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案例_2免费范文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诸城市中小学(幼儿园)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让问题不再是问题
【问题提出的背景】
多次参加公开课听课或评选,我发现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理念,有些教师很注重课堂教学气氛。

于是为了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讲课时会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甚至会在课前与学生早早进行了沟通,安排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从表面看,课堂搞的分外热闹。

但热闹过后学生真正受益如何?教学的实效又如何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看到这类现象,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如:
(1)满堂灌。

(2) 满堂问(3) 教师对问题无预设。

(4) 问题个别,无普遍性。

(5) 问题混乱,层次不清。

以上种种提问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仔细分析我所教授的九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生表情木然,对老师的问题麻木不仁,经常要在老师点名后才迫不得已的回答问题,更别说提出问题问老师了。

而仔细回想这些学生在小学时,思维活跃,回答积极。

为什么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学生们渐渐失去了举手的兴趣,失去了问问题的兴致?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了教师以前的提问方式方法。

通过努力实现了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的目的,极大提高了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提问的主要措施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问
如果采用威胁、恫吓、污辱、体罚等手段对待学生,那么再怎么好、多的问题学生也不敢提出,所以要避免学生有惧怕、厌倦、紧张等情绪存在。

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学生感到亲切、自由,空气里犹如轻松欢快的乐曲荡漾,可以自由地畅想创新。

教学中我经常“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重视和尊重,在平等、互相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对话和交流。

同时尽量做到“教师成为平等的首席”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发挥引导者、管理者的作用,只不过教师的权威转入学习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化于情境中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2)创设新颖的情境——让学生想问
问题的最佳情境主要有两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我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此时再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流速与压强关系时,我先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在漏斗下放一个乒乓球,松手后怎样使乒乓球不掉下了?因为前面刚学过大气压强,该同学很快想到吸气,那么向下吹气能否达到目的呢,很多同学在摇头,让该同学演示吹气,结果乒乓球同样不掉下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让他们讨论一会,很多同学提出问题:吹气是改变了什么?吹气时乒乓球不掉下来的原因是
什么?吹气时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来自哪?如果乒乓球换成重一点的其他球会掉下来吗?稍加点拨,同学们就想到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这就得到了要研究的课题。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又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会越小呢?”、“如果乒乓球换成重一点的其他球会掉下来吗?”对于这些问题,老师布置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寻找答案或设计课外实验进行研究。

②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课中研究某个课题时,我经常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如在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这节课中,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以前的一般步骤是让同学们提出猜想有关的因素,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我一改往日的做法,在同学们提出猜想后,放手让同学们设计研究方案,再让同学们分组上台汇报方案。

汇报完成后我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案有何看法?这时就有同学站起来提出“为什么物体被推得越远,动能就越大?”还有的同学提出“他的方案设计不到位”这时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对自己的实验加以改进。

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

(3)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

”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如模仿提问法,也就是老师首先会善问,让学生模仿;阅读提问,上课前通过预习,把教材不懂之处用问号标注,再用铅笔把本节有联系但自己又不能回答的问题写在教材边缘角处,便于课堂提问;比较提问,为了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化思维,在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利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可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的方法设计提问等等。

通过这些思维方法的使用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4)创造条件——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遇事三思,遇事多问个为什么,这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表现。

问题并不一定在课堂中才有,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无数信息。

只有多问、好问,才能由生疑到质疑最后释疑。

才能使提问不流于形式,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多提问的机会,除了每节课剩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外。

我更鼓励学生课外有问题就问,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或者把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夹在作业本里向老师提问,更可以在班级里开辟一个问题专栏,让同学们在问题专栏里你问我答。

一段时间下来,我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佳问题和最佳答案,给予适当的奖励。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问题类型越来越多,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大,让学生逐渐形成好的提问习惯。

【取得的成效】
1、增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学生提问”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较好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
心理需求,大大增强了问题意识。

激发了学生在问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很多学生乐于在实验室做小实验,实验室里存放了很多学生的实验小制作,如“自制天平”,“浮沉子”“小孔成像”等。

2、养成了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求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变“会答”为“会问”,在课堂上,经常有同学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后也有很多同学针对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向老师提问,如“为什么金属能导电,而木头、塑料却不能导电?”“水面上的油层为什么在阳光下是五颜六色的?”平时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撰写的“自制水果电池”实验报告有一定的科学性。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提问”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乐于提问,乐于探究,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