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过程】
一、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师:探究:俄国十月革命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材料一:19C末20C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

生:1.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俄国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所受的灾难极为深重。

有大约1400万壮丁,先后被驱赶去服兵役。

到1917年初,战争已经夺去了俄国数百万人的生命。

那时候,俄国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紧张,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生:3.“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
生: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成熟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1.二月革命倒沙皇
①爆发:1917 年 3 月,即俄历2 月。

②意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

【特别提示】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不只要看领导阶级,更重要的是看革命的任务。

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四月提纲》指方向
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的平均工资;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
师:《四月提纲》指明了俄国革命的什么
生:方向: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3.七月事件抛幻想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却于1917年7月1日驱使士兵上前线。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镇压。

这一事件即是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成为了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

4.十月革命现曙光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临时政府被推翻,布尔什维克掌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最终发生了十月革命,那么“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什么不同?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师:探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是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生:马克思主要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出现了20世界第一次世界社会主义高潮。

当时的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以俄国为榜样,开展夺取政权的斗争。

……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从1918年-1923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生:鼓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种制度的对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影响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

继承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极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种制度的对立。

马列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史料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

——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第三编)》
师:根据史料1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形势下提出的?并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

生:背景:战争的威胁和物质紧缺
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4.影响: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史料2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办法,即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师:根据史料2 ,列宁提出的改良办法指的是什么?
生: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 年3 月
2.内容: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
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思维升华: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你认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生:新经济政策,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三)苏联模式
1建立: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成就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

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

”“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

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生: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积极作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到1937 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3.特点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

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师: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

生:特点: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4.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①积极作用: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影响:但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