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s课程号:305010033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54学时(课堂授课学时:54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面向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全校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讲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3、阐释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代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并对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所认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一)理论教学:54学时知识单元1:绪论参考学时:3学时学习内容: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政治思想的构成要素: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分析,对政治问题的价值选择。
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构成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西欧北美的政治思想发展史。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学习目标:1、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讲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阐释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2、学生要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代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并对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所认识。
人民大2023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希腊至19世纪西方政治思想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时期政治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内在联系;各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重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政治主张、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
The main contents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sic structure about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s 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19th century.The second part i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nner links of political thought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thought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This course will also introduce important thinkers and their basic politics, historical influence and historical position.2.设计思路:《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教育部规定的政治学专业的必修课、基础课。
《西方政治思想史》以时间为序,人物为线,政治理论、政治学说为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古希腊到19世纪西欧北美等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及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
本课程通过考察思想家的生平与著述来分析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从权力与权利两个角度展开对国家、政体、个人、法律等重大主题的深入探讨,使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准确地认识西方政治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以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课程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指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完整性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使学生对西方政治思想史拟定提纲的具体步骤进行进一步了解。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图表、幻灯片及录像教学软件等;4.教学过程中要求运用综合知识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5.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6.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政治学、马列经典原著选读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论、布丹主权学说、格劳秀斯与近代自然法思想、洛克的政治权利起源思想、潘恩的美国独立思想、霍布斯、洛克、卢梭的主权学说、潘恩的人权理论、康德永久和平思想、托克维尔关于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等内容为教学的重难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以西方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开阔眼界,全面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演变过程,提高政治文化水平,掌握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规律,启迪思维,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理想国思想、政体学说、斯多葛派与自然法思想、奥古斯丁双城思想、马基雅维利与权力政治、古代自然法思想、近代资产阶级自然法思想、霍布斯、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霍布斯、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孟德斯鸠与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与人民主权学说、汉密尔顿的分权和制衡思想、康德与道德法则、黑格尔与辩证法、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二)重要知识点西方意识形态的基础及演进、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论、布丹主权学说、格劳秀斯与近代自然法思想、洛克政治权利起源思想讨论、潘恩的美国独立思想、霍布斯、洛克、卢梭的主权学说、潘恩的人权理论、康德永久和平思想、托克维尔关于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及其意义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要求学生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熟练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和学说,掌握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理解西方现代政治模式的历史演进,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其规律。
(二)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开阔知识视野,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和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提高政治思维能力。
(三)素质要求通过向学生展示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上的历史逻辑与横向上的主题思考,并与植根于中国政治文化与现象的问题意识紧密结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一)教学模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二)作业要求共3次,为课堂讨论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卷面( 5 %)+平时测验(0 %)+课程论文(75%)+平时与作业(20%))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卷面占5%,课程论文占75%,平时与作业占20%。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纲西⽅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纲A History of W estern Political Thought课程编号:022231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先修课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法学概论后续课程:西⽅政治学著作选读总学分:4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政治思想发展历史。
使学⽣了解和掌握西⽅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为深化我国政治学思想和理论、推进我国政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要求学⽣掌握西⽅政治思想及其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内容及其基本参考资料。
以课堂讲授为主。
并将随时更新教材。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章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12学时)第⼀节概述⼀、西⽅政治思想的出现西⽅政治学说创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主体是⼈,当⼈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时,就可能去编制政治实践包括政治制度。
三、古希腊城邦的观念起源希腊⼈保留了荷马史诗中的命运的观念。
认为与⼈类有关的事务为公正的⾃然法则所⽀配。
认为城邦的法则与⾃然法则极其相似。
第⼆节雅典城邦状况⼀、社会⼈⼝。
阶级划分。
公民观念。
⼆、主要政治制度公民⼤会。
议事会。
法院。
三、政治理想和⽬标⼈应该过和谐的公共⽣活。
与现代政治思想⽐较。
和谐公共⽣活的基本准则。
平等和⾃由的关系。
第三节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政治思想⼀、美德和善的问题美德即知识。
客观存在的美德。
哲学家统治国家。
⼆、对意见的怀疑反对多数⼈的意见。
民主即以意见为基础。
民主政治中的党派⾃私。
三、正义——城邦的合法性基础城邦形成的过程。
何谓正义。
如何实现正义。
四、政体问题五种政体论。
《理想国》⾥主要是主张⼀种原则和理想,是⼀种抽象⽽典型的国家,⽽不是对现实可能政体的主张。
对于现实可能的政体,柏拉图主张混合制政体。
第四节亚⾥⼠多德(前384—322)的政治思想⼀、城邦是⼈的⾃我保护和幸福的⾃然需要美德和幸福。
课程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

《西方史学思想史》课程大纲(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ical Thoughts)(2015年秋)一、课程目标西方的历史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留存至今的西方史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历史和历史学的思考,深刻影响着当代的历史思想建构与编纂实践,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专业研究的入门书。
本课程撷取西方历史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按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至十九世纪的时序依次编排,辅以参考性的同时期经典及今日研究成果,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集体讲读,力争实现如下目标:1. 引导学生熟悉西方史学经典文献的分布,了解西方史学编纂的演进,形成对西方史学经典作家、作品与思想流派的整体认识。
2. 教授学生专业文献解读方法,使学生学会准确提炼与清晰概括内容较抽象的史料信息,特别是能够初步解读一些英文原典文献。
3. 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反复强化其问题意识,提升其研究表述质量,力争做到立论鲜明、论从史出、逻辑自洽、形式规范。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3个模块,含14个专题。
模块一(专题1-5)为古典史学,模块二(专题6 -10)为中古与近代史学,模块三(专题11-14)为现代史学。
课程共40课时,其中下述14个专题拟用30课时(专题14用4课时,其余每个专题用2课时),绪论和结论共用4课时,两次阶段研讨共用4课时,其余2课时用作机动(如个别专题超时所用、法定假日等)、辅导与答疑及考试与课程论文指导等。
专题1:希腊史诗中的史与诗1. 必读经典荷马:《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选读经典(1)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2)赫西俄德:《神谱·工作与时日》,王邵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3. 研讨主题(1)“史诗”在何种意义上是“史”,何种意义上是“诗”?(2)古希腊史诗体现了怎样的古典人本主义内涵?(3)以史诗为据,思考上古希腊的历史观——时间、空间与人事演进。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伦理思想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西方伦理思想史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和哲学的重要学科,通过对历史上伦理思想的追溯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的设计。
一、导论1.1 课程介绍:介绍西方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2 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二、古希腊伦理思想2.1 古希腊伦理思想的起源:探讨古希腊城邦制度对伦理思想的影响。
2.2 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介绍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2.3 柏拉图的伦理思想:探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人类幸福观念。
2.4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德行伦理学和幸福观。
三、基督教伦理思想3.1 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兴起:介绍基督教对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影响。
3.2 聖奧古斯丁的伦理思想:探讨聖奧古斯丁的恶的本质和上帝的作用。
3.3 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思想:介绍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和人类目的论。
3.4 马丁·路德的伦理思想:分析马丁·路德的个体责任和信仰自由观念。
四、启蒙时代的伦理思想4.1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启蒙运动对伦理思想的影响。
4.2 休谟的伦理思想:探讨休谟的功利主义和道德感情论。
4.3 康德的伦理思想:分析康德的道义命题和人类理性的作用。
4.4 尼采的伦理思想:介绍尼采的超人理论和道德重估价值。
五、现代伦理思想5.1 伦理学的新兴学派:介绍现代伦理学中的主要学派和思想家。
5.2 乔治·伯纳德·肖的伦理思想:探讨肖的情感伦理学和关怀伦理学。
5.3 约翰·罗尔斯的伦理思想:分析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公平原则。
5.4 彼得·辛格的伦理思想:介绍辛格的实用主义和动物权利观念。
六、结语6.1 总结:回顾西方伦理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
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ological Thought【课程编号】BJ2931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数】3【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学时数】60【适用专业】社会学一、教学目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学生对社会学产生之前的西方社会思想发展历程有系统的了解;第二,激发学生的社会学兴趣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激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参与教学相长的课堂实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同时学生自己要主动学习、思考及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上课前需要认真预习;2.以问题为中心,积极参与每节课的讨论;3.课后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
总的说来,这门课程既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进行思考和积极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中学生们要相互启发,对于前人的思想,既要理智欣赏,也要激情探讨;即要虚心拜读,也要科学质疑。
不断培养自身的思辨能力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主要内容: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范围?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社会思想史?如何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对社会思想的内涵,研究社会思想的意义和方法有全面的认识。
其它教学环节: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12学时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斯多葛主义的社会思想。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们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斯多葛主义的社会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及评价。
其它教学环节:课堂讨论、辅导答疑。
(三)第三章中世纪基督教社会思想4学时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思想。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们对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及评价。
西方思想史纲要

西方思想史纲要(根据人教版必修三辑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前5世纪中叶相当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开始)(1)背景: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峰、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关注的问题: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3)基本思想:①内容:提出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价值和权威;反迷信,尚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兴废要以人为尺度。
②评价: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树立了人的尊严。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孔子、早于孟子,“西方的孔子”)(1)主要哲学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的重要作用的思想(4)影响: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门。
3、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开启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先河。
4、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强调在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为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14-17世纪)(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③文化因素: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能接触到大量古希腊罗马的遗存(2).文艺复兴概况:①时间:14-17世纪②核心:(思想武器)――“人文主义”③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④领域:文学、艺术领域⑤代表:“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3).文艺复兴历史意义:①性质特点: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西方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及教案

西方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及教案第一章: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古代、中世纪和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
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中世纪的管理思想:宗教、城堡和行会的管理方式。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和系统管理。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管理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思想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管理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看法。
小组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管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向全班报告。
第二章:科学管理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原则。
理解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泰勒、福特和韦伯的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时间研究、工作简化、标准化和劳动分工。
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生产效率和组织结构的改进。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主要观点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管理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小组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科学管理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向全班报告。
第三章:人际关系理论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原则。
理解人际关系理论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理论的起源:梅奥和霍桑实验的管理思想。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际关系对员工生产效率的影响、组织文化和组织承诺。
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员工激励、员工参与和团队建设。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理论的起源、主要观点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际关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当代西方思想史大纲

《当代西方思想史》教学大纲二、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导言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潮的研究的三个方面(重点掌握)第一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第二节正义的政治性(重点掌握)第三节自由主义的基石(重点掌握)第二章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第一节70年代保守主义的崛起及发展概况(重点掌握)第四节资本主义文化(重点掌握)一、7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主义的特征(重点掌握)民主主义的纲领与方向(重点掌握)一、未来的社会主义第三节和平发展与欧洲一体化(重点掌握)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二、欧洲的统一70年代以来的基督神学及政治思想特征(重点掌握)第二节新教神学政治思想一、莫尔特曼的希望神学二、格尔维策尔的革命神学女权主义神学(重点掌握)第三节天主教神学的政制思想一、“梵二”会议及天主教的改革二、“梵尔”会议后天主教的社会政治学说三、莫茨的“新政治神学”第二节自由民族主义(重点掌握)一、价值多元化与两种自由观二、归属感与民族主义三、两种民族主义绿色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一、绿色和平主义的理论来源、流派与文献第三节社会与政治(重点掌握)一、绿色社会关系二、绿色政治结构主义一、女权运动的历程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第二节自由女权主义(重点掌握)一、人性与平等二、国家职能三、性别正义阶级斗争与性别斗争(重点掌握)一、双重体系二、一统体系美国政治科学界的新动态及有关辩驳(重点掌握)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概念的讨论(重点掌握)一、国家主义学派二、对国家主义的批评二、发达社会政治文化的跟踪研究(重点掌握)二、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重点掌握)第三节反抗权利的统治(重点掌握)一、无所不在的权利二、权利对人的全面监控三、反抗权利第四节交往政治(重点掌握)一、晚期资本主义的普遍国家与技术统治二、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三、交往行动与程序民主的建立新政治经济学政治观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第二节公共选择学派(重点掌握)一、三个基本出发点二、政府行为分析三、民主的经济后果第三节集团理论的更新(重点掌握)一、集团行动的逻辑二、集团行为的分利化倾向三、国家兴衰的集团原因第一节当代政治社会学概论(重点掌握)一、当代政治社会学产生的社会与思想基础二、当代政治社会学产生的学术思想基础三、当代政治社会学的主题和政治思想特征1.简述罗尔斯把这种政治正义观念特征。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引言:西方伦理思想史是一门探讨人类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演变的学科,它涵盖了伦理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西方伦理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从而对当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古希腊伦理思想1. 古希腊伦理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伦理思想的兴起- 古希腊哲学家的道德观念与实践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伦理思想- 苏格拉底的伦理探索与自我认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道德观念3.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人类幸福观与道德行为-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基督教伦理思想1. 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形成- 基督教的价值观与道德规范- 基督教圣经对伦理思想的影响2. 圣奥古斯丁的伦理学- 圣奥古斯丁的原罪观与人性观- 圣奥古斯丁的爱与道德行为3. 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思想- 阿奎那的自然法与人类道德- 阿奎那的善与幸福观第三部分:近代伦理思想1.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伦理思想- 文艺复兴对人类尊严与自由的重塑- 人文主义对伦理观念的影响2. 伦理学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对伦理思想的挑战与革新- 康德的道德哲学与自由意志3. 尼采的伦理思想- 尼采的超人观与道德颠覆- 尼采的道德重建与个体解放第四部分:现代伦理思想1. 实用主义伦理思想- 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与道德判断-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自由与个人发展2.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与平等观3. 当代伦理思想- 社会契约论与正义理论- 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结语:通过学习西方伦理思想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和演变过程。
这些思想对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西方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它使学生了解当代政治学基本内容的历史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从纵向维度上理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同时,它也是了解西方政治文明本质和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观察当代西方政治现象不可或缺的基本视角。
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西方政治思想(或政治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政治观念发展的内在规律、政治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政治思想与政治史发展的互动关系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开阔知识视野,提高政治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导论(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2、教学难点:西方政治思想史几个主要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二)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6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智者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二、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三、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四、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一、城邦和城邦制度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一、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二、智者的政治思想三、苏格拉底的知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国家和理念和正义的国家三、哲学家治国思想四、政体思想五、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三、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四、政体分类及其变革五、对理想城邦的设计六、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了解古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
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1.导言:社会理论与社会分析史2.古希腊城邦社会学(1)3.古希腊城邦社会学(2)4.地中海帝国的世界主义5.罗马法的社会思想6.中古基督教社会哲学(1)7.中古基督教社会哲学(2)8.文艺复兴:人文主义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0. 1500年以后的世界体系11.近代社会科学的起源:古典自然法12.苏格兰学派:演化的理性13.启蒙运动:何为启蒙?14.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传统源流15. Workshop16.考试考核办法●分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专题演示)和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计分占30%,期末为70%本课程研读和参考书目一.经典著作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北京商务印书馆马基亚维里:《君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北京商务印书馆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洛克:《政府论》(下篇),北京商务印书馆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佛格森:《文明社会史论》,辽宁教育出版社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卢梭:《爱弥尔》(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柏克:《法国革命论》,北京商务印书馆穆勒:《自由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二、学科史参考著作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约瑟夫。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一、二、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基佐:《欧洲文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北京三联书店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基托:《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巴洛;《罗马人》,上海人民出版社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方法论著作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北京商务印书馆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Herbert Blumer:Symbolic Interactionism:Perspective and Metho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Inc, 1969, pp2-21Peter Berger and Thomas Luckman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Garden City, New Y ork Anchor Books, 1966), pp51-55, 59-61Peter Berger: Invitation to Sociology(Doubleday and Co.,Inc. 1963)pp25-53 Harold Garfinkel: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67, pp5-11C.Wright Mills: The Social Imagin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pp5-9Anthony Giddens:New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NY:Basic Books Inc. 1976 福柯:《规训与惩罚》,北京三联书店列奥塔;《后现代状况》,北京三联书店布迪厄:《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吉登斯:《社会的构成》,北京三联书店马尔科姆-沃斯特:《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1.Introduction to social theory and history of social analysis●What’s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analysis社会学理论的层次元理论(Metatheory),形式理论,或社会哲学:涉及人性、人类行为、社会结构和过程、社会规范等最基本的概念、假设。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系统考察西方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及其政治理论,全面阐述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梳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阐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学将力求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获得对西方政治学理论、概念以及政治实践方面较为深入的认知与反思,帮助其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政治观念和政治素养,帮助其把握西方经济与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经济思想史与政治思想史之间的深刻关系,帮助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较为广阔的观察视野、较为深厚的思辨意识、较为深刻的认知能力、较为高端的人生境界、较为大气的社会责任意识、较具批判性的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由于本课程内容容量很大,不可能全面铺开讲授,只能以专题方式集中分析其中的逻辑理路,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故要求学生除阅读教材内容外,需深入阅读教师指定的经典原着。
参考书目: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组:《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着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中文版。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中文版。
[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译,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它使学生了解当代政治学基本内容的历史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从纵向维度上理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同时,它也是了解西方政治文明本质和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观察当代西方政治现象不可或缺的基本视角。
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西方政治思想(或政治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政治观念发展的内在规律、政治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政治思想与政治史发展的互动关系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开阔知识视野,提高政治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导论(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2、教学难点:西方政治思想史几个主要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二)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6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智者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二、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三、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四、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一、城邦和城邦制度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一、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二、智者的政治思想三、苏格拉底的知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国家和理念和正义的国家三、哲学家治国思想四、政体思想五、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三、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四、政体分类及其变革五、对理想城邦的设计六、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了解古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
理解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智者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掌握柏拉图的理念论、理想国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点。
(三)第二章希腊化与古罗马政治思想(6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城邦解体与政治思想的演变;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教学难点:波里比阿的政治思想;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一、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二、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一、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二、自然法思想三、人的精神自由思想四、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一、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二、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三、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罗马法和罗马法学二、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一、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二、奥古斯丁的双城论了解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文化的融合现象。
理解城邦解体与政治思想的演变;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掌握波里比阿的政治思想;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四)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托马斯阿奎那法的分类;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2、教学难点: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改造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一、 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二、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三、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一、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二、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信仰和理性三、教会和国家四、国家的起源和目的五、政体理论六、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一、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二、但丁的世界帝国论三、马西略的政治思想四、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了解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理解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托马斯阿奎那法的分类;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掌握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改造。
(五)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布丹的主权理论。
2、教学难点: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思想的异同;布丹政体理论。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16世纪西欧社会背景一、民族国家的兴起二、文艺复兴运动三、宗教改革运动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权力政治观三、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四、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与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一、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国家理论三、主权理论四、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一、反暴君派的产生二、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三、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了解16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掌握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思想的异同;布丹的主权理论、政体理论。
(六)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6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格劳秀斯的自然法学说、主权学说;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权;普芬道夫的双重契约论思想。
2、教学难点:格劳秀斯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普芬道夫、斯宾诺莎对霍布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17世纪欧洲大陆的社会和思想状况一、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二、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三、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自然法学说三、国家和主权学说四、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自然权利观三、社会契约论四、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自然法理论三、国家理论了解17世纪欧洲大陆的社会和思想状况。
理解格劳秀斯的自然法学说、主权学说;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权;普芬道夫的双重契约论思想。
掌握格劳秀斯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普芬道夫、斯宾诺莎对霍布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七)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6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洛克的分权学说。
2、教学难点:霍布斯和洛克政治思想的差别;洛克分权学说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一、英国的宪政传统二、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三、政治思想的特点四、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三、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四、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灵顿的政治思想一、弥尔顿的政治思想二、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三、自然权利理论四、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五、法治和分权了解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的概况。
理解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洛克的分权学说。
掌握霍布斯和洛克政治思想的差别;洛克分权学说的影响。
(八)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特点;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卢梭的政治思想。
2、教学难点: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卢梭社会契约论与霍布斯、洛克等人的不同点。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二、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三、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法的精神三、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四、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平等理论三、社会契约论四、人民主权学说五、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三、革命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了解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理解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特点;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卢梭的政治思想。
掌握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卢梭社会契约论与霍布斯、洛克等人的不同点。
(九)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8世纪的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潘恩的政治思想;杰斐逊的政治思想;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
2、教学难点:潘恩的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杰斐逊的民主自治思想。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 18世纪的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一、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二、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三、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美国独立思想三、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四、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自然权利理论三、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弥尔顿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性恶论和精英论三、分权和制衡思想了解18世纪的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理解潘恩的政治思想;杰斐逊的政治思想;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
掌握潘恩的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杰斐逊的民主自治思想。
(十)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的特点;康德的政治思想;黑格尔的政治思想2、教学难点:康德的伦理学说;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特点一、德国社会状况二、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伦理学说三、国家学说四、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自由和个性三、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二、体系和方法三、市民社会和国家四、君主立宪制主张五、民族主义思想了解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社会状况。
理解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的特点;康德的政治思想;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掌握康德的伦理学说;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
(十一)第十章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9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孔斯坦的政治思想;孔德的政治思想;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