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导入门】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人一定人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的人。

今天,我们讲一个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目标牌】
1.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重点)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难点)
3.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学习古人的机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
[辨文体]志人小说
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志人小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它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知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史,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

[查背景]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二、立基础
[记音形]
在不(否)(fǒu)友人惭(cán) 太丘舍( shě)去非人哉(zāi)
[释词义]
(一)古今异义
1.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2.委古义: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3.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二)词类活用
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三)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君”是对别人的尊称。

2.“家君”“家父“,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译文意]
(一)逐句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
..(正午时分)。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2.过中不至,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自己)走了。

太丘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
客人问元方说:“你父亲在不在?”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你很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哪!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走了。


7.元方曰:“君与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正午。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8.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径直)走入家门。

(二)全文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自己)走了。

太丘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说:“你父亲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你很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哪!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正午。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径直)走入家门。

[划节奏]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感知石】
三、划结构
四、概内容
复述这个故事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解读园】
五、析文本
[导向厅]
(一)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三)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四)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善思堂]
(一)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日中不至)和礼貌(对子骂父)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机智、诚信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聪颖、懂礼
3.元方入门不顾——倔强、正直
(三)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1.他相约误时,对子骂父,是个无信无礼的人;
2.最后道歉,是个错而能改的人。

(四)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倔强、正直的性格。

2.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六、探主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便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七、绘板书
【拓展林】
八、拓思维
(五)本文告诉人们哪些道理?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六)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

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
谦辞类
参考答案:
尊称
1.“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尊称对方父亲),令堂(尊称对方母亲),令郎(尊称对方儿子),令爱(尊称对方女儿)。

2.“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

如:惠顾(指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对方保存),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3.“垂”: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为。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
想念自己),垂爱(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

4.“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

如:赐教(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5.“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见解高明),高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尊称别人的职位),高朋(尊称友人),高邻(敬称邻居)。

6.“贤”:称呼对方,用于平辈或晚辈。

贤弟(1.敬称自己的弟弟,2.敬称别人的弟弟,3.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7.“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8.其他: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氏),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大驾(对他人的尊称)。

谦称
1.“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严、家尊(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

2.“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

3.“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4.“愚”:用于自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5.“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6.“敝”: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7.“鄙”:用于自称。

如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8.其他:寒舍(谦称自己的家),见教(称对方指教自己),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
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
【赏文亭】
九、赏写法
(七)写法鉴赏
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

首先描写了他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父的回击——“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据理驳斥;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

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剪裁得体,而且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积累台】
十、储积累
(八)积累有关“诚信”的句子。

1.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3.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5.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九)名人故事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东汉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当地的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是师生关系,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他们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

”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结语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训练池】
一、理解默写
1.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客人不守信,陈太丘舍去的原因:过中不至。

3.客人发怒的原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元芳入门不顾的原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二、词语解释
1.期.(约定)行,期日中
..(正午时分)
2.太丘舍.(舍弃)去.(离开)
3.去后乃.(才)至
4.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
5.相委.(舍弃)而去
6.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7.下车引.(拉,牵拉)之
8.不顾.(回头看)。

三、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自己)走了。

太丘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哪!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走了。


3.元方曰:“君与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正午。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4.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径直)走入家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