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南通

常熟泰州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设施完 人口迁回市区 善的农村和小城镇
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 市中心的再开发,市区 基础设施完善、为追求更好 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的生活环境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标解读
[课标呈现]
运用资料,分析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标解读]
1、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3、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阅读P31,对比下面两图,出现了哪些变化? 兴化 高邮
注意: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
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城镇化反过来又会促
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城镇化与工业化、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为什么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不高,城镇化水平却很高?

图2.1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人口过度集中在城镇————过量的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发展不合理
农村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
3.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C 成熟阶段
增速趋慢,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地域扩展缓慢 第三产业成主导产业
也称城市化,一般是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 区转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
人口的集中过程: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 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 口中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 最重要的标志。
地域的转换过程: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文化、思想、观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

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
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其搭载的可见光 / 红外成像 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 发出的低强度灯光。图 2-32 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 2016 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
问题 原因
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以来)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经推进到成熟阶段 高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大(70%以上)
起步早,水平高
后期成熟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逆城市化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存在显著差异
城镇化 的动力
机制

初始动力
剩余劳动力
经 济
工业发展

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发展
提供就业机会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后动续力动力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三大产业对城镇化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 第一产业: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 转移。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 动力。 第二产业: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 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读图方法及要求:
①读坐标、图例。 ②读出指定年份世界总人口。 ③读出该年的城镇人口总数。 ④计算该年城镇人口比例。
1.世界城镇化时间差异
时间
特点
18世纪中叶之前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
18世纪中叶开始 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20世纪以来,尤 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 其二战以后 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图解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联系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
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注意:逆城镇化虽然人口迁往乡村,但这些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镇化并 不是城镇化的倒退而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
70%
加速发展,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地域扩展迅速
B 加速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成主导产业,第三产业 比例上升
30%
A 缓慢发展阶段
发展水平缓慢提高,地域扩展继续增大 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
【主题探究】——世界城镇化进程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和英国城镇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
(1)比较现阶段中、英两国城镇化特点的差异。
家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 前,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 地形等)比中西部优越,故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中
城镇化主要靠传统的第 种种措施来限制城镇化的发 西部高,城镇化水平也高
三产业来驱动,城市人 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向
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 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发挥, 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开
略的推动下,我国的城镇化
区域差异将不断缩小。
4、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于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
0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
提供持续的动力
城镇中修建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设施等,既能为人 们生活带来便利,也能促
步伐赶不上人口城镇化 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 放程度高,促进东部地区发
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 副业化、城镇发展无序化等 展,从而吸引大量劳动力流
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 “农村病”现象,这违背了 向东部城镇,进一步加剧城
生活条件,“城中村” 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 镇化的地域差异
的现象频现。
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
城镇化污染物集中处理设备
• 企业生产、居民生活会产生大量污水和废水,容易污染环境; • 污水处理厂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处理这些污水和废水,将其变为
可重新利用的水资源
04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 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 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受教育水平的差别 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第三产业转变
城镇化的表现形式
建设用地 规模扩大
乡村景观逐 渐转化为城
市景观
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
持续上升
衡量城镇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
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 转移
人们生产 方式、生活方 式、等发生显
著变化
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剩余农产品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杭州
海宁
杭州
绍兴

宁波
临安 富阳
绍兴
余姚 慈溪 宁波
新的城市涌现 建德
诸暨
奉化
嵊州
城市数量急剧增加 a.1985年
a.2015年
原有城市规模持续扩大
东 舟山

目录
01 城镇化的意义 02 世界城镇化进程 03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3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
中的应用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
①中国城镇化水平低,速度快; ②英国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 现象。
(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原因。
①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镇有较多的就业机会, 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 ②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农村人口落户城镇的限 制等。
2.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世界城镇化有何特点?
世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现今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率快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存在显著差异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所处阶段 发展动力 问题及成因
早晚 原因 快慢 原因 高低 原因 大小 原因
(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 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 分布是否一致。
基本上一致。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因为世界城市和人口分有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的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 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 落后的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课堂拓展】——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
郊区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所谓的郊区:
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
郊区化包括三种外迁:
①是人口外迁: 主要是因城市中心的巨大人口压力,以及这一压 力对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引发的。 ②是工业外迁: 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以外有大面积的价格低廉的 土地,以及能更好地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相互配置。 ③是零售业外迁: 这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外迁后,市中心商业面对 来自郊区商业激烈竞争而被迫采取的措施。郊区化并不意味着大城市 的衰落,只是城市由高密度集中向低密度扩张的转变,这一转变中, 建成区在扩张,城市人口在增长。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人口转化
意义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 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有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 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 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所处阶段 发展动力 问题及成因
早晚 原因 快慢 原因 高低 原因 大小 原因
问题 原因
晚(20世纪以来) 国家独立晚,工业化起步晚
速度加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
小(不到40%)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互促进,相互影响。 第三产业: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
城镇化与工业化、区域经济的关系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 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 口超过农村人口。
(3)分析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①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 ②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
案例:英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50-70年代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人口由市区迁 市,乡村地区转化 往郊区 表现 为城市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