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
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
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进而构建了实用、高效、激情的解诗题——明诗意——抓诗眼——品诗情——诵诗韵的四步教学模式,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情趣,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依托教材拓展,厚实学生的阅读底蕴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每一篇美文几乎都有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
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我们在教学经典诗文时就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1.基于主题的拓展。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
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在学完《春夜喜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四季写景诗”的研究活动。
2.基于体裁的拓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五绝、七绝古诗数量最多,五言、七言律诗、乐府诗、词及简短的文言文数量基少。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从作者或诗文内容着手,充实体裁,进行拓展阅读。
例如学了杜甫的七言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之后,可以推出白居易的五言律诗《绝句》(“迟日江山丽”)两者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体裁不同,可进行比较阅读
3.基于作者的拓展。
针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著名作家,我们引导学生走近名家作品,了解名家的系列作品以及大家风范。
如学完了《望庐山瀑布》,请学生收集交流李白及其他的诗作,感受他浪漫主义的诗风。
然后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互联网搜集资料,撰写“李白、杜甫”等名家生平、诗文的研究小报告。
(4)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
如
在教柳宗元《江雪》后,出示的张志和《渔歌子》
对比起来学习,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
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是垂钓图,意境相去甚远。
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江雪》那种孤独的心情。
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这样的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视窗。
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诗词配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欲望,并主动积累。
三、有机整合艺术学科,彰显经典文化的魅力自古以来就有“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画同源”的说法,诗人们常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
因此,我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经典文化,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还把美术课的色彩、图形的审美和音乐课的音韵美融入经典诵读中,让经典诵读在艺术美中更显魅力。
比如学了《山行》,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画自己喜欢画的画,可以是某一景,也可以是全景。
结果学生画出了各自不同的画:有的突出远上寒山的石径;有的表现白云环绕的
人家;有的着力渲染如火的枫叶;有的画出诗人饮酒观景的得意;有的则是石径、人家、枫林等组合画面,学生在为诗作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创造力和审美力。
唱古诗,“书写经典”师生书法作品展,把古诗改编成课本剧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意识。
尤其是课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从编到演,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教会学生编写剧本,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既可以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激活课堂气氛,繁荣校园文化。
中国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其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内涵,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指导学生从千古传诵的美妙诗篇中去品味荡气回肠,感受豪情万丈,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赞叹中华文化的辉煌,通过诵读古诗文,从小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感召,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熏陶,文化品味得到提升。
第二篇:加强诗文诵读提高人文素养
加强诗文诵读提高人文素养
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小学
高雄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有着灿烂的优秀文化。
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古诗词所蕴藏的深沉的思想、宽广的胸怀、婉约的情致,挺拔的风骨,永远放射出璀璨的人文魅力,多读一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提高人文素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童年阶段是最好的记忆时期,也是良好的人格品行形成的关键期。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行为重”,童年时候能够多背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其意义不仅仅是识字和记忆,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将会转化为人的素养和能力。
自2002年秋季开学以来,我校在全体师生中开了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活动。
在研究中,我们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活动”为主要策略,探索出了一些古诗词诵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1、保障诵时间。
必要的时间,是进行古诗词诵读的有效保障。
为了让古诗词诵读落到实处,我们在诵读活动时间安排上做到“四个一”:
一周至少读一首诗(词)。
充分利用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词”相结合。
各班推选“古诗词小博士”,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词,每周固定读一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
到了周五,再由“古诗小博士”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
诵读情况还
要在我校特制的《古诗词诵读登记表》上做好登记,一月进行一次班内评比,凡本月诵读最多者便成为当月“古诗词诵读小博士”。
一周诵读一首诗词,一学期下来至少可以背诵20首古诗词,一年就要以诵读40首,古诗词诵读任务自然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一月至少上一次古诗(词)活动课。
每个班每月必须上一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如:漫步古诗园,唐诗拾趣,古诗巧接对,四季诗会等。
一学期至少开一次赛诗会。
赛诗会以年级为单位,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如一、二年级的“古诗,你能背多少”,三年级的“古诗巧接对”,四年级的“读古诗学成语”,五年级的“中秋节赏诗会”,六年级的“春联比赛”等。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既诱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教学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一年举行一次古诗词读书节。
读书活动包括必须内容和选修内容,必修内容就是全校学生必须参加的“古诗词考段。
”最低为1段,最高为10段,学校为此特地制定了相应的考段量标。
选修项目是学生可以通过才艺表演来加分。
读书节上,有的同学根据古诗词意境现场演唱;有的边读古诗,边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简笔画;有的学生和着轻盈的曲子,手舞足蹈;有的学生摇头晃脑、拖腔拉调学古人吟诗诵词等等。
这样做不但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境,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2、营造诵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古诗词诵读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
我们利用校园各处设宣传牌,学校、班级黑板报设专栏,校门口设“好诗词快递”。
红领巾广播、班队活动围绕古诗词诵读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领导和值周教师每周校会上率先背诵一首古诗或引用一句古诗词讲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力求引用古诗词表情达意,并鼓励学生的习作中引用古诗词,力求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够受到诗词诵读的浓厚气氛。
3、开发诵读资源。
学校拨出专项经费,购臵与古诗词诵读相关的图书及音像资料;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为学生捐赠和购买
古诗词书籍;倡导学生节约每一分零花钱,自行购买古诗文书籍;鼓励学生上网查询、向社会饱学之士请教、到寺庙园林摘抄等等。
学校还专门组织骨干教师,精心编写了校本教材《乘着楚风飞翔》一书供学生诵读,这样为开展诵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4、建立诵读组织。
除学校建立诵读领导和研究组织外,学校及各班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诵读、唱诗、画诗、舞诗、演诗等兴趣小组,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参与兴趣小组开展的活动。
另外学校还成立了“红枫”诗社,各班也成立了相应的诗社,许多学生都有个人诗歌创作集。
每班均编辑有班级诗歌创作集,学校诗社每月出刊校园诗歌创作集。
并鼓励学生将优秀诗歌向各级刊物投稿。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自由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5、认定诵成果。
认定只是一种督促激励手段,认定以活动为载体,如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背诵大王评选、办诗词手抄报、妙言佳句连珠等。
通过认定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诵读的快乐,激发深入诵读的信心,提高诗词诵读效果。
三年来,我们通过以上活动措施,努力挖掘“源头活水“,多方开辟“润物之径”,开创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可喜局面。
让学生完全浸润在了古诗词馨香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三篇: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1
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中华文化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都是传统的经典文化名著,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学校教育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学生心灵纯真、年龄幼小的时候熟读经典文化,不光能涵养品德、规范行为,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众多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形式中,南丹县芒场镇中心小学尤其注重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探索经典诵读与学生素养培养相结合的途径
(一)宣传发动,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
1、宣传保障。
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采用家校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一方面组织语文老师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诵读重点篇目;另一方面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读经活动意义、要求,介绍读经的方法,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2、教材保障。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芒场镇中心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最为明确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学校领导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琴棋书画进课堂,经典诵读要加强”的工作思路,立志把芒场镇中心小学建成真正的书香校园,国学乐园。
学校课题组以区总课题组汇编的“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资料”作为全校经典诵读教材,并将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论语》经典文化诵读作为富有芒场镇中心小学特色的课程列入午间读书时间课程表,使经典诵读活动由室外进入课堂,也使《弟子规》等经典名篇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3、时间保障。
每天早上读10 分钟,中午读30 分钟,放学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 分钟。
保证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
由读经领导小组进行监督执行情况。
4、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读经领导小组,教务处主抓,负责督促检查落实,由班主任负责班级读经管理,语文老师做好亲子读经活动的指导工作,形成全体语文老师具体负责,全体学生参与,家长积极配合的立体管理网络。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通过不同形式的浏览、初读、熟读、背诵,建立一个诵读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品味、自我理解经典诗文的奥秘,通过多次的感悟,完成由情感到内化的迁移,逐渐把从经典中悟到的“忠、信、礼、义、廉、耻”等人文素养在实践中体现。
2、开辟“每周一荐”,每天诵读。
在黑板的一角每日抄录一首诗或名人名言,让学生到校后每天诵读,早晨、午间读上几遍,课间空
闲时还能随时吟诵一遍。
3、家校结合,熟读成诵。
每天中午读书时间由老师进行新授,每次两页(根据内容的难易确定)。
利用每日中午的预备铃后的5 分钟,由小老师领读。
离校前集体复习一遍。
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 分钟。
每月一次班会课进行交流反馈,评比诵读情况。
4、竞赛活动,激发热情。
各班每月利用一节班会课,举办“读经典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吟诵竞赛,一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来可提高学生的兴趣。
擂台赛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句,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你问我答,也可以是各种游戏等。
5、借助广播,配乐美读。
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由负责播音的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示范诵读、领读一定数量的古诗,不但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6、文化“午餐”,伙伴互助。
每周二、四中午12:30 分,由五、六年级学生组成读经志愿者队伍,到低年级进行伙伴互助式读经活动,大手牵小手的形式既增加低年级学生读经的兴趣,又使高年级学生重温经典。
7、学科结合,巧妙渗透。
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拓展学习,美术教学中结合古诗文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古诗文的配乐吟唱或舞蹈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古诗文小报等。
为了不给孩子增添额外负担,我们要求一年级《三字经》教学与拼音教学结合;二年级《弟子规》教学与社会品德课结合;三年级的《论语》与语文成语积累教学结合;四、五、六年级与语文教学中的古诗积累相结合。
(三)借助学校资源,拓展诵读经典渠道
1、利用学校的橱窗,展示学生优秀的日记。
用好板报,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读书方法、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展示“书香学生”读书事迹和图片。
2、拓展图书来源,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校继续开放图书室,各班级可以安排学生随时到图书室借阅图书。
还可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好零
花钱自购一些图书,同时为了使有限的图书发挥最大的效益,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图书交流,有时也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进行交换。
3、深入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至少读一本名著;写一篇读书笔记;举行一次知识竞赛;举办一次作文大赛。
定期举办阅读节活动,开展“向你推荐一本书”、“读书交流评论会”、“读后感展评”等活动。
学期末组织评选学校“读书之星”。
4、建立学生“读书摘抄本”。
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学生“读书摘抄本”展示评比活动。
5、开展“经典书籍进入家庭”的活动。
以儿童古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点,将经典诵读工程带入学生的家庭中,与学校开展的“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
开展“亲子读经故事比赛”、“亲子读经绘画比赛”、“亲子读经书法比赛”等活动,以促进读经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提供展示的舞台,品味收获的甘甜
1、学校提出了“每块墙壁会说话”的教育思想,实施墙壁育人的教育方法。
“内容自己找,板面自己办,解说自己来”,教室墙壁由学生承包,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设计,自主发展,也使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个性得以彰显。
学生把喜爱的诗人及经典诗作通过手抄报、画配诗的形式展示出来,互相交流,相互促进。
2、结合自主小舞台,举办经典朗诵比赛。
比赛中,选手们精神振奋、饱含激情地诵读着,抑扬顿挫,字正腔圆。
他们甜美而清新、空旷而深远、含蓄而深厚的朗诵,把诗文的音韵之美、情势之美、意境之美充分地展现出来。
3、按照计划,举办读经故事会,读经书法比赛,亲子读经配画比赛以及四五六年级古诗知识竞赛。
4、学期结束,开展征集教师读经指导方案,亲子读经感悟,评选读经积极分子以及优秀班级等活动。
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德育工程,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人才培育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工程,是团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工程。
对学校来说,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有利于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对家庭来说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养成,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
对学生来说,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利于学会做一个讲道德的人,有利于增强自己的记忆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有利于增长自己的智慧。
由此可见,无论从社会、从学校、从家庭、从学生来说,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都是必要的、有益的。
阅读经典,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思想道德的升华。
它使师生们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提升了人文素养。
芒场镇中心小学
龙桂青
第四篇: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小学艾玛丽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重熏陶,重课堂,重活动,重积累,引导小学生大量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其精华,得到诗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重熏陶
1.设文化教学氛围。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开辟家庭小书屋。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号召每个家庭成为“书香家庭”,建立家庭小书屋。
让父母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在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二、重课堂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
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
1.创设导语情境。
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2.教一篇背数篇。
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供学生诵读积累。
我常教一篇并且启发学生背数篇。
比如学完《村居》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学完《静夜思》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怀乡思亲的诗;学完《赠汪伦》时,又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送别友人的诗……学生们兴致盎然,背诵了许多许多。
所诵读的古诗中有学过的,也有未学过的,大家背得津津有味。
这样教一篇背数篇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也使他们融入了浓浓的古诗词学习之中。
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
三、重积累
1.大量诵读。
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10篇(段)。
这么大一块面包如何“吃”?我们采取化整为零,分而化之的方法。
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读一首古诗词,使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诗意,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前再诵读两遍,以求熟记在心,出口成章。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人至少会背将近100首古诗词。
同时,孩子们在课外还把学过的古诗词和跳皮筋活动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巩固了所学的诗词。
例如,上学期,我组织学生诵读了《三字经》。
《三字经》内容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