地[M]. 高间.金盾出版社,2005.1[12]林莹,毛永年.爱恋葡萄酒[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1[13]曲松斌等.酒文化丛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4]阮汝玮.酒菜与酒话[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8.[15]单永军.醉:诗意的自远与本能的迷醉—中西酒文化精神之比较[J].安康师专学报,2006,Vol.18No.2:46~48[16]天龙.民间酒俗[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1]徐琰.从酒文化的词语形态异同点看东西方文化特质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Vo l.3No.3:238~240[17]杨乃济. 中西酒文化比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Vol.8No.18:84~99[18]杨婷.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Vol.17 No.4:40~42[19]张吕.酒趣诗情景理—论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审美意蕴[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 , Vol.9No.1:47~51[20]朱江.消闲时节话洋酒[J].中国烹饪研究,1996,Vol.13No.1:15~20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1.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葡萄酒是西方国家的主要酒种,西方人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餐桌礼仪。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之浅谈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之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13c492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8.png)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之浅谈酒文化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食与饮食的追求,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西方酒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酿造工艺、品味方式、饮酒礼仪等方面,更与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首先,酿造工艺方面的差异。
西方国家以葡萄酒为代表,注重自然发酵,以保留葡萄本身的天然风味,所以他们的酒更多是以葡萄为原料制成,并强调原汁原味的美。
而中国的酿酒文化源远流长,以黄酒、米酒、白酒为主,追求的是工艺的精细和品味的独特性。
中国的酒以精致的酿造工艺和丰富的口感为特点,带有一种茶、咖啡般的禅意。
其次,品味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品味酒的方式通常是细细品味,通过观察、闻香、品味来体验酒的口感和气息,同时会根据个人口味搭配适合的美食,以达到最佳的味觉享受。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在饮酒过程中传达情感和交流,通过亲密的互动和轻松的氛围来增进友谊和团结。
在宴席上,主人会向客人敬酒,而客人则要敬主人一杯以示感谢,这既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尊重和礼貌。
第三,饮酒礼仪方面的差异。
西方饮酒礼仪注重个人自由和舒适度,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来选择酒的种类和饮用方式。
一般情况下,西方人习惯于用透明的酒杯来品味酒,并且可以选择用冰块或者加入水果等来调配饮品。
而中国饮酒礼仪更加注重仪式感和尊重传统,以茶杯或者酒杯为主,不加任何配料,将酒的品质和功效表现得更加纯粹。
最后,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差异。
酒文化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西方国家,酒被视为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人们经常会在聚会、社交或庆祝活动中畅饮。
而在中国,酒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含义和仪式感,它是人们交朋友和表达感情的工具,也代表着尊重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酿造工艺、品味方式、饮酒礼仪等方面,更反映了不同国家人们对美食与饮食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5d653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f.png)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葡萄酒是一种古老而受人喜爱的饮品,它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壤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的葡萄酒文化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葡萄酒的历史、生产工艺、品鉴方式以及在社交场合的使用等方面对中西方葡萄酒文化进行对比。
一、历史与传统中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历史悠久,但起源和发展有所不同。
西方葡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希腊,后来传入罗马帝国并得到推广。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传播也促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教堂成为了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和贮藏场所。
在欧洲,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成为了葡萄酒的主要产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葡萄酒文化。
相比之下,中国的葡萄酒文化起步较晚。
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但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二、葡萄品种和产区中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在葡萄品种和产区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的葡萄酒以欧洲为主,主要品种包括赤霞珠、黑皮诺、霞多丽等。
法国的波尔多、勃艮第、香槟等产区以及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皮埃蒙特等产区都享有盛誉。
这些产区的气候、土壤和传统的酿酒工艺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中国的葡萄酒产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宁夏等地。
中国的葡萄酒品种丰富多样,包括赤霞珠、夏洛、长相思等国际品种,以及宜宾、秦香葡等本土品种。
中国的葡萄酒产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也在品质上有所提升。
三、生产工艺和酿造技术中西方的葡萄酒生产工艺和酿造技术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国家的葡萄酒酿造过程注重传统工艺和手工操作。
例如,在法国的勃艮第产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使用的是传统的木桶发酵和储存方式,这赋予了葡萄酒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西方国家还注重葡萄酒的陈年和储存,一些高档葡萄酒需要长时间的陈年才能达到最佳的品质。
中国的葡萄酒酿造过程更加注重现代化和科技化。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84e4d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9.png)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酒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饮品,不同地区的酒文化也有其独特性。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体现在酿造工艺、饮酒习惯、酒的象征意义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酿造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酿酒过程注重原料的挑选和处理。
葡萄酒是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其酿造过程需要精选葡萄,并进行发酵和陈酿,以保持其香气和口感。
此外,西方还注重酒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和品质检测,以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相比之下,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酿造工艺。
中国的酿酒主要以粮食为原料,如黄酒、白酒等。
在中国,制作酒的工艺多样,有米酒、糯米酒、花雕酒等多种类型。
中国的酿酒历史悠久,酿造过程则依赖于其特有的发酵方式。
传统的酿酒工艺中使用了糯米和曲子等原料,通过特殊的发酵和蒸馏技术,制作出了独特的中国白酒。
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中还有传统的酿造方式,如坛子酿造等,与西方的现代化酿酒设备相比更富有手工艺的特点。
其次,在饮酒习惯上,中西方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酒常常和社交活动结合在一起,如餐酒搭配、鸡尾酒派对等。
西方人更倾向于在特殊场合或与亲朋好友一起享受饮酒的乐趣。
此外,西方还有一些特有的饮酒仪式和习俗,如品酒师的职业、酒窖的管理等。
而在中国,饮酒则常常伴随着酒宴和亲朋好友的聚会。
中国的宴会文化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举杯敬酒表达友谊和情感。
中国的酒宴中有着丰富的礼仪和规范,比如主人敬酒、宾客敬酒、轮番敬酒等。
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中存在着尊酒、斟酒、干杯等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酒的特殊情感和尊重。
最后,酒在中西方的象征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酒是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品味和身份地位。
红酒、香槟等高档酒品更是象征富有和高雅的生活方式。
而在中国,酒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中国人将酒看作人际交往的工具和纽带,敬酒是表达敬意和友情的一种方式。
此外,中国的白酒在一些场合中也有祭祖扫墓等仪式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在酿造工艺、饮酒习惯和酒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11bd3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6.png)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中西方酒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从酿造方法、饮用习惯、礼仪准则以及文化象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酒的酿造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采用的主要酿造原料是大米,而西方则主要使用葡萄。
中国的酒主要有白酒、黄酒、米酒等,而西方文化中则主要有葡萄酒、威士忌、伏特加等。
此外,在酿造过程中,西方文化更加注重陈年和发酵过程,酒的质量也借助于时间来证明,而中国酒文化更注重传统手工酿造和酒的风味。
其次,中西方对待酒的饮用习惯不同。
在中国,饭桌上的酒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宴会或聚会都需要敬酒,而且酒杯一满一定要一饮而尽,代表尊重和欢迎。
而西方则更加注重品味和享受,通常会在餐前或餐后畅饮小酒,或者和朋友在酒吧聚会。
此外,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酒可以帮助人们交流和沟通感情,而西方文化中酒常常视为一种放松和解压的方式。
还有,中西方对于饮酒的礼仪准则存在差异。
在中国,尤其是商务环境中,敬酒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的一种方式。
敬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例如在敬酒时要使用两只手,酒杯要比对方的低一些等。
而在西方,敬酒的方式相对简单,通常只是轻轻碰杯,并且饮酒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是否饮用。
最后,中西方酒文化在象征和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酒是一种寄托情感和表达感激的方式,它代表着团圆、友谊、庆祝和喜悦等象征。
而在西方,酒通常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具有放松和享受的意义。
总的来说,中西方酒文化在酿造方法、饮用习惯、礼仪准则以及象征意义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酒文化也相互融合并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8097d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0.png)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酒是全球公认的一种文化符号,它在不同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含义和方式。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源于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
以下是中西方酒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
首先,中西方的酿酒历史不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酿造酒的国家之一,其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
而西方国家的酿酒历史相对较短,主要起源于希腊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其次,中西方的酿酒原料和酒种类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主要酿酒原料是谷物,如大米、小麦和玉米,而西方国家则以葡萄为主。
因此,中国主要的酒种类是白酒、黄酒和米酒,而西方国家主要的酒种类是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起泡酒。
第三,中西方的饮酒习俗和仪式也不同。
中国的饮酒习俗强调团结和喜庆,通常是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中饮酒,比如婚礼、生日和春节。
在宴会上,主持人会为客人倒酒,这代表着主人的尊重和好客。
而西方国家的饮酒习俗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和品味,人们通常在晚餐时品尝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有时会进行品酒会来品评不同的酒款。
此外,中西方的饮酒文化也反映在其饮酒态度上。
在中国文化中,饮酒被认为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共同饮酒来增进人际关系和友谊。
而在西方国家,饮酒则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品味和喜好。
最后,中西方的酒文化也在法律和礼仪方面有所不同。
中国是一个饮酒礼仪非常重要的国家,有许多古老的饮酒礼仪和习俗。
而西方国家在法律上有更为严格的酒精限制,对于酒后驾驶等问题更加重视。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酿酒历史、酿酒原料、饮酒习俗和仪式、饮酒态度以及法律和礼仪等方面。
虽然存在差异,但酒文化无论在中西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法国和中国的酒文化有何不同?
![法国和中国的酒文化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820d5f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b.png)
法国和中国的酒文化有何不同?饮酒在法国和中国都是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但两地的饮酒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法国和中国酒文化的几个不同点。
1. 酿造方法法国葡萄酒的酿造方法非常复杂,酒庄通常会注重葡萄的品种、土壤和气候等方面。
葡萄酒的品质与年份有关,法国红酒的陈年也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中国的酒文化注重手工艺,大多数中国的白酒和黄酒都是通过发酵来制作的。
中国的土豆酒和米酒也很有名。
2. 酒文化礼仪在法国,品尝葡萄酒有严格的礼仪,包括正式的品酒法和排比的品尝步骤。
相比之下,在中国,酒文化注重热情和场合,通常是在酒席上,互相干杯表示诚挚的友谊。
中国的酒席通常需要吃点小菜和聊天,以彼此之间的交流为主。
3. 酒水的选择在法国的饮酒文化中,红酒和白酒非常流行。
法国红酒的种类非常多样化,法国酒商通常会为各种场合准备不同种类的葡萄酒,如敞开式、停车式和餐桌式等。
而在中国,白酒和黄酒是最受欢迎的酒款,通常用于宴请客人和自己享用。
此外,中国的茶饮也非常流行,如绿茶、红茶和酸梅汤等。
4. 饮酒习俗在法国,饮酒经常论及文化、艺术和文学方面的话题。
在热烈的对话中,法国人通常会醉倒在酒吧和餐馆里,感受到饮酒的愉悦体验。
相比之下,中国的酒文化更注重宗教和道德方面的讨论,人们会在饮酒时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人生哲学。
5. 年龄限制在法国,法律允许18岁的人可以饮酒。
如果在公共场合饮酒时过于嘈杂或过于醉酒,法律可能会采取制止措施。
相比之下,中国的饮酒年龄限制是21岁,而且饮酒时要注意社交礼仪和文化习俗。
总之,尽管法国和中国的酒文化有许多不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酒习俗和历史。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不同饮酒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尊重彼此的文化。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e119b6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8.png)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酒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是世界各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西方酒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在酿酒方法、饮酒礼仪、文化符号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探讨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首先,在酿酒方法方面,中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酿酒的历史,中国人酿酒注重使用米、麦、薯类等作为原料,并通过发酵的方式制作酒精。
中国传统的酿酒方法更加注重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如泥浆发酵、米酒发酵等,这种酿酒方式特别适应中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而在西方,酿酒以葡萄酒为主,西方的酿酒方法更注重葡萄的培育和葡萄酒的醇化。
西方酿酒更加注重对葡萄酒的陈酿和调配,例如通过在木桶中陈酿。
其次,在饮酒礼仪方面,中西方酒文化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酒礼仪,从古至今一直注重酒文化的礼仪性。
中国人认为酒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在接待客人、结交朋友或进行商务活动时,都要根据礼节规矩准备一定的酒席和陪酒词。
中国的饮酒礼仪注重尊重和热情,比如互敬酒、敬重年长者先喝、与客人行杯之礼等。
而西方的饮酒礼仪则更加注重品鉴和享受,西方人喜欢用刷子擦拭酒杯,并注重握杯的姿势和饮酒的仪态。
西方人更注重用眼睛、鼻子和味蕾来品味酒的香气、口感和余味。
此外,中西方酒文化也体现在文化符号上的差异。
酒在中西方的文化象征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国人将酒视为友谊、喜庆和社交活动的象征,例如在各种民间节日、婚礼、宴会等场合都会有酒的参与。
中国人还有以酒为媒介来表达祝福和纪念的习俗,如馈赠年酒、喝酒祝寿等。
相比之下,西方的酒文化更多地与个人生活和情感相关,葡萄酒被视为一种与美食和浪漫有关的品味。
西方人喜欢在晚餐时品味一杯葡萄酒,感受酒的香气和味道,将酒作为一种放松和享受的方式。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体现在酿酒方法上,中西方使用的原料和酿酒技巧不同;在饮酒礼仪方面,中西方有不同的礼仪规矩和仪态;在文化符号上,中西方对酒的象征含义也有所不同。
中西酒文化之差异
![中西酒文化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d5eb5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0.png)
中西酒文化之差异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中西方酒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酒的种类、饮用方式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酒的种类上。
中国的白酒、黄酒、红酒等都是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而西方的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等则是以麦芽、葡萄、大麦等为原料酿制的。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气候环境。
中国人喜欢吃米饭、面食等主食,因此白酒、黄酒等以粮食为原料的酒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市场。
而西方人则喜欢吃面包、肉类等食物,因此啤酒、葡萄酒等以麦芽、葡萄等为原料的酒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市场。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饮用方式上。
中国人喜欢用小杯子喝酒,这种方式被称为“小酌”,寓意着“小饮怡情”。
而西方人则喜欢用大杯子喝酒,这种方式被称为“畅饮”,寓意着“痛快淋漓”。
此外,中国人在喝酒时喜欢与朋友聊天、交流感情,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和品味。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
中国人喜欢在节日、聚会等场合喝酒,这种场合被称为“宴席”。
在宴席上,人们会尽情地享受美食和美酒,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激之情。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会在下班后去酒吧、夜店等地方放松身心,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价值观念上。
中国人认为“酒逢知己千杯少”,强调的是友谊和亲情的重要性;而西方人则认为“饮酒不醉人人自醉”,强调的是自我控制和自律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传统礼仪,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中西方酒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酒的种类、饮用方式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秀之处,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解读中西酒文化差异
![解读中西酒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628ed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8.png)
解读中西酒文化差异中西酒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在饮酒方式、酿酒艺术和酒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酒文化的差异进行解读。
首先,中西酒文化在饮酒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饮酒往往是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人通常在酒吧、餐厅或家庭聚会中享用酒类。
他们喜欢尝试不同种类的酒,并倾向于通过饮用酒精来放松身心,促进社交交流。
而在中国文化中,饮酒通常是和宴席、商务谈判、朋友聚会等场合紧密相连的。
中国人更注重饮酒的仪式感,不仅关注酒的品质和口感,更重要的是看重酒桌上的人情味和友谊,喝酒常常与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建立有关。
此外,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些讲究饮酒礼仪,如对较长辈或高官的敬酒规矩。
其次,在酿酒艺术方面,中西酒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葡萄酒是最出名的酒类产品。
西方人在葡萄酒酿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他们注重葡萄酒的品种、产区和年份,通过风味品鉴来欣赏和评价葡萄酒的品质。
而中国有着丰富的酿酒文化历史,以黄酒和白酒为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的黄酒在酿造过程中,注重传统发酵技术和酿造工艺,强调原料和酿造工艺对于酒的品质的影响。
而中国的白酒则在酿造技术上独树一帜,通过传统酿造工艺和陈酿过程来打造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最后,中西酒文化在酒文化传统上也有着差异。
在西方,酒文化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艺术,酒文化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西方人会对酒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学描写,同时也有严格的酒业规范和法律法规。
而在中国,酒文化与社会礼仪和人际关系亲密相连。
中国的酒文化中,观念先行,喝酒被视为一种交际手段和人际关系的维系方式。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与酒相关的传统节日和仪式,如春节期间的“敬酒祭祖”等。
总的来说,中西酒文化在饮酒方式、酿酒艺术和酒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酒文化更注重酒的品质、品鉴和社交交流,而中国酒文化更注重酒的仪式感、人际关系和节日仪式。
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的不同所导致的。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25d5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8.png)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探析酒文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酒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这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历史发展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可以从饮酒习俗的角度来观察。
在西方国家,酒的饮用可以作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人们在酒吧、酒会或派对上享用酒,以表达自己的社交关系和身份。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饮酒更多地强调亲情和友情的交流,家庭聚餐或宴会上饮酒是常见的,以增进亲密关系和人际合作。
其次,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酒的种类和酿造方法来观察。
在西方国家,葡萄酒、啤酒和烈酒是主要的饮酒选择。
葡萄酒以其复杂的口感和陈年潜力而受到青睐,啤酒则作为一种常见的饮料,在社交场合中广泛消费。
而在中国,白酒是最主要的酒类,在各种宴会和社交场合被广泛饮用,因其独特的香味和高度而备受青睐。
最后,酒的文化象征和象征意义也是中西方酒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在西方国家,酒被视为一种自由和快乐的象征,它被用来庆祝和放松。
相比之下,中国等东方国家的酒文化带有更多的仪式感和尊重,酒往往被视为一种尊严和礼仪的象征。
这些中西方酒文化差异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
西方许多国家拥有适宜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因此葡萄酒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广泛开发和推广。
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气候条件则更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和酿酒。
其次,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西方国家对于酒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有着悠久的追溯,葡萄酒在欧洲等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酒文化则源远流长,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酿酒技术和文化象征,已经成为国粹。
最后,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酒在这里被视为一种娱乐和享乐的方式。
而东方国家则更注重家庭和社交的纽带,酒则被视为一种增进感情和友谊的媒介。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这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历史发展的区别。
法国和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有何差异?
![法国和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有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fa65ed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2.png)
法国和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有何差异?葡萄酒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同时也是两个古老文明——法国和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
虽然葡萄酒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法国和中国的葡萄酒文化还是有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
一、历史和文化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希腊人将葡萄种子带到了现代法国领土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之后,罗马人入侵法国,将葡萄酒的种植和酿造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大力支持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通过葡萄酒仪式来隆重地庆祝神圣的宗教节日。
与此不同,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历史还比较短暂。
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批葡萄酒是在唐朝时期由大食(即阿拉伯)传入的。
但葡萄酒直到清朝才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的饮品,当时还是主要面向西方的新教传教士和外国领事。
二、品种和酿造工艺法国的葡萄酒种类繁多,根据产区不同可以分为波尔多、勃艮第、香槟、隆河等多个产区。
每个产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候、土壤和葡萄品种,这也是法国葡萄酒所具有的一大特点。
同时,法国的酿酒师们善于利用不同葡萄品种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酿造和陈酿工艺,将葡萄酒酿造成品质优良、口感丰富的美酒。
相比之下,中国的葡萄酒种类相对较少,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有金手指、卡本内等。
另外,中国的酿酒师们在酿造过程中往往不太关注葡萄品种的特点,更注重酿造工艺的掌握。
一些中国的葡萄酒品牌在酿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工业化生产设备,以追求成本和产量上的优势。
三、文化传承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在历史漫长的时间沉淀中形成了许多固守、传承的方式。
法国葡萄酒文化的积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它深深植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法国的酒庄、葡萄园、酒俗等文化衍生物也成为了文化遗产。
相比之下,中国的葡萄酒文化的传承仍在不断建立和完善。
许多中国的葡萄酒品牌正在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酿酒技术相结合,以优秀的口感、标志性的设计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推广来提升品牌价值。
中西方酒水文化差异
![中西方酒水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8b6e1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8.png)
中西方酒水文化差异酒水文化是指关于酒和饮酒方式的传统、规范和习惯的总称,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西方酒水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酒类的种类:中西方的酒类种类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啤酒、葡萄酒和烈酒是最常见的酒类。
啤酒是西方文化中非常普遍的饮料,在许多社交场合和聚会中都能见到。
葡萄酒在西方国家也有很高的地位,是很多人用餐时的常饮品。
烈酒如威士忌、伏特加和龙舌兰等也非常受欢迎。
而在中国,白酒是最常见和重要的酒类,也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
此外,中国还有黄酒、米酒、果酒、啤酒等多种种类的酒。
2.饮酒仪式:中西方的饮酒仪式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品酒被视为一项艺术,人们会注重酒的口感、香气和颜色等细节。
在品酒时,人们会仔细品味每一口酒,并用专业术语来形容酒的特点。
此外,西方人喜欢使用特定的酒杯来喝酒,因为酒杯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影响酒的口感。
而在中国,喝酒往往与宴席和社交活动相关,人们用酒来展示自己和交流感情。
在喝酒时,人们通常会举杯邀酒、互相敬酒,并有许多饮酒的规矩和礼仪。
3.酒文化的地位: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待酒的态度和地位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饮酒被视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人们可以在酒吧、酒馆或家中放松身心,享受酒所带来的愉悦和社交。
酒的消费和品质也与社会地位和身份有关。
而在中国,酒在社交场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交际的手段。
在中国的宴席上,人们通常都会喝酒,并通过举杯敬酒来表达敬意和友好。
饮酒时,个人的胆量和能力常常被认为是勇敢和豪爽的象征。
4.饮酒的影响:中西方的饮酒习惯和观念也会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西方,饮酒被普遍接受且认为是正常的消费行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在公共场所饮酒。
但过度饮酒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
与此相比,中国对酒的态度更加复杂,既看重酒的社交功能,也警惕酒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会对酒类的生产和销售严格管理,并设置了许多酒驾和限酒的法规。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bc32e5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0.png)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一、背景介绍葡萄酒作为一种古老的酒类,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在历史、生产工艺、品味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中西方葡萄酒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二、历史渊源1. 中方葡萄酒文化中国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时期,中国就有了酿造葡萄酒的记录。
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注重酒的仪式和礼仪,被视为高雅之物。
2. 西方葡萄酒文化西方葡萄酒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中世纪,葡萄酒成为了基督教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被视为神圣的饮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葡萄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艺术形式。
三、生产工艺1. 中方葡萄酒生产工艺中国的葡萄酒生产工艺注重传统工艺和自然发酵。
常见的工艺包括手工采摘、木桶发酵和陶罐贮藏。
中国葡萄酒以红酒为主,注重酒体的醇厚和口感的柔顺。
2. 西方葡萄酒生产工艺西方葡萄酒生产工艺注重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应用。
常见的工艺包括机械采摘、不锈钢罐发酵和橡木桶陈酿。
西方葡萄酒以红、白、玫瑰三种类型为主,注重酒体的复杂性和口感的多样性。
四、品味习惯1. 中方葡萄酒品味习惯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品味习惯较为保守,喜欢酒体醇厚、口感柔顺的红酒。
中国人在品味葡萄酒时注重酒的色泽、香气和口感,将其与食物搭配,追求和谐的口味体验。
2. 西方葡萄酒品味习惯西方人对葡萄酒的品味习惯较为开放,喜欢酒体复杂、口感多样的红、白、玫瑰葡萄酒。
西方人在品味葡萄酒时注重酒的香气、口感和余味,将其作为独立的饮品享受,追求个性化的品味体验。
五、文化内涵1. 中方葡萄酒文化内涵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酒的仪式和礼仪。
葡萄酒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祝福、团圆和庆祝的象征意义。
2. 西方葡萄酒文化内涵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内涵多元化,与艺术、文学和生活方式相结合。
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一种享受和表达个性的方式,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六、结论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在历史、生产工艺、品味习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cbe58a34b90d6c85ec3ac6ff.png)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
久远的诗人李白用优美的诗歌表达了东方人对酒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东方酿酒业的源远流长。
同样著名的葡萄酒之父巴斯德更是把葡萄酒比做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
因此,我们很难分出李白和巴斯德谁对酒更热爱一些。
对酒的喜爱虽然相同,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却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欣赏酒的角度有所不同,也就延伸出中西方酒文化的种种不同。
一、酒种的不同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
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
中华文明产生在黄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早成为农业大国,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与西亚、中美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
中国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粮食在满足了人们食用的功能,还有剩余,这为粮食酿酒奠定了基础。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
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
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种植,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
酒杯方面: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
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
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
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
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
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
但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西洋酒器。
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
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
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以被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接受。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049d8faad51f01dc281f156.png)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篇一: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学生:杨姗工学院08工程管理一班学号:200840613110关键词:葡萄酒中西差别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7000多年前的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可能最早开始栽种葡萄,而古波斯(今伊朗)最早开始酿造葡萄酒。
但这并不说明人葡萄酒是人类的发明。
只要一串成熟的野生葡萄掉落在地面上,在短时间内便有可能成为葡萄酒。
从这个角度讲,葡萄酒的诞生是大自然的杰作,葡萄酒的历史远比人类文明史要长。
人类发现了这种神奇的饮料并开始有目的地栽培、驯化野生葡萄,酿造葡萄酒,并将这种技艺传播开去。
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
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
这种葡萄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宗教的兴起与发展,海内外殖民扩张,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艺术的传播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葡萄酒文化的时候,也必须先去了解人类文明入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
”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1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1](https://img.taocdn.com/s3/m/67996f58aeaad1f347933f05.png)
中国佳酿
贵州:茅台、董酒 四川:五粮液、泸州老窖、 剑南春、
郎酒、沱牌曲酒 山西:汾酒、竹叶青 陕西:西凤酒 湖南:武陵酒 湖北:武汉黄鹤楼酒 河南:宝丰酒、宋河粮液 广西:桂林三花酒 福建:龙岩沉缸酒 江苏:洋河酒、双沟酒 浙江:绍兴加饭酒 安徽:古井酒
3 中国古代的酒器
• 刚开始时,人们是伏地而饮,手捧而食。 但随着人类智力的提高,懂得选取身边的 兽角、硬瓜、果壳来做简单的加工,成为 最早的酒器,这可从文字上得到印证。
← 2 ~ 4.5 oz
甜酒杯
(Liqueur) 1 ~ 1.5 oz
酸酒杯 (Sour Cocktail Glass)
4.2 ~ 6 oz
• • 啤酒杯 Beer
10 ~12 oz
香槟酒杯 (Champagen Cocktail
Glass)
4.5 ~ 6oz
第二篇:中国酒文化
1中国古代文人与酒 2中国酒的起源与发展 3中国古代的酒器 4酒德与酒礼 5酒与节庆、民俗
第三篇:中西方酒文化之异同
1 用料与品类 2 酿造工艺的差异 3 酒具的差异 4 核心文化的差异 5 饮酒礼仪的差异
中国: 粮食酒
中国酿酒原料主 要有小麦、高粱和粟、 稻谷。
西方: 葡萄酿制酒
在西方众多的酒 “雅典的文明,建立在葡萄酒和橄榄油之上。” 中,最具特色、最著 名的属于发酵酒的葡 萄酒和属于蒸馏酒的 白兰地,它们用的几 乎是百分之百的葡萄。
书圣王羲之
• 他所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借着酒兴时的传神 之作。他在酒意醺然之际,激情满怀、才思敏 捷,立即提笔挥毫,不但一气呵成,且势如奔马, 完成了千古不朽的经典作品——《兰亭集序》。
全文共325个字,其中的“之”字就有19个, 但每个“之”字的笔势各异,神韵不同, 可说是“万象齐赴,姿态独绝”,等到他 酒醒之后,自己也大吃一惊。事后,他曾 多次再重写《兰亭集序》,但都写不出那 样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篇一: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财务管理09-1姓名:刘鑫学号:540906070126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摘要: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
酒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与文化一样,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在中西方呈现出其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民族特性。
现在仅从中西方葡萄酒的历史,有关葡萄酒的诗词,葡萄酒礼仪,酒器方面,人们对待葡萄酒的态度,葡萄酒的生产工艺,葡萄酒的消费心理等方面进行粗浅的对比。
关键词:酒史、酒词、葡萄酒礼仪、酒器、生产工艺中西方葡萄酒历史:我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商代我国就已出现葡萄酒,唐元两朝达到兴盛,自明朝开始逐渐淡化,清朝时更加衰败,直到清末华侨张弼士创建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近代葡萄酒业才开始起步,但连续的战乱,使葡萄酒业苟延残喘,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几乎关闭,解放后我国葡萄酒业才有了长足发展。
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
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
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即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自此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
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萄酒厂。
这些厂的规模虽不大,但我国葡萄酒工业己初步形成,葡萄酒的消费面扩大。
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的摧残,官僚资本的掠夺,我国的葡萄酒业难以生存,连赫赫有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也难以维持,于1948年公司宣告破产。
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对葡萄酒的研究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还不是非常繁荣,研究范围还比较窄,主要是葡萄酒栽培技术的读物。
另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有更多的学者对国外的葡萄酒,特别是对法国葡萄酒予以介绍。
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兴起“葡萄酒热”,葡萄酒产量和消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葡萄酒方面的研究空前高涨。
这一阶段的葡萄酒论著论述内容涉及到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工艺、葡萄酒品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市场营销等。
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对行业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除此以外,对葡萄酒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是各类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各级研究机构的成立。
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
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有关葡萄酒的诗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也。
”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
汉魏时期的“葡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盛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元朝“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樽前唱”,清末“浅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
这些都是对葡萄酒最真实的记载,可见,葡萄酒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在西方也有许多作品来表现人们对葡萄酒的喜爱。
《云中漫步》中为了防止霜冻,全葡萄园的人出动,在烟雾中手执“翅膀”挥舞双臂,让含着热量的烟雾保持葡萄藤的温度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杯酒人生》——sideways,本身这个故事就是在一片酒香当中构思出来的。
《瓶击》。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这部电影,是由英国人拍摄的。
1976年英国酒商史蒂文·斯拜瑞尔在巴黎组织了一次品酒会。
史蒂文专卖法国酒,他举办这场比赛的原意是想借美国两百周年国庆日造势,彰显法国酒的优势,以赢得更多的对法国酒的关注。
没想比赛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来自美国加州的葡萄酒打败了历来被人们所膜拜的法国酒,改变了只有法国酒才是品质象征,而加州酒只是“廉价可乐”的定论。
这场品酒会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酒标上标明的国家或产区对消费者的魔力终于被打破,“开盖定论”,酒瓶子里装的什么货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酒礼方面: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礼数,礼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酒不成礼”,酒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与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把与酒有关的礼数称为酒礼。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遵守着这些饮酒的礼节,只是更加宽泛、灵活。
人们随时都町以邀亲朋好友来聚会,而且在聚会时也不再先敬天、地、鬼、神,但还会分等级和场合来敬酒。
中国人喝酒注重人,讲究气氛,倒酒时要“以满为敬”,喝酒时要“以干为敬”;碰杯时,晚辈或下级的酒杯要低于长辈或上级的酒杯;敬酒时,晚辈和下级要主动,还要说敬酒词;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劝酒现象,喝到不醉不归等等。
与中国不同,西方的酒礼没有如此繁琐的讲究,他们喝酒在于调动各个器官去品酒,享受其中的美味。
首先,在西方国家,上酒有一定的顺序,依次是:开胃酒、主菜佐酒、甜点酒和餐后酒;此外,在酒宴上,喝酒的气氛比较缓和,从不猜拳,高声叫喊;斟酒提倡至酒杯的三分之二即可;敬酒选择在主菜之后,甜菜之前,而且要高举酒杯,注视对方以示敬意,有时也会说一些祝酒词,但不存在“以干为敬”的现象,也从不劝酒。
酒器方面:酒器是指盛装酒的器具。
酒器的历史与酒的历史同样悠久且种类繁多。
酒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酒器的生产技术、材料及外形可以反映出当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及文化发展水平。
中国人历来就十分重视酒器的使用,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酒器使人们在饮酒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西方的酒器虽然没有中国这么丰富,但也有其特色,而且,西方人讲究在不同的场合,饮用不同的酒,要选用不同的洒杯,像葡萄酒杯、白酒杯、白兰地酒杯及香槟酒杯等。
此外,西方酒杯的制作讲究轻薄透明,因此其酒器多为玻璃和水晶制品,以便于欣赏酒的色泽,进而判断出酒的档次高低。
西方人喝酒时习惯玩弄酒杯,让酒在杯中回旋,因此,西方酒杯的外形大都是窄口宽肚,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轻巧实用,在保留酒香的同时还避免酒的溢出。
由此可见,中国的酒器形象、优美;西方的酒器轻巧、方便,虽然差别比较明显,但各有其文化特色。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的酒器已经少见,西方的酒器开始在中国受到欢迎,这也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
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
而西方国家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
因此,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时,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葡萄酒的消费又会受到中国人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目前,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葡萄酒的同质化、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这些都不利于葡萄酒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可喜的是,中国人在探索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博大精深的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用健康的方式饮酒等。
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具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参考文献:《美国葡萄酒产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崔东元山东省轻工业设计院《葡萄与葡萄酒产区自然条件》赵新节徐月华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论中国葡萄酒文化》王仕佐黄平《饮食与中国文化》王仁湘篇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酒水知识论文1、南京林业大学《酒水知识》课程论文20xx-20xx学年第1学期标题??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班级: N0907051学号:N090705107姓名:蒋达凯1、近现代中国葡萄酒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
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
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即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自此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
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萄酒厂。
这些厂的规模虽不大,但我国葡萄酒工业己初步形成,葡萄酒的消费面扩大。
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的摧残,官僚资本的掠夺,我国的葡萄酒业难以生存,连赫赫有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也难以维持,于1948年公司宣告破产。
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对葡萄酒的研究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还不是非常繁荣,研究范围还比较窄,主要是葡萄酒栽培技术的读物。
另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有更多的学者对国外的葡萄酒,特别是对法国葡萄酒予以介绍。
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兴起“葡萄酒热”,葡萄酒产量和消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葡萄酒方面的研究空前高涨。
这一阶段的葡萄酒论著论述内容涉及到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工艺、葡萄酒品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市场营销等。
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对行业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除此以外,对葡萄酒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是各类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各级研究机构的成立。
2、世界葡萄酒发展历史葡萄酒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酒了,它的历史超过一万年,因为葡萄极容易自然发酵,人类的祖先从葡萄的自然发酵中发明了现代文明之一的发酵技术,据考古资料记载,大约在7000年前,葡萄开始在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栽培,后来传至埃及、希腊。
在埃及的古墓中发现大量的浮雕,清晰地描绘出古埃及的栽培、采摘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情景,这是葡萄酒酿制的开始。
伴随着希腊海外殖民地拓展,葡萄酒传到黑海及地中海沿岸各地,包括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等地。
罗马帝国在扩张的同时将葡萄的种植向北传播到欧洲各地。
葡萄酒除了被用来作为祭祀的用品,也作为饮品,葡萄酒是耶稣圣血的象征,在天主教的宗教仪式中,葡萄酒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的力量,对葡萄酒的发展扮演重要角色,有赖教会的努力,葡萄不仅在地中海区域普遍地种植,而且被带往北部天气严寒、葡萄生长困难的区域,意外促成了寒冷气候区葡萄酒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