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一个思想流派。
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其代表人物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
C.主张“美德即知识”
D.创立了逻辑学
答案:B
解析:泰勒斯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来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故A不正确;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D是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故本题选B。
2.“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的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
”材料意在说明智者们( )
A.言辞和结论大胆、惊世骇俗 B.否定绝对权威,敢于创新
C.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过分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作者意在强调智者们的演讲具有弊端,即过分注重实际利益,而忽视了道德。
3.某同学在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曾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的出现与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相关
B.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智者学派出现说明“人”成为哲学研究的核心
D.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与智者学派根本不同
答案:D
解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均体现了古希腊哲学中的人
文主义精神,故D项表述错误;A、B、C三项均与智者学派的背景、观点和影响密切相关。
4.《荀子·王制》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下列主张与其最为契合的是( )
A.人非工具 B.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人之所以“最为天下贵”是因为“人有气,有生,有知”,更重要的是“有义”,说明了人有正义感、有公德心的重要价值,这与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最为契合,故答案为D。
5.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奠基者。
关于二者主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二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B.二者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完全相反C.二者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二者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答案:C
6.“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事件的频发、重现等社会问题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
”这一评价( )
A.注重了对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对史料的考据,故A项错误;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题干中的“既伟大又阴暗”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两面性,故B项正确,D项错误;C项就是指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
7.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下列对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荒诞不经,反映中世纪欧洲人愚昧无知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可知,这体现的是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A 项是对中世纪神学的表述,与题意不符,错误;新教主要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天赋人权”主要宣扬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基督信徒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而教皇代表则认为《圣经》“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所以要想得救必须通过教皇和教会来解释和理解《圣经》。
双方都没有否定《圣经》在信仰中的重要作用,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必须通过教皇和教会来解读《圣经》,或者说信徒是否仅仅依靠信仰就能得救,C项符合题意。
9.马丁·路德说:“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这表明( )
①马丁·路德反对销售“赎罪券”②实质是否定上帝的权威
③实质是否认教皇的权威④蕴涵着人文主义的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表明马丁·路德并不否认上帝的权威,排除②。
故选择C。
10.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这一观点主要为说明( )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D
解析:抓住“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等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可知,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推动下,对社会领域进行理性认识亦成为一种共识,由此启蒙运动兴起,据此可知答案为D。
11.霍布斯认为,国家不是神造的,而是一种人造物体。
像人一样,国家也是一部机器,国家的主权为灵魂,官吏为骨骼,财富为体力,民怨为疾病,内乱为死亡等。
霍布斯的上述言论( )
A.有利于推翻君权神授的谬论 B.阐释了国家的本质
C.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构想 D.阐释了社会契约论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国家不是神造的,而是一种人造物体”可知,其反对君权神授,故答案为A;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的起源及构成,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制度,故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12.“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意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主张自由平等;宗教改革运动主张信仰得救,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二者都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故A项正确。
宗教改革并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迷信,没有把人们的理性彻底解放出来,故B、C错误。
宗教改革也未体现重视法制,故D项错误。
1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它们通过相互的反对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由此可见( )
A.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借鉴了英国政体 B.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C.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至上 D.孟德斯鸠最早提出分权学说
答案:A
解析:抓住“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彼此钳制”可知,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借鉴了英国政体,据此可知答案为A。
其他选项从材料中均无法得出。
1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板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强民众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B.公民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的法律观念答案:A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法律“铭记在公民的心中”这一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卢梭强调的是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15.狄德罗曾说:“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和反作用。
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
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
”这句话反映了狄德罗( )
A.认清生命的本质 B.反对宗教神权
C.科学与理性的思想 D.对自然科学的推崇
答案:C
解析:狄德罗以物理、化学原理解释人的生死,体现了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据此可知答案为C。
16.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
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据此可以得出( )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答案:A
解析:抓住“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这一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可知,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自由,使其受制于道德,据此可得出答案为A。
启蒙思想以理性为核心,B项错误;C项脱离材料的主旨;康德是德国的思想家,他重视道德的力量并不代表德国的启蒙运动重视道德,D项错误。
17.“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答案:C
解析:“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等信息,说明作者主张运用人的智慧对事物进行深入探讨,以最终发现事物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了对事物的遵从,B项反映了判断事物的标准,D项主张放弃对事物和未来的探讨,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其基本内涵不符。
18.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圆满体现,这表现在( )
①主权在民等思想使人获得了人身自由②提倡思想言论等自由
③倡导人的自然本性④使个人主义膨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不会导致个人主义膨胀,④错误。
19.在启蒙运动中,他不担提出了富有民主气息的政治理念,还宣扬感情至上和人性本善。
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的热爱和追求。
材料中的“他”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狄德罗 D.卢梭
答案:D
解析:在启蒙运动中,卢梭在政治上提出了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在思想上他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主张感情至上、返璞归真等。
他的这些见解和思想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他也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故选D。
20.“文艺复兴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反对神性,其核心要求是摧毁神学世界观。
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教会,又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这说明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是( )
A.完全继承 B.完全摒弃
C.没有关系 D.继承发展
答案:D
解析: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发现经历了长期、缓慢的历程。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儒者荀子说:“人定胜天。
”《掷铁饼者》为古罗马时期著名雕刻家米隆的雕塑作品
材料二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下来就有罪。
人是愚昧的,要在教会的引领下,杜绝一切私欲,尽全力崇仰上帝,以求“赎罪”。
同时期的中国,皇帝号称“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人间,人是皇帝的奴仆、子民。
材料三圣母脸上露出微笑,充满了人间的欢乐。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
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大致同时,中国《水浒传》中的宋江虽然被迫造反,最后仍臣服于朝廷,宁死不再反叛。
(1)据材料一回答这个时代东西方对人有什么共同认识。
(2)据材料二回答此时期东西方普遍认为人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此时期东西方艺术作品对人的描写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谈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
答案:(1)认识到人的强大力量,人类充满自信。
(2)人是奴仆;人要顺从,服从统治。
(3)不同:西方:发现人的价值,歌颂人的力量,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
中国:忠君。
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西方文艺复兴兴起,追求人的解放;东方君主专制强化,人受到封建思想的压抑和束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对人类自身的认识,通过图文材料,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
第(1)、(2)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难概括。
第(3)问中的不同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
22.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第(1)题“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应该回顾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张有哪些,再从材料里寻找相关的信息点进行作答。
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君与臣,共曳木之人”可以归纳出儒家的民本等思想。
第(2)题第一小问从关键句“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则失于……尺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
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
第二小问,注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论,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并为未来掌权的资产阶级构建政治蓝图。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回顾相关知识点进行评价作答。
第(3)题,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审题时抓住两者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这个界定,在答题技巧上注意可以先分开讲对中国的影响,再把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对中国的共同影响。
这样作答比较全面、具体。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
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
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
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3)看法:开启民智。
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
原则:论从史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只需要回答“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即可。
第(2)问概括材料二内容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回答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即可。
11 / 11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