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
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
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
“人才兴,事业方兴”。
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
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
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
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
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
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
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
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
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
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
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
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
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
位儿时的玩伴。
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
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
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
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
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
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
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
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
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
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
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
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
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
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
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
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
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
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
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
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
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
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推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开发至关重要。
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参与农村的建设,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的重要保障。
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和教育程度,提高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农民的比重建设具有高学历水平的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加强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可度,在财政资金、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倾斜,让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新农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强对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使农村劳动力资源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二、增加乡村人才的存量,留住人才与乡贤
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乡村人才储备,就要坚持“留下来”和“引进来”相结合。
“留”就是要把录用的人才留下来、把本土的人才留下来。
要想留住“引进来”的人才,要做好宣传工作。
让他们了解到乡村人才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二是加强政策倾斜。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扎根农村基层,营造出关心农村工作、爱护乡
村人才队伍的社会氛围。
三是提高乡村公共服务。
针对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使人才无后顾之忧,专心参与农村的建设
农民是最了解乡村、最希望实现乡村振兴的人,要通过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乡土乡情的人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回归家乡。
增加农民发展创业的机会,带动农民发展致富,让本土的农民自愿“留下来”,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发展。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一、政策保障,惠农助农
加强农业政策的引导、示范与保障作用。
时刻秉持农民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完善农业政策。
建议如下:第一,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政策实施进度,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三变”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第二,根据不同农作物以及核算标准,分类分层制定政策措施。
第三,更加注重科技兴农政策、农作物期货保险政策等新政策的研究与实施。
二、生态宜居,绿色崛起
“生态宜居”应从四点着手。
一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从垃圾、污水治理,到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的回收,都要精心细致。
二是加强乡村设施改造,不仅要完善乡村饮水、道路、通信、文体等公共设施,更要妥当保护和维护乡村传统建筑。
三是做好乡村的“五化一色”工程,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和打造乡村特色。
四是确保公共安全,
做到治安良好、民族融洽、社区亲和,并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
最终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科学治理,激发活力
构建创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把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新农人”、大学生村官等人才纳入治理体系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辐射效应,激发乡村建设各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活力,创新发展思维方式,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争取稀缺要素、流转闲置要素,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6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
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
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
“人才兴,事业方兴”。
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
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
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
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
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
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
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
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
“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
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7
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乡村振兴,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
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
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希望农村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势在必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
乡村的农业强,乡村振兴战略才有抓手,基础才能牢固。
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动乡村旅游的不断进步,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8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乡村产业的同质问题。
区域乡村产业的同质化,带来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等问题。
由于特色挖掘不充分、部分产业准入门槛不高、乡村经济体量有限和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当前乡村产业存在单一化、同质化等现象,如多数乡村以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草坪种植、花木培育等为主导产业。
乡村主导产业遴选应在更大区域统一规划下,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创造性,避免产业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等;此外,增强危机意识抓发展,树立长效的、可持续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产业升级理念,稳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2.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
我国即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长期以来,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乡村,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
当前,乡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的流出,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乡村劳动力特别是一线劳动力仍以老年人口为主,乡村振兴面临劳动力断档、传统技艺消失等风险。
为此,乡村振兴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更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扩散、延伸,建立城乡要素合理流动长效机制,特别是吸引
年轻人口回流等,构筑多年龄段的劳动力结构,保障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工匠精神传承。
3.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目标。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乡村振兴是把乡村“蛋糕”做大的过程,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策略;但更要做好分“蛋糕”这道难题,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积极作用,不落下一个村庄、一位农民,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对此,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致富示范带头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上建立合理分配机制,以“党建引领强村、合作帮扶富民”的策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硬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9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
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
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人才振兴是基础。
人才是经济建设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践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培育实用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农村建设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辛苦走出农门的学子并未选择衣锦还乡,同时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现有的农村人口能力素质不高,思想开放程度不足,对新事物的认识不足,接纳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
加上农村人才环境欠佳,缺少乡村人才培养、管理、使用等相关的政策、机制,从而导致乡村各方面发展滞后。
所以加快农村的建设步伐,关键在于人才,应该像锦绣千村一样,重视发挥农村有技能、才干人才的作用,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优秀人才的带领来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根本。
乡村振兴最终应该实现的是人的发展,真正获益的应该是老百姓,如何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应该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农村改革40年的实践,启示着人们,只有产业振兴,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