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用散文的笔法写就的一篇文化随笔,谈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因偶然缺损双臂而意外获得非凡的美学价值,观点建筑在哲学、文艺美学的基础上,表述又极具概括性,因而内涵深蕴。
本设计结合同学们的艺术眼光,通过具体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引向生活层面,从而藉此把学生批判的目光牵引入更深更广处,在研究探讨中培养思辨习惯,启迪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文本,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领会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3.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4.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基本观点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感受维纳斯的独特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析疑、辨疑、解疑,在论辩中解决问题。
2.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3.引入有关的文学艺术欣赏知识,围绕维纳斯雕像,谈一谈众人对它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领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那“丧失的美感”的无比钟爱和珍视。
2.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
同学们,大家好。
大家知道蒙娜丽莎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蒙娜丽莎的故事,《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内的镇宫之宝。
它一直挂在一方巨大的墙壁上,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891年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这幅名画却被人偷走了。
于是……你们猜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年来来空墙前驻足流连的人,竟然超过了过去十二年来观赏《蒙娜丽莎》人数的总和!人们久久地看着空墙,感叹着、愤怒着、遗憾着、咀嚼着……那么,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米洛斯的维纳斯》,也许它能给我们揭开其中的奥妙。
(二)播放微课视频
1、维纳斯雕像的情况。
2、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思路。
(1-3)正面论述“失去双臂”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
(4-5)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其艺术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失去了“丧失”的美感。
(6-7)侧面论述“维纳斯”只有“失去双臂”才能放出无穷生命光彩。
3、了解“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三)合作探究,深入探讨
由《米洛斯的维纳斯》,你联想到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举出虚实相生的例子)
(提示:小说诗歌音乐绘画生活影视文学作品)
1、《红楼梦》中,黛玉焚稿断痴情,临死时说:“宝玉,你好……”然后就香销玉殒。
这句话只说了一半,但恰恰是这半句话传达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感情。
2、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美妙的琵琶曲,也采用了虚实相生手法,不实写内心的巨大震撼,反而把镜头摇向江面,只见一江秋水,一轮残月。
这也是虚实相生的手法。
3、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据说过去曾征集湖的名字,后来觉得什么都不能概括湖的精神气质,所以,姑且就叫“未名湖”。
“未名”胜过无数的美名,“未名湖”
也成就了北大一段回味不已的佳话。
4、沈从文《边城》:“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
5、齐白石画的虾
6、一个丈夫的帐单(微型小说)
马克·吐温
招聘年轻漂亮女秘书的费用……
给漂亮女秘书买花的费用……
与漂亮女秘书共进晚餐的费用……
给妻子买钻戒的费用……
为丈母娘买貂皮大衣的费用……
……
招聘中年女秘书的费用……
这个静态的账单,因为给我们留下足够的空白,供大家尽情驰骋自己的想象,所以同学们从中读出了波澜起伏的故事。
它勾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创作的成就感和审美的愉悦感。
而同学们的审美参与才赋予了这部作品以生命,艺术形象的意义应该由欣赏者来补充、完善和阐释,艺术品的价值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参与程度。
因此艺术作品要尽量为欣赏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想象的空间,才能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
所以维纳斯虽失去双臂,却使她走向永恒,成为不朽。
(四)质疑论辩
残缺就美吗?清冈卓行的见解就那么无懈可击?你赞成还是反对作者的观点?
“清冈”派——反“清”派
1、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观点偏颇。
美源于雕像本身
断臂才美——偏颇的美的诠释
2、也谈断臂维纳斯之美——兼对青冈卓行观点的一次辩驳
①断臂维纳斯的美源自于她的残缺,其实是一种经典的自慰性的谎言,有点阿Q精神。
②我不赞同:断臂维纳斯的美是一种想象之后的美,是一种暗示的美。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能领悟到的美,是一种直观的美。
③维纳斯的美是偶然的,来自于她断臂之处的恰如其分。
3、残缺之美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残缺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残缺的事物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却又那么美丽。
我看着单恋者在心爱人的新婚之夜执花立在雨中,看着喜悦满足的人忽然沮丧失落,失宠明星凄然一笑,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韶华已逝者对镜愁思;我听着苍颜白发的老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冷峻孤傲者忏悔错过的爱情,英雄暮年时痛诉孤独落寞。
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些曾经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在经历辛酸与苦难以及难以触怀的人事和情绪后,将会在生命中刻下最深的记忆。
”
真正经历伤痛的人,才算真正活过。
黛玉的美在于她没没能实现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即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梵高的美在于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停感到巨痛,贝多芬的美则是在失聪后用黑白键撞击出生命的悲壮文章。
如果说生活中的残缺让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魄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让人雀跃与敬仰。
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或沉默——那是一种多么让人心悸的快感啊!
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残缺之美是种怎样别致的幸福和快乐,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残缺的美是如何细细密密地布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的花正是花心的残破啊!
(五)研究性作业:
1.(任选一题,写一篇小作文)。
⑴谈维纳斯的残缺美
⑵蒙娜丽莎的微笑
⑶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2.推荐自读书目:朱光潜《谈美书简》。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情分析
本文为译著,又是抽象的理论文章,对于审美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和审美素养还比较欠缺或有待丰富的高一学生来说,要理解这篇文章或者接受作者的美学主张有一定难度。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残缺美”的涵义,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断臂维纳斯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残缺的艺术品都是美的。
虽然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而自由的时代,但对美的认识还是存在着误区,需要引导、指导他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
学生对她的欣赏将会提升审美品位。
《米洛斯的维纳斯》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依据课程标准,紧扣考纲、考点及教材,合理运用多种教法、学法,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具体特点如下:
1.教学方法选择适当,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各种方法配合得当。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讲析法、点拨法、讨论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并且学有所获。
2.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结合自然,并运用启发式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3.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机结合,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师生、生生有交流、有反馈,各类学生都有活动、参与、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4.课堂教学符合语文教学原则,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思,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灵感。
5.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
通过探究活动,设置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轻松活泼、讨论热烈,。
6.教学反馈快捷有效。
各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不仅能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而且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直接获知教学是否有效,对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双赢”。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话题是“美的真谛”。
教学重点应训练学生研究探讨,融会贯通深入领会文章的能力。
而这种“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要求的实质,也就是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疑
难,并在思想上有新的启迪。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谈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因偶然缺损双臂而意外获得非凡的美学价值,观点建筑在哲学、文艺美学的基础上,表述又极具概括性,因而内涵深蕴。
包含有对学生而言比较深奥抽象的美学思想;又由于是译文,在行文上不尽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
本篇课文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发现一些读“难文”的规律,实现举一反三。
这在打基础的高一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米洛斯的维纳斯》练习
一、积累·整合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飞跃.(yuè)丰腴.(yú)烘.托(hōnɡ)矫.揉造作(jiǎo)
B.妩.媚(wǔ)气氛.(fēn)髋.部(kuān)毋.庸赘言(wú)
C.玉笏.(hù)攫.住(jué)匀称.(chèng)迥.然不同(jiõng)
D.譬.如(pì)脊.背(jǐ)调.和(tiáo )驰骋.想像(chěng)
2、下列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必须孕育不可思议顺理成张
B.抑或俊美标新立异变幻无穷
C.赞颂质疑出神入画形形色色
D.回溯.典型消魂勾魄一览无遗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
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
....地烘托着作品。
B.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独树一帜
....之说。
C.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五花八门
....的复原试案。
D.文学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时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理喻
....的严肃力量。
4、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句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实际上不相信会有真正的原形出现。
B.作者会以艺术的名义否定掉即将出现的真正的原形。
C.作者对否定真正的原形的行为怀着一腔怒火。
D.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马上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B.我们并不是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非常渺茫。
C.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6、下面各项中,与上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这里,从别的意义上讲,令人饶有兴趣的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分都丧失不得。
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他的肉体部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
譬如说,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拧掉了,而两条胳膊却完好无损地安然存在着,那么,。
A. 这座雕像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B. 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C. 这座雕像兴许就放射不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D. 这座雕像又怎么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呢?
二、感受·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一)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
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1、对文中加点的“据说”二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是句子中的独立成分——据说,交代材料的来源。
B.表明作者对没有留下确切的历史事实而深感遗憾和惋惜。
C.说明维纳斯像只是一个农人发掘出来的。
D.要说明的是法国人把维纳斯像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E.引起下文,交代要说明的内容有:一是维纳斯像是农人发掘出来的,二是法国人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2、(1)画横线句子中“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此”的“此”指代的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
4、文章最后作者说“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偶然追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对于米洛斯的维纳斯,作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评价:
①对她本身所作的评价是:□□□□□□□□□□□□□□□□□□□□□□□□。
(不超过20字)
②“丢失玉臂”的好处是:
□□□□□□□□□□□□□□□□□□□□□□□□□□□□□□。
(不超过25字)
③作者概括了自己的感受,揭示了“双臂残缺”的两个意义,即:
a. □□□□□□□□□□□□□□□□□□□□□□□□□□□□□□。
(不超过25字)
b. □□□□□□□□□□□□□□□□□□□□□□□□。
(不超过20字)
6、用课文中的其他语句解释末段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7、结合全文,说明下面句子的含意:“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雕像上。
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三、思考·领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
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伸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
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失去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
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
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因为在这里成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
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
1、第一段中所说的“神秘的气氛”是怎样产生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对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应怎样理解?
答:
3、有人力图复原维纳斯雕像失去的双臂,他们与本文作者(清冈卓行)在观念上有什么不同?
答:
4、作者对复原维纳斯两条胳膊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①作者认为,这些方案□□□□□□,□□□□□□。
(每格一字)
②作者没有完全否定提出上述方案的人的良苦用心,而是持客观态度从构想与实践的角度作了两点评价,即:
a.□□□□□□□□□□□□□□□□□□□□(不超过20字)
b.□□□□□□□□□□□□□□□□□□。
(不超过18字)
5、作者发挥想象,为复原维纳斯失去的玉臂设计出4种方案,请概述之。
6、在叙写上述种种设计时:
①作者产生的感受是□□□□□□□□□□□□。
(不超过12字)
②想象中倘若维纳斯真的有胳膊,作者产生的感受是□□□□□□□□□□□□□□□□□□□□□□□□□。
(概括不超过25字)
四、应用·拓展
(一)语言运用
1、根据不同的要求,将原文的句子变成不同的单句。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1)突出维纳斯像的发掘情况:
(2)突出维纳斯像的最后结局:
2、将下面句子变为陈述句。
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
(二)写作训练
课文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维纳斯必须失去玉臂,才能获得美学上的永恒。
请以“得与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C.匀称.(chèn)
2、B(A顺理成章,C出神入化,D销魂勾魄)
3、C
4、D.
5、C(A“安排应注意的问题”搭配不当。
可改为“交代了应注意的问题”。
B项一共有三个
否定词“不是、否认、没有”,“不是完全否认”等于“承认”,则句子的前半部分是“没有希望”,而句子的后半部分又提到“希望渺茫(这就是有希望)”,前后矛盾。
D项“在古代”引起歧义,可删掉“在古代”,将“这类音乐作品”改为“这类古代音乐作品”。
)
6、C
二、感受·鉴赏
1、.AE (B、C两项没有表达这种感情,作者是客观的叙述;D项只说了其中一部分内
容)
2、(1)让更多国家的人认识她、了解她。
(2)让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因时间久远而泯灭。
(或答“让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赞美她”。
)
3、隐藏那两条玉臂的目的和愿望。
4、失去(或说“舍弃”)手臂是偶然的,但因此使维纳斯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残缺之美是
人们追求的。
5、①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
②可以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③a.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
b.也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6、“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的臂膀,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
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
7、这句话的含意是玉臂的恢复,表面看似完整,实际上会破坏断臂所散发的神秘气氛,限
制人们的想象,也就失去了抽象意义上的天地神妙的整体美。
三、思考·领悟
1、人们在欣赏堪称“美的典型”——维纳斯雕像时,会感受女神身体各个部位“无不洋溢
着匀称的魅力”,此刻那失去了的双臂与看到的“完美”相比较,变会觉察“失去了的双臂”有一种神秘的气氛
2、答案要点:①失去了的双臂的维纳斯雕像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能诱发欣
赏者无尽的美好联想。
②作者认为,复原双臂的想法是绝不可取的;“复原”,将使维纳斯雕像的特殊审美价值荡然无存。
3、力图复原维纳斯雕像失去的双臂的人,只注意到艺术效果上的数量,追求的是艺术品所
谓的自身完整。
清冈卓行则更注重艺术效果的质量提升,他更欣赏给审美者留有美好想象空间的艺术品。
4、①全都倒人胃口;全是奇谈怪论
②a.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型做过客观推定 b.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顺理成章
5、①左手掌托着一只苹果;②被人柱像支托着,或擎盾牌,或持玉笏;③显露着入浴前
或入浴后羞答答的娇姿;④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左手搭放在恋人肩头。
6、①一种恐惧,空虚感袭上心头
②我将怀着一腔怒火,用艺术的名义,否定掉那个原形
四、应用·拓展
(一)1、(1)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
浮宫博物馆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
的。
(2)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后被法国人购下的维纳斯像被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
馆。
2、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不
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
(二)写作略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反思
作为本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评判作者的观点并质疑,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淡化了对文本的处理,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能力。
这篇文章见解新颖,我想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
为此,我结合同学们的艺术眼光,通过具体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引向生活层面,从而藉此把学生批判的目光牵引入更深更广处,在研究探讨中培养思辨习惯,启迪创新思维。
教学方式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多元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
不管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并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久而久之,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堂课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发言积极,教学效果还可以。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