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治脾功能亢进症配方、医案
膈下逐瘀汤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膈下逐瘀汤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膈下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在《医林改错》中,王清任把膈下逐瘀汤的适应症定为积块、小儿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等病。
积块与小儿痞块,多有属于肿瘤者。
痛不移处,也有因肿瘤所导致者。
膈下逐瘀汤的方药组成为:五灵脂二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三钱,桃仁三钱(研泥),牡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乌药二钱,甘草三钱,香附一钱半,红花三钱,枳壳一钱半。
此方用大量的活血化淤药和理气药组成,所以它的功效是化瘀理气。
现代药理学证实,膈下逐瘀汤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也能摧毁肿瘤已经生成的血管,所以它有阻断肿瘤自供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肿瘤。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特别推荐用膈下逐瘀汤治疗积聚(中医的积聚很多是西医的消化道和妇科肿瘤)。
王清任说:“积聚一症,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癥、八瘕之名,亦不必议驳其错,驳之未免过烦。
今请问在肚腹能结块者是何物?若在胃结者必食也,在肠结合者燥粪也。
积块日久,饮食仍然如故,自然不在肠胃之内,必在肠胃之外。
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
气有气管,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连接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块。
既是血块当发烧。
要知血府血瘀必发烧。
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命。
肚腹血瘀不发烧。
肚腹,血之末梢,虽瘀不致伤生。
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以此方(膈下逐瘀汤)治之,无不应手取效。
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
总是病去药止,不可多服。
倘病人气弱,不任克消,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拘泥。
“王清任的这段话对肿瘤的特点有较为全面的描述,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他无法认识到肿瘤这种病的真正病因,但是对肿瘤的临床特点认识得却非常到位。
肿瘤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肿瘤内部血管交错,这在中医认为是血瘀的产物。
而且王清任还提到了肿瘤热的问题,这在之前的中医著作中很少有如此到位的总结。
膈下逐瘀汤案例
膈下逐瘀汤案例
膈下逐瘀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常常
被用于治疗瘀血内聚、气滞血瘀、胸胁疼痛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膈下逐瘀汤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临床应用。
患者刘女士,45岁,因胸胁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诊断为痰饮阻滞、气滞血瘀证。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中医医生决定采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
膈下逐瘀汤的组成包括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药材,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痰饮阻滞、气滞血瘀的症状。
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每日服用膈下逐瘀汤,连续服用2周。
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胸胁疼痛减轻,乳房胀痛明显减轻,
月经也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膈下逐瘀汤在治疗痰饮阻滞、气滞血瘀证方面具
有显著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来合理选用药物,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膈下逐瘀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在治疗痰饮阻滞、气滞血瘀证方
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监控,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临床医生在中医药治疗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血方之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方源】:《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9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丹皮6克,乌药6克,延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3克,红花9克,枳壳5克,赤芍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淤血,形成积块。
症见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侧卧腹坠似有物。
【方解】:方中红花、桃仁破血逐瘀以消积块,为君药;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同用,可使淤血去而不伤阴血;丹皮、灵脂活血清热凉血,化瘀止痛,共为臣药。
肺居胸中,肝脉行胁,淤血阻滞,不通则痛,故配乌药、香附、枳壳、元胡行气止痛,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为多,使气行血行,以更好地发挥行气破癓消结,活血逐瘀之力。
【按语】:本方以肚腹疼痛、膈下积块、痛处不移、咽干口燥、肌肤甲错,舌紫暗,脉涩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各种腹痛、腹泻、胃痛、肝炎、肝脾肿大、结肠炎、呃逆、胸膜粘连、附睾结核、神经官能症、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
如见兼寒,加桂枝、干姜;瘀重痛剧,加乳香、没药、全蝎、蜈蚣;刺痛,加三棱、莪术;湿热内阻,加茵陈、泽泻、苡
仁。
虚症慎用,孕妇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以及并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作用。
脾功能亢进单方验方、特色疗法和西医疗法
脾功能亢进单方验方、特色疗法和西医疗法一、单方验方1.活血化瘀汤 水蛭、地鳖虫各6g,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延胡索、黄芪、炒大黄各10g,炙鳖甲15g,生牡蛎、丹参各30g。
每日1剂,文火水煎服。
此方重在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常用于治疗脾亢证属瘀血停滞者。
2.下瘀血丸 京三棱、蓬莪术各10g,陈皮、穿山甲、红花各15g,生大黄30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每日2次。
此丸可消癥散结,常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肝脾肿大者。
3.疏肝散瘀汤 当归、红花、苏木、青皮、柴胡各10g,生麦芽、焦山楂各30g,白芍、乌药、穿山甲、郁金各15g,桂枝、甘草各6g。
每日1剂,文火水煎服。
此方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用于治疗脾亢证属肝气郁滞、气血凝结而见两胁刺痛者。
4.培土消癥汤 炒麦芽、炒山楂、焦术、山药各30g,枳壳、鳖甲、炒鸡内金、白芍各15g,青皮、穿山甲、香附、两头尖、柴胡、莪术、白芥子各10g。
每日1剂,文火水煎服。
此方健脾平肝、消积破癥,治疗脾亢证属脾虚食结、痰饮停聚而成癥瘕者。
5.新加桃仁承气汤 鲜生地15g 拌捣生生纹 6g),桃仁泥、焦山栀、川贝母、粉丹皮各10g,风化消3g 拌人)), 汁、童便各100ml 拌人服)。
每日1剂,文火水煎服。
此方有清热凉血、化瘀解毒之功,治疗脾亢证属热盛伤营而见肝脾肿大明显、吐血不止、脉洪数者。
6.肝脾灵粉 炙山甲片、炙鳖甲各30g,红花、丹参、黄芪、陈皮各25g,三棱、莪术各10g,田三七8g。
共研细粉,每服6g,每日2次。
此粉剂有益气活血、化瘀软坚之功。
治疗脾亢证属瘀血内阻而见肝脾肿大明显、广泛出血者。
7.化癥回生丹 )参180g,安南桂、两头尖、麝香、片姜黄、虻虫、川椒炭、京三棱、藏红花、苏子霜、五灵脂、降真香、干漆、没药、香附、吴茱萸、延胡索、水蛭、阿魏、川芎、乳香、良姜、艾炭各60g,公丁香、苏木、桃仁、杏仁、小茴香炭各90g,白芍、当归尾、熟地黄各120g,蒲黄炭30g,益母膏240g,鳖甲胶500g,大黄250g拌以高米醋750g熬浓,晒干为末,再加醋熬,如是3次,晒干为末)。
膈下逐瘀汤——精选推荐
膈下逐瘀汤⽅剂来源清。
《医林改错净。
组成与⽤法五灵脂6克川芎6克牡丹⽪6克⾚芍药6克乌蓟6克延胡索3克⽢草9克当归9克桃仁9克红花9克⾹附6克枳壳6克⽔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逐瘀消痞,⾏⽓⽌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等症。
现代临床常⽤于治疗各种腹痛,胃痛,肝炎,肝脾肿⼤,胸膜粘连,⾎栓性静脉炎,⼜⽤于治疗结肠炎,呃逆,外⽣殖器疾病,盆腔炎,不孕症,⾎紫质病等病症。
例如: (1)结肠炎本⽅加减,治疗⾮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5例。
结果:均获满意效果。
⼀般服药3—7剂症状减轻,再进⼯0剂左右各种症状均除(<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7期)。
(2)腹泻本⽅加减,治疗肾虚五更泄泻2例。
结果:服药3—5 剂,腹泻明显减少,继服6—15剂⼤便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亦除。
随访 4年均未复发(《四川中医》1985年第6期)。
治疗痢疾未除、持续腹泻久治不愈患者。
结果;连服6剂,病情明显好转;继服4剂,腹泻停⽌;为巩固疗效⼜服3剂,诸症均消(《河南中医}1982年第3期)。
(3)呃逆治疗⽓滞⾎瘀型久治不愈患者。
结果:服药3剂获效 ((辽宁中医杂志净1987年第10期)。
(4)胃脘灼热感本⽅治疗。
结果:连服6剂即获效(《陕西中医》 1984年第3期)。
(5)间歇性卟啉病本⽅加减,治疗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
结果:服药1剂,腹痛消失,纳便正常;服药7剂,尿卟啉原试验2次呈弱阳性,继服7剂,尿卟啉原试验呈阴性,病愈出院。
随访3年多未见复发(《⿊龙江中医药》1985年第5期).。
(6)⾎紫质病本⽅加泽泻、车前⼦、⽊通治疗。
结果: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加,腹痛明显缓解,巩膜黄染渐退。
连服8剂,肝功能正常,腹痛消失,观察⽉余痊愈出院(《河南医药》1983年第2期)。
(7)神经官能症本⽅加减治疗。
患者下腹部稍接触⾐被就有⾛蚁感,久治不愈,痛苦难⾔。
结果:服药15剂,各种症状消失(《陕西中医}1984年第3期)。
解读治疗肝硬化的方子膈下逐瘀汤,为何这么好的一个方子,有些患者用
解读治疗肝硬化的方子膈下逐瘀汤,为何这么好的一个方子,
有些患者用
解读治疗肝硬化的方子膈下逐瘀汤,为何这么好的一个方子,有些患者用了却没有效?
膈下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卷上,具有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功效。
而西医学认为膈下逐瘀汤具有以下四种主要的功效:1、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抗生素的使用;2、能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为患者主动进食创造条件;3、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体质,为继续必要的治疗提供保证;4、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膈下逐瘀汤的标准组方: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枳壳、桔梗、甘草、柴胡、玄参。
那么为何这么好的一个方子,有些中医用了却没有效果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会灵活运用,不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去加减用药,只是一味地套用。
就像把削铁如泥的莫邪剑,交到一个内功孱弱的人手中一样。
膈下逐瘀汤其实只是一个最基础的方子,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引申很多用法,下面我们来详细地解读一下:
膈下逐瘀汤加生地、肉苁蓉、牛膝用于肝肾不足者;
膈下逐瘀汤加陈皮、白术、人参、茯苓用于脾胃虚弱者;
膈下逐瘀汤加茵陈、山栀子、大黄用于湿热内蕴者;
膈下逐瘀汤加乳香、没药、川楝子用于胁痛如刺、夜间尤甚者;
膈下逐瘀汤加大蓟、大青叶用于胁痛且灼热者;
膈下逐瘀汤加三棱、莪术用于胁下瘤块明显者;
膈下逐瘀汤加槟榔、大腹皮用于腹胀明显者;
等等,作为一位中医师应做到用药如用兵,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加减化裁,才能药到病除。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方剂名】膈下逐瘀汤,出自清·《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6克),川芎(6克)、桃仁、红花各半两(各9克),生地四钱(12克),当归、赤芍、枳壳、桔梗、甘草各二钱(各6克),柴胡、玄参各一钱(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逐瘀消瘤,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等症。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病症。
1.急性胰腺炎:膈下逐瘀汤合大承气汤加减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第10期)2.消化不良: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溃疡样消化不良患者52例,2周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痊愈38例,显效13例,无效1例。
(《中医研究》2006年第8期)3.痛经:本方加减治疗痛经患者56例,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愈35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第5期)4.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连续治疗3~4个月后,不再发生痛经,1年后随访,月经正常,近期疗效满意。
(《光明中医》2007年第2期)5.慢性盆腔炎: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显效率61.8%,有效率97%。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方解】本方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活血化瘀、消积止痛;五灵腊、香附、乌药、延胡索行气散结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枳实合桃仁,一走气分一走血分,两药合用可通腑泻下、调和气血。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积止痛之功。
本方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肝炎、肝脾肿大、慢性糜烂性胃炎、结肠炎、附睾淤积症、胃痛、腹泻、呃逆等病症。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抗肝癌作用的机理研究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抗肝癌作用的机理研究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抗肝癌作用的机理研究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
膈下逐瘀汤是传统中医药中的一种方剂,通过中药的药物组分和配伍规律,具有疏肝理气、逐瘀活血的功效。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在抗肝癌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抗肝癌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从中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一、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的药物组分及其功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由柴胡、制白芍、桃仁、旋覆花、木香、佛手、半夏、薏苡仁等草药组成。
其中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制白芍和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旋覆花和木香具有行气活血、解毒散结的作用,佛手和半夏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薏苡仁具有清肝热、利湿渗水的作用。
这些药物组分的配合,形成了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独特的药效。
二、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抗肝癌作用的机理2.1 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发现,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其中,柴胡和木香的成分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此外,薏苡仁中的成分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2.2 促进肝癌细胞凋亡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还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柴胡和制白芍中的成分能够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
此外,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的其他药物成分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2.3 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通过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阻断肿瘤的转移和扩散。
旋覆花中的成分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阻断肿瘤的转移。
佛手和木香中的成分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三、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临床应用的前景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在抗肝癌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剂具有显著的抗肝癌作用。
其药物组分中的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阻断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综合这些机制,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在抑制肝癌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膈下逐瘀汤临证举隅论文
膈下逐瘀汤临证举隅【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303-02膈下逐瘀汤系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之方,由当归、红花、桃仁、丹皮、赤芍、川芎、乌药、五灵脂、延胡索、香附、枳壳、甘草组成,功效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痛处不移,血行不畅诸证。
笔者用此方治疗瘀血性血疝、阳痿、闭经、子宫肌瘤、脱疽、动眼神经麻痹等症,收到良好疗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1 血疝贺某,男,17岁,学生。
初诊日期2009年4月9日初诊。
4天前体育课时被人踢伤阴部,遂感阴部剧烈疼痛,向小腹部放射,随即阴囊肿胀,校医室给与口服跌打丸、三七片等药物后,局部疼痛略减。
查:阴囊肿大约9.5cmx11cmx13cm大小,皮肤呈紫暗色,触压痛明显, b超提示阴囊血肿,即行阴囊穿刺抽出暗褐色血液。
舌暗红,苔薄白,脉涩紧。
诊断:血疝。
证属络破血溢,瘀血内阻,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红花、桃仁各12g,延胡索、牛膝各30g,赤芍、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各10g,生甘草9g,乌药、五灵脂各12g(包),蒲黄9g(包),血竭3g(研冲)。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4剂,肿消痛减,再服8剂,诸证除。
按:血疝之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疝病诸候》:“一曰石疝,二曰血疝”。
其形成原因多是阴部跌打损伤,血络破损,血液积于阴囊而成。
出血已止者,应以活血化瘀为大法,本例即属于此,故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而获效。
2 阳痿常某,男,52岁,教师,2007年5月8日初诊。
渐进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8个月,其性欲虽有,但每于房事时则不能成功,遍服补肾壮阳中药和其他西药无效。
曾前往上级某医院检查,提示阴茎动脉多普勒血流下降。
刻诊:见患者面色黣暗,善太息,舌暗红、有紫气、苔薄白,脉细涩略弦、尺脉有力,诊为阳痿。
辨证:气机不畅,故善太息;气滞则血瘀,瘀血阻络,肾府失养,则阳痿。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血鼓病2例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血鼓病2例膈下逐瘀汤来源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良方,它是由五灵脂6 g(炒)、当归9 g、川芎6 g、桃仁9 g (研泥)、丹皮6 g、赤芍6 g、延胡索3 g、乌药6 g、甘草9 g、香附4.5 g、红花9 g、枳壳4.5 g组成。
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肝炎,血卟啉病、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结肠曲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痛经、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十二指肠壅积症、脾功能亢进症、胆石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方中: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为基础药,几味药都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五灵脂入肝经,味咸性温,散瘀止痛,通利血脉;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去血分瘀热,可散积中之瘀[1];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是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方中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在临床诊疗中应用该方加减治疗血鼓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案例例1,患者男,47岁,朝鲜族,工人,已婚,初诊时,渐大,体瘦四个月,经本地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后来我院就诊。
当时,腹部坚满,胁腹时有刺痛,食后为甚,青筋暴露,纳呆不化,乏力气短,面色黎黑,大便干黑,尿少短赤,四肢稍肿,腹部硬而压痛,有振水感及浊音移动,舌暗紫苔白而干,脉弦细。
诊为血瘀水积的血鼓病,以活血化瘀利水行气而去鼓,应用膈下逐瘀汤加五皮饮加减治疗。
方药:五灵脂15 g、蒲黄、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延胡索、香附子(醋炙)、乌药各10 g,枳实20 g,泽漆、黄芪各30 g,苓皮、姜皮、大腹皮、青陈皮、桑白皮、山楂各15 g,水蛭5 g,炙甘草10 g,10剂,1次/d水煎,分两次服用,10 d后复诊,腹部大消而平,二便畅通,纳增食化,效不更方,再投七剂,7 d后复诊,B超检查无腹水,用血府逐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调治一个月,病愈。
王清任先生五大逐淤汤运用
王清任先生五大逐淤汤运用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诸逐瘀汤,各所侧重。
今从人体四焦八系角度解读五大逐瘀汤,愿对临床有所裨益。
通窍活血汤——顶焦脑系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王清任通过对人体解剖,直观观察到颅腔及脑的形态与结构,故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以小儿囟门生长过程及羊羔风发作为例,作为灵机在脑之证据。
其所立通窍活血汤以“头发脱落、耳聋、白癜风”等头面部疾病为主,方中除用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外,麝香一味实为全方核心药,即“通窍全凭好麝香”。
现代研究表明,麝香主要成分麝香酮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而当在心、脾、肾等外周主要脏器中的浓度均已显著下降时,实验鼠脑中麝香酮浓度仍为峰值的86%;且麝香能减轻脑细胞超微结构损害。
实际上,很多醒神开窍中药如石菖蒲、冰片、苏合香等,均有吸收快、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减轻脑损害等特点,古书载其用于热入心包、痰蒙心神等病症功效实为对脑及神经系统的作用。
有学者曾统计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情况,显示前10位依次为头痛、脑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白癜风、老年性痴呆、脑出血后遗症、耳聋、脱发、中枢性眩晕等。
可见,通窍活血汤主治以脑部疾病为主,包括多种精神及神经系统疾患。
同时,由于顶焦脑部直接接触外界,风池、风府成为风、寒、毒、疫等疠气入侵门户,故脑系易受风、寒等外邪侵袭,通窍活血汤中老葱、生姜、黄酒能发散祛邪,兼顾外邪易侵的病理特点,故王氏谓其“表里通经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上焦心系、肺系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王清任以隔膜为界,将人体分为两段,即“隔膜以上,仅止肺、心左右气门,余无他物。
其余皆隔膜以下物”,并将隔膜以上称为“血府”。
实际上,其所观察到的隔膜以上部位为现代解剖学中的胸腔。
心、肺是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进行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与运行,因此王氏描述,“隔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
血府逐瘀汤是为血府血瘀而立,因瘀血阻碍,致气血正常循环、交换发生障碍,影响心行血、肺行气功能,故可见“胸痛、胸任重物、胸不任重物、瞀闷、夜不安、心跳心忙”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与现代冠心病、心律失常、慢阻肺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很相似。
隔下逐瘀汤配方组成
隔下逐瘀汤配方组成
隔下逐瘀汤是一种中医药用以治疗肿瘤的药物,由多种中药组成,有效治疗淋巴瘤、肝癌等恶性肿瘤。
该方汤主要有五味药物组成,其中,如下:
一、当归: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以治疗淋巴结炎、肿瘤等疾病,还能改善免疫力。
二、莪术:具有抗发炎、抗肿瘤作用,用以治疗癌症、关节炎和肿瘤。
三、丹参:具有抗氧化活血、止痛祛瘀的功效,用以治疗癌症、消化性溃疡等病症。
四、紫苏子: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等。
五、胆南星:具有抗氧化抗癌作用,用以治疗恶性肿瘤以及慢性胆炎、胆囊炎等疾病。
以上就是隔下逐瘀汤的配方组成,虽然它具有独特的药效,但仍需遵循正确的用法,不能滥用,以免出现副作用。
隔下逐瘀汤除了以上五种药物外,还要加入其他中药。
例如,乌梢蛇有助于穴位经络通达,石斛可帮助血液的循环,茯苓可以止血止痛,白屈菜可以润肺止咳,芡实有镇定血管作用,山药可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灸青发除湿,芦根可以抗凝血作用等。
此外,还可以加入促进药效的药物,如黄芩、黄连、红花、艾叶、马齿苋等。
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
复发。
总之,隔下逐瘀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
包括各种中药、各种促进药效的添加剂等,可以有效预防、治疗肿瘤。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仍需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有效地治疗肿瘤。
膈下逐瘀汤的组成配方与功效用法
膈下逐瘀汤的组成配方与功效用法
【方剂名称】: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
【方剂歌诀】: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组成配方】: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
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方剂制法】水煎服。
【使用方法】: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方剂摘录】:《医林改错》卷上
【各家论述】: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医林改错注释》)。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脾功能亢进12例
赵某 , 男, 1 2 岁, 以“ 头晕 、 乏力 1 年 余’ ’ 之 主诉 于 2 0 0 1 年1 2 月
大, 一 种 或 多 种 血细 胞 减 少 , 而 骨 髓造 血 细 胞 相应 增 生 , 脾切 除 后 血 来 院就 诊 。 既 往史 无特 殊 。查 体 : T 3 7 ℃ 。呈 慢 性 病 容 , 精神萎靡 、 象恢 复 , 症 状缓 解 … 。脾 脏切 除是 西 医常 用 的方 法 。本研 究 对经 西 医 面 色苍 白。 皮 肤 黏 膜 苍 白 , 浅 表 淋 巴结 无 肿 大 。 心 肺 无 异 常 。 腹 诊查 后 确诊 的 原发性 脾 亢患 者运 用 中医辩 证 施治 , 现 具体 报告 如下 。 软, 脾肋下 4 e m。舌 体 胖 , 舌 质淡 、 脉 沉 细 无 力 。实 验 室 检 查 : 白细 1 资料 与方 法
山 东 中医药 大学 , 2 0 1 4 .
[ 3 】 汪文星. 滋 阴补 肾 兼化 痰祛 瘀 法 治疗 结 节性 甲状 腺 肿 的 临床 研 究 f D 】 . 湖北: 湖北 中 医药 大学 , 2 0 1 2 .
【 4 】 刘春 燕 , 马建 , 杜 丽坤 , 等. 贝牡莪 消丸 对结 节性 甲状 腺肿 患 者血 清 E G F 水平 的影 响 U 1 . 中 医药信 息 , 2 0 1 5 , 3 2 ( 4 ) : 9 3 — 9 4 . 时, 提 高患 者 对 治疗 的满 意 度 , 间接 地 提高 患 者 治疗 的依 从 性 , 也 就 V 避 免 不 必要 的 医患 纠 纷 。受 外 部 环境 与样 本 例数 等 制 约 , 本 研 究 未 【 5 】 潘奎 静 . 化痰 活 血 消瘿 方 治疗 结 节性 甲状腺 肿 痰瘀 互结 症 的临 床 南京 : 南京 中医药 大学 , 2 0 1 3 . 对 两 组 患 者 的远 期 疗 效 临床 效 果 进行 分析 , 有 待 临床 进 一 步研 究 予 研 究 1 以验证 补 充 。 2 0 1 6 年9 月2 8日收稿 综 上所 述 , 化 痰祛 瘀 法 联 合滋 阴补 肾能 提 高治 疗 结 节性 甲状 腺
五个“逐瘀汤”方歌
身痛逐淤汤: 身痛桃红当归芎,
艽羌牛夕没地龙,香附灵脂通痹痛。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源自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五个“逐瘀汤”方歌
展开全文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用四物,桃红柴枳牛桔草。开胸行气祛血瘀,胸痛头痛诸症消。
通窍逐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淤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王清任——膈下逐瘀汤
王清任——膈下逐瘀汤方剂:膈下逐瘀汤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每早、晚2次温服。
王清任列“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开列于后。
积块:积聚一症,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癥、八瘕之名,亦不论驳其错,驳之未免过烦。
今请问在肚腹能结块者是何物?若在胃结者,必食也;在肠结者,燥粪也。
积块日久,饮食仍然如故,自然不在肠胃之内,必在肠胃之外。
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
气有气管,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块。
既是血块,当发烧。
要知血府血瘀必发烧。
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命;肚腹血瘀,不发烧。
肚腹,血之梢末,虽瘀不致伤生。
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取效。
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总是病去药止,不可多服。
倘病人气弱,不任克消,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拘泥。
小儿痞块:小儿痞块,肚大青筋,始终总是血瘀为患,此方与前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三方轮转服之,月余,未有不成功者。
痛不移处: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
卧则腹坠:病人夜卧,腹中似有物,左卧向左边坠,右卧向右边坠,此是内有血瘀,以此方为主,有杂症,兼以他药。
肾泻:五更天泻三两次,古人名日肾泻。
言是肾泻,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
病不知源,是难事也。
不知总提上有瘀血,卧则将津门挡严,水不能由津门出,由幽门人小肠,与粪合成一处,粪稀溏,故清晨泻三五次。
用此方逐总提上之瘀血,血活津门无挡,水出泻止,三五付可痊愈。
久泻: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亦用此方.”【加减】若血瘀气滞较甚,正气不衰,可适当加三棱、莪术;积块日久,血络瘀结,中气大伤,运化无权,饮食大减,消瘦脱形,是为气血耗伤,津液枯竭,血瘀气机不利之象,应加党参、西洋参、茯苓、白术等补益正气之品;若湿痰内生,痰食互结,痰瘀互阻,气机不畅,腹部有条状物出现,可加大黄、槟榔、半夏,以增加化滞通便,使气机通畅。
五个逐瘀汤
五个逐瘀汤五个逐瘀汤1、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血行不畅。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烦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眠或夜寐不安,失眠,或急燥易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暗红,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脉涩或弦紧。
近代用本方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列软骨炎的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的头痛头晕,精神抑郁等证有一定疗效。
注意:的确有瘀血在内,否则,不能用。
2、通窍活血汤【组成】:赤芍3 川芎3 桃仁9 红花9老葱三根红枣7个麝香5厘黄酒半斤(现在适量煎)【功效】: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
3、膈下逐瘀汤【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在隔下,形成积快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如有异物。
4、少腹逐瘀汤【组成】茴香1.5 干姜3 延胡索3 当归9川芎3 肉桂3 赤芍6 蒲黄9灵脂6【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灰黑,或有瘀块,或有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5、身痛逐瘀汤秦艽3 川芎6 桃仁9 红花9甘草6 羌活3 没药6 当归9五灵脂6香附3 牛膝9 地龙6【功效】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背痛、腰痛、腿痛、或者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隔下逐瘀汤配方组成
隔下逐瘀汤配方组成总的来说,汤药浴有很多,其中一种是隔下逐瘀汤。
这种汤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动性,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排毒,从而使人体更加健康,舒适。
隔下逐瘀汤的配方组成主要包括:1.人参:人参具有补肾活血、健脾利湿、和血脉抗瘀等功效,能够缓解半月板综合症、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气血亏虚等症状。
2.茯苓:茯苓有益肝肾的功效,能调节体内血糖和血脂,增强肝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积滞。
3.砂仁:砂仁有清热解毒、清热止痛、利尿消肿、止痢等功效,有助于加强新陈代谢,改善肌肤状况,平衡内分泌。
4.玉米须:玉米须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慢性腰腿痛、神经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5.仙茅:仙茅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功效,能够很好的缓解腰腿痛、肌肉痉挛、便秘等症状。
6.丹参:丹参具有清热解毒、改善微循环的功效,能够加强脑血流的循环,对头痛、失眠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隔下逐瘀汤的制作方法1.将一克人参、五克茯苓、二十克砂仁、二十克玉米须、五克仙茅、五克丹参放入清水内,用锅将水烧开,转小火慢煮。
2.煮至汤汁变浓,再加醋一小勺,将汤汁过滤,省去渣滓,然后将汤分成三份,每日早晚各服一份,服完后需坐半小时,让药物渗透身体。
隔下逐瘀汤的功效隔下逐瘀汤是一种温热的补血汤,能够改善肌肉拘急、肿胀等症状,还能缓解头痛、失眠、腰腿疼痛等症状。
由于隔下逐瘀汤具有调节血糖、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功效,使人体更加健康,处于良好的状态。
隔下逐瘀汤的注意事项1.新陈代谢慢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服用隔下逐瘀汤时需减少用量,担心引起体内水分过多而影响健康。
2.这种汤适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短期使用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但如果长期服用,会对肝肾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有限量的汤剂。
3.汤药浴不宜过热,温度太高会影响药物的效果,使汤药浴发挥不出最大功效,甚至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因此必须注意汤温恒定,保证温度在45度以下为宜。
王清任五个逐瘀汤
王清任五个逐瘀汤1、气滞血瘀正常情况下,血液是在血脉中自行运行的,当然主要是依赖于心脏泵血的功能。
就好比生活中使用的水管,之所以可以灵活控制水流,靠的就是水闸的开启。
可是心脏没有外力,又没有电流,它怎么开启泵血功能呢?靠的就是身体里流动的气推动。
就像水管里的水,水不能自己流动,需要靠水压差形成的推动力。
所以中医流传这么一个说法: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身体运行之气,久久不畅,就会造成气滞。
没有足够的气体推动,自然也就形成血瘀的局面。
2、寒凝血瘀液体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是会结成冰块的。
血液也是如此,我们的血液只有在正常体温下才能在血管中正常运行,如果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或者处在一种寒冷的状态下,我们的血液运行就会变得缓慢如同冬天的水会结冰一样,血液凝聚成血块,阻滞在血管中。
这也是为什么心肌梗死、脑梗死的病人,往往在冬季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
大图模式3、血热血瘀寒凝会血瘀,但血热也同样影响血瘀。
血液在我们的机体内属于阴津的范畴,热伤津,体内的水液少了的时候,血液就会浓、变稠。
这也是为何体热的人,一般抽血时都较为困难,且抽出来的血一般颜色偏暗红、偏黑、很稠。
一、血府逐瘀汤王清任以隔膜为界,将人体分为两段,隔膜以上,即肺、心左右气门,称为“血府”。
心、肺是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进行血液与其他的交换与运行。
因此王清任描述“隔膜以上满腔皆血。
”血府逐瘀汤是因血府血瘀而立,因瘀血阻碍,导致气血循环、交换发生故障,影响心行血、肺行气的正常运作。
患者常见胸痛、胸不任重物、憋闷、夜不安,与现代心律失常、冠心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类似。
血府逐瘀汤的组方以红花、生地、桃仁等活血化瘀,更有柴胡、桔梗升提上行,引药直达血府,同时配合牛膝,引血下行,给瘀血以出路。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枳壳、柴胡、甘草、桔梗、川牛膝二、膈下逐瘀汤王清任认为,中焦分为肝系和胃系两个系统。
包括胆、肝、脾、胃、肠等腹胀,脾运化散精功能与中焦气机升降是否正常有着密切关系。
王清任的「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
王清任的「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岐黃名家講壇纯正中医思维、道地中医方法关注承古針法承传古典针法关注針推講壇针灸、艾灸、推拿正骨、拨筋通络关注医道讲坛名师名医讲解,中医学习提升的小天地。
关注艾灸999“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
”关注针灸承传针灸承传。
关注健康归元食疗专注于中医健康食疗。
关注小儿健康论坛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关注推拿论坛中医推拿点穴正骨关注自然本草介绍本草知识,传承中医文化关注岐黃频道岐黄承传,经典中医关注导读:今天学习王清任的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看看两方用药有何不同。
01膈下逐瘀汤不拘形式,但求实效,是王清任临床辨治瘀血病证的一贯风格。
如其认为,凡肚腹积聚成块,“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癥、八瘕之名”,亦不管积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是瘀血结滞而成——“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它如“小儿痞块,肚大青筋”、“肚腹疼痛,总不移动”、“卧则腹坠”等证,尽管有的与积聚发病形式不同,有的尚未形成积聚,但这一类疾病在病理机制上却与前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始终总是血瘀为患”,因此,皆当以逐瘀活血为法统一治之。
一膈下逐瘀汤,即是王清任用治这一类“肚腹血瘀”之证的一首通用方。
方由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香附、红花、枳壳、甘草构成,活血行气,散结消癥,临床覆盖病种非常广泛。
方中桃仁、红花共为君药,逐瘀活血,通行一身。
当归、川芎、灵脂、赤芍,通经化瘀;香附、乌药、枳壳、元胡,理气止痛。
左膀右臂,共为臣辅,不愁气不破、积不消、瘀不化、痛不止。
且,灵脂有“气味俱厚,阴中之阴”之性,乌药具疏散凝滞、偏走腹胸之长,二者联手共为向导,可引行方中逐瘀、破气之品直趋膈下肚腹,削积除癖,使攻逐目的更为明确。
丹皮为佐,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以制瘀热;甘草为使,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以扶中气。
诸药配伍,专事攻逐,其力猛峻,对纯瘀无虚或因瘀致虚、正气尚耐攻伐,且病势偏下、偏内的血瘀诸证有摧枯拉朽之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膈下逐瘀汤治脾功能亢进症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早、晚2次温服。
脾功能亢进症是指脾脏破坏血细胞的作用过旺和对骨髓抑制的功能过强面言,从而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其中任何一二种减少,以致发生贫血、感染、出血等。
本病有继发性和原因不明(或称原发性)两种,在继发性当中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是脾功能亢进症的主要病因,原因不明的脾功能亢进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表现,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可为轻度、中度或重度,血细胞减少与脾肿大程度不成比例。
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有的也可正常,但常伴有细胞成熟受阻现象,各血细胞系列受阻程度也可不一-致。
脾功能亢进症的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属于中医学的“癥瘕积聚”范畴,其主要病理机转为气滞血瘀,脏腑失调。
膈下逐瘀汤是首选方之一。
膈下逐瘀汤加减:川芎12克,当归15克,五灵脂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9克,香附9克,丹皮12克,元胡9克,甘草9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柴胡12克。
若气滞血阻者,加金铃子12克,郁金12克;瘀血内阻者,加三
棱9克,莪术9克;若有出血者,加地榆12克,大蓟12克;血色素及血细胞减少明显者,加龟板胶15克,鹿角胶15克;腹水明显者,加大腹皮15克,汉防己12克。
(1)根据《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7):13,余大强等报道: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脾机能亢进1例,获得显效。
处方:当归9克,桃仁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枳壳9克,延胡索9克,红花4.5克,三棱9克,莪术9克,制鳖甲12克,仙鹤草12克,大枣15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共服50余剂,病情好转,脾已趋缩小。
本方与六君子汤加制首乌、阿胶、鳖甲交替使用。
出院时检查血细胞及血红蛋白基本正常,获得显效。
(2)根据《陕西中医》,1986,(2):69,胡芳清等报道:采用膈下逐瘀汤化裁治疗脾机能亢进症兼缺铁性贫血1例,收效显著。
处方:桃仁9克,赤芍9克,香附9克,红花6克,五灵脂6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地龙10克,黄芪12克,郁金9克,三棱6克,乳香6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早期选用自拟扶正化瘀软坚汤(人参、茯苓、当归、桃仁、附子、桂枝、海藻、炙甘草、黄芪、郁金)服用30余剂后
病情好转,再服膈下逐瘀汤加减30余剂。
肿大的肝、脾可以回缩,血细胞、血色素与造血细胞均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