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河流冲淤问题(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流水侵蚀对泥沙来源、河床深浅的影响(季节性) 思考角度: (1)流水侵蚀为河流提供沙源,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大小;流量 大的季节(汛期),侵蚀较强,堆积变弱,河床变深;流量小的季 节(枯水期),侵蚀变弱,堆积增强,河床变浅。 (2)降水量大且为暴雨时:流水侵蚀显著,河流含沙量迅速增 加;由于流量、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又快速沉积,导致 河床增高。
6.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
7.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
8.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 )
A.利于海水自净Bຫໍສະໝຸດ 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 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
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C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
渭河的A洪.峰含导沙致量黄剧河增小,北摆干幅流增(大C
B.水流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4.河流淤积地貌形成的条件 思考角度: (1)泥沙来源:侵蚀、搬运作用(颗粒大小取决于流量、流速)。 (2)泥沙沉积: ①流速减缓:地形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 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②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 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完成9~10题。
9.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
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10.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 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 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C.2000年
D.2013年
2.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 )
A.流速增快 B.输沙量增大
C.结冰期延长
D.径流量变
小
3.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B.上游流域植被遭到严
重破坏
C.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增强
D.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
贝壳堤对于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陆变迁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 旅游资源。因为没有意识到古贝壳堤的珍贵,天津古贝壳堤现已被严重破坏。
(1)指出图中三道贝壳堤的形成顺序并说明理由。
(1)贝壳堤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为2、3、4。 理由:贝壳堤形成于古海岸线附近,由于注入渤 海湾的河流含沙量较大,沿海地区总体以淤积为 主;古海岸线由陆地向海洋方向变迁。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
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有密切关系,当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 床就会被冲刷;当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淤积。三峡大坝蓄 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影响到下游河床的冲淤 过程。宜昌站和螺山站是荆江河段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 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阶 地为背景,考查流水作用对阶地 形成的影响
图、剖面图为 背景,考查河 流地貌的类型 、形成过程2 .河流地貌对 聚落分布和发 展、农业生产 的影响等,考 查频度较高, 选择题、综合
以贺兰山洪积扇为背景,考查洪 题均有呈现
积扇的影响因素及对耕地的影响
1.理解河流的冲淤原理。 2.掌握河流冲淤运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
微专题: 河流冲淤
年份试卷 Ⅰ卷
2019 Ⅱ卷
Ⅲ卷 2018
Ⅰ卷
2017 Ⅱ卷
命题情景
命题规律
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为背景,考
查流水冲淤作用对堆积性游荡河
道的影响
1.以区域分布
以霍林河流域山前地表形态变化 为背景,考查流水作用对山前平 原地表形态的影响
以美国内陆高山河床形态的演变 为背景,考查流水作用对河床形 态的影响
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
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 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 快,侵蚀河床。
1.河段、河面宽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思考角度: 地形、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地质作用、岩性及形态、土 质状况、植被状况。 2.流水侵蚀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 思考角度: 径流量大小、水流速度、下垫面性质(岩性松软或流经岩层 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加固堤坝、硬化路面、植树 造林)。
(2019·河北衡水模拟)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 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 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 完成4、5题。
4.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及
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D )
A.甲乙丙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 宽
黄河临河段地处河套平原,河床宽浅,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河流左、 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示意 1988~2014年黄河临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正数为 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明显变宽的年份是
()
A.1989年
B.1991年
课堂探究
一、冲淤过程
1.(2019·课标全国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 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 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 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 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1)描述螺山站与三峡大坝蓄水前相比, 蓄水后含沙量的变化特征。
(1)蓄水后,螺山站河水含沙量减少;含沙量 的季节差异减少;丰水期(夏季)含沙量减少幅 度大;枯水期含沙量减少幅度小。
(2)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后荆江河段 冲淤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
(2)蓄水前荆江河段丰水期以淤积为主,枯水期以冲刷为主;蓄水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 主。 蓄水前,丰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大;枯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 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蓄水后,全年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
由此( B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
说明河流入海口( D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缘,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 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 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 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 度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
(3)推测三峡大坝蓄水后对荆江河段的影响。
(3)三峡大坝可以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使其水位季节差异减少;河床冲刷作用增强, 使河道加深加宽泄洪能力增强(降低洪水位);河道变深使航道条件改善;河床的冲刷 可能会成胁到堤岸安全;由于河床冲刷,水位下降导致下游取水口和港口设施功能失 效。
天津贝壳堤是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也是天津地区特有的地貌,它是几千年来由海生贝 类动物在海潮推动下,逐渐堆积而成的古渤海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的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三 个条件,即粉沙淤泥海岸、丰富的贝壳物源和海岸侵蚀环境。历史上,黄河曾在天津地区入 海,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黄河改道后,海水变得清澈,各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 在此繁衍生息。
6.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 势是( D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7.推测1992~1997年期间( B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冲淤练习
(2016·课标全国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 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 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海岸线( C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2019·课标全国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 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 成1~3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
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D)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 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
(2)说明贝壳堤的形成与海岸冲淤环境的关系。
(2)黄河泥沙含量大,在渤海不断淤积,塑造了世界 上最大的淤泥质海岸;当黄河改道,海岸不再淤积, 海水变得清澈,海洋软体动物大量繁衍,提供了充 足的贝壳物源; 海浪和潮汐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 形成贝壳堤。
(3)推测天津贝壳堤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
(3)滥采乱挖贝壳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在海岸地带无序发展盐业生产;沿海滩涂 发展水产养殖;修筑防潮大坝,破坏贝壳堤;兴建新的民居点。
B.乙甲丙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甲丙乙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丙甲乙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 高
5.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 ) A.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 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2015·课标全国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 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 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6、7题。
11.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
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
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
大增
12.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
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13.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C断.面主的航变道化变趋深势,应采D取.的主措航施道是南(移 )
多
(2018·西安八校一联)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 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 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 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 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 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干旱地区冲积扇面积大 B.干旱地区河流落差小 C.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大 D.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
5.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
(2018·湖南怀化模拟)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 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 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