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第一中学2020年中考九年级数学典型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包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合川区第一中学2020 年中考九年级数学典型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
1、已知二次函数y=ax 2﹣ 2ax+c ( a> 0)的图象与 x 轴的负半轴和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它的极点为P,直线 CP与过点 B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于点D,且CP: PD=2: 3
(1)求 A、 B 两点的坐标;
(2)若 tan ∠ PDB=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已知二次函数y=x 2+bx+c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C( 0,﹣ 6),与 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是 A (﹣ 2, 0).
(1)求二次函数的分析式,并写出极点 D 的坐标;
(2)将二次函数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当y < 0 时,求 x 的取值范围.
3、如图,已知抛物线y= ﹣ x2+mx+3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点 B 的坐标为(3, 0)
(1)求 m的值及抛物线的极点坐标.
(2)点 P 是抛物线对称轴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的值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
4、如图,抛物线y=ax 2+bx﹣ 3( a≠ 0)的极点为E,该抛物线与x 轴交于 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且 BO=OC=3AO,直线 y=﹣x+1 与 y 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证明:△ DBO∽△ EBC;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能否存在点 P,使△ PB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切合
条件的 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5、课本中有一个例题:
有一个窗户形状如图1,上部是一个半圆,下部是一个矩形,假如制作窗框的资料总长为
6m,怎样设计这个窗户,使透光面积最大?
这个例题的答案是:当窗户半圆的半径约为0.35m 时,透光面积最大值约为 1.05m2.
我们假如改变这个窗户的形状,上部改为由两个正方形构成的矩形,如图2,资料总长仍为
6m,利用图3,解答以下问题:
(1)若 AB为 1m,求此时窗户的透光面积?
(2)与课本中的例题比较,改变窗户形状后,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有没有变大?请经过
计算说明.
6、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 4,对角线订交于点P,抛物线L 经过 O、 P、 A 三点,点E 是正方形内的抛物线上的动点.
(1)成立适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直接写出 O、P、 A 三点坐标;
②求抛物线 L 的分析式;
(2)求△ OAE与△ OCE面积之和的最大值.
[ 根源 :]
7、如图,抛物线y=ax 2+bx﹣ 5( a≠ 0)与x 轴交于点A(﹣ 5, 0)和点B(3, 0),与y 轴交于点 C.
(1)求该抛物线的分析式;
(2)若点 E 为 x 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S△ABE=S△ABC时,求点 E 的坐标;
(3)在( 2)的条件下,抛物线上能否存在点P,使∠BAP=∠ CAE?若存在,求出点P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 2+bx+c( a≠ 0)经过 A(﹣ 1,0)、B( 3,0)、C( 0,﹣ 3)三点,
直线 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到点A、点 B 的距离之和最短时,求点P 的坐标;
l 上的动点,且△MAC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全部切合条件的点M (3)点M也是直
线
的坐标.
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ax 2+1 经过点A( 4,﹣ 3),极点为点B,点 P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l 是过点(0,2)且垂直于y 轴的直线,过P 作PH⊥ l ,垂足为 H,连结PO.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并写出其极点 B 的坐标;
(2)①当P 点运动到 A 点处时,计算: PO= ,PH= ,由此发现,PO PH(填“>” 、“<”或“=”);
②当 P 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时,猜想PO与 PH有什么数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 2,设点 C( 1,﹣ 2),问能否存在点 P,使得以 P,O,H为极点的三角形与△ ABC 相像?若存在,求出 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10 、如图,已知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A(﹣ 1 , 0 ), B( 4 , 0 ),与 y 轴交于 C ( 0 ,﹣ 2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 H 是 C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当△ PBH 与△ AOC 相似时,求符合条件的 P 点的坐标(求出两点即可);
(3 )过点 C 作 CD∥ AB, CD 交抛物线于点 D,点 M 是线段 CD 上的一动点,作
直线 MN 与线段 AC 交于点 N,与 x 轴交于点 E,且∠ BME=∠ BDC,当 CN 的值最大时,求点 E 的坐标.
11、如图,对称轴为直线 x=2 的抛物线 y=x 2+bx+c 与 x 轴交于点 A 和点 B,与 y 轴交于点 C,且点
A 的坐标为(﹣ 1, 0)
(1)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直接写出 B、 C 两点的坐标;
(3)求过 O, B, C 三点的圆的面积.(结果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
注:二次函数y=ax2+bx+c ( a≠ 0)的极点坐标为(﹣,)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OC如图搁置,点A、C 的坐标分别是(0,4)、(﹣1, 0),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获得平行四边形A′B′ OC′.
(1)若抛物线经过点C、 A、A′,求此抛物线的分析式;
(2)点 M时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当点M在哪处时,△ AMA′的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M的坐标;
(3)若 P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N 为 x 轴上的一动点,点Q坐标为( 1, 0),当 P、N、 B、 Q 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 的坐标,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求点N 的坐标.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ax2+bx+2 过 B(﹣ 2, 6), C( 2, 2)两点.
(1)试求抛物线的分析式;
(2)记抛物线极点为 D,求△ BCD的面积;
(3)若直线 y=﹣x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所得的直线与抛物线段BDC(包含端点B、 C)部分有两个交点,求 b 的取值范围.
14、如图 1(注:与图 2 完整同样),二次函数y= x2+bx+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 A( 3,0),B (﹣ 1,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该二次函数的分析式;
(2)设该抛物线的极点为 D,求△ ACD的面积(请在图 1 中探究);
(3)若点 P, Q同时从 A 点出发,都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AB,AC边运动,其
中一点抵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P,Q运动到 t 秒时,△ APQ沿 PQ所在的直
线翻折,点 A 恰巧落在抛物线上 E 点处,请直接判断此时四边形 APEQ的形状,并求出 E 点坐标
(请在图 2 中探究).
15、如图,矩形的边 OA在 x 轴上,边 OC在 y 轴上,点 B 的坐标为( 10, 8),沿直线 OD 折叠
矩形,使点 A 正好落在 BC上的 E 处, E 点坐标为( 6,8),抛物线 y=ax2+bx+c 经过 O、A、 E 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分析式;
(2)求 AD 的长;
(3)点 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动点,当△PAD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
16、如图,抛物线 L: y=ax 2+bx+c 与 x 轴交于 A、 B( 3, 0)两点( A 在 B 的左边),与 y 轴交于点 C( 0, 3),已知对称轴 x=1.
(1)求抛物线L 的分析式;
(2)将抛物线L 向下平移h 个单位长度,使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极点落在△OBC内(包含△OBC的界限),求 h 的取值范围;
(3)设点 P 是抛物线L 上任一点,点Q在直线 l :x=﹣ 3 上,△ PBQ可否成为以点P 为直角极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切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可以,请说明原因.
参照答案 :
1、解:( 1)过点 P 作 PE⊥ x 轴于点 E,
∵y=ax 2﹣ 2ax+c ,
∴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 x=1,
∴O E=1
∵OC∥ BD,
∴CP: PD=OE:EB,
∴OE: EB=2: 3,
∴E B= ,
∴O B=OE+EB=,
∴B(,0)
∵A 与 B 对于直线x=1 对称,
∴A(﹣,0);
(2)过点 C 作 CF⊥ BD于点 F,交 PE于点 G,令 x=1 代入 y=ax 2﹣2ax+c ,
∴y=c ﹣ a,
令 x=0 代入 y=ax 2﹣2ax+c ,
∴y=c
∴P G=a,
∵CF=OB= ,
∴t an ∠ PDB= ,
∴F D=2,
∵PG∥ BD
∴△ CPG∽△ CDF,
∴= =
∴PG= ,
∴a=,
∴y= x2﹣ x+c ,
把 A(﹣,0)代入y=x2﹣x+c, [ 根源 : ]
∴解得: c=﹣ 1,
∴该二次函数分析式为:y= x2﹣x﹣ 1.
2、解:( 1)∵把 C( 0,﹣ 6)代入抛物线的分析式得:C=﹣6,把 A(﹣ 2,0)代入 y=x 2+bx ﹣6得: b=﹣ 1,
∴抛物线的分析式为 y=x 2﹣ x﹣6.
∴y= ( x﹣)2﹣.
∴抛物线的极点坐标D(,﹣).
(2)二次函数的图形沿x 轴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y=( x+2)2﹣.
令 y=0 得:( x+2)2﹣=0,解得: x1=,x2=﹣.
∵a> 0,
∴当 y< 0 时, x 的取值范围是﹣<x<.
3、解:( 1)把点 B 的坐标为( 3, 0)代入抛物线y=﹣x2+mx+3得: 0=﹣ 32 +3m+3,
解得: m=2,
∴y= ﹣ x2+2x+3=﹣( x﹣ 1)2+4,
∴极点坐标为:( 1, 4).
(2)连结 BC交抛物线对称轴 l 于点 P,则此时 PA+PC的值最小,设直线 BC的分析式为: y=kx+b ,
∵点 C( 0, 3),点 B( 3,0),
∴,
解得:,
∴直线 BC的分析式为:y= ﹣x+3,
当x=1 时, y=﹣1+3=2,
∴当 PA+PC的值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为:(1, 2).
4、解:( 1)∵抛物线y=ax2 +bx﹣ 3,
∴c= ﹣ 3,
∴C( 0,﹣ 3),
∴O C=3,
∵BO=OC=3AO,
∴BO=3, AO=1,
∴B( 3, 0), A(﹣ 1, 0),
∵该抛物线与x 轴交于 A、 B 两点,
∴,
∴,
∴抛物线分析式为y=x 2﹣ 2x﹣3,
(2)由( 1)知,抛物线分析式为 y=x2 ﹣2x﹣ 3=( x﹣ 1)2﹣4,∴E( 1,﹣ 4),
∵B( 3, 0), A(﹣ 1, 0), C( 0,﹣
3),∴BC=3 , BE=2 ,CE= ,
∵直线 y=﹣ x+1 与 y 轴交于点 D,
∴D( 0, 1),
∵B( 3, 0),
∴O D=1, OB=3,BD=,
∴,,,
∴,
∴△ BCE∽△ BDO,
(3)存在,
原因:设P( 1,m),
∵B( 3, 0), C( 0,﹣ 3),
∴BC=3,PB=,PC=,
∵△ PBC是等腰三角形,
①当 PB=PC时,
∴=,
∴m=﹣ 1,
∴P( 1,﹣ 1),
②当 PB=BC时,
∴3=,
∴m=±,
∴P( 1,)或P(1,﹣),
③当 PC=BC时,
∴3 = ,
∴m=﹣ 3±,
∴P( 1,﹣ 3+ )或 P( 1,﹣ 3﹣),
∴切合条件的P点坐标为 P( 1,﹣ 1)或 P( 1,)或 P( 1,﹣)或 P( 1,﹣ 3+ )或 P( 1,﹣ 3﹣)
5、解:( 1)由已知可得: AD= ,
则 S=1×
2 m,
(2)设 AB=xm,则 AD=3﹣m,
∵,
∴,
设窗户面积为S,由已知得:
,
当 x= m时,且 x= m在的范围内,,
∴与课本中的例题比较,此刻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变大.
6、解:( 1)以 O点为原点,线段OA所在的直线为x 轴,线段OC所在的直线为y 轴成立直角坐标系,以下图.
①∵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 4,对角线订交于点P,
∴点 O的坐标为( 0, 0),点 A 的坐标为( 4, 0),点 P 的坐标为( 2,2).
②设抛物线L 的分析式为y=ax 2+bx+c ,
∵抛物线L 经过 O、 P、 A 三点,
∴有,
解得:,
∴抛物线L 的分析式为y=﹣+2x.
(2)∵点 E 是正方形内的抛物线上的动点,
∴设点 E 的坐标为( m,﹣+2m)( 0 < m< 4),
∴S +S = OA?y + 2 2
OC?x =﹣m+4m+2m=﹣( m﹣ 3) +9,
△ OAE OCE E E
∴当 m=3时,△ OAE与△ OCE面积之和最大,最大值为9.
7、解:
(1)把 A、 B 两点坐标代入分析式可得,解得,
∴抛物线分析式为y= x2+x﹣ 5;
2
(2)在 y= x + x﹣ 5 中,令 x=0 可得 y=﹣ 5,
∴C( 0,﹣ 5),
∵S△ABE=S△ABC,且 E 点在 x 轴下方,
∴E 点纵坐标和 C 点纵坐标同样,
当 y=﹣ 5 时,代入可得x2+ x=﹣ 5,解得 x=﹣ 2 或 x=0(舍去), [ 根源 : ] ∴E 点坐标为(﹣2,﹣ 5);
(3)假定存在知足条件的 P 点,其坐标为( m, m2+ m﹣ 5),
如图,连结 AP、CE、 AE,过 E 作 ED⊥ AC于点 D,过 P作 PQ⊥ x 轴于点 Q,
则 AQ=AO+OQ=5+m,PQ=| m2+m﹣ 5| ,
在 Rt △ AOC中, OA=OC=5,则 AC=5,∠ ACO=∠ DCE=45°,由( 2)可得 EC=2,在 Rt △ EDC中,可得 DE=DC=,
∴AD=AC﹣ DC=5﹣=4,
当∠ BAP=∠ CAE时,则△ EDA∽△ PQA,
∴=,即=,
∴
2
( 5+m)或
2
m+ m﹣5= m+ m﹣ 5=﹣(5+m),
当
2
m﹣5= ( 5+m)时,整理可得
2
或 m=﹣ 5(与 A 点重合,m+ 4m﹣ 5m﹣ 75=0,解得 m=
舍去),
当
2
m﹣5=﹣( 5+m)时,整理可得
2
或 m=﹣ 5(与 A 点重合,m+ 4m+11m﹣ 45=0,解得 m=
舍去),
8、解:( 1)将 A(﹣ 1, 0)、B( 3, 0)、 C( 0,﹣ 3)代入抛物线y=ax2 +bx+c 中,得:
,
解得:
故抛物线的分析式:y=x2﹣ 2x﹣3.
(2)当 P 点在 x 轴上, P,A,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点P 到点 A、点 B的距离之和最短,此时 x=﹣=1,
故 P( 1, 0);
(3)以下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设 M( 1, m),已知 A(﹣ 1, 0)、C( 0,﹣3),则:
22222 2
MA=m+4,MC=( 3+m) +1=m+6m+10, AC=10;
2 2
①若 MA=MC,则 MA=MC,得:
2 2
m+4=m+6m+10,解得: m=﹣ 1,
2 2
②若 MA=AC,则 MA=AC,得:
2
m+4=10,得: m=±;
2 2
③若 MC=AC,则 MC=AC,得:
2
m+6m+10=10,得: m1=0,m2=﹣ 6;
当 m=﹣ 6 时, M、 A、 C 三点共线,构不可三角形,不合题意,故舍去;
综上可知,切合条件的M点,且坐标为M(1,)(1,﹣)(1,﹣1)(1,0).
9、( 1)解:∵抛物线y=ax2 +1 经过点 A( 4,﹣ 3),
∴﹣ 3=16a+1,
∴a=﹣, [ 根源 : 学 , 科 , 网 Z,X,X,K]
∴抛物线分析式为y=﹣x2+1,极点 B( 0, 1).(2)①当 P 点运动到 A 点处时,∵ PO=5, PH=5,∴PO=PH,
故答案分别为 5, 5, =.
②结论: PO=PH.
原因:设点 P 坐标( m,﹣ m2+1),
∵PH=2﹣(﹣m2+1) =m2+1
PO=
2 = m+1,
∴PO=PH.
(3)∵ BC==,AC==,AB==4 ∴BC=AC,
∵PO=PH,
又∵以 P, O, H为极点的三角形与△ABC相像,
∴PH与 BC, PO与 AC是对应边,
∴=,设点P(m,﹣m2+1),
∴=,
解得 m=± 1,
∴点 P 坐标( 1,)或(﹣1,).
10 、解:( 1 )∵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A(﹣ 1, 0), B( 4 , 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 ( x+1 )( x ﹣ 4 ),
把( 0 ,﹣ 2 )代入 y=a ( x+1 )( x ﹣ 4 ),
∴a=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 2﹣x ﹣ 2 ;
(2 )当△ PBH 与△ AOC 相似
时,∴ △ AOC 是直角三角形,
∴ △ PBH 也是直角三角
形,由题意知: H( 0 ,
2 ),
∴ OH=2,
∵ A(﹣ 1 , 0 ), B( 4 ,
0 ),∴ OA=1, OB=4 ,
∴
∵ ∠ AOH=∠ BOH,
∴ △ AOH∽ △ BOH,
∴ ∠ AHO=∠ HBO,
∴ ∠ AHO+∠ BHO=∠ HBO+∠ BHO=90 °,
∴ ∠ AHB=90 °,
设直线 AH 的解析式为: y=kx+b,
把A(﹣ 1 , 0 )和 H( 0 , 2 )代入 y=kx+b ,
∴,
∴ 解得,
∴直线 AH 的解析式为: y=2x+2,
联立,
解得: x=1或x=﹣8,
当x= ﹣ 1 时,
y=0 ,
当x=8 时,
y=18
∴ P 的坐标为(﹣ 1 , 0 )或( 8, 18 )
( 3 )过点 M 作 MF⊥ x 轴于点 F,
设点 E 的坐标为( n , 0 ), M 的坐标为( m, 0 ),∵ ∠ BME=∠ BDC,
∴ ∠ EMC+∠ BME=∠ BDC+∠ MBD,
∴ ∠ EMC=∠ MBD,
∵CD∥ x 轴,
∴ D 的纵坐标为﹣ 2 ,
令 y= ﹣ 2 代入 y= x 2﹣x ﹣ 2 ,
∴ x=0或x=3,
∴ D( 3,﹣ 2 ),
∵ B( 4, 0),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BD=,
∵ M( m, 0),
∴MD=3﹣ m, CM=m( 0 ≤ m≤ 3 )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 NCM=∠ BDC,∴△ NCM∽ △ MDB,
∴,
∴,
∴ CN= =﹣( m﹣)2+ ,∴当 m= 时, CN 可取得最大值,
∴此时 M 的坐标为(,﹣ 2 ),
∴ MF=2, BF= , MD=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MB= ,
∵E( n, 0),
∴ EB=4 ﹣ n,
∵CD∥ x 轴,
∴ ∠ NMC=∠ BEM,∠ EBM=∠ BMD,
∴ △ EMB∽ △ BDM,
∴,
∴MB2 =MD? EB,
∴= ×( 4 ﹣ n ),
∴n= ﹣,
∴ E 的坐标为(﹣, 0 ).
11、解:( 1)由 A(﹣ 1, 0),对称轴为 x=2,可得,解得,∴抛物线分析式为y=x 2﹣ 4x﹣5;
(2)由 A 点坐标为(﹣ 1,0),且对称轴方程为 x=2,可知 AB=6,
∴OB=5,
∴B 点坐标为( 5, 0),
∵y=x 2﹣ 4x﹣ 5,
∴C 点坐标为( 0,﹣ 5);
(3)如图,连结BC,则△ OBC是直角三角形,
∴过 O、 B、 C 三点的圆的直径是线段BC的长度,
在Rt △ OBC中, OB=OC=5,
∴BC=5 ,
∴圆的半径为,
∴圆的面积为π()2=π.
12、解:( 1)∵平行四边形 ABOC绕点 O顺时针旋转 90°,获得平行四边形 A′ B′OC′,且点 A 的坐标是( 0, 4),
∴点 A′的坐标为:( 4, 0),
∵点 A、 C的坐标分别是(0, 4)、(﹣ 1, 0),抛物线经过点C、 A、 A′,
设抛物线的分析式为:y=ax2+bx+c,
∴,
解得:,
∴此抛物线的分析式为:y=﹣ x2+3x+4;
(2)连结 AA′,设直线AA′的分析式为:y=kx+b ,
∴,
解得:,
∴直线 AA′的分析式为:y=﹣ x+4,
设点 M的坐标为:( x,﹣ x2+3x+4),
则S△AMA′= × 4×[ ﹣ x2+3x+4﹣(﹣ x+4) ]= ﹣ 2x2+8x=﹣2( x﹣ 2)2+8,
S△AMA′ =8,
∴当 x=2 时,△ AMA′的面积最大,最大值
∴M的坐标为:(2, 6);
(3)设点 P 的坐标为( x,﹣ x2+3x+4),当 P, N, B, Q构成平行四边形
时,∵平行四边形 ABOC中,点 A、 C的坐标分别是( 0, 4)、(﹣ 1, 0),
∴点 B 的坐标为( 1, 4),
∵点 Q坐标为( 1, 0), P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N为 x 轴上的一动点,
①当 BQ为边时, PN∥ BQ, PN=BQ,
∵BQ=4,
∴﹣ x2+3x+4= ± 4,
当﹣ x2+3x+4=4 时,解得: x1=0, x2=3,
∴P1( 0, 4), P2( 3,4);
2 ﹣ 4 时,解得: x = , x = ,
当﹣ x +3x+4=
3 2
∴P3(,﹣ 4), P4(,﹣ 4);
②当 PQ为对角线时, BP∥ QN, BP=QN,此时 P 与 P , P 重合;
1 2
综上可得:点P 的坐标为: P1( 0, 4), P2( 3,4), P3(,﹣ 4), P4(,﹣4);
如图 2,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点N的坐标为:(0, 0)或( 3, 0).
13、解:( 1)由题意解得,
∴抛物线分析式为y=x2﹣ x+2.
(2)∵ y= x2﹣ x+2= ( x﹣1)2+ .
∴极点坐标(1,),
∵直线 BC为 y=﹣ x+4,∴对称轴与BC的交点 H( 1, 3),∴S△BDC=S△BDH+S△DHC=?3+?1=3.
(3)由消去y获得x2﹣x+4﹣2b=0,
当△ =0 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1﹣ 4( 4﹣2b) =0,
∴b= ,
当直线 y=﹣x+b 经过点 C 时, b=3,
当直线 y=﹣x+b 经过点 B 时, b=5,
∵直线 y=﹣x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所得的直线与抛物线段BDC(包含端点B、C)部分有两个交点,
∴<b≤ 3.
[ 根源 : ZXXK]
14、解:( 1)∵二次函数y=x2+bx+c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 3, 0), B(﹣ 1, 0),
∴,
解得:,
∴y= x2﹣ x﹣ 4;
(2)过点 D 作 DM⊥ y 轴于点 M,
∵y= x2﹣x﹣ 4=(x﹣1)2﹣,
∴点 D( 1,﹣)、点C(0,﹣4),
则S△ACD=S 梯形AOMD﹣ S△CDM﹣ S△AOC
= ×( 1+3)×﹣×(﹣4)× 1﹣× 3× 4
=4;
(3)四边形APEQ为菱形, E 点坐标为(﹣,﹣).原因以下如图 2, E 点对于 PQ与 A 点对称,过点Q作, QF⊥ AP于 F,
∵A P=AQ=t, AP=EP, AQ=EQ
∴A P=AQ=QE=EP,
∴四边形 AQEP为菱形,
∵FQ∥ OC,
∴== ,
∴==
∴AF= t , FQ= t ?
∴Q( 3﹣t ,﹣t ),
∵E Q=AP=t,
∴E( 3﹣t ﹣ t ,﹣t ),
∵E 在二次函数y= x2﹣x﹣ 4 上,
∴﹣t=(3﹣t )2﹣(3﹣t )﹣ 4,
∴t=,或t=0(与A重合,舍去),
∴E(﹣,﹣).
15、解:( 1)∵四边形ABCD是矩形, B( 10, 8),
∴A( 10, 0),
又抛物线经过A、 E、 O三点,把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分析式可得
,解得,
∴抛物线的分析式为y=﹣x2+x;
(2)由题意可知: AD=DE,BE=10﹣ 6=4, AB=8,
设AD=x,则 ED=x, BD=AB﹣ AD=8﹣ x,
在 Rt △ BDE中,由勾股定理可知
2 2 2 2 2 2
,解得 x=5,ED=EB+BD,即 x =4 +( 8﹣ x)
∴AD=5;(3)∵ y=﹣
∴其对称轴为x2+
x=5,
x,
∵A、 O两点对于对称轴对称,
∴PA=PO,
当P、 O、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 PA+PD=PO+PD=OD,此时△ PAD的周长最小,如图,连结 OD交对称轴于点 P,则该点即为知足条件的点 P,
由( 2)可知 D点的坐标为(10, 5),
设直线 OD分析式为y=kx ,把 D 点坐标代入可得5=10k,解得 k=,
∴直线 OD分析式为y= x,
令x=5,可得 y= ,
∴P 点坐标为( 5,).
16、解:( 1)∵抛物线的对称轴x=1, B(3, 0),
∴A(﹣ 1, 0)
∵抛物线y=ax 2+bx+c 过点 C( 0,3)
∴当 x=0 时, c=3.
又∵抛物线y=ax 2+bx+c 过点 A(﹣ 1, 0), B( 3, 0)
∴,
∴
∴抛物线的分析式为:y=﹣x2+2x+3;
(2)∵C(0,3),B(3,
0),∴直线BC分析式为y= ﹣
x+3,
∵y= ﹣ x2+2x+3=﹣( x﹣ 1)2+4,
∴极点坐标为( 1, 4)
∵对于直线BC:y=﹣ x+1,当 x=1 时, y=2;将抛物线L 向下平移h 个单位长度, [ 根源 : 学 * 科*网 ]
∴当 h=2 时,抛物线极点落在BC上;
当 h=4 时,抛物线极点落在OB上,
∴将抛物线L 向下平移h 个单位长度,使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极点落在△的界限),OBC内(包含
△
OBC
则 2≤ h≤ 4;
(3)设 P( m,﹣ m2+2m+3), Q(﹣ 3, n),
①当 P 点在 x 轴上方时,过 P 点作 PM垂直于 y 轴,交 y 轴与 M点,过 B 点作 BN垂直于 MP 的延伸线于 N 点,以下图:
∵B( 3, 0),
∵△ PBQ是以点 P 为直角极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BPQ=90°, BP=PQ,
则∠ PMQ=∠ BNP=90°,∠ MPQ=∠ NBP,
在△ PQM和△ BPN中,,
∴△ PQM≌△ BPN( AAS),
∴PM=BN,
∵PM=BN=﹣ m2+2m+3,依据 B 点坐标可得PN=3﹣m,且 PM+PN=6,
重庆市合川区第一中学2020年中考九年级数学典型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包含答案)
2
∴﹣ m+2m+3+3﹣ m=6,
解得: m=1或 m=0,
∴P( 1, 4)或 P( 0, 3).
②当 P 点在 x 轴下方时,过 P 点作 PM垂直于 l 于 M点,过 B 点作 BN垂直于 MP的延伸线与N 点,
同理可得△ PQM≌△ BPN,
∴PM=BN,
2
∴PM=6﹣( 3﹣m) =3+m, BN=m﹣2m﹣ 3,
2
则 3+m=m﹣ 2m﹣ 3,
解得 m=或.
∴P(,)或(,).
综上可得,切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 1,4),( 0,3),(,)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