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6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三)组成关系(四)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五)各成分相互关系(如图)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1-6-2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
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对应学生用书P0931.[2015·福建高考]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难度适中。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2.[2015·课标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 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3.[2014·天津高考]如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 A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项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项错误。
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和措施
• 复习指导:复习时,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储 备,二要注重食物网、碳循环示意图等的分 析技巧。因此,较为有效的备考措施就是多 结合一些食物网或碳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 提高自己的图文转换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学 科内知识的综合,将种群密度的特征及调查 方法、种间关系的判定等相关知识与本专题 联系起来。对于环境保护,则从课本基础知 识入手,知道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及采取 何种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且弄清造成 不同类型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 ②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 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 数量要增大。如图中的D减少,则C的 先增加再减少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 ③若“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该类型连锁 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 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 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 量将减少。如图中的E消失,则理论上H数量 会增加;B消失,则理论上H数量会减少。
高频热点精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1.生态系统成分图解分析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 “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指入箭头(该图为“3”个)最多的确 定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剩余D为“生产者”;其余 成分中,箭头指入多且联系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 B 为分解者;最后根据D→A,确定A为消费者。 (2)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但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进 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但不一 定是动物,如菟丝子及微生物等。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但 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蜣螂等。
• [答案] A •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 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的CO2, 则B、C、D错误;生产者中包括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的生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 硝化细菌),A正确。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专题15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15福建卷,4,6分)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方法技巧]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2015新课标卷Ⅱ,4,6分)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
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6.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测试(2021年整理)
2017年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6.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测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6.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测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6.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测试的全部内容。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6.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测试(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5·湖南株洲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使生产者体内的物质加快传给其他生物利用并分解,B 正确;自养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有的细菌不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属于生产者,D正确。
答案:A2.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A.如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B.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D.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B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D.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解析: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而终点一定是处在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猫头鹰并非处在最高营养级,A错误。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强化训练
.如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44.5 kg.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库一定是自养生物,b、c、d、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C.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选D。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弱,B正确。
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一旦被破坏,也不容易恢复,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正确。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
11.(20xx·云南××市高三质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如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
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个营养级,蜥蜴与苍鹰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①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别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二轮冲刺盘查知识点 考纲对接演练 专题6 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冲刺盘查知识点考纲对接演练专题6 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Ⅱ)1.(2013·海南卷,2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甲、丙降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A、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D错误。
答案 D知识点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Ⅰ)2.(2013·宁波二模)如图表示夏季的宁波东钱湖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强度下降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D.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解析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状态,即净初级生产量为0,则无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知识点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Ⅱ)3.如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分析可知,图1中D表示________。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
(2)图1中D→C过程、C→D过程及A→D过程依次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3)若图2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2中B、C、E分别表示________。
2015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知识点解析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B.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D.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解析】田鼠种群的数量=第一次标记数量×再次捕捉数量,因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再次捕捉的个重捕的标记个体数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所以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高;池塘的不同水层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故取样时各水层均应取样调查;对土壤小动物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A2.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在遭受火灾后的森林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在演替的过程中,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改变,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B3.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药前图中生物构成群落B.施药后群落的丰富度不变C.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D.附近林区存在乙昆虫【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该森林中所有的生物种群构成,A选项错误;施药后乙昆虫灭绝,物种丰富度下降,B选项错误;如果附近林区存在乙昆虫,则乙昆虫不会灭绝,D选项错误【答案】C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C.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D.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解析】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由图可知四大家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
备战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看高考重点考纲真题专题提能专训11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汇总
提能专训(十一)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本测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烟台3月诊断)某科研小组以常规稻作(不放养鸭,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碳的输入与输出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食物链“稻(杂草)→害虫→鸭”的设计,减少了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C.“人为输入”大量的碳,增加了经济成本,增大了农田的管理难度,不可取D.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能增加水稻产量、获得更多农副产品(鸭)答案:C解析: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表格数据分析,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水稻产量、获得了更多农副产品(鸭),减少了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2.(2014·四川绵阳第二次诊断)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泊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D解析:比较A、B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导致;由于污染,A 湖固定的太阳能少;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会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三)组成关系(四)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五)各成分相互关系(如图)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2015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6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
B.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 上升 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
D . 2010 年 15 ~ 64 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
人口数量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 1964年以来 0 ~ 14岁人口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________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 细胞_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 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
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
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 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③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 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 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①现状:人口 出生率 和 自然增长率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 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 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 基数 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 增长 。 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14.5 亿以内;21世纪中叶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 人均耕地 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 自然资源 被大量消耗。 ③ 环境污染 加剧等。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2013·广东理综,26)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
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 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 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 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答案] C[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该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此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丁每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 kJ太阳能D.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答案] A[解析] 丙、丁都可以以乙为食,乙和丁都可以以甲为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A项正确;DDT沿食物链富集,丁所处营养级最高,体内DDT浓度最高,B项错误;丁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的能量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为1÷20%=5(kJ),C项错误;题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丙种群数量下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不受影响,D项错误。
3.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 C[解析] 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消耗有机物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分解的是动物的遗体或残枝败叶的有机物,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9.6×104kJ/(m2·y)不正确,没有包含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C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D正确。
4.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
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答案] D[解析] 藻类暴发,覆盖水面,导致水草缺少阳光,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最终导致死亡;水生生物的死亡导致水体污染加重,属于正反馈调节;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以捕食藻类,有利于湖泊的生态恢复;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饵料中的化学能。
5.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答案] C[解析] 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M、N两个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呈现“S”型增长;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
6.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答案] D[解析]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是10%~20%,所以②的叙述错误。
难降解的污染物可以随食物链富集,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聚集的污染物越多,因此④的叙述正确。
7.(2014·广东)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 B[解析] 本题通过坐标图分析,考查种群数量特征以及种间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由图知,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松针的长度,没改变落叶松的种类。
8.(2014·东营)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C.焚烧落叶和垃圾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答案] C[解析] 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灰尘和二氧化碳,引发雾霾天气或加剧温室效应,C错误。
9.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答案] B[解析]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有外部有机物的输入,A项错误;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C项错误;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需分解者分解后,芦苇才能利用,D项错误。
10.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较长时间表现为a曲线,带来的后果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短缺B.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b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环境资源的有限C.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D.如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b[答案] D[解析] a、b分别是“J”型增长和“S”型增长曲线,二者主要是由环境资源条件决定的,如果有无限的环境资源,或者在种群个体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J”型增长;如果环境资源相对有限,则表现出“S”型增长。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多吃植物性食物,可以减少能量的散失,从而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如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
二、非选择题11.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_______,芦苇、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________结构上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垂直分层(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直接价值和间接(5)次生演替(6)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1)芦苇、绿藻、黑藻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根据题干信息“分布于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输入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而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还有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说明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旅游观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蓄洪防旱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由于该群落演替时,群落中已经存在土壤条件,因此属于次生演替。
(6)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2.(2014·合肥质检)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
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
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
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L-1·d-1。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___。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图所示:(2)竞争(3)B-C 增加(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解析] (1)食物网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