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K拉链帝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KK拉链帝国
拉链永远也成就不了一件衣服,但它会毁了一件衣服。
因此质量成了这个品牌不可或缺的东西。
有“拉链帝国”之称的YKK,用了80年的时间,成为衣服上最低调的伴侣。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你可以先低头看看自己的裤子拉链,是否能找到“YKK”这三个字母。
如果没有的话,那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它,因为它很可能随时给你撂挑子。
拉链坏了这样的尴尬谁都不想遇到,如果你也想高枕无忧的话,买衣服的时候不妨顺道找找那三个字母。
你也许不会因为一条拉链而买一件衣服,但是一条拉链却可以毁了一件衣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年产量84亿条,营业额25亿美元,总长度约190万公里,足够绕赤道47圈,这就是“拉链帝国”YKK。
全称是Yoshida Kogyo Kabushikigaisha(吉田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拉链占日本市场的90%,美国市场的45%,全球市场的35%。
创造这些惊人的数字,YKK 用了整整八十年时间,而起点只是创始人吉田忠雄手中的不到100美元。
松下的松下幸之助、索尼的盛田昭夫、京瓷的稻田和夫和本田的本田宗一郎常常被称为日本的四大“经营之神”。
在他们闪亮的光环之下,吉田忠雄显得太过低调。
这个一手将YKK打造成世界拉链产业龙头老大的“拉链大王”,他的创业经历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故事。
1908年9月,吉田忠雄出生在东京以西100多公里的鱼津市,这座小城以海市蜃楼闻名于世。
吉田的父亲久太郎,是一个稳重而富有正义感的鸟贩子,以捕捉、饲养、贩卖小鸟为业,长年奔走于山峦密林之中。
这个贩鸟人家,尽管家境贫寒却生活得其乐融融。
上小学的时候,吉田就开始独自上山帮父亲捕鸟。
每天在山林里
捕鸟、训鸟,刚满七岁的吉田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职业捕鸟人。
不知道是不是这段岁月,让吉田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造就了他热爱自由、立志高飞、坚强不屈的性格。
在日后的艰苦创业中,这些优良品质不断帮助他打开新的天地。
高小还没毕业,吉田就因为家境困难而中途辍学,年仅15岁的他在一家陶瓷店当起了学徒。
不久关东大地震之后,他又去了哥哥久政自己开的雨鞋店里工作。
那段时间,吉田白天在外面跑生意,晚上赶去夜校念书,谁也不知道这个穷人家的孩子心里究竟怀有多么大的抱负。
终于,在二十岁那一年,吉田毅然离开了家乡。
怀揣着哥哥给他的70日元盘缠,独自到东京闯天下。
在一个同乡开设的中国陶瓷店里,他从小工做起,很快就被破格升为陶器部主任,开始主管陶瓷买卖。
从小学就跑生意的吉田,帮助老板拓展了不少业务,不久更得到赏识被派往上海负责采购中国陶瓷。
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正是乱世出英雄的十里洋场,鱼龙混杂的动荡局面,孕育出无数的商业巨子。
尽管自己手头的陶瓷和食品生意本小利薄也并不兴隆,但时常与精明的上海人打交道,使他满脑子被灌满了生意经,对于吉田来说这是千金不换的致富秘诀。
当他回想起那段往返于东京和上海的旅途时,不禁感慨道:“如果没有那些上海之行,大概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吉田忠雄了。
”
没过几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本国的国内经济也陷入困境。
吉田被迫由上海返回东京,帮助老板拯救濒临破产的陶瓷店。
但是在那个纷乱的大时代里,日元暴跌、赋税日重像台风一样席卷了这个岛国,吉田的努力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起先陶瓷店改成了杂货店艰难度日,可最终没能逃脱彻底关门的命运。
老板无奈地弃店而去,只留下一店的破烂。
在这堆破烂中,吉田发现了一批厂家代销的拉链。
因为制作粗糙而品质低劣,再加上长时间积压在店里,这批拉链几乎都已经生锈损坏了。
但是26岁的吉田认为,拉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市场潜力很大,非常有发展前
途。
于是,他请求债权人把这批拉链转让给他,相关的债务他日后筹款来还。
那时候,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人来说,拉链还是个新鲜玩意,他们称之为“有带子的纽扣”。
其实拉链在西方的历史也不过只有二十年,1893年美国籍科威特工程师贾德森,他因为每天穿长靴嫌系鞋带太麻烦,于是就研制出了一种“滑动式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就是拉链的雏形。
而现代式样的新型拉链,则是由移居美国的瑞典电气工程师森德巴克于1913年发明的,此后才逐渐被运用在衣服上。
拉链传入日本,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善于模仿的日本厂商开始研制生产拉链,但由于那时候的基础产业比较落后,“东施效颦”的效果并不理想。
日本的拉链生产,不仅生产方式十分原始,完全依靠工人手工装配,一齿一齿地切合成型。
拉头和布带更是粗糙且不经用,动不动就出故障。
顾客退货频繁、商店积压成山都是常有的事。
但是这样的困境,让吉田看到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希望,毅然决定从此踏入拉链行业。
1934年1月,他创办了专门生产和销售拉链的三S公司。
除了他这位老板,员工只有两人。
公司全部的资金是吉田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50日元,而那时,他的负债是2070日元。
一年绕地球一圈
看着手里那些生锈的拉链,吉田眉头紧锁,怎样才能变废为宝呢?为了研究改进方法,他利用去大阪拉链厂订货的机会,了解了拉链制造的全过程。
回来之后,吉田自制了一些小工具,他就好像给拉链看病一样,将那批积压货一条一条修理好,一边修理还一边绘制图表写成说明,员工开玩笑称呼他为“拉链医生”。
三S公司的三层成了拉链加工厂,经由吉田和他的两名员工修理过的产品,不仅作为三S牌拉链成功的卖出去了,并且几乎没有人再退回来。
因为三S牌拉链坚固耐用、润滑易拉,不少东京的经销商都找上门来。
听起来有些夸张,那时候有人说他们的拉链经得起铁锤的打击,于是“金锤拉链”的美称慢慢传了出去。
公司创立两年后,吉田还清了债务。
当他含泪取回那张借据的时
候,坐在办公室里感觉好像小时候看见林间飞翔的小鸟,一甩往日的沉重负担而觉得身轻如燕。
办公室外面,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公司由最初的3人增至26人,每年的销量以3倍的速度提升,甚至有能力开始生产拉链的部分零件。
又两年后,三S公司增加到100多人,吉田买地兴建了85平方米的新厂房,并正式更名为吉田工业株式会社,YKK这个传奇的名字自此诞生。
与其他拉链厂相比,YKK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自然赢得了市场。
短短两三年,吉田占据了日本军方的主要市场,海军100%使用YKK,陆军也有33%使用YKK。
除了内销,吉田还积极拓展外销渠道,每个月有4万打拉链运往美国。
对于拉链的故乡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挑衅,当时美国最大的拉链企业他尤拉链公司,直接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限制日本拉链的输入。
但吉田迅速将外贸重心南移至了墨西哥和南美各国,仅在墨西哥每年的外销额就高达5万日元。
但就在吉田刚刚尝到了创业成功的甜头时,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YKK不仅丧失了庞大的外销市场,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
1945年,在美军的一次空袭中,东京的工厂毁于一旦,吉田多年的心血顷刻间化为灰烬。
吉田回到鱼津市蛰伏了半年,终于在战后东山再起,在家乡重起炉灶建立了鱼津拉链厂。
战后日本经济萧条、货物奇缺,尽管因为设备简陋YKK制作出来的拉链质量不高,但在市场上仍然是供不应求。
只是这样的局面,吉田自己并不满意。
1947年的某一天,一位美国拉链进口商来YKK参观。
他拿起一条拉链问吉田:“这个多少钱一条?”吉田试探性地报了个价:“90美分。
”那个商人突然间大笑起来:“真的吗?就这还90美分呢?”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把拉链递给吉田,“这些70美分卖给你,我还能赚钱。
”
吉田仔细研究了美国商人手中的拉链,不得不承认那才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再看自己的产品只能相形见绌了。
美国商人耸耸肩,咕哝了一句,“在美国,你这样的拉链,再便宜也没人买。
”说完便扬长而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吉田和满桌的劣质拉链。
就是在这个美国商
人的奚落中,吉田抓住了发展的方向:日本还停留在手工制造的阶段,而美国已经拥有了精密的拉链制造机器。
吉田意识到:“未来将不再是手艺高的匠人的天下,而是靠精良机器制胜的时代。
”打小不服输的性格,让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超美国。
吉田了解得知,进口一台美国链牙机要三四万美元,那时候的YKK根本无法承受。
于是他在业界呼吁大家一起出钱购入进口机器,然而得到的却是一片沉默。
无奈而气愤之下,他自己成立了吉田贸易公司,1950年花1200万日元购置了四台全自动链牙机。
而当时,YKK 的资产只有500万日元。
“我要造一百台这样的机器。
”吉田在人群中发出豪言。
进口链牙机到货的时候,全厂员工都围了上来,这机器运转快性能好,所有人都为之倾倒,一时间惊叹声甚至盖过了机器运转的声音。
吉田的话掷地有声,第二天就请来日立制作所董事长清三郎共同商议,要在三年内研制出自己改良的链牙机并量产100台。
三年后,100台新型高速链牙机先后送到了YKK黑部市的新工厂。
经过吉田改良设计的机器,速度高达每分钟4000转,12分钟产量相当于原来一天8小时的工作量,所生产的拉链严丝合缝、质量上乘。
当然,吉田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1953年,YKK开始实施设备自制战略,所有的机器全由黑部工厂自行开发研制。
在YKK,有一半的员工在技术研究部和设备制造部工作。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设备制造厂就已经有了2000台工作母机,这些设备每年生产*****台机器,供YKK旗下国内外各个工厂使用,但一律不出售。
拉链行业的一条龙
当然,吉田的“一条龙作业计划”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自制,从“二战”时期起他就开始了精密地部署。
拉链行业的生产工序较长,生产工艺涉及纺织、化工、模具和电镀等等。
在这条全产业链中,YKK 先后开设了铝合金厂、丹钢厂,还兴建了纺织厂,最终让自家的产业完成了一个严密的闭环,并且每个工厂的规模都是一流的。
“二战”期间,日本全国上下实施战时经济体制。
第一道与工商界有关的命令,便是禁止使用“铜”,因为这是制造枪炮的必须原料。
这一道禁令,给以钢为主要原料的拉链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厂家被迫停业或改行。
没想到吉田急中生智,决定以铝作为替代品,他也成为世界上以铝质拉链的鼻祖。
起初,纯铝质拉链因为质地太软、容易断裂而不受欢迎。
吉田反复研究试验,希望研制出一种硬度强而又轻便的铝合金拉链。
为了探寻铝合金的奥秘,他坐上泛美客机,远赴欧美考察。
在美国他看到了福特汽车厂六秒出一辆汽车的传送带式流水线,在欧美各地他参观了众多精密机械长和合金制造厂。
一路上,他白天参观、晚上整理笔记和图片,写成一篇篇关于铝合金、自动化生产线、精密机械和国际贸易的文章寄回日本。
回国之后,吉田再次找到日立制作所,提供了自己有关铝合金的考察结果和建议,并与冶金专家通力合作,终于将适用于拉头的铝合金研制出来。
1956年,吉田设立了五十六S工厂,专门生产铝合金原料和拉链零件。
当时,美国已经开始流行使用隐形拉链,而YKK的铝合金隐形拉链很快便因为轻便而后来居上,不少欧美厂商找到YKK 大量采购铝合金原料。
也许连吉田自己也没有想过,这个工厂后来还有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吉田发现日本建材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产品“铝合金门窗”,他认定这种产品前途无量,而自己的工厂又掌握着有色金属轧制的基本技术,于是决定进入建材市场。
进入20世纪70年代,YKK成为日本铝合金门窗市场的龙头老大。
20世纪初,铝合金门窗销售额曾高达集团营业额的60%,成为YKK的支柱产业。
为了支持拉链产业和建材事业的发展,YKK的幕后功臣工机企业也不断发展,并与前两者共同形成了YKK旗下三足鼎立的经营模式。
吉田早就意识到,只有实现了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便你购买最先进的设备也会被淘汰。
更有可能,当你高价购得设备刚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完
成了又一次设备升级。
所有人都在追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吉田总是笑着回答:“我不过是爱护人与钱而已。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不为别人利益着想,就不会有自己的繁荣。
对赚来的钱,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再投资于机器设备上。
一句话,就是‘善的循环’。
”
公司发的红利,吉田本人只占16%,他的家族占24%,其余的全都分享给公司员工。
同时,他要求员工们将个人收入的10%存放在公司,用于改善设备和提高利润。
相应的,员工们可以分到8个月以上的奖金。
吉田还要求员工们用奖金的2/3来购买公司的股票,公司会因此增值,而员工们的薪水和奖金也会再次提高,并且他们可以拿到两成股息。
YKK和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一起获利,这大概就是吉田所谓的“善的循环”。
这种“善的循环”,让YKK日益强大。
在日本,YKK拥有7座工厂,近2万名员工,操作着5万台各式机器,平均每天生产出1400万条拉链。
从20世纪60年代起,吉田把YKK的拉链产业拓展到世界各地,他在3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2家工厂和137个销售点,销售范围广达125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惊人的数字,让YKK稳坐世界拉链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除了自己的王牌产品拉链之外,YKK还生产铝合金建材、树脂、尼龙、氯乙烯、棉纱和化学纤维,以及链牙机等各种机械设备。
如今,YKK在南美洲还拥有了自己的铜铝矿山,俨然成了从原料到产品销售一体化、遍布世界五大洲的“拉链帝国”,而已故的吉田忠雄自然成为这个帝国里永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