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三角形总复习
基础知识
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2. 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及其推论;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如等腰三角形);
5.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一章在平面几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知识上来看,许多内容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证题方法来看,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及为方便的工具,通过证明全等,解决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从而解决平行、垂直等问题。
因此,它揭示了研究封闭图形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多总结,多归纳,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解题方法更加规范,从而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例题精讲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例1】如图1,已知∆A B C 中,∠=︒⊥B A C A D B C 90,于D ,E 是AD 上一点。
求证:∠>∠B E D C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例2】已知:如图,在∆A B C
中,AB>AC ,AM 是BC 边的中线。
求证:()A M A B A C >-1
2。
三、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
【例3】如图,∠B =∠C =90°,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
求证:AM 平分DAB 。
四、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1、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例4】已知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为
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角,它的两边分别交AB于M,交AC于N,连结MN。
求证:∆A M N的周长等于2。
2、“全等三角形”在综合题中的应用
【例5】如图,已知:点C是∠FAE的平分线AC上一点,CE⊥AE,CF⊥AF,E、F为垂足。
点B在AE的延长线上,点D在AF上。
若AB=21,AD=9,BC=DC=10。
求AC的长。
五、中考点拨
【例6】如图,在∆A B 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
A. 9
B. 8
C. 7
D. 6
六、题型展示
【例7】已知:如图,∆A B C 中,AB =AC ,∠ACB =90°,D 是AC 上一点,AE 垂直BD 的延长线于E ,AE BD =
1
2。
求证:BD 平分∠ABC
【例8】某小区结合实际情况建了一个平面图形为正三角形的花坛。
如图7,在正三角形ABC 花坛外有满足条件PB =AB 的一棵树P ,现要在花坛内装一喷水管D ,点D 的位置必须满足条件AD =BD ,∠DBP =DBC ,才能使花坛内全部位置及树P 均能得到水管D 的喷水,问∠BPD 为多少度时,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课堂练习
1、填空: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 和21cm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____________。
2、在锐角∆A B C 中,高AD 和BE 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D 是∆A B C 的∠ACB 的外角平分线与BA 的延长线的交点。
试比较∠BAC 与∠B 的大
小关系。
4、如图所示,AB =AC ,∠BAC =90°,M 是AC 中点,AE ⊥BM 。
求证:∠AMB =∠CMD
5、设三个正数a 、b 、c 满足(
)(
)
abc
abc 22
2
2444
2++>++,求证:a 、b 、c 一定是某个三角形三边的长。
6、如图,把正方形AB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正方形D C B A '''(此时,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点A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B A ''交AD 于点E ,连接A A '、CE . 求证:(1)△ADA ′≌△CDE ;(2)直线CE 是线段A A '的垂直平分线.
第二讲、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基础知识
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例题精讲
一、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例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
90=∠C ,AC=BC ,AD=BD ,AE=CF 。
求证:DE =DF 。
【例2】已知:如图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求证:∠E =∠F 。
二、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例3】如图所示,设BP 、CQ 是∆A B C 的内角平分线,AH 、AK 分别为A 到BP 、CQ 的垂线。
求证:KH ∥BC 。
【例4】已知:如图所示,AB =AC ,∠,,A A E B F B D D C
=︒==90。
求证:FD ⊥ED 。
三、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1、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
【例5】已知:如图所示在∆A B C 中,∠=︒B 60,∠BAC 、∠BCA 的角平分线AD 、CE 相交于O 。
求
证:AC =AE +CD 。
2、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等于较长线段。
【例6】已知: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F 在DC 上,E 在BC 上,∠=︒E A F 45。
求证:EF =BE +DF
四、中考题:
【例7】如图所示,已知∆A B 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
求证:EC =ED 。
五、证明几何不等式:
【例8】已知:如图9所示,∠=∠>12,A B A C 。
求证:B DD C
>
课堂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
C 90,
D 是AB 上一点,D
E ⊥CD 于D ,交BC 于E ,且有A C A D C E
==。
求证:DE CD =1
2。
2、 已知:如图所示,在∆A B C 中,∠=∠A B
2,CD 是∠C 的平分线。
求证:BC =AC +AD 。
3、已知:如图所示,过∆A B C 的顶点A ,在∠A 内任引一射线,过B 、C 作此射线的垂线BP 和CQ 。
设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P =MQ
4、∆A B C 中,∠=︒⊥B A C A D B C 90,于D ,求证:()A D A B A C B C <++1
4
第三讲 平方根
基础知识
1、平方根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只有一个平方根是0;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
3、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a 必须为非负数,即a 有意义的条件是a ≥0。
4、开平方与平方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5、a (a ≥0)的非负性,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仍为非负数。
6、形如()()
⎩⎨
⎧<-≥==002
a a a a a a 7、(1)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小数叫做无理数;它必须满足“无限”以及“不循环”这两个条件。
在初中阶段,无理数的表现形式主要包含下列几种:
①特殊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以及含有π的一些数,如:2-π,3π等; ②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9,5,2等;
③特殊结构的数:如:2.010 010 001 000 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
注意: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如:9等;无理数也不一定带根号,如:π
(2)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
①有理数指的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则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而无理数则不能写成分数形式。
(3)无理数+有理数=无理数;无理数+无理数=无理数(有理数);有理数+有理数=有理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积不一定是无理数。
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
①
259; ②64; ④0.09; ⑤49151; ⑥0。
【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 ①3625; ③0.0036; ④25
63; ⑤81;
【例3】填空:
(1)2
3= ; (2)()231-= ; (5)210= ; (6)()2101-= ;
(9)对于任意数x ,
2x = ;
【例4】求适合下列各式中未知数的值:
(1)()0064252
<=-x x (2)()4912
=+x
(3)()()3
2
52100-=--x
(4)13=x
【例5】已知355+-+-=x x y ;求x+y 的值。
【变式练习】x 为何值时,x x +-1有意义。
【例6】已知()02132
=++-+-z y x ,求xyz 的值。
【例7】已知12-a 的平方根是3±,13-+b a 的平方根是4±,求b a 2+的平方根。
【例8】小明家最近刚购买一套新房,他要在客厅铺花岗岩地面,客厅面积为2
32m ,他要用50块正方形的花岗岩。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他在购买多少米的花岗岩地砖?
【例9】下列各数:①3.141、②0.33333……、③
75-、④π、⑤252.±、⑥3
2-
、⑦0.3030003000003……(相邻两个3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2),
其中是有理数的有 ;是无理数的有 。
(填序号) 【变式练习】有五个数:0.125125…,0.1010010001…,-π,4,32其中无理数有 【 】个 A 2 B 3 C 4 D 5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525±= B .()332
-=- C .636±=± D .12-a 一定有平方根
2、平方根是±
3
1
的数是【 】 A .±
91 B .91 C .±31 D .
3
1
3、在实数中Л,-2
5 ,0, 3 ,-3.14, 4 无理数有【 】
A 1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有理数都是实数
B 实数都是有理数
C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D 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5、对于14-x ,当x 时,它有意义? 6、x 为 时,22-+
-x x 有意义。
7、当一个数a 的值为 时(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它有两个平方根,平方根是 。
8、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比这个数大2的数是 。
9、求下列各式的值:
(1)251600+; (2)25
1169254100+-⨯
;
10、解下列方程:
(1)025642
=-x (2)()()3243--=--x (3)()16942
=-x
11、若02510=-++-y x x ,求xy y x -+的值。
12、若041=-+
-xy x ,求y x +的值。
13、(提高题)观察下列等式:回答问题: ①2111111112111122=+-+=++ ②6111212113
12112
2=+-+=++ ③121
11313114
13112
2=+-+=++
,…… (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的信息,请猜想2
25
1
411++
的结果; (2)请按照上式反应的规律,试写出用n 表示的等式,并加以验证。
14、若3,m,5为三角形三边,化简:()()2282---m m
第四讲 立方根
基础知识
1、立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a x =3
,那么这个数x 就叫 做a 的立方根。
2、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
3、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每个数a 都只有一个立方根(立方根的唯一性),记为“3a ”,读作“三次根号a ”。
4、开立方与立方的关系: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
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5、开立方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每移动三位,则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
6、n 次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a ,这个数叫做a 的n 次方根。
7、n 次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任何数a 的奇次方根只有一个,且与a 同正负。
例题精讲
【例1】下列各数有立方根吗?若有,请你把它求出来; (1)-27 (2)64
125
(3)0 (4)64
(5)-1 (6)-125 (7)3
4- (8)()3
5--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36427-- (2)327
191- (3)()328- (4)()62
5132-+-
【例3】求满足下列各式的未知数x :
(1)01253
=+x (2)27
17
133
=-x
(3)()64
63113
-
=-x (4)()375433
-=-x
【例4】已知()532,
8132
=-=-n n
x ,求x 的值。
【例5】已知2
1(23)3a b a b x +-++-=
-⨯3x -,求3x b a +的值。
课堂练习
1、若443=+a ,那么()3
65-a 的值是【 】
A 、64
B 、-1
C 、-125
D 、125
2、若3318
7
2-=-a ,则a 的值是【 】 A 、8
1-
B 、161
C 、16
1-
D 、
8
1
3、某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4、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8,则这个数的立方根是 。
5、()3
4--的平方根是 ,()3
4--的立方根是 。
6、求下列各式的值: (1)256273+-(2)3064.0--
7、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 (1)()125
124
113
-
=-x (2)01253
=-x
(3)0125643
=-x
(4)()3432273
=-x
8、已知491442
=x ,且083=+y ,求y x +的值。
9、希望中学欲在教学楼顶上建一个正方体的水池,其体积为643
m ,打算由一名建筑工人独立完成,已知该建筑工人一天可垒1米高,一天的工资为40元,问垒完水池后希望中学应付给建筑工人多少钱?
第五讲 实数的运算
基础知识
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1) ()
()()⎪⎩
⎪
⎨⎧⎩⎨⎧<-≥===002
2a a a a a a a a a 对于任意实数,则,有对于非负数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2)若a>b>0,则b a >。
2、最简二次根式:要满足下列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是1。
(2)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
3、根式运算法则
(1)()()0≥±=±a a n m a n a m ;(2)()00*≥≥=
,b a b a ab ;
(3)()00≥≥=
,b a b
a b a ; (4)3
33ab b a =⨯,333
b a b a =; (5)
()
()0≥=a a a n n
;
4、有理化因式: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5、有理化的因式确定方法:
①单项二次根式:利用a ·a =a 来确定,如:a 与a ,b a +与b a +,b a -与b a -等分别互为有理化因数。
②两项二次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a+b )(a-b)来确定。
如:a+b 与a-b ,a -b ,a x +b y
与a x -b
y 分别互为有理化因式。
5.分母有理化的方法与步骤:
①先将分子、分母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②将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中不含根式;
③最后结果都乘以最简二次根式的有理式。
4、复合二次根式2b a ±的化简:
设法找到两个正数x ,y (x>y ),使x +y=a ,x ·y=b ,则(
)
y x y
x b a ±=±=
±2
2。
5、非负数的三种形式:绝对值a 、平方项2
a 、算术平方根()0≥a a 。
例题精讲
【例1】计算:(1)273
11⨯ (2)33
1
3÷⨯
(3)331258-⨯ (4)33827-÷
【例2】比较大小(填“>”或“<”).
2 5 38 327
3 10
3- 320 76______67
2
1
5- 21
【变式练习】①5667--与 ②3835-+与
【例3】1、已知29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求2
2
b a -的值。
2、把下列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①∙
6.0,②∙∙32.0,③∙
∙701.0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
3710+ (2)761+ (3)1
32
+ (4)233- (5)
23322- (6)y
x y
x +- (7)y x xy y x --+2
【例5】化简:(1)18211+ (2)24210-
课堂练习
1、0的相反数是 ,3-л的相反数是 ,3
-8 的相反数是 ;-л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 2 - 3 的倒数是 。
2、-3
3 ,л, (1- 2 )º,-227 ,0.1313…,2cos60º, -3-1 ,1.101001000… (两1之间依次多一个0),
中无理数有 ,整数有 ,负数有 。
3、若实数x ,y 满足等式(x +3)2+|4-y |=0,则x +y 的值是 。
4、化简
3113-+-的结果是 。
5、代数式a|a| +b|b| +ab
|ab| 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6、
3
21-的整数部分是【 】
A 1
B 2
C 3
D 4 7、化简1528-得【 】 A 53- B 5-5 C 35- D 53-
8、计算:
①3528÷; ②6132⨯ ③5433
1
12785∙∙-
④351351++- ⑤3
52
523231++-+-
⑥++++++3
41
231121……9101++
9、计算()()2010
1
121314.3--⎪⎭
⎫ ⎝⎛+----
π
10、设1
515-+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试求2
221y xy x ++
11、已知的值,求11131231
2
+⎪⎭⎫ ⎝
⎛
--⎪⎭⎫ ⎝⎛-+=x x x x x
1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a,一边长b,且()09222
=-+-a b a ,求它的周长。
第六讲 实数的综合运算
基础知识
二次根式运算法则:
①()n n m a n n m +=+(a ≥0); ②b a ab ∙=(a ≥0;b ≥0) ③b
a b
a =(a ≥0,
b ﹥0)
④()
n n
a a (a ≥0)
⑤
a a 4
=(a ≥0)
例题精讲
【例1】计算
2731252421085+-+
(
)
847327428+⨯-+
(
)
22462-⨯
2
1431375518132+-+-
(
)(
)12581845--
+; ()
2
2335-
【例2】计算 ①(
)(
)
2362
36-+++ ②
5
62
626++∙
-
③()
625231
2
+∙⎪⎪⎭
⎫ ⎝⎛+ ④()()
2
2
5665
5
665+--
⑤()()35233523-+ ⑥()(
)(
)(
)
2
22231213121--++
⑦(
)(
)
5
33
25322++++ ⑧
(
)(
)
2
33
623346++++
【例3】已知x=2+323-=y ,,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x
y
y x +; ②22y x -; ③222y xy x ++
【例4】求下列各式的整式部分和分数部分。
①
(
)
2
15+ ②()()
23122+-
【例5】 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 化简()()()()22
2
2
b a
c a c b c b a c b a --+
--+
--+
++
课堂练习
1、计算 ①832
1
30162+-; ②27316321- ③14772
48432823+-; ④2
2585-
⑤3113122+ ⑥483
2
315-+ ⑦()5403102
15∙+-; ⑧
(
)(
)
2
2
151
5+-
⑨
()
2762321+-; ⑩()()
2
2
321
3
21-+
+
2、计算: ①b
b b b b 154381252
--; ②()
ab ab ab b a ÷+
33
③x
y
y x y x
x y -+++2(x ﹥0,y ﹥0) ④+++
++
+4
313
212
11 (1999)
20001++
3、已知a+b=-6,ab=5,求
a
b
b a +
的值。
4、有一个边长为11cm 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13cm ,宽为8cm 的矩形,要作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问边长应为多少cm 。
第四讲 勾股定理
基础知识
1、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其中夹直角的两边叫做直角边,另一条边叫做斜边。
2、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新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 。
定理变式:(1)22b a c +=
(2)222b c a -= (3)22b c a -=
(4)2
22a c b -= (5)22a c b -=
3、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注意:(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作为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勾股定理与逆定理的联系与区别在于:
①联系:两者都与三角形的三边有关且都包含等式2
22c b a =+;
②区别:勾股定理是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作为条件得到2
22c b a =+,而逆定理
是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2
22c b a =+”作为条件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可见二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4、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下列勾股数
满足2
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显然以c b a 、、为三边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常
见的勾股数为:
①3、4、5; ②5、12、13; ③8、15、17; ④7、24、25; ⑤10、24、26; ⑥9、40、41
例题精讲
【例1】在Rt △ABC 中,∠C=90°
(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b=9,求c ;(3)已知c=25,b=15,求a 。
【变式练习】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作正方形,其中两个以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36和64,则正方形A 的面积是【 】
A 800
B 810
C 625
D 500
2、如图,
90=∠=∠ACD B ,AD=13,DC=12,BC=3,则AB 的长?
【例2】如图,将长方形的一边AD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AB=8cm ,BC=10cm ,求EC 的长。
【变式练习】
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30cm ,BC=40cm ,现将直角三角形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DEB ∆的面积。
【例3】如图,已知:在
中,
,
,
. 求:BC 的长。
【变式练习】
1、如图,已知
90=∠C ,AM=CM ,AB MP ⊥于P ,求证:2
2
2
BC AP BP +=。
2、已知:如图,
60,90=∠=∠=∠A D B ,AB=4,CD=2。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例4】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 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到达
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 到达目的地
C 点。
(1)求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2)确定目的地C 在营地A 的什么方向。
【变式练习】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没有了水,需要寻找水源,为了不至于走散,他们用两部对讲机联系,已知对讲机的有效距离为15千米,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4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还能保持联系吗?
【例4】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 ,宽为10cm ,高为20cm ,点B 到点C 的距离为5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变式练习】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 ,高AB为4cm ,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 ,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例5】作长为532、、的线段。
【变式练习】在数轴上表示10的点
【例6】如果Δ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a 2+b 2+c 2+50=6a+8b+10c ,判断ΔABC 的形状。
【变式练习】
1、四边形ABCD 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m 2-n 2,2mn,m 2+n 2(m,n 为正整数,且m >n),判断△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
3、如图正方形ABCD ,E 为BC 中点,F 为AB 上一点,且BF=4
1
AB 。
请问FE 与DE 是否垂直?请说明。
课堂练习
1、在ABC Rt ∆中,
90=∠C
(1)若===c b a ,则,125 ; (2)若===a b c ,则,1517 ;
(3)c c a ,则斜边,159==上的高为 。
2、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1,2
C :6,8,11
D :5,12,23 3、在Rt △ABC 中,∠C =90°,a =12,b =16,则c 的长为【 】
A :26
B :18
C :20
D :21
4、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
()010862
=-+-+-c b a ,则三角形的
形状是【 】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5、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2+b 2、2ab 、a 2-b 2(a 、b 都是正整数),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6、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ab c b a 22
2
=-+,则此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7、如图,五根小木棒,其长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
8、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A.2cm
B.3 cm
C.4 cm
D.5 cm
第8题 第9题
9、如图,一个圆桶儿,底面直径为16cm ,高为18cm ,则一只小虫底部点A 爬到上底B 处,则小虫所爬的最短路径长是(π取3)【 】
A.20cm
B.30cm
C.40cm
D.50cm 10、如图,在ABC Rt ∆中,
90=∠ACB ,CD 是AB 边上的高,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CD 是AB 边上的高,AB=13cm ,BC=12cm ,AC=5cm .求: (1)△ABC 的面积; (2)CD 的长;
(3)作出△ABC 的边AC 上的中线BE ,并求出△ABE 的面积;
(4)作出△BCD 的边BC 边上的高DF ,当BD=11cm 时,试求出DF 的长.
11、如图,为修通铁路凿通隧道AC ,量出∠A=40°∠B =50°,AB =5公里,BC =4公里,若每天凿隧道0.3公里,问几天才能把隧道AB 凿通?
12、如图,已知在△ABC中,CD⊥AB于D,AC=20,BC=15,DB=9。
(1)求DC的长。
(2)求AB的长。
13、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
为10cm.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
第八讲平面直角坐标系
基础知识
1、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常用方法
a和,其中a表示,b表示。
(1)经纬定位法:用两个数据b
a和,其中a表示,m表示。
(2)“方位角+距离”表示法:用两个数据m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两条数轴的交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3、点的坐标表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要想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就要用它的“坐标”来表示。
对于平面内任
a、分别叫做意一点P,如图所示,过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实数b
a、叫做点P的坐标。
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b
4、点的坐标及特点
(1)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2)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为,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为,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为,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为。
5、几种特殊点的坐标
(1)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2)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横坐标相同。
(3)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6、建立坐标的方法
(1)选择特殊点作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的中心、顶点,三角形的顶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等); (2)选择特殊的边(或线段)所在直线作为坐标轴(如三角形或四边形的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
例题精讲
【例1】某人站在A 点,下面他不能确定B 点的位置的情况是【 】 A B 点距离A 点30米
B B 点距离A 点30米,且在A 点北偏西30渡方向上
C B 点在A 点向东30米,再向南20米的位置
D B 点在A 点正南方向上,且AB=40米
【变式练习】如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霞同学从营地A 点出发,要到距离A 点1000米的C 地,先沿北偏东70°方向到达B 地,然后再沿北偏西20°方向走了500米到达目的地C ,此时小霞在营地A 的【 】
A 北偏东20°方向上
B 北偏东30°方向上
C 北偏东40°方向上
D 北偏西30°方向上
【例2】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 对应的
实数是3
1
,则点Q 的坐标是 。
【变式练习】若点()12-+m m P ,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12-+m m P ,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例3】(1)已知0<<b a ,则点()b b a A ,-在第 象限。
(2)已知点()1+y x P ,在第二象限,则点()322++-y x Q ,
早第 象限。
【变式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2-所在的象限是 。
(2)若0>a ,则点()2,a P -应在第 象限内。
坐标轴上
点P (x ,y ) 连线平行于 坐标轴的点 点P (x ,y )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
的点
X 轴
Y 轴
原点 平行X 轴
平行Y 轴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一、 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x,0) (0,y)
(0,0)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m,m) (m,-m)
【例4】(1)若点()3,5--a a 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 。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0,=ab b a A ,若,则点A 的位置在 。
(3)已知点()1,1+-a a A 在x 轴上,则a 等于 。
(4)点()()3,,4-x B y A 和点,多A 、B 两点的直线平行x 轴,且5=AB ,则x = ,
y = 。
【变式练习】
1、已知点M 在y 轴上,点()2,3-P ,若线段MP 的长为5,则点M 的坐标为 。
2、如图,正方形ABCD 以(0,0)为中心,边长为4,求各顶点的坐标。
课堂练习
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
D 一个有序数对
2、点()921
--a a P ,在x 轴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3、如果00<<-ab b a 且,那么点()b a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如果
x
y
<0,那么点()y x P ,在【 】 (A) 第二象限 (B) 第四象限 (C) 第四象限或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 5、x 轴上的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2.5,则点P的坐标为【 】
A ()05.2,
B ()05.2,-
C ()5.20,
D ()()05.205.2,或,- 6、已知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2,则M 点的坐标为【 】
A ()23,
B ()23--,
C ()23-,
D ()()()()32323232----,、,、,、, 7、如图,已知校门的坐标是(1,1),那么下列对于实验楼位置的叙述
正确的个数为【 】
①实验楼的坐标是3; ②实验楼的坐标是(3,3); ③实验楼的坐标为(4,4); •
④实验楼在校门的东北方向上,距校门2002米。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在以下四点中,哪一点与点(-3,4)的连结线段与x 轴和y 轴都不相交【 】
A ()32,
- B ()32-, C ()32, D ()32--, 9、过点()32-,
A 且垂直于y 轴的直线交y 轴于点
B ,则点B 坐标为【 】 A ()20,
B ()02,
C ()30-,
D ()03,- 10、如果直线AB 平行于y 轴,则点A ,B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
A 横坐标相等
B 纵坐标相等
C 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
D 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 1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 (a ,b ),若ab=0,则点A 的位置在【 】 A 原点 B x 轴上 C y 轴上 D 坐标轴上 12、若点()m m P ,-1在第二象限,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10<<m B 0<m C 0>m D 1>m
13、已知点()x x P --3102,
在第三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53<<x B 53≤≤x C 35<>x x 或 D 35≤≥x x 或
14、点()43-,
A 到y 轴的距离为______,•到x 轴的距离为______,•到原点距离为_______。
15、已知点()2-,
m A ,点()13-m B ,,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
16、点()y x P ,在第四象限,且23==y x ,,则P 点的坐标是 。
17、点 A 在第二象限 ,它到 x 轴 、y 轴的距离分别是
3 、2,则坐标是 。
18、若点()y x P ,的坐标满足0>xy ,则点P在第 象限;
若点()y x P ,的坐标满足0<xy ,且在x 轴上方,则点P在第 象限;
若点()b a P ,在第三象限,则点()1+--b a P ,
在第 象限。
19、直角坐标系中,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坐标是()
30,,另两个顶点B 、C 都在x 轴上,求B ,C 的坐标.
20、已知等边ABC ∆的两个顶点坐标为()()02,04,,B A -。
求(1)点C 的坐标;(2)ABC ∆的面积。
第九讲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基础知识
1、点的对称
(1)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即
()()b a b a x -−−−−→−,,轴对称
关于 (2)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即()()b a b a y ,,轴对称
关于
-−−−−→−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即()()b a b a --−−−−→−,,关于原点对称
2、图形的对称
(1)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以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 轴对称; (2)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 轴对称 3、点P(x ,y)到两坐标轴的距离
(1)点P(x ,y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分别是|y |和|x |。
(2)点P(x ,y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
2
x y +。
(由勾股定理可证)
例题精讲
【例1】
(1)点()2,1P 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已知点A 和点()b a B -,关于y 轴对称,求点A 关于原点对称点C 的坐标 。
(2)已知点()()52,42,2,13+---b a B b a A 。
若A 与B 关于x 轴对称,则=a ,=b ;若A 与B 关于y 轴对称,则=a ,=b ;若A 与B 关于原点对称,则=a ,
=b 。
【变式练习】
1、点()y x P ,在第四象限内,且5,2==y x ,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2、学生甲错将P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次序颠倒,写成()n m ,,学生乙错将Q 点的坐标写成它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写成()m n --,,则P 点和Q 点的位置关系是 。
【例2】(1)已知点P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分别为3和4,则P 点坐标为 。
(2)点()n m P -,与两坐标轴的距离 。
【变式练习】
1、点()4,3--P 到x 轴的距离为 ,到y 轴的距离为 。
2、点P 在第二象限,若该点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1,则点P 的坐标是 。
【例3】 将ABC ∆的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则所得三角形与ABC ∆的关系【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将三角形ABC 向左平移了一个单位
课堂练习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1,
-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将ABC ∆的各顶点坐标的纵坐标都乘以1-,横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的关系【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将原图向x 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BC ∆的顶点()()BC OC OCB B O ==∠-,且,,,
900600,则点C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3,
B ()33,-
C ()33--,
D ()
2323,
4、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210200,,,,,
,第四个顶点在x 轴下方,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A ()21--,
B ()21-,
C ()23,
D ()21,- 5、坐标平面上有一轴对称图形,⎪⎭⎫ ⎝
⎛-⎪⎭⎫ ⎝
⎛-2113253,、,
B A 两点在此图形上且互为对称点,若此图形上有一点()92--,
C ,则C 的对称点坐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