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冰冻的衣服晾干
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不符合题意;
B、冰冻的衣服会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不符合题意;
C、冬天玻璃上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热风干手器打开,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水的温度升高,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使手很快变干,属于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
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
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
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4.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华
【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
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6.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两个鸡蛋重约1N
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
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 A
【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
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
7.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 A
【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
8.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
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
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
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
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9.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
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
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
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
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0.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
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A错误;
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
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11.关于图中所示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表示ρ甲>ρ乙
B. 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
C.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由图看出,同样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
量,由ρ=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A符合题意;
B、由图看出,液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表示晶体液体的凝固图象,B不合题意;
C、如图表示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但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不合题意;
D、由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当是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图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恰好相反,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密度公式,比较两种物质同体积时的质量或同质量时的体积,可以判断两种物质密度的大小;
B、温度有下降的趋势的图像是凝固图像,温度有上升趋势的图像是熔化图像;
C、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速运动,不能确定它运动的路线是否是直线;
D、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1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
A. 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B.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
C. 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
D. 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答案】A
【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的质量m=100g=0.1kg,重约为G=mg=0.1kg×10N/kg=1N,A 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7℃,B不符合题意;
C、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7s,C不符合题意;
D、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参数的了解解答.
1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 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14.请你观察身边的数据并判断,哪些数据是符合实际的()
A. 教室顶端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1A
B. 小明的身高1.65×107微米
C. 教室里的空气约重2500N
D. 教室里的气温约45℃
【答案】C
【解析】【解答】A、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额定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I=
≈0.18A,A不符合题意;
B、小明的身高1.65m=1.65×106μm,B不符合题意;
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9m、7m和3m,教室中空气的重力大约为:G=mg=ρVg=1.29k g/m3×9m×7m×3m×10N/kg≈2438N,与C接近.C符合题意;
D、夏天,教室里的最高气温不会达到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 要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要吸收热量
C. 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一定升高
D. 物体的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时它吸收的热量越多
【答案】 B
【解析】【解答】A.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因此说只告诉物体的内能增加,不能确定就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B符合题意;;
C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若吸收热量的物体正好是处于熔化状态的晶体或正在沸腾的液体,则其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但其温度不变,因此物体内能增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一定升高,C不符合题意;
D. 物体吸热多少与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
1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 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B. 将湿衣物放在烈日下晒
C. 将谷物推开来晒
D. 用保鲜膜盖住水果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电吹风吹头发加快了空气流动,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太阳下,温度升高,可以加快蒸发,B不符合题意;
C.推开的谷物表面积大,可以加快蒸发,C不符合题意;
D.保鲜膜盖住物体时,减慢了水分的蒸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快蒸发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增大面积、增大空气流动。

17.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A. ﹣185℃
B. ﹣163℃
C. ﹣160℃
D. 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18.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B不符合题意;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
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C不符合题意;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9.下列热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B. 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C. 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D. 火箭利用氢做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A.温度计利用了热胀冷缩,但不一定都是液体温度计,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司机在汽车力加酒精可以减低水的凝固点,避免水结冰,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因为氢气的热值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降低凝固点可以避免水结冰。

20.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
A. 春天,河流解冻
B. 夏天,冰雹直下
C. 秋天,雾气漫天
D. 冬天,雨雪纷飞
【答案】 A
【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
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1.李秋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 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 高压锅做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C. 菜刀柄、锅铲柄等把手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使接触面粗糙来增大摩擦
D.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打开电冰箱时会冒出“白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出
来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B不符合题意。

C、菜刀柄上刻有花纹使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C不符合题意。

D、火铲送煤时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送出去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
22.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 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A点时,开始对物质加热,此时的温度是﹣40℃;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DE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它的内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大,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吸热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
23.如图,下列对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表示该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
B. 当a 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表示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 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说明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 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不符合题意;
B、当a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图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以一定速度做匀速运动。

B不符合题意;
C、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符合题意;
D、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是一条随加热时间降温的图线,而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得出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结合有关物理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2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铁丝网上出现霜
B. 草叶上出现露珠
C. 屋檐下出现冰凌
D. 盒中的干冰变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凌是水凝固形成,此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5.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普通教室层高约为l0m
B. 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mg
C. 常熟五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
D. 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40℃
【答案】 D
【解析】【解答】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3m,A不符合题意;
B.1元硬币的质量约6g,B不符合题意;
C.常熟5月份的气温比5℃高许多,C不符合题意;
D.洗热水澡时的水温为40℃左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等解答。

2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0℃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一定熔化
C. 化雪更比下雪冷,是因为雪融化时要吸热
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0℃的冰放入0℃的水中,由于水与冰不存在温度差,冰不能吸收热量,冰不能融化,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化雪比下雪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丝发光时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灯丝变细,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