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系生活在一起形成菌根。
其中,菌根真菌R(R菌)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等营养,R菌只能以脂肪酸为能源物质,但其自身不能合成脂肪酸,所需脂肪酸由与其共同生活的植物甲提供。
下列对这两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与R菌存在竞争关系B.植物甲为R菌提供能源物质
C.R菌与植物甲代谢类型不同D.植物甲与R菌共同(协同)进化
2.下列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转录产生两个RNA分子
B.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C.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多种多肽链
D.一个核糖体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
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
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4.研究人员将含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x分钟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分别对应图中的两个峰。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B.根据条带的位置和数目可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C.根据实验结果推测x分钟内大肠杆菌细胞最多分裂一次
D.未经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也能出现两个条带
5.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实验发现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0
B.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实验过程中,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
D.该种群的K值只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和温度有关
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能为SARS-CoV-2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
B.SARS-CoV-2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
C.该病毒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患者在感染初期须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阻止SARS-CoV-2病毒的扩散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8.(10分)某小组将叶绿体破坏后,将离心得到的类囊体悬浮液和叶绿体基质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给予试管①②光照,将试管③④置于黑暗条件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①②对照能说明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上
B.试管③④对照能说明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4支试管中只有试管①能产生氧气
D.若向④加入①的悬浮液,通入CO2后有有机物合成
二、非选择题
9.(10分)研究人员将某植物种子点播在相应施氮水平的花盆中,待植株苗龄30天后,用适宜浓度的聚乙二醇溶液浇灌来模拟干旱环境进行培养,在模拟干旱处理第0天和第6天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施氮水平
(kg·hm–2)最大光合速率胡
(CO2umol·m–2·s–5)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klx(千勒克司)
第0天
300
5.85 2.56 3.59
第6天4.52 5.3 6.65
第0天
200
7.05 2.20 8.63
第6天9.55 2.20 10.68
注: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强度。
请回答:
(5)研究方案中施用的氮素可以是_______(即蛋白质降解产物),其中的氮是类囊体膜中某些重要物质的组成元素,如________(答出2种即可)是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2)干旱处理第6天,植株部分叶片变黄,这主要是叶绿体中_______(色素)的颜色显露出来,它们都是________链组成的分子。
(3)干旱处理降低了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其原因可能是叶片中_______(激素)含量增加,引起气孔关闭,从而减弱卡尔文循环开始阶段________的结合。
(4)据表分析,在干旱环境中,较高施氮能缓解干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此判断的依据是:①较高施氮可_______,使植株对光强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②较高施氮可缓解______。
10.(14分)基因打靶技术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
技术。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注:neo r是新霉素抗性基因;tk 基因的表达可以使无毒的丙氧鸟苷代谢为毒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
(1)将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DNA 片段都重组到__________上,构建打靶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2)打靶载体测序验证正确后,利用__________酶,将之线性化,以提高重组率。
通过__________技术将打靶载
体导入胚胎干细胞,这样打靶载体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区段就有机会发生同源重组。
(3)为了筛选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
最后还需要通过__________技术鉴定同源重
组的细胞(去除靶基因),将这样的细胞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后,获得大量打靶成功的细胞。
其中,暂时不用的细胞
进行__________保存。
(4)将打靶成功的细胞注射入小鼠囊胚,移植到同种、__________的母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受体母鼠进行妊娠检查,确保其生下嵌合体小鼠。
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
如果某些小鼠的__________(填“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恰巧被“修饰”过了,则它们的杂交后代中,就可能出现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11.(14分)果蝇是遗传学的良好材料。
现有某性状的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果蝇(突变型仅有雄蝇),某研究小组从中选取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1组第2组第3组
杂
交实验野生型雌蝇×突变型雄蝇
↓
野生型雄蝇
野生型雌蝇×突变型雄蝇
↓
突变型雄蝇:野生型雄蝇
1 : 1
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
↓
野生型雌蝇:突变型雄蝇:野生型雄蝇
2 : 1 : 1
该性状仅受一对基因控制,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从实验结果还可推断突变型对野生型为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决定该性状的基因___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
若用A、a表示该基因,第1组和第2组杂交实验中母本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
(2)第1组和第2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都没有雌蝇出现,请对此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____。
(3)第3组实验,F1果蝇群体中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频率为____,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
12.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____ 。
(2)在该食物网的生物中,营养级最高的是______,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
(3)生态学家建议,在放牧强度较大的草原,要采取措施促进优质牧草生长,同时控制鼠类和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为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过程属于_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A
【解析】
1、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2、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的现象。
【详解】
A、由题中信息“菌根真菌R(R 菌)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 等营养,R 菌所需脂肪酸由与其共同生活的植物甲提供”可知,植物甲与R菌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植物甲为R菌提供能源物质脂肪酸,B正确;
C、由于R菌的能源物质为脂肪酸,故R菌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植物甲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C正确;
D、植物甲与R菌的互利共生关系是在长期的共同(协同)进化中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2、B
【解析】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产物为蛋白质。
2、mRNA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过程形成,由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
人教版教材中,mRNA 与核糖体结合的部位是2个密码子,tRNA上有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核糖体因此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详解】
A、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因此能转录出多种RNA,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核糖体与mRNA结合部位有2个密码子,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
B正确;
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C错误;
D、一个核糖体上一次只能合成一条多肽链,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掌握基因表达过程,能准确识记和理解相关内容,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B
【解析】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详解】
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细菌一部分是由S型细菌转化而来,一部分是由转化后的R型细菌分裂而来,A错误;
B、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不含35S,C错误;
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B型TMV一种病毒,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探究DNA复制过程”的活动是利用放射性N原子标记DNA,并
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技术使放射性标记不同的DNA分层观察,从而分析DNA半保留复制过程。
【详解】
A、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的氢键断裂,A错误;
B、试管中分别是15N-DNA单链、14N-DNA单链,不能看出子代DNA的结构,不能说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B错误;
C、从15N-DNA单链、14N-DNA单链的含量相等可知,DNA只复制了一次,DNA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因此细胞最多分裂一次,C正确;
D、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分子两条链由氢键相连,所以密度梯度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中带),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详解】
A、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一定均为0,A错误;
B、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会增加,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C错误;
D、该种群的K值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害代谢产物等因素有关,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他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包含四大作用机理,即: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
【详解】
A、人体的细胞能为SARS-CoV-2的繁殖提供原料和能量等,模板来自病毒本身,A错误;
B、病毒需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SARS-CoV-2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B正确;
C、RNA聚合酶催化的是RNA的形成,是转录的过程,而该病毒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是翻译,需要合成多肽链的相关酶来催化,C错误;
D、抗生素对病毒无效,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 正确;
B、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经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C 正确: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维持机制和意义,对于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8、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类囊体悬浮液,置于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为叶绿体基质,置于光照条件下,无反应;③④置于黑暗条件中,因为无光反应阶段提供的产物,故无法进行暗反应。
【详解】
A、试管①②的变量为叶绿体的不同部位,其中①可以发生光反应,②不能发生,故两者对照能说明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上,A正确;
B、③④中均无法进行暗反应过程,故试管③④对照无法能说明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
C、4支试管中只有①可以发生光反应,释放氧气,其余3支试管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①可进行光反应,产物有[H]和ATP,故若向④加入①的悬浮液,通入CO2后可进行暗反应过程,故有有机物的合成,D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题图准确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9、尿素酶、叶绿素、色素复合体类胡萝卜素碳氢/CH 脱落酸RuBP与CO2/CO2与RuBP (4)降低光补偿点和提高光饱和点(干旱对)最大光合速率的降低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5、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
(5)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含氮物质为尿素,所以根据题意可知,该研究方案中施用的氮素可以是尿素,其中的氮是类囊体膜中酶、叶绿素、色素复合体等物质的组成元素,这些是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2)干旱处理第6天,植株部分叶片变黄,黄色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故可知变黄的叶片显示出来的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它们都是有碳氢链组成的分子,在光合作用中这些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干旱处理降低了植物最大光合速率,脱落酸能够促使气孔关闭,故可知推知干旱处理降低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增加,引起气孔关闭,从而减弱了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即卡尔文循环开始阶段CO2与RuBP的结合,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4)表中数据显示,与施用较低氮肥相比,使用较多的氮肥的情况下,光补偿点降低,而且光饱和点提高,使植株对光强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从而缓解了因为干旱导致的最大光合速率的降低,因此,可知在干旱环境中,较高施氮能缓解干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点睛】
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表中的有用信息合理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最后一问关于原因的解释是本题的易错点。
10、载体(或质粒)限制显微注射新霉素和丙氧鸟苷DNA分子杂交液氮(或冷冻)生理状态相同(或经同期发情处理)生殖细胞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分析题图可知,将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都重组到载体(或质粒)上,构建打靶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2)打靶载体测序验证正确后,利用限制酶,将之线性化,以提高重组率。
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胚胎干细胞,这样打靶载体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区段就有几率发生同源重组。
(3)neo r是新霉素抗性基因,tk基因的表达可以使无毒的丙氧鸟苷代谢为毒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因此为了筛选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新霉素和丙氧鸟苷。
最后还需要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同源重组的细胞(去除靶基因),将这样的细胞通过动物细胞(或克隆)培养后,获得大量打靶成功的细胞。
其中,暂时不用的细胞进行液氮(或冷冻)保存。
(4)将打靶成功的细胞注射入小鼠囊胚,移植到同种、生理状态相同(或经同期发情)的母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受体母鼠进行妊娠检查,确保其生下嵌合小鼠。
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
如果某些小鼠的生殖细胞恰巧被“修饰”过了,则它们的杂交后代中,就可能出现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以及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识记胚胎工程的操作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1、隐性X X A X A X A X a突变型雄果蝇产生的含X a的配子不能成活(或无受精能力),只有含Y染色体的精子参与受精作用(其它答案合理可得分)1/3 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突变型雄果蝇=2:3:1
【解析】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伴性遗传是指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该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其绘出遗传图解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
(1)在第1组的杂交实验中,野生型个体和突变型个体杂交,子代全部表现为野生型,由此可知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突变型为隐性性状;在第3组的杂交实验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个体杂交,后代中只有雄性出现了突变型,可以观察到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第1组的杂交后代中只有野生型个体,推测母本应该为纯合子,基
因型为X A X A,而第2组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个体的比例为1:1,符合测交实验比,因此可知母本应该为杂合子X A X a;(2)前2组中母本均为正常的野生型,基因型也不相同,但父本全为突变型,且后代中没有雌性个体可以推测应该为父本产生的含X a的配子不能成活(或无受精能力),只有含Y染色体的精子参与受精作用;
(3)第3组实验中根据表现型和子代的分离比可以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X A X a和X A Y,该过程中不存在致死现象和突变,因此子代中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3;F1的果蝇随机交配,因此使用棋盘法计算,该过程中产生的雌配子为X A:X a=3:1,雄配子X A:Y=1:2(X a雄配子致死),所以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突变型雄果蝇=2:3:1。
【点睛】
该题的重点为考察了伴性遗传的基本规律,根据给出的杂交实验的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基因型及遗传特点是突破点。
其中要结合配子致死的情况分析前两组子代中没有雌性个体产生是本题的难点。
12、物种组成猫头鹰捕食和竞争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或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次生该群落演替是在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或该群落演替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
【解析】
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
(1)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要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最长的食物链为: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蛇→猫头鹰,故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猫头鹰;食虫鸟能捕食蜘蛛,同时食虫鸟和蜘蛛还会竞争食草昆虫,因此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生态学家建议,在放牧强度较大的草原,要采取措施促进优质牧草生长,同时控制鼠类和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或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