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教学课件1(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里无形硝烟。 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来自文字的针锋相对吧!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自号临川先生,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监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核心素养
层次结构
A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D
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诽 谤的原因,并表达对士大 夫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
不满。
B
段:交代写信的缘由和目的。
E
段:结束全文,说一些礼 仪性的客套话。
C
段:逐一驳斥司马光信 中所指责的实施新法的
弊端。
04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 的。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核心素养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 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 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 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 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第八单元 15
演讲人 2021-03-29
目录
01.
单元 15.2 答司马谏议 书 教案
02. 教学目标
03. 核心素养
04.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 和目的。
05. 补充资料
06. 布置作业
单元 15.2 答司马谏议书 教案
0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理解文句意思,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气。
王安石明知寡不敌众, 却“欲出力助上以抗
之”。
根据王安石变法的主 要内容,你觉得天下 “怨谤”、众人“汹 汹然”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答司马谏议书》语言委婉、柔中带刚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 行文委婉,寓刚于柔。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 文字上又不是剑拔弩张,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寓刚于柔,绵里藏针。 如第一段,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情、求谅解的同时,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 士大夫阶层的庸俗腐败,并声言自己绝不悔改之意;
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根的据。 王 安 石 变 法 的 主 要 内 容 , 你 觉 得 天 下 “ 怨 谤 ” 、 众 人 “ 汹 汹 然 ”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什 么 ?
能不能接受大臣的进谏,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所以能够虚怀若谷、乐于纳谏的君主则被臣民视为“圣主”了。
“王书安”是石古明代知的寡一不种敌文众体,,却即“欲书出信力。助提上以示抗:之”。新 法 触 犯 了 大 地 主 、 大 官 僚 的 利 益 。
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里无形硝烟。
核心素养
01
02
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 学习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 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04
05
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 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
义和用法。教学过程03源自教学重难点06导入新课
核心素养
导入新课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 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里无形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 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来自文字的针锋相对吧!
布置作业
戒奢以俭:用节俭 来消除奢侈。
感谢聆听
核心素养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自号临川先生,汉 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监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核心素养
题目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 多为“报……书”、“与……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 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作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安石非凡的政治胆略? 2 答司马谏议书 教案 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里无形硝烟。
补充资料
素材积累——聚焦:纳谏和进谏
皇权专制社会中,虽然是君主一个人说了 算,但君主的决定不可能事事都对,这就 要求身边的官僚进谏。然而大权在握的君 主喜怒无常,进谏是个风险很大的行为, 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因此,能够舍生忘死 勇于进谏对士大夫而言是最高政治道德的 表现。能不能接受大臣的进谏,关系着国 家的命运,所以能够虚怀若谷、乐于纳谏 的君主则被臣民视为“圣主”了。
段 主 要 阐 明 写 这 封 信 的 原 因 和 目 的 。 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
作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安石非凡的政治胆略?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一句,直斥当时朝中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体现了其直言不讳的勇气。
01
02
03
04
05
作为“中国11世纪的 改革家”,本文中的 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安 石非凡的政治胆略?
“至于怨诽之多,则 固前知其如此也”一 句说明,改革前王安 石就已经将这种情况 洞明于心,却敢于挑
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一句,直斥当时朝中 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墨守成规的现象,体 现了其直言不讳的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