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涉及三国-探析《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形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形象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他成功地刻画出了诸葛亮的这一彪炳千古的文学形象《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但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治国奇才,还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士,深得人们的喜爱。

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文学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文学形象;治国奇才
前言 (1)
一、诸葛亮生平 (1)
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2)
(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
(二)善于言辞谈吐潇洒 (2)
(三)严于律己克勤克俭 (2)
三、《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性格特征 (3)
(一)‘刚毅’‚勇猛‛的表率 (3)
(二)‚才智‛的化身 (3)
(三)‚忠贞’‚真诚‛的典范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让罗贯中竭尽心血和才华,采用大量笔墨进行刻画,使这一人物不但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人物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并因此形成了这一丰富复杂的文学形象,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性格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这一成功的文学形象也被认为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是整部小说的灵魂所在,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三国演义》去掉诸葛亮这一形象,那么《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吗?可见诸葛亮这一形象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一、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北方发生大乱,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四姐弟从山东辗转到了襄阳,后诸葛玄被刘表上疏推荐为豫章太守,大约一年诸葛玄被杀,从此以后诸葛亮无依无靠,开始独立生活。

诸葛亮和其弟等以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来到隆中开始“躬耕陇亩”,当然诸葛亮到隆中并不是完全是为了“苟活性命”,偏偏“未有须臾忘天下事”,并勤奋读书,广结天下好友,自比管仲、乐毅,急切希望能够在未来大有一番事业。

随后在建安十二年,受到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受刘备三顾茅庐之请而出山。

但刘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曾给他提出先占领荆州和益州,获取西南各民族的大力支持之后,再和孙吴联于对抗曹操,之后再想统一天下的大业的建议,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隆中对”。

之后诸葛亮在跟随刘备期间,为刘备提出了许多策略以帮助刘备成就大业,如联合孙权进攻曹操,成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两地,后又极力说服刘备称帝建立蜀国,诸葛亮任蜀国丞相。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又受到刘备的遗托,全力辅佐刘后主,军国大事全部由他操劳。

在诸葛亮当政期间,赏罚分明、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抑制豪强,并推行了屯田政策,对民族关系进行了有力的改善[1]。

在建兴十二年的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南征战,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被葬在定军山,时年54岁,谥号为忠武。

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

精炼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在品德操守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

刘备未见其人,而先观其行,不免感慨:“此行不枉然”,而亮从出世至死,一生不慕虚荣,不求富贵,安贫乐道,朴素严谨,克己奉公,知恩必报,忠贞不二,鞠躬尽瘁,严于律己。

这些高贵的品格着实令人佩服。

(二)善于言辞谈吐潇洒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诸葛亮为联吴抗曹,游说孙吴,首先与孙权麾下张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几人进行了唇枪舌剑的交锋。

诸葛亮以其出众的睿智,无与伦比的外交辞令,驳得众人无言以对,这就是人人皆知的诸葛亮舌战群儒。

说起诸葛亮来,罗贯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个智慧的化身真够有雄才大略的,样样出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值得我们赞颂。

(三)严于律己克勤克俭
林逋曾说过“君子责己”就是说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总是从思想上、道德上、行动上自觉检查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这就是自律,而诸葛亮就是自律的典范。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中蜀国与魏国在街亭作战,诸葛亮派马谡为先锋,不料,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作战布署,致使蜀军大败,诸葛亮不惜把马谡斩首,也要明军纪。

诸葛亮的严于律己,充分体现其品德的高尚,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布署,自作主张舍水上山孤守,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

马谡当然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从用人角度看,身为主帅的诸葛亮用人不当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马谡熟悉兵法,不过是属于纸上谈兵之类,并没有实战经验,刘备曾特别叮嘱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是,诸葛亮不以为言,由于诸葛亮能引咎自责,认真总结经验,所以更得军民之心。

在军事上,他自律如此,在政事上,他不因身为“相父”而个性张扬,辅政约己爱民,处处自律,堪称表率。

在生活上,他克勤克俭“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
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三、《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性格特征
(一)‘刚毅’‚勇猛‛的表率
如果说“忠贞’“真诚”作为小说艺术形象诸葛亮的个性特征尚有人关注的话,那么,最被人们所忽略的可能是诸葛亮的第三个形象特征一“刚毅”“勇猛”。

应该说,诸葛亮不仅是“才智”的化身、“忠贞’“真诚”的典范,还是“刚毅’“勇猛”的代表。

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困惑,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诸葛亮是一个文人弱书生的形象“羽扇纶巾”,主要是以足智多谋著称,哪里有半点‘‘刚毅’“勇猛”的个性呢?其实不然,大多数读者之所以把诸葛亮看成是文弱书生的模样,或许是受到影视剧改编之后所植入的诸葛亮屏幕形象的影响。

实际上小说中所描绘的诸葛亮并非如此,而是能文能武的,虽然他比不上张飞、关羽等武将的勇猛、刚强,但是他也绝不缺乏“刚毅’“勇猛”的精气神,只不过,他的这种“刚毅”“勇猛”气质是内在的,而且通常是伴随着“才智”和‘‘忠贞”一同体现出来的。

换句话说,诸葛亮的‘‘刚毅’“勇猛”很多时候是通过他在战场上的巧妙聪明的谋划、布置以及他对刘氏政权的竭尽忠诚表现出来的。

(二)‚才智‛的化身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_个足智多谋、才能超群的“军师”形象。

他的“才智”主要体现在决策、军事、外父、治国等方面。

譬如在决策上,他是在小说中第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始出场的,然而人尚未露面,就通过徐庶(元直)之语,从侧面渲染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元直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00318当时,恰逢刘备兵败,不得不寄人篱下,守护着弹丸小城新野。

然刘备终非普通人物,为图大业,他四处访将寻才。

听闻诸葛亮的才智后,他立即‘‘三顾茅庐”m326,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诸葛亮虽然长久隐居山野,但殊不知“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他对刘备说的一番话不过寥寥三四百余字,却简明扼要、异常清晰地为刘备理清了天下庞杂大势,并点出了联吴抗曹‘‘三足鼎立”的绝妙对策,其聪明才智由此可见_斑,非普通人可比。

就连小说作者也不禁赞叹,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诸葛亮“才智”过人的
另_方面表现是在外交上。

诸葛亮刚出山辅佐刘备之时,刘备刚刚兵败,驻军小城新野,可谓势单力薄,在诸侯中更是人微言轻。

为了能够实现“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出马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于是才有了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场面描写,并最终巧妙地驳倒了东吴的主和派;又如第56回‘‘孔明三气周公谨”中,诸葛亮察言观色,通过智激孙权和周瑜,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形成了孙刘联合共同抗击曹操的局面,最终不辱使命,满意而归;再比如第52回“诸葛亮智辞鲁肃”等章节,单看标题,便—目了然地彰显了其在外交方面的聪明才智。

最后,诸葛亮在调兵遣将上的“才智”同样令人佩服。

作为“军师”,诸葛亮手下勇将众多,又性格各异,这就给他如何使用这些将领提出了较高要求。

诸葛亮在这方面也充分展现了他的用人艺术。

他用人的原则是知人善用、因人而异。

对于心高气傲的关羽,诸葛亮采用的方法是,给他戴‘‘高帽”,多表扬。

比如刘备收了猛将马超后,关羽不服气,要求跟马超比武。

诸葛亮劝他说,马超虽然勇猛,但只能跟张飞争先,哪里比得上你这位“绝伦逸群”的美髯公呢?关羽听了此话自然心平气和。

对于莽撞的张飞,诸葛亮则经常用激将法,明明要派张飞出战,却故意说,这个敌将,你张飞对付不了,得调关羽回来才行,这样往往能激起张飞更大的斗志。

而对于忠诚细心的赵云,诸葛亮却是好言勉励。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用人上充满智慧,无怪乎当今的_些中外企业老总也在用人之道上学习诸葛亮,很显然,诸葛亮这方面的个性特征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有益镜鉴。

(三)‚忠贞’‚真诚‛的典范
忠贞和真诚,其实是两个紧密相关的词汇。

如果刨除一定的感情色彩,就其原生态的意义来说,在特定范围里,它们甚至可以说是连为一体的两个词语,比如说关于人的个性特点,当说_个人忠贞的时候,或许可以说他也是真诚的,反之亦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忠贞或者说真诚,是人类(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的_种美好品质,而小说中的诸葛亮同样具备这样的个性特点。

但相比‘‘才智”,人们的关注还是不够。

其实,关于诸葛亮的“忠贞’“真诚”性格,在《三国演义》中也是一以贯之,随处可见。

不管是对先主刘备,还是对后主刘禅,诸葛亮一生都是忠心耿耿,为刘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譬如小说中的前半部分,他为了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火烧新野’、“舌战群
儒’、“智取汉中”、攻克南郡、智取西川,帮助刘备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之后又冒着遭世人睡骂的心理,取“忠”舍‘‘义”,建言刘备杀其养子刘封。

所有这一切,无不是竭尽全力为了刘备及其政权的壮大与稳定。

而在后半部分,刘备死后,刘禅年轻无能,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加上南中之乱及外部强敌曹魏、东吴的虎视眈眈。

可是,即便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忧外患,也并没有动摇过诸葛亮对刘禅的忠心耿耿与真诚之心。

实际上,第85回中,刘备在临死之前将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对他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725。

此话虽说不无试探之意,但是诸葛亮至死都毫无贰心,倾尽全力辅佐刘禅。

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六出祁山,就是想帮助后主刘禅完成统一中原大业。

心也。

”1900诸葛亮的这种赤诚忠心,令人不由潸然泪下,而又肃然起敬。

第104回,作者饱含深情地描写了诸葛亮逝世前的最后情景:“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观遍各营。

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11903。

孔明死了,但其‘‘忠贞”及“真诚”精神却在字里行间得到了突出反映,并获得了永生。

可见,反映诸葛亮“忠贞”与“真诚”个性特点的事情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文学人物诸葛亮也由此被学者们誉为“忠贞”的典范。

譬如杜甫曾有诗言‘‘两朝开度老臣心”H;毛宗岗更是评价他是“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

“忠贞”与“真诚”的品质则由一种文学形式积淀为一种文化精神流传下来,或是活在文学艺术中,或是活在现实生活里,成为人们性格修养的一种至高追求。

结论
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完美的,虽然也有瑕疵,但终究是伟大的人物形象。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理想不太可能实现,但正是在传统中国,他才会成为一部分读书人的梦想。

至于小说中,这类梦似乎也早已无人再作,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其影响并非日出而烟消。

在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时,这种影响是应加以考虑的,而《三国演义》及其学步者,正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好的范例。

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政治家、军事家恐怕无人能超过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这种效果,自然得助于一些地方剧种和罗贯中先生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但史实中的孔明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参考文献
[1]陈柏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影子艺术[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35-40.
[2]贺文锋.《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近妖”效果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4-21.
[3]金正恩.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在韩国的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母秀丹.《三国演义》与《兴武王演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4.
[5]周哲达.《三国演义》方术研究[D].渤海大学,2013.
[6]郭晓颖,陶春霞.失败的英雄——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1):157-158.
[7]赵英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文学形象研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33):180-181.
[8]刘大印.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流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9]郑子运,徐海斌.论《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之移花接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06-109.
[10]袁兴状.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的情报思想[J].情报杂志,2011,(S1):17-20.
[11]崔高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言语交际的语用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
[12]凌琳.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J].文教资料,2007,(34):23-27.
[13]袁思强.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J].文学教育(上),2007,(09):78-81.
[14]张冬云.《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羽扇纶巾”形象及其人格内涵[J].南都学坛,2006,(03):64-66.
[15]马瑞芳.智谋超群鞠躬尽瘁——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6,(Z1):46-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