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心得体会(通用18篇)
经济学篇1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成本效率管理的科学。

初上课时,即有一种对世界重新认知的新鲜感。

在接触这门课之前,我看到的只是表象,例如裁员,工厂关闭,银行利率提高,股市印花税大幅度下调~~~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开课后,老师讲了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

跟着老师的指引,我渐渐拨开了云雾,走到了那些问题的背后,虽然了解的还不是那么透彻,但已经是醍醐灌顶了,这真的让我欢喜不已。

我开始学会用理性的分析去看待身边的问题:前几年父亲下岗了,最近因为厂里急需熟练技术人员重新回去上班,那时候政府关于最低工资的限定刚好出台,父亲的工资在原来基础上涨了三分之一,工作时间却由原来的8小时调整为12小时。

我一直不解,劳动法的规定为什么企业不遵守?为何会出现如此急切的剥削?听完课,我明白了这个中缘由,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意味着企业的变动成本增加,但产品价格却不能说提就提,两者相减,利润空间就会大幅度缩水。

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必定会裁员,将原来由三个人做的事安排给一个人做,这就是父亲劳动时间增长的本质原因。

而且我还知道:如果下岗的工人不进行妥善的安排,就会导致劳动力过剩,通过供需曲线可以看出,如果一直处于这种供大于求的状态,工资水平自然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更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府要一直鼓励和推动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的本质所在。

管中窥豹,已让我欣喜不已,更何况这门课程的涵盖范围很广,几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涉及到了,从“谷贱伤农”到“寡头垄断”,让我们站到了一个高度来俯瞰这个社会。

邓小平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它是吾辈认识当今世界的必经之道,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之匙。

从战略意义上看,经济学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很有必要的。

经济学心得体会篇2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这门课程由首都师范大学白艳萍博士主讲。

白艳萍博士从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分析入手,通过需求分析、生产决策分析、成本利润分析、定价实践等章节的讲授,教学员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如何具体决策。

最后的两天课由广西区委党校特聘教授、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怀忠老师主讲《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新形势下企业家面临的挑战与思考》专题讲座。

彭怀忠教授曾在多家大型企业长期从事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工作,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彭教授从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家精神的界定、企业家的职能与角色、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如何培养一流的企业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新形势下企业家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经营者和成功的企业家。

今年,宏观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班学员绝大部分来自广西农垦企业,对最后一次面授的课程安排很感兴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济学心得体会篇3
“最有效的配置稀缺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是《管理经济学》课程中李平教授反复强调的观点,为期四天的学习,也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阐明方法,结合案例,提纲挈领、有理有据的论证了管理经济学这一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在企业各项管理决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管理,本质上来说,是对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资源的管理。

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有效配置资源,合理做出决策,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核心问题。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这些听起来枯燥空洞的问题,在李平教授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解下,在全班同学热烈积极的案例讨论中,也变得鲜活起来。

“中关村E世界综合服务费纠纷”案例,通过对各方核心利益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均衡分析方法在市场经营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往往受到有限的资源、利益相关方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如何在相互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类因素的比例关系,使企业得到最有利的发展,均衡理论为我们在制定价格、明确规模及确定要素组合上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

“漫无边界——《喜羊羊与灰太狼》”案例,通过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企业无边界运作的巨大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企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无边界发展之路,在经营层面上:超越产品边界、超越时间边界、超越空间边界、超越运作边界;在管理层面上:超越垂直边界、超越水平边界;在操作层面上:虚拟研发、虚拟制造、虚拟销售、虚拟物流。

通过对核心能力的复制,以连锁或联盟的形式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延伸,以其灵活性、合作性、协同性、有机性,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通过无边界发展,打造一个小核心大外围、小脑袋大躯体的企业,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苹果——基于创新的品牌”案例,通过苹果公司创新及品牌策略的发展过程,充分论证了需求理论及影响需求的各类因素。

通过不断创新形成差异化从而引导消费者偏好进而树立其品牌形象,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

新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投入创新研发成本,提供积极创新氛围,最终形成企业的生命力。

“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案例,通过对江龙集团从鼎盛到没落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生产与成本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天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思考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武汉大学EMBA的课堂,让我们学以致用,受益良多。

经济学心得体会篇4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他学生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

当教员时,他讲授过各种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多年前他甚至还在长滩当过一个夏天的帆船运动教练。

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讲的是经济学十大原理。

他讲的第一个原理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的确关于“权衡取舍”,它无处不在的体现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之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往往为了得到一样心爱的东西而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这些都是权衡取舍。

但是人的天性是贪婪的,我们有不少人是什么都想得到,但实际结果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比如:时间安排,你既然安排了看电影的时间,那你就得牺牲做其它的时间;还比如:“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国家用更多的钱去加强国防,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钱就少了。

等等,这样的道理非常的多。

今年四月份,在关于干茧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

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干茧交易都未让人满意,它也严重影响市场的发展。

但是,大部分人将交易做的不好的原因归结为是我们的标准制定的不好。

他们认为,按照现行的广西茧标准进行交易,无疑将广西以外的茧挡在门外,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乍一看他们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那仅仅是从现货角度出发的。

中远期交易是标准化交易,既然如此,它首先要求交易的商品要尽可能地达到一定的标准化程度,如果没有这点保证,它的交易是不可能做起来的。

蚕茧如果从全国角度看,它的标准化程度是不高的,比如:山东蚕茧一粒茧丝长可以达到1200——1300米,而广西茧只有600——700米,所以它们根本不是一类茧。

将“广西茧”修改为“全国茧”它违背了经济学上的“权衡取舍”原理,即:我们又想将交收范围扩大,但又想将中远期交易做起来,也就是鱼和熊掌我都想得到,但那是不可能的。

今年的蚕茧已经全部结束,实际的结果非常令人失望,我们的交易、交收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当然,我们不能将下跌的原因全部归结为是调整了标准,但它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影响干茧交易的因素还很多,比如:货证相符度、升贴水合理度、开发方式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找原因。

如果一种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商品都能做中远期交易的话,那什么东西都能做了,比如:石头。

经济学心得体会篇5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

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

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

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

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

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

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权属关系的剥离,虽可以较大节约管理成本,更大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科技发展、升级换代的更新动力,而政府也不会主动去升级设备和更
新管网设施等。

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降低。

为解决这一矛盾,按权属关系,应由各级政府编制相关行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报送国家审批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以上规划内容的调整和修编须立法加以规范。

同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养)护管理。

对于金融、电信(固话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扩大政府特许经营范围,允许社会资本兴办私人金融、私人电信业务,逐步破除垄断现象,最终完全实现市场化竞争,对于国有和私有企业在政策上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二、建立严格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

作为一名现代自由经济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运营垄断行业的水平低下和无效率,虽然也强调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于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意图明显。

由此较易得出“国次民优”的一般结论,笔者认为,其易产生一定的误导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垄断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机制外,另一关键是没有建立责权明晰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

民营之所以效率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责权明晰,管理者的责任是为董事会创造利润,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责权模式简单而有效。

国营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业责权不明晰,导致没有严格科学的激励和问责机制。

首先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在现有的注重裙带和资历的官僚体系下,管理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其次是管理者只需向上级领导负责,而不需向国家负责。

国内人治的特点,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影响管理者的职务和待遇,而在于是否上层领导满意;三是政企职责不分。

管理者在决策中需频繁向上请示,政府干扰企业经营现象严重,往往错失市场良机。

四是党企职责不分。

党务干扰国营企业正常经营情况成为常态,管理者经营手脚很难施展。

针对垄断国企责权弊端,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一)建立国企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

科学制定管理者选拔标准,用人面向社会,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对于用人不当,造成国企损失的,从严追究上级
用人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制定更加统一的合理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

由国务院制定垄断国企的业绩考评纲要,国家各行业部委依纲要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考评细则,量化到具体操作,考评业绩同企业管理者任免和待遇直接挂钩,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考评标准。

(三)实施异地考评制度。

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牵头,跨区域甚至独立第三方进行业绩考评。

尽管可能会增加一定的行政成本,但可有效杜绝地方利益共生的不良考评现象;(四)规范对企业管理者的日常监管。

在赋予企业管理者人、财和物管理权的同时,政府委派精通业务的技术干部负责对于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日常监督,派驻人员参照公务员实施管理,其收入由财政负担而和企业脱钩,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者和监督人员实施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针对社会资本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实施日常行为监管,坚决维护公众利益。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由国务院牵头,各行业部门制定企业经营行为准则、合同规范和监督规则,出台细化到数量的考评标准,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标准;(二)实施每半年度监评制度,重点对企业是否损害公众利益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监评结果直接与企业特许经营权和奖罚相挂钩,监评结果向社会定期公开;(三)对于政府监评人员实施严格的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三、构建科学的垄断价格管制体系。

(一)建立精干、高效、快速、客观的垄断行业价格测算机构。

由国务院成立这一机构,直属国务院高层管理,成员由精干的物价、统计、财会、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分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核算三个部门,采集部下设各片区的价格调研队,调研队实施垂直直属,由国库直接拨款运作。

分赴各地的调研队第一手现场搜集当地垄断行业的成本数据,这些数据不经地方政府和部门直接汇总至国务院采集部门,交由分析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估,初步确定各地价格成本,然后初步成本送核算部进行核验,最终确定各地成本,同时,对于信息的详实程度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

(二)建立将各地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开披露制度。

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直接确定的成本每月度向社会进行公示,信息实施阳光操作,
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和更正。

(三)本着公平、高效、规范、透明的原则,立法制定垄断行业的价格确定、浮动和调节政策,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地方价格听证程序,在法律上保障群众的价格话语权。

(四)对于金融、电信(非固化)等非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成本核算,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在法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微利空间,以进一步吸纳社会资金,促进行业的竞争发展。

(五)《微观经济学分册》表明,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行,合意的价格均衡点将导致企业的负利润。

因此,为维持自然垄断企业的正常生存,国家可以考虑将非自然垄断行业的超额税收用于自然垄断零利润状态的财政补贴。

另一种解决途径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水平向非自然垄断行业看齐,保持价格水平的微利状态,微利部分的超额税收用于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财政补贴。

(注: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考虑机会成本影响的利润,而非财务专业所指的利润)
综上所述,国内垄断行业的破冰之旅是一场涉及面广、层次较深的系统改革,以上的权属、权责和定价等重要改革内容之间是互相关联,盘根错节,改革的难度颇为艰巨,需要的是管理层的魄力和智慧。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的管理层心中真正放着民众福祉,真正抱有塑造一个民富国强的大国理念,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是虽任重而道不远。

问题是,在现有的上层建筑框架内,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经济学心得体会篇6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

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

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

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
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

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

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

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权属关系的剥离,虽可以较大节约管理成本,更大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科技发展、升级换代的更新动力,而政府也不会主动去升级设备和更新管网设施等。

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降低。

为解决这一矛盾,按权属关系,应由各级政府编制相关行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报送国家审批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以上规划内容的调整和修编须立法加以规范。

同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养)护管理。

对于金融、电信(固话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扩大政府特许经营范围,允许社会资本兴办私人金融、私人电信业务,逐步破除垄断现象,最终完全实现市场化竞争,对于国有和私有企业在政策上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二、建立严格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

作为一名现代自由经济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运营垄断行业的水平低下和无效率,虽然也强调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于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意图明显。

由此较易得出“国次民优”的一般结论,笔者认为,其易产生一定的
误导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垄断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机制外,另一关键是没有建立责权明晰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

民营之所以效率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责权明晰,管理者的责任是为董事会创造利润,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责权模式简单而有效。

国营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业责权不明晰,导致没有严格科学的激励和问责机制。

首先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在现有的注重裙带和资历的官僚体系下,管理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其次是管理者只需向上级领导负责,而不需向国家负责。

国内人治的特点,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影响管理者的职务和待遇,而在于是否上层领导满意;三是政企职责不分。

管理者在决策中需频繁向上请示,政府干扰企业经营现象严重,往往错失市场良机。

四是党企职责不分。

党务干扰国营企业正常经营情况成为常态,管理者经营手脚很难施展。

针对垄断国企责权弊端,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一)建立国企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

科学制定管理者选拔标准,用人面向社会,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对于用人不当,造成国企损失的,从严追究上级用人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制定更加统一的合理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

由国务院制定垄断国企的业绩考评纲要,国家各行业部委依纲要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考评细则,量化到具体操作,考评业绩同企业管理者任免和待遇直接挂钩,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考评标准。

(三)实施异地考评制度。

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牵头,跨区域甚至独立第三方进行业绩考评。

尽管可能会增加一定的行政成本,但可有效杜绝地方利益共生的不良考评现象;(四)规范对企业管理者的日常监管。

在赋予企业管理者人、财和物管理权的同时,政府委派精通业务的技术干部负责对于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日常监督,派驻人员参照公务员实施管理,其收入由财政负担而和企业脱钩,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者和监督人员实施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针对社会资本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政府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实施日常行为监管,坚决维护公众利益。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由国务院牵头,各行业部门制定企业经营行为准则、合同规范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