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6章-梁弯曲时的位移02b

合集下载

梁弯曲时的位移1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2梁的挠曲线

梁弯曲时的位移1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2梁的挠曲线
后进行积分,再利用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确定积分 常数。
当全梁各横截面上的弯矩 可用一个弯矩方程表示时(例如 图中所示情况)有
EIw M xd x C1
EIw M xd x d x C1x C2
以上两式中的积分常数C1, C2由边界条件确定后即可得出梁 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
转角则明显不同。
在图示坐标系中,挠度w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顺时针转向的转角q为正,逆时针转向的转角q为负。
§5-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Ⅰ.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导出 在§4-4中曾得到等直梁在线弹性范围内纯弯曲情况
下中性层的曲率为
1M EI
这也就是位于中性层内的挠曲线的曲率的表达式。
例题5-1 试求图示等直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
并确定其最大挠度wmax和最大转角qmax。
解:该梁的弯矩方程为
M x Fl x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
EIw M x Fl x
以x为自变量进行积分得
EIw

F lx

x2 2


C1
EIw
横截面的转角q 也就是挠曲线在该相应点的切线与x轴之
间的夹角,从而有转角方程:
q tanq w f x
(a)
(b)
直梁弯曲时的挠度和转角这两个位移不但与梁的弯曲
变形程度(挠曲线曲率的大小)有关,也与支座约束的条件
有关。图a和图b所示两根梁,如果它们的材料和尺寸相同, 所受的外力偶之矩Me也相等,显然它们的变形程度(也就 是挠曲线的曲率大小)相同,但两根梁相应截面的挠度和
w
M x
1 w2 3/2 EI

材料力学 第六章 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 第六章 弯曲变形

dw EI EI M ( x)dx C dx
再积分一次得挠度:
EIw [ M ( x)dx ]dx Cx D
积分常数:C和D
2、边界条件
用于确定积分常数C和D的梁支承处已知的变形条件,称为边界条件。
x 0, w 0
w x 0 0
dw x 0 dx
x 0
0
w x 0 0 w xl 0
3、连续条件
x a w1 w2 x a w1 w2
以A为原点,取直角坐标系 (1) 求支座反力
RA P, M A Pl
(2)列弯矩方程
M ( x) M A RA x Pl Px
(3)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Px 2 Pl 2 P 3 2 x 6 x 6 EI (3l x)
(教材173页表6-3序2)
(7)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Pl 2 B ,即 2 EI
3
max
Pl 2 2 EI
3
Pl Pl wB ,即 w max 3EI 3EI
说明:转角为负,说 明横截面绕中性轴顺 时针转动;挠度为负, 说明B点位移向下。

64
(84 44 ) 188cm4
材料的弹性模量:
E 210GPa 21 106 N/cm2
由表6-1查出,因P1在C处引起的 挠度和在B引起的转角(图c)为:
yCP1
P1a 2 2000 202 (l a ) (40 20) 40.6 104 cm 3 EI 3 21 106 188
将吊车梁简化为如图例 6-12b所示的简支梁。
(1)计算变形

梁弯曲时的变形PPT课件

梁弯曲时的变形PPT课件

w w xl
xl
解得:
E1
3 96
ql3
F1 0
y
q
E2
8 ql3 96
F2
5
FAx
ql4
96
A
FAy
EI l
将积分常数回代得:
BC FB l/2
Me x
wE1I11616qqxl32x37298q6lqxl23936qll3 x30l2xl
wE1I321124qqlx24x2 97698q6lqxl33x 93695q6lq3l4
dx
挠度与转角的正负号规定: 挠度:
向下为正,反之为负 转角:
顺时针为正,反之为负
?→如何求挠曲线的方程式
2 梁的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纯弯曲: 1 M
EI z
非纯弯曲: h 1
l 10
1
x
Mx
EIz
1
x
1
w
w2
3
2
小 变 形
1
x
d 2w dx2
d2w M x
dx2 EIz
梁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 略去了剪力的影响 2 略去了变形高次方
6 E zL I
b
最大转度 A(0)6P EzaILb(Lb)(顺时针) A
a
Pb
LC
B(L)6P EzaIL(bLa)(逆时针) w
ab ma xB(绝对值) ab max A
从AB,
Bx
最大挠度wmax
dw0
dx
x0
w(x0)为极值
不失一般性,a设 b
则x0
L2 b2 3
w m axw (x0)93 P E bIzL(L2b2)3

第六章 梁的位移

第六章 梁的位移

可解出
Fa 2 c2 , 2
如图6.1所示,取梁在变形前的轴线为x轴,与轴线垂直的轴为y轴,且 xy平面为梁的主形心惯性平面之一。梁变形后,其轴线将在xy面内弯成 一曲线即挠曲线,如图6.1所示。度量梁的位移所用的两个基本量是: 轴线上的点(即横截面形心)在y方向上的线位移v,称为该点的挠度 (deflection);横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的角度 ,称为该截面的转角 (slope)。 由图6.1可见,某一截面转角同时也是挠曲线在该点的切线与x轴间的夹 角。
1 v


1 v
2
(d)
3 2
根据小变形假设,梁挠曲线非常平缓,与1相比是一个微量,其平 方是高阶微量,所以可以略去,于是式(d)可改写为
2.7
第6章
1
梁的位移
v
(e)
6.1 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

显然,由式(5.1)和式(e)我们可以建立表示挠度v与弯矩M关系的微分方 程。 但是,为了与选用的坐标系相适应,要先协调好弯矩与曲率的正负号问 题。在我们所取的坐标系下,梁的挠曲线的曲率是以上凸为正的,而挠 曲线上凸意味着梁的上部纤维受拉,对应负弯矩如图6.2(a)所示。 相反,挠曲线的曲率以下凹为负,对应正弯矩如图6.2(b)所示。考虑到 这种正负号的关系,我们把式(5.1)右边加上一个负号,即
(3)
(4)
EI z v2 c2 EI z v2 c2 x d 2
(5) (6)
2.26
第6章
梁的位移
6.2 用积分法求梁的位移
首先,将两个边界条件代入式(3)和式(4),可解得
c1 0
d1 0
再利用2个连续条件,得到2个方程:
1 Fa a Fa 2 c2 2 1 1 Fa a 2 Fa3 c2 a d 2 2 6

孙训方《材料力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梁弯曲时的位移(圣才出品)

孙训方《材料力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梁弯曲时的位移(圣才出品)
5 / 41
圣才电子书

ql3/6,D=-ql4/24。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故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分别为:
w(x)=qx2(x2+6l2-4lx)/(24EI),θ(x)=q(x3-3lx2+3l2x)/(6EI)
则最大挠度 wmax=w(x)|x=l=ql4/(8EI);梁端转角 θB=θ(x)| x=l=ql3/(6EI)。
表 5-1-4 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四、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见表 5-1-5)
表 5-1-5 梁的刚度校核及提高措施
3 / 4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五、梁内的弯曲应变能 定义:由于梁弯曲变形而存储的能量称为梁内的弯曲应变能。梁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其 弯曲应变能与作用在梁上的外力所作的功相等,常见梁内的弯曲应变能见表 5-1-6。
则最大挠度 wmax=w(x)|x=l=Fl3/3EI;梁端转角 θB=θ(x)| x=l=Fl2/2EI。
图 5-2-1(a)(b) (2)建立如图 5-2-1(b)所示坐标系。 首先列弯矩方程:M(x)=-q(l-x)2/2,由此可得挠曲线近似方程: EIw″=-M(x)=q(l-x)2/2 积分得: EIw′=-q(l-x)3/6+C① EIw=q(l-x)4/24+Cx+D② 该梁的边界条件:x=0,w=0,x=0,w'=0。代入式①、②可确定积分常数:C=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5 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5.1 复习笔记
梁在承受荷载时发生相应的变形,变形后轴线相对原位置将会发生位移、梁的截面将出 现转角,梁内会因变形存储能量。本章首先介绍梁的位移概念,并基于坐标系统建立挠曲线 方程;接着介绍求解梁的位移的方法,根据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积分和按叠加原理计算;再 介绍梁刚度校核以及提高梁刚度的方法;最后介绍梁弯曲应变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梁的位移

梁的位移

b1L 2
b0
x0

1 2
L
3 x0 3 L 0.577L
例题 5.4 A
画出挠曲线大致形状。图中C为中间铰。
F
两根梁由中间铰连接,挠曲线在 中间铰处,挠度连续,但转角不 连续。
1 2 1 2
例题 5.5
用积分法求图示各梁挠曲线方程时,试问下列各梁 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应分几段;将分别出现几个积 分常数,并写出其确定积分常数的边界条件
FL2 16 EI z
B
例题 5.7
AB梁的EI为已知,试用叠加法,求梁中间C截面挠度.
A
q0 L 6
q0
计算C点挠度
B
C
l
q0 L 3
将三角形分布荷载看成载荷集度为q0的均布载荷的一半
查表
5q0 L4 384EIZ
C

1 5q0L4 2 384EIZ
5q0 L4 768EI Z
a A
F b
B
M1x x
Fb L
x
0 xa
C
Fb
l
L
x
y
x
Fa
M 2x
Fb L
x
F x
a
axL
L
AC段
EEIIzz11M2F1Lbxx 2
CF1b L
x
CB段
EI
zz222FMLb2xx2
1FFbx
2L
x
aF2 xC2
A
EI z
aB
L
Me
Cx
共有四个积分常数 边界条件
x 0 A 0
y 连续条件
A 0 x a L C 0

5、梁弯曲时的位移

5、梁弯曲时的位移
3、积分常数由位移边界条件确定。
积分常数C1、C2由边界条件确定
X
x0
xL
0
X
0
y
x0
0
y
0
例题 5.1
F A A
A
求图所示悬臂梁A端的挠度与转角。
x
B
M x Fx
d d 2M ( x) Fx Fxdx C EI C1 dx C11 EI dx z z dx 2 EI Z
梁弯曲时的位移
第五章
§1
位移的度量 挠曲线-- 梁变形后各截面 形心的连线
梁弯曲时的位移
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
F
A
C
l
A
B
ω-挠度 θ-转角
挠度向下为正, 向上为负.
y
C

B

x
C
B
转角绕截面中性轴顺时针转为正,逆时针转为负。
§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
o
M
M
x
o
x
M
M
y
y
d 2 M ( xຫໍສະໝຸດ 2 dx EI Z梁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A
C

B

x
y
C
d tan dx 在小变形情况下,任一截面的转角等于 挠曲线在该截面处的切线斜率。
B
通过积分求弯曲位移的特征:
1、适用于细长梁在线弹性范围内、小变形情况下的对称弯曲。
2、积分应遍及全梁。在梁的弯矩方程或弯曲刚度不连续处,其挠 曲线的近似 微分方程应分段列出,并相应地分段积分。
My IZ
* FS S Z IZb
内力分量 扭矩T 应力分布规律

第6章弯曲内力(1,2)

第6章弯曲内力(1,2)

背口诀,快速记(42字)
剪力等于外力和;
弯矩等于力矩和; 左上右下剪为正;
左上右上弯为正;
左顺右逆弯为正; 与上不符皆为负。
3、简便法求梁内力的步骤 步骤: (1)先分别判断梁上各外力在截面上 引起的内力符号,并求出相应的内力数 值。 (2)由外力与内力大小规律,将截面 上的各内力代数和,即为所有外力作用 下梁截面的内力。
F 0, M 0,
y F
FSF FRB 0 M F FRB d 0
解得:
FSF FRB
-
M F FRB d +
(二)简便法求内力
1、外力与内力大小规律
a A
F1
m
F2 b B x
F
y
0:
m
FAy
a F1
x
F By
F2 b
FAy F1 FQ 0
FQ FAy F1
FAy
x
FQ
FQ
F By
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该横截面任一侧所有外力的 代数和。
a
F1
m
F2 b B x
M
C
0:
A
m
x
FAy x F1 x a M 0 M FAy x F1 x a
FAy
FAy
a F1
F By
F2 b
M
M
x
四.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实际上是表示梁的横截面上的剪力 和弯矩随截面位置变化的函数式,它们分别表示剪力和弯矩
随截面位置的变化规律,或称为内力方程。显示这种变化规
律的图形则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它们是梁配钢筋和承 载能力计算的依据。 梁剪力图的画法:取纵横坐标轴,横坐标轴与梁轴线平行,表 示梁的截面位置,纵坐标轴表示梁截面对应的剪力的大小,规 定正剪力画在横坐标轴的上方,负剪力画在横坐标轴的下方, 画出的图形即为梁的剪力图。 梁弯矩图的画法:取纵横坐标轴,横坐标轴与梁轴线平行,表 示梁的截面位置,纵坐标轴表示梁截面对应的弯矩的大小,规 定梁的弯矩图画在梁的受拉侧,因为正弯矩使梁下侧受拉,所 以正弯矩画在横坐标轴的下方;负弯矩使梁的上侧受拉,所以 负弯矩画在横坐标轴的上方,画出的图形即为梁的弯矩图。

6-梁弯曲时的位移解析

6-梁弯曲时的位移解析

梁弯曲时的位移
1 M x 横力弯曲时(不计剪力FS的影响): x EI 1 w 几何上: 3 2 x 1 w 2
纯弯曲时:
M EI
1


因为在小变形情况下:
所以:
w l
1 w2 1
w M x EI
1 w x
上节内容回顾: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弯曲正应力):
①距中性层y处的应力
弯曲应力
My Iz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①拉压强度相等材料:
max
M Wz [ ]
max
弯曲应力
②拉压强度不等材料: t ,max [ ]t , c,max [ ]c
根据强度条件可进行: 1、强度校核: 2、截面设计:
l
y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
x处弯矩方程为: M ( x) F (l x)
转角和挠曲线方程分别 为: Fx q v' (2l x) 2 EI Fx2 v (3l x) 6 EI
列挠曲线方程并积分两 次: EIv" M ( x) F (l x) Fx2 EIv' Flx C1 2 FLx2 Fx3 EIv C1 x C2 2 6
中性轴的静矩。
* → 横截面上求切应力的点处横线以外部分面积对 Sz
* FS S z FS I zb 2I z
h2 2 4 y
max
O
(1) 沿截面高度按二次抛物 线规律变化; (2) 同一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 力max在中性轴处( y=0 );
(3)上下边缘处(y=±h/2), 切应力为零。
第五节 梁内的弯曲应变能

《材料力学》第六章 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第六章 弯曲变形

第六章 弯曲变形§6—1 概述一、挠曲线:梁变形后的轴线。

性质:连续、光滑、弹性、极其平坦的平面曲线。

二、挠度:横截面形心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位移。

用 “w ” 表示。

w =w (x ) ……挠曲线方程。

挠度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三、转角: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度。

用“θ” 表示。

θ=θ(x)……转角方程。

由变形前的横截面转到变形后,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四、挠度和转角的关系w =w (x )上任一点处——w x w dxdw tg '='==)(θ w tg '=⇒≈θθθ §6—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一、曲率与弯矩的关系:EIx M x EI M x )()(1)(1=→=ρρ (1) 二、曲率与挠曲线的关系:[]232)(1)(1w w x '+''±=ρ→w x ''±=)(1ρ (2) 三、挠曲线与弯矩的关系: 联立(1)、(2)两式得 →w x ''±=EI M )( → )(x w M ±=''EI结论: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x w M =''EI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近似性——忽略了“Fs ”、 2)(w '对变形的影响。

使用条件:弹性范围内工作的细长梁。

§6—3 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步骤:(EI 为常量)1、根据荷载分段列出弯矩方程 M (x )。

2、根据弯矩方程列出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并进行积分)()(x M x w EI =''1)()(C dx x M x w EI +='⎰21))(()(C x C dx dx x M x EIw ++=⎰⎰3、根据弯曲梁变形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1)、固定支座处:挠度等于零、转角等于零。

(2)、固定铰支座处;可动铰支座处:挠度等于零。

第六章梁弯曲时的位移

第六章梁弯曲时的位移

① 2倍
F
② 4倍
A
B
③ 8倍
④ 16倍
分析:
vB
Fl3 3EI
7. 不计自重的圆截面梁,外力作用于自由端, 如只使外力增加一倍,其他不变,则自由端的 挠度为原来的(②)。
① 2倍
F
② 4倍
A
B
③ 8倍
④ 16倍
分析:
vB
Fl3 3EI
8.弯曲刚度为EI梁,正确说法为(④)。
①A、B、C处转角相等 ②B、C处转角不相等
③、q B
3Pl2 2EI

、q B
Pl2 EI
11. 一等截面悬臂梁,在均匀自重作用下, 自由 端的挠度与(④)。 ① 梁的长度成正比 ② 梁的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③ 梁的长度的立方成正比
式中C1、C2为积分常数,由梁边界、连续条件确定。 2.支承条件与连续条件: 1) 支承条件:
y
y
y
v0
v0
v 0;v 0
2) 连续条件:挠曲线是光滑、连续、唯一的
F
A
C
B
v |xC v |xC ,q |xC q |xC
3.积分法确定梁弯曲变形的步骤:
①建立坐标系,确定支反力。 ②写出弯矩方程;若弯矩不能用一个函数给出,则要分段写出。 ③写出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得到转角、挠度函数。 ④利用边界条件、连续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弯曲变形的目的 1.限制构件的变形,使其满足刚度要求。
在工程中,对某些受弯构件,要求变形不能过大,即要求构 件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正常工作。
工程实例
桥式起重机的横梁变形过大,则会使小车行走困难, 出现爬坡现象。
2.利用弯曲变形

第六章-材料力学梁的位移

第六章-材料力学梁的位移
D点:wD0
19
练习3:
F
A
a
Cb
l
Bk
A
D
F
EA h
a
Cb B
l
x0,wA0
xa时, C左C右
xa时w , C左w C右
x

L, wB

FBy k
x0,wA0
xa时, C左C右
xa时w , C左w C右
xL,wBlBD
F By h EA
20
积分法求梁变形的基本步骤:
E1 Iw F 6lxb 3Fl6 b 2lb2 x E2 I w F 6 lx 3 b F x 6 a 3 Fl6 2 lb b 2x
F
4、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x
A
Fbl2b2
A 6EIl
Fabl b
6EIl
a
Cb B
l
w
Fbl2
C

qa 3 4 EI
q
B
C
(b)
wD

qa4 24EI
36
例题6-6:已知 P,E,G,求C点铅垂位移.
P
尺寸:l, d
C 尺寸:a, b, h
A
B
分析:AB —— 弯曲 + 扭转变形, BC —— 弯曲变形 故 C点的挠度由三部分组成 : • AB弯曲引起的B点下沉 • AB扭转引起C点位移 • BC弯曲引起C点下沉
C左 C右
8
例6-1 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求wA 和 A 。
解: 1、列出梁的弯矩方程
q
A
B
M(x) 1qx2 2
(0xl)
x
w

6第六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讲解

6第六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讲解

第六章梁弯曲时的位移§6.1 概述§概述研究变形的目的1. 限制弯曲变形,建立刚度条件;限制弯曲变形建立刚度条件2利用弯曲变形以便能够缓冲减振;2. 利用弯曲变形,以便能够缓冲、减振;3. 解静不定问题。

钢板轧机:轧辊压轧钢板汽车轮轴上的叠板弹簧§6.2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6.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θCB ′′ABw CC F xC通常用横截面的两个基本位移量来反映梁的变形情况一、挠度和转角通常用横截面的两个基本位移量,来反映梁的变形情况11. 挠度w 2. 转角θ转y挠曲线′θCθCB C ′ABxw CC Fx——1. w 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x 轴方向的线位移挠度小变形,挠度远小于跨长,形心沿x 轴方向的线位移与挠度相比属于高阶微量,可略去不计挠曲线方程w = f (x )挠曲线是一条光滑连续的曲线——横截面对其原来位置的角位移2. 转角θ(弹性曲线)(绕中性轴转过的角度)横截面的转角= 由x 轴转到曲线对应点处切线方向的夹角横截(锐角)x = 0,x = l,,)(当a > b()时最大挠度当a > b 时,最大挠度1==dw 应在AC 段内,令01θdx 得因此,工程计算中,不论受什么荷载作用,只要简支梁的挠曲即使荷载非常靠近右支座这种极端情况下,最大挠度所在位置仍与跨中位置非常靠近,w max 与w 跨中相差≤3%线上没有拐点(即挠曲线向一边弯),都可以用w max ←w 跨中积分法求梁的变形积分常数的确定:边界条件,连续条件优点:可全面表达挠度和转角缺点:方程与坐标选择有关;计算量大。

通常只关心某些特殊截面的挠度和转角:1. 简单荷载作用下,基本形式的静定梁某些特殊截面的挠度和转角的结果列出来用时直接查表2.某些特殊截面的挠度和转角的结果列出来,用时直接查表。

2.复杂情况(例,多个荷载作用或组合梁)可以采用叠加法。

叠加法求梁的位移1. 叠加原理:当所求参数(内力、应力或位移)与梁上荷载为线性关系时,由几项荷载共同作用时所引起的某一参数,就等于每项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该参数值的代数和叠加适用条件:所求物理量必须与荷载成线性正比关系前提:线弹性、小变形各荷载的作用互不相干,互不影响2. 方法(1)分解每种情况都是简单模型;——(2)分别计算——查表;(3)叠加。

第六章梁弯曲时的位移

第六章梁弯曲时的位移
w max
(
)
l 2 − b2 x0 = 3
Fb( l 2 − b 2 )3 2 = 9 3 EIl
5、讨论 ①当 b → 0, x 0 =
w max
wl 2
l 3
A FA y
a l
F
C
b
B FB x
Fbl 2 = 9 3 EI
Fbl 2 = 16 EI
两者相对误差小于3%。
☻当挠曲线没有拐点时,工程上常用跨中挠度代 替最大挠度。 ②当a=b时
2、积分法确定梁的位移 对等刚度梁 EI = const , 若弯矩方程在全梁上连续 积分一次 积分二次
EIw ′ = − ∫ M ( x )dx + C
l
EIw = − ∫
l
[ ∫ M ( x )dx ]dx + Cx + D
l
积分常数C、D 由边界条件确定 边界条件
x=0 θ=0 w=0
y l x
说明: ☻Mi以顺时针为正,Fj、qk以向上为正。 ☻Mi、Fj包括外载荷和约束反力。 ☻ai、bj分别是集中力偶和集中力作用点的坐标, ck是均布力起点坐标,dk是均布力终点坐标。
例题:简支梁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梁的刚度为EI, 用奇异函数法求梁上的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1、求约束反力
y
M x F b x
y x x
2、仅有F作用的情况
M ( x ) = F < x − b >1
3、仅有q作用的情况
q M (x) = < x − c >2 2
q c
x
y
x
4、M、F、q共同作用的情况
q M (x) = M < x − a > + F < x − b > + < x − c >2 2

第6章梁的位移

第6章梁的位移
第六章
梁 的 位 移
§6-1 概
I. 梁的位移

直梁ACB; 形心主惯性平面xy; 平面弯曲; 挠曲线AC1B;
F
A C B
x
C1
挠曲线
y
F
A C B
x
w(挠度)
C1
挠曲线
y
挠度:横截面的形心(即轴线上的点)在y方 向的线位移w。在图示坐标系中,方向向下的w为 正。工程中常用梁,w<<l,横截面的形心在x方向 的线位移可略去。
qCF
wCF
qCF×a
由位移关系可得B截面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
wBF
q BF
2 Fa Fa 5Fa wCF qCF a a 3EI EI 3EI 2 Fa q CF EI
3 2 3
qBMe
A B
wBMe
Me= Fa
由图b可得B截面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
wBM e
EI w x M x d x C1
当梁的弯矩方程需要分段列出时,挠曲线的微 分方程也应分段建立。若梁可分为n段,每段分别积 分两次之后,共有2n个积分常数。确定这些积分常 数,除了要应用位移边界条件之外,还要利用分段 处的位移连续条件(挠曲线的连续、光滑条件), 即在分段点xi处,wi(xi)= wi+1(xi) ,wi (xi)= wi+1(xi) 。
ql 3 ql 3 7 ql 3 48 EI 384 EI 384 EI

q B q B1 q B 2
ql 3 ql 3 9ql 3 48 EI 384 EI 384 EI

例 用叠加法求图示弯曲刚度为EI的外伸梁C截面的 挠度以及D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B2
2 Fl 2 q D1 EI
(顺时针)
将相应的位移进行叠加,即得:
wB wB1 wB 2
4 Fl 14Fl 6 Fl 3EI 3EI EI
2 2 2
3
3
3
(向下)
q B q B1 q B 2
Fl 2 Fl 5Fl 2 EI EI 2 EI
(顺时针)
Fl q B1 q C1 2 EI
2
(顺时针)
对图b,可得D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为:
F
·
(b)
wD2
直线
qD2
wD2
qD2 BD qB 2
wB2
F 2l wD 2 3EI 2 P 2l q D2 2 EI
3
同理可得此时B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为:
wB 2
8Fl3 4 Fl 2 14Fl3 wD 2 q D 2 BD l (向下) 3EI 2 EI 3EI
24EI
3
ql3 384EI
将相应的位移进行叠加,即得:
wC wC1 wC 2
5ql 4 5ql 4 0 768EI 768EI
(向下)
q A q A1 q A2
q B q B1 q B 2
ql3 ql3 3ql3 (顺时针) 48EI 384EI 128EI ql3 ql3 7ql3 48EI 384EI 384EI
q B右 q BF q Bq
B
3 qa3 qa3 2qa 2 EI 6 EI 3EI (逆时针)
(2)图a可看成为右支座有一定竖直位移(位移量 为wB)的简支梁,此时D截面的挠度为:
A F wB /2 wDF
直线
(a)
wB F/ 2
wD wDF
q F A a/2 a D EI B EI a C
解:可在铰接点处将梁分成图a和b所示两部分,并 可求得铰接点处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
F FB FB qa 2
A
F wB /2 wDF
直线
(a)
wB F/ 2 q F/ 2 wB B C
(b)
图a和b中分别给出了两部分的变形情况。 并且图b又可分解为图c所示两种载荷的组合。
y
Fl 3 wc 48EI
例:利用叠加原理求图a所示弯曲刚度为EI的简支 梁的跨中挠度wC和两端截面的转角qA,qB。
q A y l (a)
C
l/2
B
x
解:可将原荷载看成为图b所示关于跨中C截面的正 对称和反对称荷载的叠加。
q/2 A C l q/2 B +A B
C l/2
q/2
l/2
(b)
1)对正对称荷载,跨中截面C的挠度和两端的转 角分别为:
1. 简单荷载作用下梁的挠度与转角 F Fl 2 qB A 2 EI B x qB v B
l
y
A
Fl3 wB 3EI
q
qB
l
y
B
x
ql 3 qB 6 EI ql 4 wB 8EI
vB
A
M
qB
l
y
B
x
vB
Ml qB EI
Ml 2 wB 2 EI
M
A
C
qA
l
vC
qB
B x
Ml qA 3EI
§6-3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梁在若干个荷载共同作用时的挠度或转角,等 于在各个荷载单独作用时的挠度或转角的代数和。 这就是计算弯曲变形的叠加原理。 由于:1)小变形,轴向位移可忽略; 2)线弹性范围工作。 因此,梁的挠度和转角与载荷成线性关系,可 用叠加原理求复杂载荷作用下梁的挠度和转角。 简单载荷下梁的挠度和转角,必须记住!
(逆时针)
例:利用叠加原理求图示弯曲刚度为EI的悬臂梁自 由端B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F A l C EI l F D l B
解:原荷载可看成为图a和b两种荷载的叠加,对应 的变形和相关量如图所示。
F
(a)
wC1
q C1
直线
qC1 2l qB1
·
wC1
wB1
F
(b)
wD1
直线
qD1
wD1
qD1 BD qB 2
6
梁 的 位 移
第6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6-1 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
q (转角)
A B x C1 y w(挠度)
图 5-1
对于本书采用的坐标系,由下图可见:
x M y M>0, w″<0 y M<0, w″>0
x
M
M x 即: w EI
对等直梁:
EIw M x
此即为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其积分为:
qC q B qCq
(向下)
qa4 1 qa3 5qa4 wC a 8EI 12 EI 24EI qa qa qa qC 6 EI 12EI 4 EI
A a EI F=qa D a B a
3 3 3
(顺时针)
qB qB×a qCq w
Cq
C
例:利用叠加原理求图示弯曲刚度为EI的中间铰梁铰 接点B处的挠度和B点右截面的转角以及D截面的挠度, 其中:F=2qa。
3
(向下)
2a 2 qa3 qa q B q B1 q B 2
16EI
qa4 wCq 8 EI
qa (顺时针) 3EI 12EI
(2)对图b,C截面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
q Cq
qa3 6 EI
原外伸梁C端的挠度和转角也可按叠加原理求得,即: 所以:
wC wCq q B a
Ml qB 6 EI
y
Ml 2 wc 16EI
A
a
F
B
x
Fa2 3x a , a x l w 6 EI
vB
l
y
Fa 2 qB 2 EI
Fa2 3l a wB 6 EI
Fl 2 qB 16EI
F
A
C
qA
l 2
vC
qB
l 2
B
x
Fl 2 qA 16EI
5q 2l 4 5ql 4 wC1 384EI 768EI
q 2l q A1 q B1
ql 24EI 48EI
3
3
2)对反对称荷载,跨中截面C的挠度等于零,并 可分别将AC段和CB段看成为l/2简支梁,即有:
wC 2 0
q 2l 2 q A2 q B 2
EI w M x d x C1
EIw [ M x d x] d x C1 x D1
C1、D1为常数,由梁的边界条件(包括位移约 束和连续条件)确定。
常数C1、D1确定后,代入上两式即可分别得到 梁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从而可确定任一截面的 转角和挠度。
wB2
对图a,可得C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为:
F
(a)
wC1
q C1
直线
qC1 2l qB1
wC1
wB1
Fl 3 wC1 3EI
Fl 2 q C1 2 EI
由位移关系可得此时B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为:
Fl3 Fl 2 4 Fl3 wB1 wC1 qC1 BC 2l (向下) 3EI 2 EI 3EI
(c)
+ (d) qa2/2
图c中D截面的挠度和B截面的转角为:
qa2a wD1 48EI
3
qa2a q B1 16EI
qa 3EI
3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d中D截面的挠度和B截面的转角为:
wD 2
2qa4 16EI
qB2
将相应的位移进行叠加,即得:
wD wD1 wD 2
qa4 qa4 qa4 6 EI 8EI 24EI
1 2qa 11qa 13qa wB (向下) 2 48EI 48EI 48EI
4
4
4
q F/ 2
B
C
+
(c)
B
C
(1)对图b,可得其B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为:
qa wBFB 3EI 3 qa q BFB 2 EI
进行相应的叠加可得:
4
qa4 wBq 8EI
q Bq
qa3 6 EI
(向下)
wB wBFB
qa 4 qa4 11qa4 wBq 3EI 8EI 24EI
例:由叠加原理求图示弯曲刚度为EI的外伸梁C截面 的挠度和转角以及D截面的挠度。
A
a EI F=qa D a B a C
解:可将外伸梁看成是图a和b所示的简支梁和悬臂 梁的叠加。
F=qa A qa B
EI
D (a)
qa2/2 B (b) C
(1)对图a,其又可看成为图c和d所示荷载的组合。
F=q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