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集合的基本概念】
❖ 知识点归纳 1. 集合的定义: 2. 集合的特征: 3. 集合的表示法: 4. 集合的分类: 5. 数集: 6. 集合的关系: 7. 集合的运算: 8. 集合的运算性质:
❖ 例题讲解 例1
(1) 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31P x x n n ==-∈Z ,,且
a M ∈,
b N ∈,
c P ∈,设
d a b c =-+,则
( ).
A. d M ∈
B. d N ∈
C. d P ∈
D. 以上都不
正确 (2) 若集合2442k k A x x k B x x k ⎧⎫⎧⎫ππππ
==+∈==+∈⎨⎬⎨⎬⎩⎭⎩⎭
Z Z ,,,,则
( ).
A. A B =
B. B ⊂≠A
C. A ⊂≠B
D.
A
B =∅
例2 写出满足{},M a b ⊆的所有集合M .
例3 已知集合{}
2340A x x x x =--<∈R ,,求A N 的真子集的个数.
例4 已知全集{}1,2,3,4,5,6,7,8,9U =,{}2A B =,∁{}()1,9U A B =,∁{}4,6,8U A B =,
求集合A 、B .
(1) {}{}
2223213A y y x x x B y y x x x ==--∈==-++∈R R ,,,;
(2) {}{}
22(,)23(,)213A x y y x x x B x y y x x x ==--∈==-++∈R R ,,,;
(3) {}{}
2223213A y y x x x B y y x x x ==--∈==-++∈Z Z ,,,.
例6
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①{}1,2,3,4,5M ⊆,②若a M ∈,则6a M -∈,这样的集合M 有多少
个? 写出这些 集合. 例7 已知集合{}{}
222280320A x x x x B x x ax a x =--<∈=-+=∈R R ,,, (1)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B ⊂≠A ?
(2)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
B =∅.
❖ 回顾反思 1. 主要方法:
① 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分析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② 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③ 弄清集合元素的本质属性,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 ④ 了解空集的意义,在解题中强化空集的意识; ⑤ 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 易错、易漏点:
① 辨清: 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区别。
数集与点集的区别; ② 进行集合的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③ 解决集合与方程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检验.
1. 设U 为全集,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1) 若A B U =,则A B U == (2) 若A B A =,则A ⊂≠B (3) 若A
B =∅,则A ⊂≠∁U B
(4) 若A
B U =,则∁U A ⊂≠B
2. 已知集合{}24M x x =<,{}
2230N x x x =--<,则集合M N 等于
(
).
A. {}2x x <-
B. {}3x x >
C. {}12x x -<<
D. {}23x x <<
3. 设集合{}1,2,3,4,5,6P =,[]2,6Q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P Q P =
B. P Q ⊃≠Q
C. P Q Q =
D. P Q ⊂≠P
4. 若非空集合{}2135A x a x a =+≤≤-,{}322B x x =≤≤,则能使A B ⊆成立的所有实数a 的集合
是
(
).
A. {}19a a ≤≤
B. {}69a a ≤≤
C. {}9a a ≤
D. ∅ 5. 已知S 、T 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集合{}S T x x S x T -=∈∉,,则()S S T --为
( ). A. T
B. S
C. S T
D. S T 6.
已知集合16M x x m m ⎧⎫==+∈⎨⎬⎩⎭Z ,,123n N x x n ⎧⎫==-∈⎨⎬⎩⎭Z ,,1
26p P x x p ⎧⎫==+∈⎨⎬⎩⎭
Z ,,则M 、
N 、P 的关系 是
(
A. M N =⊂≠P
B. M ⊂≠N P =
C. M M
7. 如图,U 为全集,M 、P 、S 是U
(
).
A. ()M P S
B. ()M P S
C. ()
M
P ∁U S D. ()
M
P ∁U S
8.
设全集U =R ,集合{}()0A x f x x ==∈R ,,{()0B x g x ==方程 22()()
0()
f x
g x
h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用A 、B 、C 表示9. (1) 满足条件{}{}2,32,3,6A =的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___;
(2) 满足关系{}
,a b A ⊂≠{},,,a b c d 的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___.
10. 设集合6
3M x x x ⎧⎫=∈∈⎨⎬+⎩⎭
N Z ,,用列举法写出M =___________.
11. (1) 若{}
21M y y x x ==+∈R ,,{}1N x x t t ==+∈R ,,求M N ;
(2) 若{}
2(,)1M x y y x x ==+∈R ,,{}(,)1N x y y x x ==+∈R ,,求M
N .
12. 设集合{}
{}26010A x x x B x mx =+-==+=,,满足B ⊂≠A ,求实数m 的值.
13. 设集合{}{}25,log (3),A a B a b =+=,,若{}2A B =,求A
B .
14. 已知集合{}{}221,2,(31)(56)i 1,3M a a a a N =--+--=-,,其中i 为虚数单位,且{}3M N =,
求实数a 的值.
15. 已知集合
{}220A x x x =+-≤,{}114B x x =<+≤,{}
20
C x x mx n =++>,满足
()
A
B C =∅()
A
B C =R 求实数m 、n 的值.
【集合的运算】
❖ 知识点归纳 9. 集合的有关运算:
10. 点集与解析几何有关的问题:
11. 集合语言的运用:
❖ 例题讲解 例8 若集合[2,3][,21]A B a a ==+,. ⑴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⑵ 若A ⊂≠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⑶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9 已知集合{},,2A a a d a d =++,{}2,,B a aq aq =,a 为非零常数,若A B =,求d 、q 的值.
例10 设集合{}240A x x x =+=,{}
222(1)10B x x a x a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11 若集合{}
22(,)(2)(3)4M x y x y =-++≤,221(,)(1)()4N x y x y a ⎧⎫
=-+-≤⎨⎬⎩
⎭,且N M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例12 设全集{}(,)U x y x y =∈R 、,集合2(,)12y M x y x ⎧⎫
+==⎨⎬-⎩⎭
,{}(,)4N x y y x =≠-,求∁U M
∁U N .
例13 设集合{}(,)1A x y y ax ==+,{}(,)B x y y x ==,若A B 是单元素集合,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14 设{(,)A x y y ==,{}(,)B x y y x m ==+. ⑴ 若A B 是单元素集合,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⑵ 若A
B 是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例15 已知集合11(,)22y M x y x ⎧⎫
-==-⎨⎬+⎩
⎭,{}(,)(1)(1)1N x y a y a a x =+=++,且M
N =∅,求实数a
❖ 回顾反思 1. 主要方法:
① 解决集合与不等式问题,要借助于数轴进行交、并、补的运算; ② 与点集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或方程组的方法; ③ 集合语言的理解. 2. 易错、易漏点:
① 集合与不等式问题中,区间的开、闭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检验区间的端点;
② 集合运算时,要注意同解变形问题以及空集这一特殊情况.
❖ 课后练习
16. 已知集合{}
(,)3A x y y x ==<,{}(,)B x y y x b ==+,若A B ≠∅,求实数b 的取值范
围.
17. 已知集合{}1,,A a b =,{}2,,B a a ab =,且A B =,求实数a 、b 的值.
18. 已知集合{}
2310A x ax x x =++=∈R ,. ⑴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值;
⑵ 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9. 已知集合{}2320A x x x =-+=,{}
240B x x ax x =-+=∈R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0. 已知集合{}220A x x x =-->,{}
240B x x x p =++<,且A 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21. 已知集合{}22190A x x ax a =-+-=,{}22log (58)1B x x x =-+=,{}
2262C x x x x =+-≤∈R ,,若A B ≠∅,
A
C =∅,求实数a 的值.
22. 已知集合3(,)12y A x y x ⎧⎫
-==⎨⎬-⎩⎭
,{}(,)2B x y y ax ==+,且A
B =∅,求实数a 的值.
23. 对集合A 、B ,定义A B A -=∁U B ,其中U 表示全集,而A 、B 的对称差记为()
()A B A B B A =--δ,
若集 合{}2(1)103A y y x x ==-+≤≤,,{}
2113B y y x x ==+≤≤,,
求A B δ.
24. 若集合3
(,)12y A x y a x y x ⎧⎫-==+∈⎨⎬-⎩⎭
R ,、,{}
2(,)(1)(1)15B x y a x a y x y =-+-=∈R
,、,且
A
B =∅,求实数a 的值.
❖ 增补习题
25. 已知集合{}{}
22(3)2(1)02(31)20A x x m x m m B x x n x n =-+++=∈=+++=∈R R ,,,.
求m 、n 分使 (1)A
B A = (2)A
B A =时的值。
26. (1) 已知集合{}2,4,8,16A =,令()X ∏表示A 的非空子集X 中所有元素之积,求所有这些()X ∏的积;
(2) 已知集合{}
2*10B x x n n n ==≤∈N ,,,令()Y ∑表示B 的非空子集Y 中所有元素之和,求这些
27. 设集合{}1,2,3,4,5,6M =,1s 、2s 、…、k s 都是M 的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i i i s a b =,{},j j j s a b =
(i j ≠且{})1,2,3,,i j k ⋅∈…,都有min ,min ,j j i i i i j j a b a b b a b a ⎧⎫⎧⎫⎪⎪
≠⎨⎬⎨⎬⎪⎪⎩⎭⎩
⎭{}
(min ,x y 表示x 、y 中较小),则k 的最大值是
A. 10
B. 11
C. 12
D. 13
28. 已知集合A 满足以下条件: 若a A ∈()a ∈N ,则()21
a
f a A a =∈+且()()f f a A ∈,……,依此类推. (1) 若集合A 为单元素集,求a 与集合A ;
(2) 请用描述法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A ,要求集合A 不是单元素集,且不含字母a .
(二)命题和充要条件
❖ 知识点归纳 1. 命题:
2. 命题的四种形式:
3. 等价命题:
4.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5. 子集与推出关系:
❖ 例题讲解
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 若0ab ≤,则0a ≤或0b ≤; (2) 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
例2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 命题“若1xy =,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② 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③ 命题“若1m ≤,则2230x x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④ 命题“若A B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 例3 命题α: tan()0A B +=,命题β: tan tan 0A B +=,则α是β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4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 若存在常数M ,使得对任意x ∈R ,有()f x M ≤,则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
② 若存在0x ∈R ,使得对任意x ∈R ,0x x ≠,有0()()f x f x <,则0()f x 是函数()
f x 的最大值; ③ 若存在0x ∈R ,使得对任意x ∈R ,有0()()f x f x <,则0()f x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 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例5 下列各题中,α是β的什么条件?
(1) : x y α>;: 0x y β>> (2): 0xy α>;: x y x y β+=+.
例6 (1) 写出3x >一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
(2) 写出2210ax x ++=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
例7 在Δ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什么条件?
例8
已知0c >,设命题P : 函数x y c =在R 上单调递减,命题Q : 不等式21x x c +->的
解集为R ,如果命题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实数c 的取值范围.
❖ 回顾反思 1. 主要方法: ①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 ② 通常复合命题“p 或q ”的否定为“p 且q ”、“p 且q ”的否定为“p 或q ”、“注意”的否定是“存在”、 “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 ③ 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简略,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再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④ 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所以对一些命题的真假判断(或推证), 我们可通过对与它同真同假的命题(具有逆否关系的命题)来判断(或推证); ⑤ 判断充要条件的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说明不充分或不必要时,只要举出反例即可.
2. 易错、易漏点: ① 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首先应看清该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然后判断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再由真值表判 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② 写四种命题时应先分清题设和结论; ③ 要注意一些常用的“结论的否定形式”,如“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都是”的否定形式是“一 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不都是”;复合命题中“且”、“或”的否定;“不都是”与“至多”、 “至少”的关系.
❖ 课后练习 1. 下列说法:
① 若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② 若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③ 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④ 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都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 设集合{}{}23M x x P x x =>=<,,那么“x M ∈或x P ∈”是“x M
P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函数2()(0)f x x bx c x =++≥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 A. 0b ≥ B. 0b ≤ C. 0b > D. 0b <
4. “a b +∈R 、”是“a b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12是偶数且是18的约数”是真命题
B. “方程210x x ++=没有实数根”是假命题
C. “存在实数x ,使得23x +≤且216x >”是真命题
D.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大于或等于120︒”是假命题
6. 命题“若x y =,则22x y =”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7. “14a b <+<且03ab <<”是“01a <<且13b <<”成立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8. 命题甲为: 05x <<,命题乙为: 23x -<,则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9. 下列命题中,与命题“a 是一个有理数”是等价命题的是( ). A. 2a 是一个有理数 B. 3a 是一个有理数 C.
1
a
是一个有理数 D. a 是一个有理数 10. 如果A 是B 的必要条件,B 是C 的充要条件,D 是C 的充分条件,则D 是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1. 对任意实数a 、b 、c ,给出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 “a b =”是“ac bc =”的充要条件;
② “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 ③ “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 ④ “5a <”是“3a <”的必要条件.
A. 1
B. 2
C. 3
D. 4
12. “2x y +<”的___________条件是“1x <且1y <”.
13.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 如果0a =,那么0ab =;
(2) 对顶角相等.
14.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①2440mx x -+=,②2244450()x mx m m m -+--=∈Z , 求方程①和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
❖ 增补习题
15. 对于非零实数a 、b ,以下四个命题都成立:
①1
0a a
+
≠; ②222()2a b a ab b +=++; ③若a b =,则a b =±; ④2a ab =,则a b =. 那么,对于非零复数a 、b 仍然成立命题的所有序号是___________.
16.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重合三种,已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空间两条直线12l l 、在α 上的射影是12s s 、,12l l 、在β上的射影是12t t 、. 用12s s 、,12t t 、的位置关系,写出一个总能确定12l l 、是异面直线的充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求证: “数列{}n a 是公比不等于1的等比数列”的一个充要条件是“(1)n n S a b =-”,其中0a b ≠、且1b ≠.
【附录】一、集合与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