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语文(上)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孟浩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代辛弃疾。A选项错误。
《宿建德江》是诗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词。B选项错误。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D. 阅兵式这个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字正腔圆:形容歌唱咬字清楚,腔调圆润。
有板有眼:板、眼:戏曲中的节拍。①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②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
科班出身:科班: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 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历。
1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后,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A. 日寇 进攻 奉旨 掩护B. 日军 进犯 奉旨 保护
C. 日寇 进犯 奉命 掩护D. 日军 进攻 奉命 保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日寇,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
日军是指日本军队。
故选A。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冤,我是生者赋予死者最后的祭献。”——选自《花之歌》。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 句子中的“我”指的是花
C. 写出了花对人类的无私奉献D. 体现了世界上花的种类特别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理解赏析的能力。
8.“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选自《夏天里的成长》。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 )
B. 为战友心痛——不忍心看——担心暴露——忍不住不看——心如刀绞
C. 为战友心痛——不忍心看——担心暴露——心如刀绞——忍不住不看
D. 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心如刀绞——忍不住不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阅读句子可知,这段话是“我”的思绪变化过程,即: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心如刀绞。故选A。
这句话是一个排比句。连续用三个“我是”写出了花的作用:礼品、冠冕和祭献。
这样写的好处是:内容集中,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充分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并没有体现世界上花的种类特别多。
5.“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给这句话加标点,恰当的是( )
A. 。;,。B. ,;,。C. ,,,。D. ,。,。
A 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B. 手捏一柄银叉,项带钢圈,
C. 项带钢圈,手担一柄银叉,D. 手捏一柄钢叉,项带银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识记。
选自鲁迅的《少年闰土》。原文节选: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剥去。
斗蓬(dǒu peng)应为斗篷:(名)①一种没有袖子披着穿的大衣。② (方)斗笠。
2.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
1941年秋,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当时,七连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特移,把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选自《狼牙山五壮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
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句子整体是两个分句,句式“有的人……他还”,要使用“;”。
答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王小明用拼音写自己的名字,正确的是( )
A.WANG XiaoMingB.WANG XIAOMING
7.“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选自《我的战友邱少云》。这段话中“我”的思绪变化过程是( )
A. 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心如刀绞
全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保护:(动)保卫照管,使不受伤害:~野生动物。[近]爱护。[反]破坏。
敌军侵略,第二个空格用进犯 排除AD两个选项。
七连接受命令,应该是奉命。排除B选项。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尽力的剥去。”——选自《少年闰土》。根据课文原文,横线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B.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骑马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 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 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A项错误。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根据以上信息,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D。
10.“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如:就用来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感或章法。“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恰当的是( )
A 粉墨登场B. 字正腔圆C. 有板有眼D. 科班出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C项中,干燥(gān zào):(形)①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气候~|土壤~。[近]干枯。[反]潮湿。②枯燥,没有趣味:~无味。
吞没(tūn mò):(动)①全部吞下去。②淹没:黑暗~了大地。[近]淹没。
D项中,优虑(yōu lù)应为忧虑 [yōu lǜ]:(形)忧愁担心:深感~。[近]忧愁。[反]愉快。
B项错误。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开车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项正确。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项错误。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写景融入作者的感受,是为了更好地写出作者的感受,并不是画蛇添足。
12.学习了《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词之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作者都是唐朝人。B. 它们都是诗歌。
C. 它们都写了月色。D. 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苦之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识记能力。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为下文写景抒情作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六年语文(上)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1.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参差(cān cī) 花蕾(huā léi)B.山间(shān jiàn) 次序(cì xù)
C.干燥(gān zào) 吞没(tūn mò)D.优虑(yōu lù) 斗蓬(dǒu pe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中,参差(cān cī)应为 [cēn cī]:不一致,不整齐。
花蕾(huā léi)应为 [huā lěi]:含苞未放的花。也称为“花咕朵”。
B项中,山间(shān jiàn)应为山涧 [shān jiàn]:山间的水沟。
进攻:(动)①主动接近敌方并发动攻击:~敌人碉堡|粉碎敌人的~。[反]防御|退却。②在斗争或竞赛中发动攻势:客队篮下~十分凌厉。
进犯:(敌方军队)侵略(某地)。
奉旨:旧时臣下承顺上意称奉旨。即遵从旨意奉旨查办。
奉命:(动)接受命令;遵照命令:部队~出击。
掩护:(动)①警戒、牵制、压制敌人,保障部队或人员行动的安全。[近]保护。[反]暴露。②暗中保护:你快走,我来~。
C.Wang xiaomingD.Wang Xiaomin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语人名拼写规则。
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因此王小明用拼音写自己的名字,正确的是Wang Xiaoming。故选D。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并没有表达作者的孤苦之情。
D选项错误。
13.学习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之后,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课文记叙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B. 课文主要写了群众人场、举行典礼、阅兵式这三个场面。
C. 文章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A.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B.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C. 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D.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本段主要写着很多事物在夏天里都在生长,从“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可知,选文写出了草、树木、山、稻秧、甘蔗、地、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等在生长。
因此本段主要围绕着“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这句话来写的。
9.下面关于“五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宫、商、角、微、雨B. 工、而、角、微、羽
C. 工、商、角、微、雨D. 宫、商、角、微、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五声音阶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zhǐ)—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