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几何的复习课

合集下载

高考立体几何复习三部曲—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高考立体几何复习三部曲—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高考立体几何复习三部曲—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三部曲—空间之直角坐标系专项一、积及坐标运算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1)a·b=|a||b|cos〈a,b〉;(2)a⊥b⇔a·b=0(a,b为非零向量);(3)|a|2=a2,|a|=x2+y2+z2.2.向量的坐标运算3、应用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证明点共线、点共面的方法比较:OP=x OM+y OAOP=x OA+(1-x)OB-一、空间向量的简单应用1.(课本习题改编)已知a=(-2,-3,1),b=(2,0,4),c=(-4,-6,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c,b∥c B.a∥b,a⊥cC.a∥c,a⊥b D.以上都不对2.(2012·济宁一模)若{a,b,c}为空间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基底的一组向量是() A.{a,a+b,a-b} B.{b,a+b,a-b}C.{c,a+b,a-b} D.{a+b,a-b,a+2b}3.(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①若A 、B 、C 、D 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AB +BC +CD +DA =0; ②若MB =x MA +y MB ,则M 、P 、A 、B 共面; ③若p =x a +y b ,则p 与a ,b 共面.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4.在四面体O -ABC 中,OA =a ,OB =b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则OE =________(用a ,b ,c 表示).5.013·大同月考)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能使l ∥α的是( ) A .a =(1,0,0),n =(-2,0,0) B .a =(1,3,5),n =(1,0,1) C .a =(0,2,1),n =(-1,0,-1) D .a =(1,-1,3),n =(0,3,1)6已知a =(2,-1,3),b =(-1,4,-2),c =(7,5,λ),若a ,b ,c 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 A.627 B.637 C.607D.657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或垂直[例] 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a ,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1)求证:AF ∥平面BCE ; (2)求证:平面BCE ⊥平面CDE .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是棱BC 、DD 1上的点,如果B 1E ⊥平面ABF ,则CE 与DF 的和的值为________.方法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可以判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1)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v1=(a1,b1,c1),l2的方向向量v2=(a2,b2,c2).则l1∥l2⇔v1∥v2⇔(a1,b1,c1)=k(a2,b2,c2)(k∈R).l1⊥l2⇔v1⊥v2⇔a1a2+b1b2+c1c2=0.(2)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2,b2,c2),则l∥α⇔v⊥n⇔a1a2+b1b2+c1c2=0.l⊥α⇔v∥n⇔(a1,b1,c1)=k(a2,b2,c2).(3)设平面α的法向量n1=(a1,b1,c1),β的法向量为n2=(a2,b2,c2),则α∥β⇔n1∥n2,α⊥β⇔n1⊥n2.1.2012·长春模拟)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AD∥BC,∠ABC=90°,PD⊥平面ABCD,AD=1,AB=3,BC=4.(1)求证:BD⊥PC;(2)设点E在棱PC上,PE=λPC,若DE∥平面P AB,求λ的值.2.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C1CD=∠C1CB=∠BCD=60°.(1)求证:C1C⊥BD;(2)当CDCC1的值是多少时,能使A1C⊥平面C1BD请给出证明.3.如图所示,平面P 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P AD是直角三角形,且P A=AD=2,E、F、G分别是线段P A、PD、CD的中点.求证:PB∥平面EFG.三、利用向量求空间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 φ=|cos θ|=|a·b||a||b|(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e,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与n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e·n| |e||n|.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1,AB、CD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CD〉.(2)如图2、3,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n1,n2〉(或π-〈n1,n2〉).1.(教材习题改编)已知向量m,n分别是直线l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m,n〉=-12,则l与α所成的角为()A.30°B.60°C.120°D.150°2.(教材习题改编)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0,1,0),n=(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A.45°B.135°C.45°或135°D.90°3.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A 1B1C1D1-ABCD中,E是C1D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DE与AC 夹角的余弦值为( )A .-1010B .-120C.120D.10104.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5.(教材习题改编)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DA =DC =4,DD 1=3,则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________.(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 (2012·陕西高考)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CA =CC 1=2CB ,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 )A.55B.53C.255D.35本例条件下,在线段O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C 1M 与AB 1所成角的余弦为13若存在,求出M 点;不存在,说明理由.1.(2012·安徽模拟)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上、下两个底面A 1B 1C 1D 1和ABCD 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 1⊥底面ABCD ,AB =2A 1B 1=2DD 1=2a .(1)求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已知F 是AD 的中点,求证:FB 1⊥平面BCC 1B 1.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例2] (2012·大纲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 A ⊥底面ABCD ,AC =22,P A =2,E 是PC 上的一点,PE =2EC .(1)证明:PC ⊥平面BED ;(2)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2.(2012·宝鸡模拟)如图,已知P A⊥平面ABC,且P A=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BC=1,AB⊥BC,AD⊥PB于D,AE⊥PC于E.(1)求证:PC⊥平面ADE;(2)求直线AB与平面ADE所成角的大小.(三)二面角[例3]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AC=AA1=5,BC=4,点A1在底面ABC的投影是线段BC的中点O.(1)证明在侧棱AA1上存在一点E,使得OE⊥平面BB1C1C,并求出AE的长;3.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AD=a,点E是SD上的点,且DE=λa(0<λ≤1).(1)求证:对任意的λ∈(0,1],都有AC⊥BE;(2)若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60°,求λ的值.11A1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点1A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D 在AC 上,090ACB ∠=,11,2BC AC CC ===.(I )证明:11AC A B ⊥;(II )设直线1AA 与平面11BCC B 的距离为3,求二面角1A AB C --的大小.【课后练习题】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所成的角为________.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2AC =AA 1=BC =2.若二面角B 1-DC -C 1的大小为60°,则AD 的长为________.3.如图,在正四棱锥S -ABCD 中,O 为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SO =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 AC 所成角为________.4.(2012·山西模拟)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 ∠ABC =90°,P A ⊥平面ABCD ,P A =3,AD =2,AB =23,BC =6. (1)求证:BD ⊥平面P AC ; (2)求二面角P -BD -A 的大小.5.(2012·辽宁高考)如图,直三棱柱ABC-A′B′C′,∠BAC=90°,AB=AC=λAA′,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A′ACC′;(2)若二面角A′-MN-C为直二面角,求λ的值.6.如图1,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C⊥CD,如图2.(1)求证:A1C⊥平面BCDE;(2)若M是A1D的中点,求CM与平面A1BE所成角的大小;(3)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说明理由.7.(2013·湖北模拟)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AB=2,E、F、G分别为PC、PD、BC的中点.(1)求证:P A⊥EF;(2)求二面角D-FG-E的余弦值.8.(2012·北京西城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2AA 1,∠ABC =90°,D 是BC 的中点.(1)求证:A 1B ∥平面ADC 1; (2)求二面角C 1-AD -C 的余弦值;(3)试问线段A 1B 1上是否存在点E ,使AE 与DC 1成60°角若存在,确定E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2012·北京东城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1)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 (2)求二面角Q -BP -C 的余弦值.10.(2012·天津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C ⊥AD ,AB ⊥BC ,∠BAC =45°,P A =AD =2,AC =1.(1)证明PC ⊥AD ;(2)求二面角A -PC -D 的正弦值;(3)设E 为棱P A 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的角为30°,求AE 的长.11.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AB =2. (1)证明:当点E 在棱AB 上移动时,D 1E ⊥A 1D ;(2)在棱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6若存在,求出A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2·湖北模拟)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1,∠BAC=90°.(1)若异面直线A1B与B1C1所成的角为60°,求棱柱的高;(2)设D是BB1的中点,DC1与平面A1BC1所成的角为θ,当棱柱的高变化时,求sin θ的最大值.11。

位置与坐标复习课复习课 教学设计

位置与坐标复习课复习课 教学设计

目标二:深刻理解并掌握直角坐标系中相关重要性质并灵活应用任务一:结合由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推导相关性质任务二:结合学历案练习巩固会推导过程能对性质灵活应用7、己知等边的两个顶点坐标为A(-4, 0),B(2, 0).试求:⑴C点坐标;(2) △ABC的面积,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点(3,-5)、(-5.-5)所在的直线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是2.如果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A)平行于x轴(B)平行于y轴(C)经过原点(D)以上都不对3.过点(2,-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4. A.横坐标是2 B.纵坐标是2C横坐标-1 D.纵坐标是」5、己知点A (m, -2),点B (3, m-1),且直线AB//x轴,则m的值为_____4、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角平分上的点两坐标,二、四象限角平分上的点两坐标 ,1.若点P的坐标(x,y)满足x+y=O,点P在坐标系的位置是_______.3、若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此点一定在4、点A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A的位置?5、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有一点P,它到x轴的距离为2,则点P坐标___________5、点到坐标轴的距离1、P(一5, 4)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___2求P (-2, -3)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3、把点(-3 6)向右平移4个单位就得到点(-7,6),对吗?6、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点(一1, 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 (-1, 一4)B. (1, -4)C. (1, 4)D. (4, -1)2.点(-2, 1)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与点P(a, b)与点Q(l, 2)关于x轴对称,则a+b= ____4.点P (3, 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5.己知点P (-3, 2),点A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A点的坐标为6.已知点A (2, 一3)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则这两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图形变换目标三:在几何图形中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任务:结合课本128页例2、例3思考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总结坐能说出让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

位置与坐标复习课

位置与坐标复习课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1.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并会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简单图形;2.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3.综合运用图形与坐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 1.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知识点回顾与应用(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内,则x 0 , y 0 ; 1.点P的坐标是(2,-3),则点P在第象限.点P((x,y)在第二象限内,则x 0 , y 0 ; 2.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则点P在第象限;点P((x,y)在第三象限内,则x 0 , y 0 ; 3.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且在x轴上方,则点P在点P((x,y)在第四象限内,则x 0 , y 0 ; 第象限(2)点P(x,y)坐标的几何意义 4.若点A的坐标是(-3,5),则它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点P(x,y)到y轴的距离是;的距离是.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 5.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1,则点P的坐标可能点P(x,y)到原点的距离是;为(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点P(x,y)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4)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相等6已知:A(1,2),B(x,y),AB∥x轴,且B 到y轴距离为2,则点B的坐标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相等;是7.已知点A(m,-2),点B(3,m-1),且直线AB∥x轴,则m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的值为点P(x,y)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可以表示为;8.点A(-1,-3)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点P(x,y)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可以表示为;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是________点P(x,y)在原点,则点P的坐标可以表示为;(6)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x,y)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点P(x,y)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注意:谁对称谁不变,另一个变号,原点对称都变号。

位置与坐标复习课 展示课说课课件

位置与坐标复习课 展示课说课课件

转化思想方法、割补思想方法,加强学
方面,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知.
生几何直观,感悟数学模型.
4 数学思想 2 本章知识
必要 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3
储备
七年级数轴 1

教学策略分析
四、 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小明和外
地朋友小亮来沈阳游玩的故事情
节贯穿课堂,并将教材中的习题
和建模思想.
02
03

教学过程分析
五 、 教学过程分析:
1
巧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
2 设问质疑,尝试探究
过程
3 总结串联,形成体系
添加 标题
4
布置作业,分层训练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以大气磅礴的家乡视频引 课,让学生结合视频寻找沈阳 名胜景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 很自然的联想到“第三章 位 置与坐标”的内容,另一方面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 利引入课题,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师生互 动,快速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 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 开始今天的学习.
达成(2)的目标是,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利用平 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的现实意义,深刻体会图形与坐标之间的联系.

学生学情分析
三、 学生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学习了数轴相关知识,本阶段所学习
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知识的扩展,学生思维将从一维计算
4. 布置作业,分层训练
B、在作业本上编 写与位置与坐标 有关的问题.
03
STE P
02
STE P
01
STE P

复习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

复习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

怀文中学2016—2017学年度初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第1课时)主备:郁胜军审核:王银平授课日期:2016.11.28教学目标:1.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利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回顾知识点并能正确用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构建某型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一、考点总结:考点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坐标表示平移。

考点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考点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考点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考点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知识一、坐标系的理解 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A 一个点B 一个图形C 一个数D 一个有序数对当堂检测: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点O 不在任何象限内B 原点O 的坐标是0C 原点O 既在X 轴上也在Y 轴上D 原点O 在坐标平面内知识二、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点在x 轴上,坐标为(x,0)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x<0,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时,x>0点在y 轴上,坐标为(0,y )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y<0, 在y 轴的正半轴上时,y>0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即在y=x 直线上);坐标点(x ,y )xy>0第二、 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即在y= -x 直线上);坐标点(x ,y )xy<0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1,则点Q 的坐标是 ,例2 点P (a-1,2a-9)在x 轴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创新课堂】高考数学总复习 专题07 第6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文

【创新课堂】高考数学总复习 专题07 第6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文
2 , 2 ). 二、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 1.平行与垂直. 2.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三视图与直观图中的平行与垂直. 4.球的有关问题. 5.立体几何与函数、导数.
典例分析
题型一 空间中点的坐标的确定 【例1】 设正四棱锥SP1P2P3P4的所有棱长均为a,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求点S、P1、P2、P3和P4的直角坐标.
解析:(1)c=(-2,-1,2)或(2,1,-2).
(2)∵a=(1,1,0),b=(-1,0,2).
∴a·b=(1,1,0)·(-1,0,2)=-1.
又|a|= 12+12+02= 2,
|b|= -12+02+22= 5
∴cos〈a·b〉=|aa|·|bb|=-
10 10 .
(3)由(2)知|a|= 2,|b|= 5,a·b=-1, ∴(ka+b)·(ka-2b) =k2a2-ka·b-2b2 =2k2+k-10=0.∴k=2或-52.
4.空间任意两点M1(x1,y1,z1)、M2(x2,y2,z2)之间的距离|M1M2|= (x 2 . x 1 )2 (y 2 y 1 )2 (z 2 z 1 )2
x1 x2
5.空间中两点P1(x1,y1,z1),P2(x2,y2,z2),线段P1P2的中点M的坐标是( 2 ,
y1 y2 z1 z2
第七单元 立体几何
第六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
知识汇合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1.如图所示,在空间取一点O,以点O为原点作三条互相垂直的且有相 同单位长度的数轴,分别称为x轴,y轴,z轴,统称为坐标轴. 这三个坐标 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平面. 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和zOx平面,
这样的三条坐标轴就组成了空间坐标系.
8.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 OABC,其对角线为 OB、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期末复习课后习题重点详解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期末复习课后习题重点详解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期末复习-课后习题(重点)详解第一章 矢量与坐标§1.3 数量乘矢量4、 设→→→+=b a AB 5,→→→+-=b a BC 82,)(3→→→-=b a CD ,证明:A 、B、D 三点共线.证明 ∵→→→→→→→→→→=+=-++-=+=AB b a b a b a CD BC BD 5)(382 ∴→AB 与→BD 共线,又∵B 为公共点,从而A 、B、D 三点共线.6、 设L 、M 、N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的中点,证明:三中线矢量, , CN 可 以构成一个三角形.证明: )(21AC AB AL += )(21BM +=)(21CB CA CN +=)(21=+++++=++∴BM7.、设L 、M 、N 是△ABC 的三边的中点,O 是任意一点,证明OB OA ++OC =OL ++.[证明] LA OL OA += MB OM OB += +=)(NC MB LA ON OM OL OC OB OA +++++=++∴ =)(CN BM AL ON OM OL ++-++由上题结论知:0=++ ON OM OL OC OB OA ++=++∴从而三中线矢量,,构成一个三角形。

8.、如图1-5,设M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中心,O 是任意一点,证明OA +OB +OC +=4.[证明]:因为=21(OA +OC ), =21(OB +OD ), 所以 2OM =21(OA +OB +OC +) 所以OA +OB +OC +=4. 10、 用矢量法证明梯形两腰中点连续平行于上、下两底边且等于它们长度和的一半.证明 已知梯形ABCD ,两腰中点分别为M 、N ,连接AN 、BN .→→→→→→++=+=DN AD MA AN MA MN ,→→→→→→++=+=CN BC MB BN MB MN ,∴ →→→+=BC AD MN ,即§1.4 矢量的线性关系与矢量的分解 3.、设一直线上三点A , B , P 满足AP =λ(λ≠-1),O 是空间任意一点,求证:OP =λλ++1 [证明]:如图1-7,因为图1-5=OP -, =-OP ,所以 OP -=λ (-OP ), (1+λ)OP =+λ,从而 OP =λλ++1OB. 4.、在ABC ∆中,设,1e =2e =.(1) 设E D 、是边BC 三等分点,将矢量,分解为21,e e 的线性组合;(2)设AT 是角A 的平分线(它与BC 交于T 点),将AT 分解为21,e e 的线性组合解:(1)()12123131,e e e e -==-=-= ,2111231323131e e e e e +=-+=+=,同理123132e e +=(2)因为 ||||TC ||11e 且 BT 与方向相同,所以 BT ||21e e . 由上题结论有AT||||1||212211e e e e e +||||21e e +.5.在四面体OABC 中,设点G 是ABC ∆的重心(三中线之交点),求矢量对于矢量,,,的分解式。

选修4-4复习课: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选修4-4复习课: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x2 y 2 4.椭圆 a 2 b2 1(a b 0)的参数方程为:
x a cos ( 为参数) y b sin
考点一: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 的互化
4 x 1 t 5 1. 求 直 线 ( t为参数 ) 被 曲 线 y 1 3 t 5
0 , 2 ) ,则圆C的圆心坐标为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
,圆心
例 9. (2008 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x2 2 y 1 上 的 一 个 动 点 , 求 P(x,y ) 是 椭 圆 3
S x y 的最大值.
5.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混合
例 10. (2008 南通四县市) 已知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 是 4cos .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 轴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 l 的
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2 sin(

4
).
(1)写出直线 l 的普通方程和圆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判断直线 l 和圆 C 的位置关系.
五、考点预测
1.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09)在极坐标系中,从极点 O 作直线与另一直线 l : cos 4 相交于点 M, 在 OM 上取一点 P,使 OM OP 12 . (1)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2)设 R 为 l 上任意一点, 试求 RP 的最小值
∈R). (Ⅰ)求直线 l 和曲线 C 的普通方程; (Ⅱ)求点 F1、F2 到直线 l 的距离之和.
考点四:能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 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表示的极坐标方程
4 设点 P 在曲线 sin 2 上,点 Q 在曲线 2cos 上,求 | PQ | 的最小值.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平面几何基本概念1.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 平行线、相交线1.3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2. 第二章:三角形2.1 三角形的性质2.2 三角形的判定2.3 三角形的证明方法3. 第三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性质3.2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3.3 四边形的不等式4. 第四章:圆4.1 圆的定义及性质4.2 圆的方程4.3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 第五章:几何变换5.1 平移、旋转的性质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5.3 位似与坐标变换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情况。

2. 组织中考模拟试题训练,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水平。

3. 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及合作精神,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共2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复习,每个章节安排一周时间。

3. 复习方法:先梳理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进行典型例题分析,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4. 课外作业:每章节安排2-3道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

提取关键信息
从实际问题中筛选出与坐 标系建立相关的信息,如 物体的位置、运动轨迹等 。
忽略次要因素
为了简化问题,需要忽略 一些对坐标系建立影响较 小的因素,如物体的大小 、形状等。
转化为数学模型
将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转化为数学模型,如点、 线、面等几何元素。
建立合适坐标系方法论述
选择原点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一个 合适的点作为x + b (k为斜率, b为y轴截距),斜率
截距明显,但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
点斜式
1.C y - y1 = k(x - x1) (k为斜率,(x1, y1)为直 线上一点),适用于过指定点且斜率已知的 直线。
截距式
1.D x/a + y/b = 1 (a为x轴截距,b为y轴截距)
坐标变化规律
当一个点或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沿x轴或y轴进行伸 缩变换时,其坐标值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沿x轴伸 缩时,横坐标按倍数变化,纵坐标不变;沿y轴伸缩时, 纵坐标按倍数变化,横坐标不变。
对称变换规律总结
对称轴与对称中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对称变换包括轴对称和 中心对称。轴对称是指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中心 对称是指图形关于一个点对称。通过观察图形对称变 换前后的坐标变化,可以总结出对称变换规律。
标准方程
$(x-a)^2+(y-b)^2=r^2$,其中圆心为 $(a,b)$,半径为$r$。圆方程具有对称性、 二次项系数相等、常数项大于零等特点。
圆心、半径确定方法
圆心确定
可通过解方程组或代入法求得圆心坐标。
半径确定
可通过距离公式或代入法求得半径长度。同 时,半径长度与圆的大小、形态等密切相关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6课时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6课时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北师大版

(2)已知M点坐标为(x,y,z)确定点M位置的步骤:①在x轴、y 轴、z轴上依次取坐标为x,y和z的点P、Q、R;②过P、Q、R分别作 垂直于x轴、y轴和z轴的平面;③三个平面的唯一交点就是M.
考点三 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 [例 3] 如图所示,以棱长为 a 的正方体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 P 在正方体的体对角线 AB 上, 点 Q 在棱 CD 上.当点 P 为对角线 AB 的中点,点 Q 在棱 CD 上 运动时,探究|PQ|的最小值为______.
审题视点 确定点 P、Q 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 |PQ|,然后利用函数知识解决.
C.
3 2
D.
6 3
解析:构造正方体,则从正方体一个顶点出发的相邻三个面
上的对角线长都是1,则此正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6 2.
答案:A
3.以点A(4,1,9),B(10,-1,6),C(2,4,3)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判断
解析:依题意有|AB|= 4-102+1+12+9-62 = 49 = 7,同理可得
(3)点 P 关于原点 O(0,0,0)对称的点 P3(3,-2,-1). (4)点 P(-3,2,1)关于点 Q(1,1,1)对称的点 P4(5,0,1).
(1)关于原点对称,三个坐标变为原坐标的相反数; (2)关于哪条轴对称,对应坐标不变,另两个坐标变为原来的相 反数.如 M(1,3,-2)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M′(1,-3,2); (3)关于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由 x,y,z,O 中的三个字母表示的 坐标平面,缺少哪个字母的对应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其它不变, 如 N(1,3,-2)关于坐标平面 xOz 的对称点 N′(1,-3,-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复习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复习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复习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能灵活运用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喜爱,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

- 立体图形: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 图形的测量:角的度量,线段的测量,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 图形的位置:方位角,坐标系统,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 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图形变换的理解,复杂图形的测量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

- 学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授:- 平面图形: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 立体图形:利用实物模型,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 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通过实例讲解,巩固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提纲:-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图形的测量- 图形的位置作业设计- 必做题:练习册PXX-PXX,巩固图形的测量和计算。

- 选做题:研究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阶段,对图形与几何部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高中数学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1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1 新人教A版必修2

AE
EB
AF
2 3
FD
4,沿直线EF将AEF翻折成A1EF ,
使二面角A1 EF C是90o.
(1)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求A1点的坐标;
解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z
作A1H FE,
y
因为面A1FE 面ABCD,且交线为FE,
H
所以A1H 面ABCD,
又因为A1E A1F 4, 所以H是FE中点,
z
z
(0, 2 , 0) 2
y
(0, 2 , 0) 2
x
( 2 , 0, 0) 2
(1 , 1 , 0) 22
x
( 1 , 1 , 0) 22
y
(1 , 1 , 0) 22
二、深化探究 例2.(1)四棱锥P ABCD,面PAB 面ABCD, 平行四边形ABCD, PAB是正三角形, ABC 30o, AB 3, BC 2 3,建立恰当的 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相应各顶点的坐标;
侧面AA1D1D是菱形, A1AD 60o,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
并写出各顶点坐标;
z
作A1O AD于O,
(0, 0, 3)
由面A1ADD1 面ABCD,交线AD,
(0, 2, 3)
得A1O 面ABCD.
31
B1 (
2
,, 2
3)
C1 (
3,3, 22
3)
O
y
(0,1, 0) E
x ( 3 , 1 , 0)
22
F( 3 , 3 , 0) 22
建系的关键: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点坐标的表示
坐标轴上的点 坐标平面上的点 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中数学_《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学情分析只有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建立初步的抽象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数字与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是本课学习数与形结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良好基础。

七年级学生积极性高,乐于思考且好表现,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新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设计本章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充分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法:1、演练结合法;2、提问法;学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2、动手操作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劳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效果分析自主检测部分的题目,五个题目,五个类型。

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四题和第五题,第四题是有的学生忽略多解,由距离转化为实际“数”的时候,应该有两种考虑,从而横纵坐标衍生出一共四种情况;第五题作为解答题,学生有的步骤不规范,还有的师典型错误,就是知道AB∥ x轴,所以其纵坐标相等,但是要同时保证横坐标不相等,这是学生忽略的地方。

中考链接的题目,德州这部分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列举的是其他省市的中考题,这三个题目出现错误的很少,主要是第三题的方法,用本节课所拓宽的知识,用左右平移与坐标的关系解决更为简单。

中考预备所设置的这个阅读理解题,是为了以后初三学习中的抛物线中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做的铺垫,需要记住其中的中点公式。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看似简单,却忽略了应该说明AB∥ x 轴,否则即使说明DE∥ x轴,,也无法说明EF∥ AB,所以学会审题是关键!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全面促进宁要改革的微词,不要僵化的危机。

恰逢本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五三制”教学改革,我对于传统的复习课如何转为新型的展示课和检测课,如何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性,做了初步的探索。

传统的复习课多以老师对本章知识进行汇总罗列,然后做题巩固,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的太少,主动性太差,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考一轮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课件

【中考一轮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课件

A.(1,3) C.(2,1)
B.(2,-1) D.(3,1)
N A
C
B M
拓展提升------坐标的几何意义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M,N的位置 M A
B
如图所示,若点M的坐标为(-2,0),点N的坐标
为(2,0)则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时__A___.
O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C
解:由题意得,x+3≠0,4-x≥0,解得x≤4且x≠-3,故选:D
归纳拓展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当堂训练---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 y =
x+3 x -1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地理位置的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法;②方位角+距离;③经纬度。
表示方法
典型例题---坐标的几何意义
【例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3)到x轴的距离是( B )
A.4
B.3
C.5
D.-3
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3)到x轴的距离为3.
故选:B.
典型例题---坐标的几何意义
【例2-2】如图,直线m⊥n,在某直角坐标系中,x轴∥m,y轴∥n,点
A的坐标为(-4,2),点B的坐标为(2,-4),则坐标原点为( A )
A.O1 B.O2 C.O3 D.O4
A n
O1 O2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如果以MN所在的
直线为y轴,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使A点与B点关于原点对称,则这时C点的坐标可能是(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x
y
坐标几何的复习课学生复习提纲
理解一:平面内点的坐标几何意义:
(1)平面内点P(4,6) 的几何意义是指这个点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到x 轴距离为 ,到y 轴距离为 ;平面内点Q (-3,1)的几何意 义是指这个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到x 轴距离 为 ,到y 轴距离为 。

(2)坐标内若有一点M ,它到X 轴的距离是 4,到 Y 轴的距离是 3,则它的坐标是( )
总结:一般地:平面内点P (x,y )到X 轴的距离是 ,点P 到Y 轴的距离是 。

反之:到x 轴的距离是m,到y 轴的距离n 的点的坐标是 。

请同学们想一想当PQ 与x 轴平行或与y 轴平行时两点间距离怎样表示?
例题:已知如图,在△OAP 中,OA =6,5
3sin =
∠POA ,cot 32=∠PAO ,(1)求点P 的坐
标。

(2)N 是y 轴上的一个点,若直线QN 与y 轴的夹角为30°,请求出点N 的坐标. (3)在y 轴的右侧,且在直线x=-2上求一点M ,使得△MOP 与△AOP 的面积相
2.练习: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 为原点,抛物线bx ax y +=2经过点A (6,0),且顶点B (m ,6)在直线x y 2=上.
(1)求m 的值和抛物线bx ax y +=2
的解析式; (2)如在线段OB 上有一点C ,满足CB OC 2=,在x 轴上有一点D (10,0),联结DC ,且直线DC 与y 轴交于点E . ①求直线DC 的解析式;
②如点M 是直线DC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有另一点N ,且以O 、E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求出点N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