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沪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目标梳理
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想与假设
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小球、扬声器、音叉、水盆(适量水)。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泡沫塑料小球放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播放音乐,会看到①。

(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②。

(3)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声音停止。

5.分析与论证
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
(1)声音是由物体③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④。

6.评估
(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音量要适度,不要太响或太弱。

太响,纸屑可能跳出扬声器外;太弱,纸屑可能不跳动。

(2)音叉敲击的力量要适度,力量太小,溅起水花不明显。

7.交流与合作
(1)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⑤。

把不易直接看出的振动转换成跳动的泡沫塑料小球和飞溅的水花。

(2)是不是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液体、气体呢?
液体和气体振动也能发声,例如潺潺的流水声,笛声、萧声。

①不断地跳动②水花飞溅③振动④停止⑤转换法
二、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
2.猜想与假设
声音是通过空气等介质传入我们耳朵的。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实验器材:音乐芯片、玻璃罩、抽气机。

(2)实验装置: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玻璃罩内放置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罩内有⑥时,能听到音乐声。

(2)用抽气机不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不断⑦。

(3)推理:假若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让玻璃罩内变成⑧,我们听不到音乐芯片的声音。

5.分析与论证
通过实验和推理可知:
声音可以在⑨中传播,但不能在⑩中传播。

6.评估
多次实验,得到普遍性规律。

实验操作时,熟悉使用抽气机,避免器材损坏。

7.交流与合作
(1)结论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吗?
不是,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⑪而得出的结论。

(2)为什么音乐芯片用细线挂着?
如果把音乐芯片直接放在玻璃罩内,芯片发出的音乐声会引起玻璃罩振动,声音通过固体(玻璃)传播,这样即使玻璃罩抽成真空,也会听到微弱的声音,影响实验效果。

用细线挂着,虽然也会引起细线的振动,但振动效果不明显,有的实验中是音乐芯片放在泡沫上,也是减弱因固体传播声音而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3)如何证明声音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课本图3-8中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⑫中传播;课本图3-9中“土电话”可以通过绷直的线传播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⑬中传播。

⑥空气⑦变小⑧真空⑨空气⑩真空⑪推理⑫液体⑬固体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及回声
1.声速
(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2)大小及比较: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在水中传播速度1500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5200m/s。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空气振动→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桥、前庭→听觉神经。

3.回声及其应用
(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形成回声,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声或回音。

(2)回声测距、回声定位。

重点梳理
【重点01】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 物体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见。

例如我们慢慢挥动手臂,手臂在振动,我们却听不见手臂振动发出的声音。

4. 物体的振动停止,则发声也停止。

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声音未必会立即消失,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存在并向外传播。

如发令枪响后,过一会儿终点计时员才能听到枪声,说明虽然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并没有消失。

【重点02】声音的传播
1.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 钟罩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或者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里采用了“科学推理法”,因为实验中不能将钟罩抽成真正的真空。

4. 月球上没有空气,太空是真空,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交流。

5.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发声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被人耳的耳郭收集并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从而产生了听觉。

【重点03】声速与回声
(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即V固>V液>V气。

(2)影响因素:
a. 介质的种类,如固体、液体、气体。

b. 介质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介质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测距:
a. 若知道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测出声音发出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

b. 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s距离=S声=V声t。

c. 当原声与回声时间间隔小于0.1s时,虽然人不能把原声与回声分开,但是回声依然存在。

(4)回声定位:如蝙蝠会发出尖锐的叫声,再用灵敏的耳朵收集周围传来的回声,回声会告诉蝙蝠
附近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体是否在移动。

(5)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人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或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先听到原声,后听到回声,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

1. 声音与航空航天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现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用以启发学生思考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在太空中,当航天员在飞船的太空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电磁波进行交流,因为真空中不传声。

但在太空舱内他们则可以不用电子通信设备而直接对话,因为太空舱内有空气,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

2. 天坛回音壁
天坛回音壁是一个圆的墙壁。

回音壁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当对着墙壁说话时,墙壁的反射作用使声音贴着墙壁传播,隔不多远又碰到圆形的墙壁,声波在光滑、坚硬的墙壁上多次反射,损失很小,所以可以传得很远。

3. 常见发声体的辨识
(1)弦类乐器发声时弦在振动,如:二胡、小提琴、古筝、吉他、钢琴等。

(2)管类乐器发声时空气柱在振动,如:长笛、萧、号、唢呐等。

(3)打击类乐器发声时打击面在振动,如鼓、锣等。

(4)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动物的叫声是由动物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听到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4.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
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5.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 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 减弱回声
C. 增强回声
D. 为了装饰剧场
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7.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为340m/s
B. 空气中声速一定为340m/s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8. 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

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9. 小宇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多少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1.【答案】B
【解析】A选项,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喉咙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一遍改变管子插入水中的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符合题意。

C选项,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锣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选项,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接触脸颊,感觉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答案】C
【解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利,然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后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D正确,不符合意义。

3.【答案】小,温度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所以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小,声音传
播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4.【答案】C
【解析】A、B选项,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与瓶子中的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B错误。

C、D选项,往瓶子中吹气,声音是由瓶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5.【答案】B
【解析】发声体与声音是两个概念,我们只能想办法防止发声体振动,声音本身是不会振动的,故A错误。

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声音的混响,所以C错误,B选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C选项正确。

7. 【答案】0.025;一
【解析】因为管长s=8.5m,V声=340m/s,由得,。

由于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一定小于0.025s,两次时间间隔一定小于0.1s,故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8. 【答案】272m
【解析】由得,s=vt=×340m/s×1.6s=27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