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
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分析
45例 患者 中 ,年龄 16-35岁 ,平 均24.5岁 。无 月经 来潮 l4例 ,占 31.1%1月经稀少 或痛经l2例 ,占26.7%;不孕 lO例 ,占22.2%}流 产9 例 ,占2O.0%。 1.2仪器
使用美 国GELOGIQ200型超声诊 断仪 ,腹部 、阴道 探头频率分别 为3.5和6.5MHz。 1.3 方 法
注射时须注意 :①掌握好进针 角度 ,以免刺入肝组织或胆囊内,应 边注 射边进行 ;②胆 囊床注射时应有 一定的压力 ,使胆 囊与胆床间隙 增宽 ,便于剥离 ,因此最好使用一 次性塑料注射器 ,避 免在使用玻璃 注射器时因压力过高而造成破损。 参 考文 献 [1] 王焕 斗.应 用药理 学 [M】.2版 .贵 阳:贵州 人 民出版社 ,1988:73.
合剂 ,将 探头置于 阴道 穹隆部作纵 、横 、斜切面的扫查 ,并重复以上 的观察 内容 ,同时作照像 记录。 2 结 果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一、子宫解剖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成年人的子宫重约50 g,长7~8 cm,宽4~5 cm,厚2~3cm,子宫体壁由浆膜层、肌层、内膜构成,绝经后妇女正常子宫内膜呈线状或显示不清,厚度一般不超过4mm;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前干,子宫动脉发出一下行小的阴道支,主干沿途发出弓状动脉,上升至子宫角时,即分为三支,一支分布于宫底,一支分布输卵管,而另一支分布至卵巢;卵巢具有双重血供,即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上升支分出的卵巢支;二、检查方法及正常子宫超声表现一检查方法1、经腹超声检查;2、经阴道超声检查;3、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检查;二正常子宫声像图1、纵切面①子宫形态:前位及平位子宫呈倒置梨形,轮廓清晰,表面光滑,后位子宫呈斜倒梨状;②肌壁:呈均匀点状回声,前后壁对称;③宫内膜:呈条状强回声,周期性变化,宫腔呈闭合状态,后位子宫显示模糊或不完全;④宫颈:圆柱形,回声较宫体略强,宫颈管呈强回声;⑤宫体与宫颈角度:前位子宫小于180度,平位子宫为180度,后位子宫大于180度;2、横切面前位及平位子宫宫底呈三角形,宫体呈椭圆形,中心部呈强回声,为宫内膜所致;后位子宫则宫颈位于宫体上方,呈偏强回声;三子宫测量方法1、子宫体长径上下径子宫最大纵切面时,自宫底外缘至宫颈内口间的最大距离;2、子宫厚径前后径与宫体长径垂直的最大距离;3、子宫横径宽径子宫横切面时,于两测宫角下缘子宫左右外侧缘间的最大距离;4、宫颈长径自宫颈内口至外口间的距离;四正常子宫超声测值不同年龄组及发育阶段的子宫大小常有不同,生育期子宫最大,青春前期及更年期以后子宫较小;生育期子宫:长径:5~7cm;厚径:~;横径:~;宫颈长径:~;宫体与宫颈之比:2:1;青春前期及更年期以后子宫:较生育期子宫各径线测值缩小约~,宫体与宫颈之比为1:1;五正常彩色与频谱多普勒子宫动脉在非妊娠状态下频谱正常波形显示为收缩期的尖锐峰,舒张期速度减低,并形成舒张早期“切迹”等特殊表现;并可观察到随月经周期的明显变化;三、子宫疾病的超声表现先天性子宫、阴道发育异常临床概述在胚胎发育期,由于双侧副中肾管在演变的不同阶段发育障碍而形成各种先天性子宫、阴道畸形,并常合并泌尿系畸形,如子宫畸形合并马蹄肾等;根据发育障碍的不同,子宫、阴道发育异常分以下四类:1、副中肾管停止发育有:幼稚子宫、先天性无子宫和单角单颈子宫、残角子宫;2、两侧副中肾管会合不良有:双子宫双阴道;双子宫单阴道或双角子宫、鞍状子宫;3、会合后中隔未退化有:纵隔子宫、阴道纵隔;4、会合后未贯通有:阴道闭锁、处女膜闭锁等;临床特点:1、先天性无子宫、幼稚子宫:前者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妇检触不到子宫,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后者表现为月经量少,不规律,不孕,触及小子宫;2、双子宫、双角子宫、鞍状子宫:患者可表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常有流产、早产、不孕或难产史;3、阴道和处女膜闭锁:原发闭经,经血潴留,周期性下腹痛为常见症状,妇检可触及阴道、子宫增大并有囊性感;超声表现1、先天性无子宫盆腔探查不到子宫轮廓,可探及两侧卵巢回声,常合并无阴道;2、幼稚子宫子宫及阴道轮廓可辨认,但宫体各经线测值均较正常小,宫体与宫颈之比为1:1或1:2;3、双子宫可探及两个宫体回声,较狭长且左右对称;两个宫内膜回声;两个宫颈回声;如合并双阴道还可见两个阴道回声;横切面自下而上可见:1、双阴道呈两个强回声点或阴道回声增宽;2、双宫颈呈一较宽椭圆形实性偏强回声;3、双宫体呈并列存在,可二者相同或一大一小,肌壁回声相同;双宫腔呈“蝶形”或“眼镜征”;4、双角子宫子宫横断面上宫颈部和宫体部多无异常,切面上移近宫底部,可见宫底两侧各有一类肿物样实性回声区,呈马鞍形,并对膀胱产生典型的“V”形压迹;或宫底部宫体断面呈角状突起,其中心部有各自的宫内膜线状回声;双角子宫一侧妊娠时,易将对例子宫角误认为子宫肌瘤,应注意观察其内有无宫内膜回声可资鉴别;5、单角子宫子宫外形呈梭形,另一侧为子宫残角,有时可见残角子宫内积血产生的无回声区;横断面可见宫底有一隆起,其内部回声与宫底部相似,应与肌瘤鉴别;6、纵隔子宫子宫外形正常,声象图较难发现,当妊娠早期有羊水衬托时,可发现宫体有略强回声的中隔;宫腔声学造影有助于诊断;7、处女膜闭锁伴有经血潴留时,阴道、子宫腔呈囊状扩张,内为液体无回声区;阴道子宫无回声相连通,随子宫周期性收缩和舒张,无回声区可减小或增大,并有流动性;积血延及输卵管者,双侧输卵管扩张,表现为带状或梭状无回声,与宫腔无回声连通;子宫直肠窝也可显示液性无回声区;子宫、阴道先天性发育畸形常可合并泌尿系畸形,如肾缺如,肾发育不全等,当发现子宫畸形时应注意肾脏的检查;其他影像学表现1、CT:子宫、阴道先天性发育异常CT诊断的报道不多,经验不足,因此无诊断优势,超声足以达到诊断之目的;2、MRI:先天性无子宫,在盆腔中央不能见到子宫影象;幼稚子宫则宫体明显变小,宫颈相对正常,子宫内膜、肌层和结合带存在;部分性实性子宫可见宫腔偏侧,其内有陈旧性月经血之MRI信号;完全性实性子宫则宫腔消失;冠状面能较好WI 地显示双子宫和双角子宫畸形,依靠宫体形态和子宫腔形态改变,可以确诊;T2宫腔和内膜信号增高,可很好显示宫腔低信号隔膜,有利于纵隔子宫的诊断;单角子宫MRI冠状面显示正常子宫形态消失,而呈椭圆形或梭形;子宫肌瘤临床概述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肿瘤多起源于子宫肌层内可生长到粘膜下或浆膜下,由平滑肌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成;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妇女约20%~40%可发生;瘤体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及肿瘤引起的压迫症状;超声表现1、声像图表现1子宫增大或出现局限性隆起,致子宫切面形态失常;2肌瘤结节部一般呈圆形低回声区或等回声区或分布不均的强回声区;3子宫内膜回声移位与变形;4膀胱产生压迹与变形;5继发变性时,可见边界模糊无回声区或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区及强回声光团或弧形光带,其后伴声影;2、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数肌瘤周围显示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其他影像学表现1、宫腔碘剂造影:可见宫腔扩大变形,宫内有小息肉状或豆状充盈缺损,或见肌瘤侧子宫壁向腔内呈弧形突出,较大肿瘤多推挤子宫移位;2、盆腔充气造影:多见子宫体积增大,膨隆呈球形,宫体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块影突出,外周轮廓光整;3.、选择性血管造影:子宫肌瘤的供血来自子宫动脉的宫壁内动脉,肿瘤使子宫壁内动脉拉直移位,子宫动脉管腔增粗,两侧子宫动脉间距加宽;肌瘤包膜中的血管呈包绕改变,同时有螺旋状病理血管伸入肌瘤中央,并常见肿瘤染色;当肿瘤中央坏死时,中心部血管稀少,周围血管增多;肿瘤血管明显增多并伴有静脉早期显影征象时,提示肿瘤可能恶变为肉瘤;4、CT平扫;子宫体呈分叶状增大或局部有向外突起的实性肿块,密度多均匀,边界清楚,与周围的分界锐利;肿瘤中央有坏死、囊变即呈低密度区;如发现瘤体内有钙化,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增强扫描,肌瘤和子宫肌层一样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加权像信号强度与 5、MRI:子宫肌瘤形态学改变同 CT;肿瘤边界光滑清楚,T1加权像其信号中等或稍高于子宫肌层;子宫肌层相似,T2检查方法比较US无辐射损伤,可多轴位和重复检查,是临床首选检查方法,90%以上均可明确诊断;CT或MRI是进一步检查的最佳方法,特别是CT分辨率高,对钙化、坏死等均能清楚显示;往日常用的宫腔碘剂造影和盆腔充气造影现在极少采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鉴别良性恶性中有一定价值;子宫肌腺症临床概述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称子宫腺肌症,异位的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切面可见间夹有厚纤维带和微型囊腔,在腔中有陈旧性巧克力样血液,脏外壁无假包膜;临床表现特点为继发性渐进性痛经;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呈结节性,质硬,周围有粘连,后壁可触及蚕豆大小硬结,约50%患者合并子宫肌瘤,15%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超声表现1、子宫形态饱满,均匀性增大,轮廓线规则;也有呈局限性隆起和非对称性增大;2、子宫肌壁呈杂乱不均质回声,兼有实性低回声或强回声区,周界模糊不清;或肌壁内呈小蜂房状散在的无回声区,随月经周期可有增大或缩小;3、子宫内膜呈线状强回声,居中或无异常表现;4、盆腔内膜性囊肿如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盆腔内可见囊性无回声区,包膜模糊增厚,囊内呈点状回声;5、子宫肌腺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一般无特异性表现,其血供来源于子宫正常血管,在血管的分布上病灶周围无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可与子宫肌瘤鉴别;其他影像学表现1、CT:CT在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不多,有关报道也较少;2、MRI:子宫体积增大,因移位于子宫肌层的内膜腺体随月经而有周期变化,故MR信号有所不同,T1WI在子宫肌层内可见斑点状的高信号,T2WI也为高信号,但较T1WI高信号斑点增多;此外,可见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之低信号;子宫腺肌症时,子宫内膜由管腔向肌层移位,子宫基底部变毛糙,结合带变模糊;子宫内膜癌临床概述本病发生于子宫内膜,故又称子宫内膜癌;发生在50岁以上的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多见;病理形态可分为:1、弥漫性:整个宫内膜不规则增厚伴乳头状隆起,癌肿常浸及肌层;2、局限性:部分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隆起,表面可有溃疡、糜烂、坏死等;3、息肉型;子宫腔内突出息肉样癌瘤,侵及范围较小;临床分期:Ⅰ期:癌肿局限于子宫体;Ⅱ期:癌肿侵犯子宫体和宫颈;Ⅲ期:癌肿扩散到子宫外,但未超出真骨盆范围;Ⅳ期:癌肿扩散到真骨盆以外或已侵犯膀胱或直肠;临床特点:1.绝经后阴道出血,晚期可有坏死、脱落的烂肉样组织,继发感染时排出物有恶臭味;2.子宫不规则收缩时可有阵发性腹疼;超声表现1、早期宫体癌子宫内多无特殊异常表现,或仅见宫腔轻度分离;2、中、晚期宫体癌1子宫增大,形态可正常;当肿瘤向宫外和宫颈侵犯时,子宫形态失常,表现凸凹不平;2宫腔内表现有:弥漫型者,整个宫内膜回声不规则增厚,增强,表面凸凹不平;局限型及息肉型者,宫腔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区,基底部宽、厚,癌组织出血、坏死时,宫腔内可见无回声暗区和点片状强回声;3宫体及宫颈受侵时,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强弱不均或无回声区,外膜回声不连续;宫颈失去正常形态,呈不规则低回声;4盆腔受侵时,可见子宫周围有肿块回声;浸及膀胱可致膀胱壁呈低回声性增厚且表面凹凸不平,与子宫粘连时,二者界线不清楚;5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和病变处血流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有一定帮助;主要表现为内膜癌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呈彩条或彩球状,频谱多普勒检测呈低阻特征;RI阈值为~;其他影像学表现1、CT:子宫体癌患者Ⅰ期占大多数,平扫时肿块与子宫肌组织呈等密度,如肿块未超出子宫轮廓之外时容易漏诊;也可表现为子宫对称性或局限性、分叶状增大,中央有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坏死区境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对II—IV期宫体癌患者CT诊断较容易,CT分期的准确率达90%左右;II期表现为宫体增大伴宫颈增大,中央为类似圆形的水样密度区和低密度区;III期表现为宫旁和阴道旁低密度脂肪影消失,代之以不规则软组织肿块;IV期表现为直肠前壁或膀胱后壁与子宫之间脂肪间隙消失,边界失去光整轮廓,毛糙或呈小锯齿状增厚,盆腔淋巴结增大,超过;增强扫描有助于判断肿块的确切边界和鉴别淋巴结与血管断面;2、MRI:由于子宫体癌起源于宫内膜,癌组织信号多与正常内膜信号相似,因此,早期宫体癌的MRI多无特征性表现,常需结合诊断性刮宫和活检证实;小于2~3cm 者,MRI常易遗漏;浅层子宫体癌MRI的诊断主要依靠子宫腔内高信号区增宽;育龄的妇女高信号厚度大于9mm,绝经后妇女的宫腔高信号厚度大于4mm应视为异常;信号的肿块,子宫内膜癌向肌层侵犯及子宫外侵犯时,则在肌层和子宫外见长T2如有变性、出血、坏死、液化区,T信号常不均匀;宫体癌侵犯宫颈时,正常较低信2号的宫颈呈现为较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内膜癌灶强化常不及肌层强化,因而有利于判断肌层侵犯;卵巢非赘生性囊肿临床概述非赘生性卵巢囊肿不属卵巢真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小,多能自行消退;其中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常为单发,前者为卵泡不成熟或成熟不排卵,卵泡内液体潴留所形成,后者为黄体持续存在增大所致;黄素囊肿与滋养层细胞肿瘤伴发,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使之过度黄素化所致,多呈双侧性;多囊卵巢系月经调节机理失常,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包膜下为不同发育期和萎缩的卵泡,无发育成熟卵泡和黄体;临床特点:滤泡囊肿和黄体、黄素囊肿多无自觉症状,但较大囊肿发生蒂扭转和黄体囊肿自发破裂时可发生急腹症;多囊卵巢常见症状有多毛、肥胖、月经稀少或闭经,双侧卵巢增大;超声表现1、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呈圆形无回声区,边缘清晰光滑,突出于卵巢表面,内可有强回声分隔,定期追踪观察,可自行缩小和消失,也可持续存在;2、黄素囊肿多呈双侧性,囊肿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壁薄,边界清晰,内呈多房状间隔光带回声;大小不一,一般为5~10cm;随滋养层细胞肿瘤治疗后,可自行消退;3、多囊卵巢双侧卵巢呈均匀性增大,包膜回声增强,增厚,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无回声区或散在米粒大小的暗区,随月经周期变化,B超追踪观察,无发育成熟的卵泡;其他影像学表现1、CT:非赘生性囊肿CT一般不能显示,典型者表现为位于附件区的外形光滑的囊性肿块,密度均匀CT值接近水,壁菲薄;如为出血性囊肿,囊内密度增高,与正常卵巢交界处可出现局限性壁增厚及细条样间隔影,与囊腺瘤不易鉴别;2、MRI:卵巢囊肿性病变种类很多,MRI无法辨别囊肿的种类;从MRI表现角度,一般单纯性囊肿,包括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呈长T1和长T2信号,强度与膀胱内尿液相仿;出血性囊肿信号与出血时间和MR场强有关,亚急性期出血的正铁血红蛋白呈明显短T1和长 T2信号;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概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50%以上累及双侧卵巢,囊内含巧克力样陈旧性血液;囊肿直径一般为5~6 cm,最大可达25 cm;囊肿多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临床上一般多有痛经,呈继发性渐进性,有逐年加剧倾向;如阴道直肠隔受累,可在阴道后穹窿扪及或看到突出的紫蓝色结节;超声表现囊肿多位于盆腔较低位置,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壁厚模糊,多在5cm左右,内部回声多样化,可为囊性无回声区内有细小密集光点,或模糊线状分隔,亦可表现为不均质的圆形实性低回声团块,但后壁回声呈增强效应;声像图上可分为:1、单纯囊肿型;2、多囊型;3、囊内均匀光点型;4、囊内团块型;5、混合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声像图类型可随月经周期相互演变;其他影像学表现1、CT:同非赘生性囊肿2、MRI:巧克力囊肿属出血性囊肿,且囊肿大小随月经周期有所变化;囊肿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壁薄而光滑,其内可有分隔,静脉注射Gd—DTPA后无强化;较小囊肿MRI可无异常发现;卵巢畸胎瘤临床概述卵巢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发生于生殖细胞,占卵巢肿瘤的10~1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较多发生于青年妇女;绝大多数为良性,极少数发生恶变占~%;肿瘤中等大小,一般5~6cm,呈圆形,肿瘤由分化成熟的三胚层组织构成,内可有油脂类物质、软骨、毛发、牙齿等;临床一般无症状,如发生蒂扭转则出现急腹症;超声表现卵巢畸胎瘤超声表现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特殊声象图表现:1、类囊肿型似典型囊肿,囊壁规则清晰,囊内呈无回声,多呈单房,少数呈多房或囊内还有小囊;可有密集点状回声浮游;2、脂液分层型囊内前方为偏强点状回声,密集,后方为液性无回声区,两层之间有一略强回声水平分界线;3、面团型囊内可见一个或数个较强回声团块,可附于囊壁一侧,也可漂浮于囊肿中间,其后方有不典型声影;为粘稠皮脂及毛发混合形成,似面团状,故又称“面团征”;4、壁立结节型囊壁隆起结节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5、混合型囊内回声杂乱,除可见无回声区外,还可见点状、条索状、团块状、片状强回声伴声衰减或声影,为牙齿、骨、油脂、钙化物的混合表现;6、类实性肿物型囊内几乎被大量毛发充满,或仅有少量油脂时,类似卵巢实性肿瘤,表现为肿瘤前壁呈弧形强回声带,后方伴声衰减或声影,压迫或加压时,肿物内容物有浮动感;肿物轮廓及边界均较模糊,易发生漏诊后误诊;7、恶性畸胎瘤当畸胎瘤体积迅速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囊内回声杂乱,除组织的多样性结构构成的超声多样化反射外,其主要特点为肿瘤趋向实变,如囊壁及分隔上出现大量实质性团块回声,原来较细的分隔变得粗大、紊乱、模糊等;如伴有腹水时,预示肿瘤的腹膜浸润或腹腔种植;未成熟畸胎瘤则表现为单侧实质性肿瘤,表面凹凸不平及结节状隆起;其他影像学表现1、CT:典型的畸胎瘤,CT显示为密度不均的囊性肿块,囊壁厚薄不均,可有弧形钙化,囊内可见高密度的骨骼、牙齿、或钙化斑块,此为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一般显示不出负CT值的脂肪组织密度,改变体位扫描,其内容物可随重力而改变位置,如能见到“飘浮征”,即为皮脂样物飘浮于脂一液面上,也为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但出现率极小;2、MRI:卵巢畸胎瘤可有内、中、外三个胚层组织构成,因其组织成份的复杂性,MRI表现也复杂多样;完全囊性畸胎瘤较少见,其MRI表现与卵巢囊肿相同,仅能通过病理鉴别;以脂肪为主者,呈短Tl 和较长T2信号,其周有低信号囊壁;毛发、肌肉等软组织在Tl 和T2WI上呈中等信号;畸胎瘤内细胞碎屑;软组织成份与液性脂肪间可形成分层现象,其上为高信号液性脂肪,下面为中等信号细胞碎屑和软组织结构,此种征像对囊性畸胎瘤诊断很有帮助;卵巢囊腺瘤癌临床概述卵巢囊腺瘤系来自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具有高度的多能性,如向输卵管上皮化生,则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宫颈柱状上皮化生,则形成粘液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多数为单发,双侧性占15%左右;可分为单纯性和乳头状两种;前者多为单房性,壁光滑;后者常为多房性,囊壁有乳头状突起,大小不等,一般较小,伴有壁内小钙化体,镜下为砂粒体;乳头穿破囊壁可种植腹壁致腹水;粘液性囊腺瘤较浆液性为少,多为单侧多房性,表面光滑,内含粘液性或胶冻状粘稠液体;约10%可见有乳头生长于囊壁,瘤体较大,如穿破囊壁引起腹膜种植,产生大量粘液称腹膜粘液瘤;卵巢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大多数由囊腺瘤恶变而来;浆液性囊腺癌占卵巢上皮性癌的50%,可双侧性,肿瘤大小约10~15cm,多为部分囊性部分实性,呈乳头状生长,肿瘤生长很快,常伴有出血坏死;粘液性囊腺癌占卵巢上皮性癌的40%,常只限一侧,粘液性囊腺瘤恶变时,囊腔增多,间隔增厚,有较多的乳头状实质性成份,为肿瘤过度增殖所致;超声表现1、浆液性囊腺瘤癌1单纯性囊腺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而光滑,囊内呈无回声;囊壁后方透声性增强;2乳头状囊腺瘤肿瘤可为单房,亦可为多房,囊壁内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局限性乳头状突起突向囊腔,呈实质性,形态规则,囊腔呈无回声;3浆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为主的包块,囊壁不规则增厚,内面有较多乳头状或团块状实质性软组织回声突向囊腔,或向外壁侵犯;2、粘液性囊腺瘤癌1粘液性囊腺瘤肿瘤呈卵圆形,轮廓清晰,囊壁较厚3~5mm,规则光滑,囊内可见多房性间隔呈强回声,囊腔大小不一,囊壁内面可有不规则乳头状回声突起,囊腔内有散在点状回声;2粘液性囊腺癌肿瘤呈椭圆形或分叶状无回声区,囊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囊腔内有较多间隔光带,呈不均匀性增厚,并可见乳头状或团块状软组织回声,自囊壁和分隔突向囊腔;囊腔内还可见点、片状偏强回声;肿瘤向外生长,浸润周围组织和腹膜时,可见向外伸展的局限性团块回声伴腹水液体无回声区;其他影像学表现1、CT扫描:浆液性囊腺瘤壁薄且均匀一致,CT值接近于水的密度,附壁有乳头状突起并不多见;粘液性囊腺瘤直径一般大于10cm,CT值高于水的密度但低于软组织,囊壁有不均匀增厚,囊内有间隔构成的囊腔;两种囊腺癌边缘光滑整齐,极少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强扫描囊壁呈线状强化;2、MRI:浆液性囊腺瘤 T1加权像呈均匀的低强度信号,T2加权像呈均匀的高强度信号;粘液性囊腺瘤因含蛋白量较多,T1、T2加权像均较浆液性囊腺瘤信号强度增高;卵巢癌临床概述卵巢癌分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原发性癌占卵巢癌的80%,转移性癌占20%;整个肿瘤全部呈实性,内有变性、坏死、液化时形成囊腔;肿瘤一般体积较小,穿破包膜种植到子宫直肠窝、腹膜及周围器官,形成粘连和结节,多伴有腹水;临床表现为早期可无症状,中晚期癌肿生长迅速,压迫神经或向周围组织浸润时,出现腰疼,腿痛;浸润膀胱时,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发生腹水时腹部胀大;妇检可触及盆腔肿物;超声表现。
b超模板
1:正常子宫:子宫大小约xxmm,轮廓清晰,包膜光滑,宫壁回声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mm。
双附件未见异常。
诊断: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2:早孕:a:子宫体积增大,宫壁回声均匀,宫腔内可见孕囊回声,孕囊大小约vxvmm,形态规则,囊内可见胚芽发育,心管搏动良好。
双附件未见异常。
诊断:早孕子宫(胚芽存活)。
3:b:子宫大小约xmm,轮廓清晰,包膜光滑,宫壁回声均匀,宫腔内可见一囊性小暗区,暗区直径大小约xmm,边界清,态规则,囊内未见胚芽发育。
宫附件未见异常。
诊断:宫腔内小暗区(可疑早孕?建议动态观察)。
4:c:子宫体积增大,宫壁回声均匀,宫腔内可见一孕囊大小约xmm,形态规则,内可见一胎儿,顶臀径mm,胎心搏动良好。
盘附着于子宫~壁,厚~mm,回声均匀。
羊水深约~mm,透声清。
诊断:妊娠子宫,单胎(胎儿存活)。
5:中晚孕:宫内可见一个胎儿,双顶径mm,胎儿脊柱连续性可见,胎心搏动良好。
胎盘附着于子宫~壁,厚mm,回声均匀。
羊水深mm,透声清。
诊断:中期妊娠,单胎,胎儿存活。
6:葡萄胎:子宫体积增,大小约xxmm,形态失常,宫壁变薄,厚约mm,宫腔内可见杂乱回声区,呈蜂窝状样改变,范围约xmm。
诊断:宫内异常回声(考虑葡萄胎,请结合临床)。
7:纵膈子宫:子宫大小约xxmm,形态正常,横径较宽,宫体中央似可见衰减的纵膈回声,内膜回声被分成左右两部分,并延续至宫颈。
诊断:子宫发育异常,考虑完全纵膈子宫。
8:子宫腺肌症:子宫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呈球形,轮廓清晰,包膜光滑,宫壁回声不均匀,宫腔线稍后移,内膜显示欠清。
断:子宫体积增大,宫壁回声不均匀(考虑子宫腺肌症)。
诊9:胎儿脑积水:宫内可见一个胎儿,双顶径约mm,头位,胎儿侧脑室内可见无回声,前后径分别为~及~mm,颅内正常结构消失,胎儿脊柱连续性可见,胎心搏动良好。
胎盘附着于~壁,厚mm,回声尚均匀。
羊水深mm,透声清。
诊断:(1)晚期妊娠,单胎,头位,胎儿存活(2)(考虑脑积水)。
二维超声在子宫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评价(附33例临床分析)
M 5 0 , h e u n yo i b o e e ci t . M z a dtef q e c f t vgn e ci t 7 5 z I 2 4 A) te ̄ q e c ft a d m nd t t n— o i 3 5 H , n e u n yo i aiad t t n— o i 5— . MH . n s e o ps h r s e o ps
声声像 图特征 。结果 本组 3 中,经超声确诊 者 3 3例 O例 ,超声诊断符合 率 9 % ,误诊 3例 ,误诊 率 9 。结论 l % 二维超 声可作为诊 断子宫发 育异常的首选方法。 关键 词:二 维超声 ;子宫发育异 常
中 图 分 类 号 :R 4 .2 4 5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 9 3 (0 8 2— 0 2— 2 0 6— 5 4 20 )0 09 0
rfrn efrtec retdan sn b oma rw ho trs eee c o h orc ig o ig a n r l go t fue .Meh d :T p l h p aau fut s u d da n ss ( HI IS u to s o a pytea prtso lao n ig o i P LP - r
(n O e一
P tySrc ttn og agDs i i a ,Sa dn 7 80 ot ev eS i ,D n g n irtfRz o h nog26 0 ) i ao tc o h
A src:O jci :T vla ed goi v u fw —dm ni a ut sudi anr a go t o t u , n rv e b t t bet e oeaut t i ns a eo o ies n laon n bom l rwh f e s adpo i a v eh a sl t ol r ur d
始基子宫和幼稚子宫超声诊断标准
始基子宫和幼稚子宫超声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可以介绍起初子宫和幼稚子宫的背景和意义。
下面是一个例子:1.1 概述起初子宫和幼稚子宫是妇科领域中的两种疾病,它们可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起初子宫是指子宫发育不良而表现为较小的子宫大小,而幼稚子宫则是指子宫发育停滞在儿童或青少年阶段,呈现出幼稚型的子宫结构。
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导致女性的生育能力降低,甚至可能引起月经周期异常、不孕不育等问题。
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诊断方法,在起初子宫和幼稚子宫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子宫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从而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起初子宫或幼稚子宫的情况。
同时,超声诊断还可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程度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始基子宫和幼稚子宫的超声诊断标准,包括起源与定义、检查步骤、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标准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判断,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总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系统总结起初子宫和幼稚子宫的超声诊断标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以促进对这两种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
对于妇科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而言,本文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提高对起初子宫和幼稚子宫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在概述中,我们将介绍始基子宫和幼稚子宫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列出本文的目录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最后,在总结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二部分是始基子宫超声诊断标准,包括起源与定义、检查步骤、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
在起源与定义部分,我们将介绍始基子宫的概念和相关定义。
在检查步骤中,我们将详细描述进行始基子宫超声诊断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妇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
妇科一、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临床意义亦必较大。
1.病理与临床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若收到某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两侧副中肾管在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停止发育,形成各种子宫发育异常。
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异常包括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子宫发育不良或幼稚子宫、单角子宫、残角子宫等。
副中肾管融合后中隔吸收受阻所致异常为纵隔子宫。
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多于青春期后发现,患者常因原发性闭经、周期性腹痛、自然流产等就医。
2.声像图表现(1)先天性无子宫:于充盈的膀胱后作纵向、横向扫查,均不能显示子宫的声像图。
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不能探及阴道回声;双侧卵巢可显示正常。
(2)始基子宫:于充盈的膀胱后方探及条索状呈低回声的肌性结构,长径<2cm,难辨宫体宫颈结构,无宫腔线和内膜回声。
常不能探及阴道回声,双侧卵巢可显示征象。
(3)子宫发育不良:又称幼稚子宫,表现为青春期后妇女子宫的各径线均小于正常,宫体前后径<2cm,宫颈相对较长,宫体与宫颈的长径之比WL可显示宫腔线和内膜回声,内膜较薄。
(4)单角子宫:单角子宫的超声表现常不明显,有时可见子宫向一侧稍弯曲,宫底横切面显示子宫横径偏小,仅见一侧宫角。
(5)残角子宫:①无内膜型残角子宫的声像图表现:盆腔内可见一发育正常子宫,其一侧可见低回声包块,回声与子宫肌层相似,但与宫颈不相连,需与浆膜下子宫肌瘤鉴别。
②有内膜相通型残角子宫,表现为子宫一侧见与子宫相连的低回声包块,中央可见内膜回声;③有内膜不相通型残角子宫,月经初潮后即形成残角子宫腔积血,表现为子宫一侧见中心为无回声的囊实性包块。
(6)双角子宫:子宫外形异常,见两个分开的宫角,即子宫上段完全分开,子宫下段仍部分融合;子宫横切面观察,可见子宫底部增宽,中央凹陷呈Y形;子宫内膜回声也呈Y 形。
(7)双子宫:在动态纵向及斜向扫查时可见两个完全分开的独立子宫回声,均有完整的内膜、肌层和浆膜层。
超声科病例讨论:子宫畸形-精品医学课件
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都是从体节外侧的
间介中胚层发育而来,故生殖系统畸形常 合并有泌尿系统畸形。
当胚胎发育的第6周,中肾管头端外侧体腔上皮向间 质内凹陷,形成纵沟,向胚胎尾侧发展,不久沟的边缘 互相联合形成管道,称为副中肾管,左右各一。管的头 段与腹腔相通,形成输卵管部。副中肾管中段,向内向 下斜行,演化为子宫底部和体部,副中肾管两侧合并形 成子宫颈及阴道上段,胎儿12周末时子宫壁增厚,形成 阴道穹隆,胎儿16周时,子宫肌层形成。24周末开始有 子宫腔上皮,腺芽,至足月子宫内膜腺体已完善。在胎 儿发育过程中受胎盘激素影响,子宫迅速发育,出生时 宫体与宫颈之长度比为1∶2。副中肾管尾段形成阴道上 段,最尾端与尿生殖窦相接,于胎儿12周时形成副中肾 结节,两者相通,形成阴道下段,尿生殖窦上皮增生, 形成环状薄膜是阴道外口,称为处女膜。
肉眼所见:
1、子宫及输卵管:组织多块,共4*3*2.5cm 大小,其中2块辨认为输卵管及伞端,未全 *5
2、阴道壁:组织3块,共3*2*1.5cm大小,粗糙, 质硬,灰褐,切,未全*1
补取:未全*4
病理诊断:
1、(左侧子宫及输卵管)送检组织多块镜下 可辨认为宫颈管、内膜及平滑肌壁,宫颈 管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期宫内膜;另 附输卵管组织,管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伴 充血。
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良所致的畸形:
单角子宫: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停止,另 一侧发育完全,停止发育的一侧可形成残 角子宫。单角子宫呈牛角形,在发育完好 的一侧可探及正常卵巢。子宫的另一侧可 有中空或实性的条状物,可与子宫腔相通 或不通。临床表现:易发生不孕或习惯性 流产
综上所述,子宫畸形各有特点,在超声
阴道前方无回声区,病理性质待定。
我院门诊双肾彩超:
子宫及附件超声描述模块
膜线居中,厚约cm,宫内见一节育环反射,其位置正常,双侧卵巢大小:R: x cm,L: x cm/双侧卵巢形态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老年人可提示:宫内节育环存在)2、子宫显像呈(前/横/后)位,大小约cm,形态正常,肌壁回声细小均匀,内膜线居中,厚约cm,宫颈厚cm,宫颈前后壁探及多个囊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双侧卵巢大小:R: x cm,L: x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宫颈肥厚伴纳氏囊肿声像。
3、子宫发育不全,子宫颈比子宫体长,宫体小,呈前位。
两侧可见卵巢,大小:R: x cm,L: x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幼稚子宫声像。
4、盆腔扫查,探及两个子宫样结构:左侧子宫大小约cm,肌壁回声细小均匀,内膜线居中,厚约cm;右侧大小约cm,肌壁回声细小均匀,内膜线居中,厚约cm;可见两个宫颈回声及两条阴道气体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双子宫、双阴道畸形声像。
5、子宫显像呈(前/横/后)位,大小约cm,形态正常,肌壁回声欠均质,子宫体部前壁探及一大小约cm的实性(回声)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CDFI,(),内膜线居中,厚约cm,双侧卵巢大小:R: x cm,L: x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子宫肌瘤声像。
6、子宫显像呈(前/横/后)位,大小约cm,形态饱满,肌层回声明显不均匀,可见多个小无回声区,边缘不清晰,以后壁为著,内膜线居中,厚约cm,双侧卵巢大小:R: x cm,L: x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子宫腺肌症声像。
注:痛经是主要临床症状。
7、子宫显像呈(前/横/后)位,大小约cm,形态正常,肌壁回声细小均匀,内膜线居中,厚约cm,宫颈厚cm,回声不均质,其内探及一大小约cm的(回声)包块,边界(),内部回声(),CDFI,(),Vmax:cm/s,RI:。
双侧卵巢大小:R: x cm,L: x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纵隔子宫超声诊断标准
纵隔子宫超声诊断标准
纵隔子宫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发育异常,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对其进行诊断。
以下是纵隔子宫超声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1.子宫外形
在超声图像中,正常子宫外形呈倒置的梨形,纵隔子宫的子宫外形可能不规整,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2.子宫内膜
正常子宫内膜在周期性变化中呈典型的双线征,而在纵隔子宫中,子宫内膜可能呈单线征或双线征,但通常较正常子宫内膜偏薄。
3.肌层回声
正常子宫肌层回声均匀,而纵隔子宫的肌层回声可能不均匀,存在多个高回声或低回声区。
4.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子宫的血流情况。
在纵隔子宫中,血流信号可能较正常子宫更为复杂,表现为血流速度异常和血流阻力指数异常。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纵隔子宫。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准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于疑似纵隔子宫的患者,建议进行多次检查并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ppt课件
单角子宫
• 超声:子宫形态失常,呈 梭形或柳叶状,不能显示 正中矢状而;
• 子宫内膜偏向一侧;
• 可见同侧正常卵巢;
• 仅可见一侧子宫动脉。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
• 形成原因:一侧中肾 旁管发育,另一侧发 育不全,形态残角子 宫;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分型
• 依据残角子宫 有无宫腔及宫 腔是否与单角 子宫相通分为 3型。
纵隔子宫的分型及超声诊断
• 不全纵隔:中隔止于宫颈内口 以上的任何部位,超声显示宫 内膜呈Y形;
• 完全纵隔:中隔由宫颈内口开 始到宫底,超声显示内膜呈V形。
• 横切纵隔可呈现回声失落。
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思路
有无子宫; 子宫外形; 子宫大小; 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有无宫腔; 宫腔形态; 子宫旁有无包块及其它异常回声
鞍形子宫的超声诊断
<10mm
• 宫底横切显示外缘稍内陷, • 内陷深度于小10mm; • 宫底部肌壁局部增厚,可
稍向宫腔突起,可正常; • 子宫体、宫颈正常
中隔子宫(纵隔子宫)
• 形态原因:两侧中肾旁管已经管全融合,但中隔 吸收受阻形成纵隔,
• 既往称为纵隔,近年来多数学者称为中隔,因为 其隔不一定呈绝对的纵、形,可为斜形,甚至类 似横形。
卵子受精后着床在残角子宫。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表现
• 早期妊娠部分无症状,可有下腹隐痛、不规则 阴道流血;
• 中期妊娠,残角子宫不能因胎儿的增大而相应 增大,发生自然破裂或流产;
• 晚期妊娠,能妊娠到晚期的占10%以内,可能 维持到足月妊娠或过期妊娠,部分因胎盘功能 不全导致死胎。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及破裂征兆
双子宫
• 形成原因:两侧中肾管发育后未完全融合,各 自发育继而形成两个子宫;
子宫先天畸形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9
所以超声诊断考虑该包块 与子宫畸形有关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0
小结
二维超声宫底部横断面、三维
超声冠状面是判断子宫畸形的重要
断面。确定有畸形后再进一步分类、
分程度。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1
讨论
子宫畸形临床不少见,子宫的冠状面是 判断子宫畸形的重要切面,而二维超声很难 显示此切面,没有经验的超声医生易误漏诊。 三维超声可重建出子宫的冠状面,直观地显 示子宫内膜形态,能增加诊断信心,提高子 宫畸形及其相关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副中肾管最尾端与泌尿生殖窦 连接异常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阴道腔化异常
阴道闭锁 阴道闭锁并阴道尿道瘘 阴道斜隔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阴道闭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4
阴道下段闭锁并阴道尿道瘘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5
阴道斜隔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6
双角子宫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7
处女膜闭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8
C平面成像正常子宫等腰三角形 内膜(分泌期)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9
单角子宫柱形内膜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0
二维超声宫底部横断面
正常子宫
单角子宫
椭圆形内膜
圆形内膜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1
C平面成像
正常子宫 等腰三角形精内选2膜021最新课件
单角子宫
柱形内膜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2
谢 谢!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超声诊断标准
非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对于这两种子宫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就这两种子宫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一、非全纵隔子宫的超声诊断标准1. 子宫前置根据超声波检查,子宫前置的诊断标准为子宫位于盆腔前方,与膀胱贴近,前庭部位较大,可见膀胱、前庭部与子宫颈形成一条直线。
2. 子宫前倾超声检查中,如果子宫向前倾曲度较大,且前庭部较短,则可诊断为子宫前倾。
3. 子宫前倾合并前置如果在超声检查中同时出现子宫前倾和子宫前置的情况,则可诊断为子宫前倾合并前置。
4. 子宫旋转子宫旋转可根据超声检查发现子宫体的旋转或扭曲,以及输卵管的异常位置来进行诊断。
5. 诊断注意事项在进行非全纵隔子宫的超声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在月经期进行检查,不然会因子宫充血、体积增大影响诊断结果。
应选择技术熟练的医生和专业的仪器进行检查,以确保诊断准确。
二、弓形子宫的超声诊断标准1. 子宫外形异常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到子宫形态异常,呈现为双角状或弓形状,子宫颈变细或消失。
2. 子宫内膜异常超声检查中可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如不规则增厚、囊性变化等情况,进一步提示可能存在弓形子宫。
3. 输卵管异常在弓形子宫的超声诊断中,还可以通过观察输卵管的异常位置来进行诊断。
4. 诊断注意事项在进行弓形子宫的超声诊断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在月经期进行检查,选择技术熟练的医生和专业的仪器进行检查。
通过对非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超声诊断标准进行了解,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对相关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妇科疾病是女性朋友们常见的疾病,而非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则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两种子宫畸形。
对这两种疾病的超声诊断标准有了前面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非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临床表现、可能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案,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认识和处理这两种常见的子宫异常。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标准及思路
定义和分类
01
02
03
04
05
子宫畸形是指女性生殖 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出现 的结构异常,包括形态 、大小、位置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将子宫畸形分为不 同的类型。
根据形态学分类:根据 子宫的形态特征,可以 将子宫畸形分为鞍状子 宫、单角子宫、双角子 宫、纵隔子宫等多种类 型。
根据位置分类:根据子 宫的位置不同,可以将 子宫畸形分为前倾前屈 位、前倾后屈位、后倾 后屈位、水平位等。
根据大小分类:根据子 宫的大小不同,可以将 子宫畸形分为正常大小 型、增大型和缩小型。
根据病因分类:根据子 宫畸形的病因不同,可 以分为先天性异常和后 天性异常两大类
02
子宫畸形的种类和特征
子宫畸形分类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标准及 思路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子宫畸形的种类和特征 •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标准 •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思路 •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的难点和挑战 •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的优化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子宫畸形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疾病,可导致不孕 、流产、早产等问题。超声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子宫畸形的常 用方法之一,因此制定子宫畸形超声诊断标准及思路十分重 要。
目前尚无统一的子宫畸形超声 诊断标准,部分诊断标准仍存 在争议,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
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挑战性因素
技术因素
超声诊断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能 水平对子宫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 影响。经验不足或技能不熟练的 医师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和判断子 宫畸形。
仪器因素
超声仪器性能和参数设置也会影 响子宫畸形的诊断效果。高分辨 率、高频率的探头和适当的仪器 参数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 确性。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心得报告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心得报告当我在临床实践中参与子宫畸形超声诊断时,我对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按照给定的格式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更清晰地表达我的思想。
一、子宫畸形超声诊断心得报告1. 引言子宫畸形是指子宫形态结构异常,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异常。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通过我在子宫畸形超声诊断方面的实践经验,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并发现了一些特点和问题。
2. 子宫形态畸形的超声表现根据超声影像学的特点,我将子宫形态畸形分为三类: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双角和子宫纵隔畸形。
首先,子宫发育不良在超声上表现为子宫体积小、宫腔狭小且形态异常。
其次,子宫双角指的是子宫角度较大,子宫角与子宫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错开。
最后,子宫纵隔畸形是指子宫内膜纵隔增厚,子宫两侧都可见到子宫角。
3.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的注意事项在实践中,我发现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超声操作的水平和技术对于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至关重要。
其次,对于复杂的子宫畸形病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准确性。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子宫畸形,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变异,采用不同的超声检查方法和参数。
二、子宫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心得1. 形态学特点及超声表现子宫发育不良是最常见的子宫畸形类型之一。
在超声图像上,其主要特点是子宫体积小,宫腔狭小且形态异常。
此外,还可观察到子宫角形态畸形、宫腔纵隔增厚等。
2. 超声诊断步骤和技巧在诊断子宫发育不良时,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技巧。
首先,需要在扫描过程中充分排除其他因素对子宫形态的影响。
其次,根据子宫体积和宫腔形态的异常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以便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 误诊和难题在子宫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中,我也遇到了一些误诊和难题。
其中,妊娠早期子宫形态变化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我们常常容易混淆的情况。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子宫畸形及三维成像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8
大于10mm:不全双角子宫 小于10mm:不全纵隔子宫
精选PPT课件
19
5.纵隔子宫
精选PPT课件
20
精选PPT课件
21
精选PPT课件
22
6.弓形子宫
宫底部肌层增厚,向宫腔内轻度突出,大于 5mm,小于10mm。
子宫大小26x30x17
精选PPT课件
8
2.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
精选PPT课件
9
2.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
单角子宫旁可见纤维组织束与其相连
精选PPT课件
10
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
精选PPT课件
11
3.双子宫
两个完全分开的单角子宫,两个宫颈相邻 但是完全分开。常伴阴道纵隔或斜隔。
精选PPT课件
12
3.双子宫
30
宫内节育环
精选PPT课件
31
宫内早孕
精选PPT课件
32
宫腔粘连
二维:内膜连续性中断 三维:内膜局部缺失
精选PPT课件
33
病例:临床怀疑单角子宫
精选PPT课件
34
精选PPT课件
3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精选PPT课件
23
精选PPT课件
24
精选PPT课件
25
7.己烯雌酚相关的子宫畸形 (T形子宫)
精选PPT课件
26
宫腔内容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
• 形成原因:一侧中肾 旁管发育,另一侧发 育不全,形态残角子 宫;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分型
• 依据残角子宫 • 1型:残角子宫有宫腔,与单角 子宫腔相通,有月经,无症状, 有无宫腔及宫 易漏诊; 腔是否与单角 子宫相通分为 • 2型:残角子宫有宫腔,与单角 子宫腔不相通,经血不能排了, 3型。 进行性痛经,宫旁形态包块, 易误诊; • 3型:残角子宫无宫腔,仅与单 角子宫相连,有月经,无症状, 易漏诊
谢谢
鞍形子宫的超声诊断
<10mm
• 宫底横切显示外缘稍内陷, • 内陷深度于小10mm; • 宫底部肌壁局部增厚,可 稍向宫腔突起,可正常; • 子宫体、宫颈正常
中隔子宫
• 形态原因:两侧中肾旁管已经管全融合,但中隔 吸收受阻形态中隔, • 既往称为纵隔,近年来多数学者称为中隔,因为 其隔不一定呈绝对的纵、形,可为斜形,甚至类 似横形。
始基子宫(痕迹子宫)
• 形成原因:两侧中肾 旁管向中线延伸会合 后不久便停止发育。 • 超声: • 在膀胱后方可见条索 状肌性实性结构; • 子宫小,长径小于1030mm,三径之和小于 55mm,宫体宫颈分界 不清楚,无或有宫腔 线;无月经; • 可见正常卵巢。
幼稚子宫
• 妊娠晚期或出生后到青春期 前子宫停止发育; • 临床表现:闭经、月经过少、 痛经、不孕、宫颈机能不全
双子宫
• 形成原因:两侧中肾管发育后未完全融合,各 自发育继而形成两个子宫; • 双侧宫颈可分开可相连; • 各有一侧附件; • 常有双阴道、中隔阴道或斜隔阴道; • 无症状,不影响妊娠
双子宫的超声诊断
• 经腹超声可作出明确诊断, 经阴道检查更能确认; • 横切可见两个宫体呈蝶状, 宫体内膜回声分开; • 纵切可见两个宫体及两组内 膜回声。
• 破裂因素 • • 残角子宫壁薄或发 • 育不良,不能随胎 • 儿的增大而增大, • 发生破裂; • 蜕膜形成缺陷,发 • 生胎盘植入,绒毛 可穿透本身较薄的 子宫壁而发生破裂。 破裂征兆 突发剧烈腹痛; 因大量内出血而导致休克; 胎囊排入腹腔,胎盘还在 宫腔内; 胎囊排入腹腔后继续妊娠, 腹痛减轻,胎动时腹痛加 重。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的妊娠合并症
• 残角子宫妊娠率为0.001%-0.0082%; • 残角子宫壁薄,易发生破裂; • 子宫蜕膜形态缺陷,胎盘植入发生率为11.9%, 远高于正常妊娠的0.005%;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的妊娠机制
• 发育侧输卵管的受精卵外游到残角子宫腔着床; • 残角子宫侧输卵管的受精卵着床; • 通过发育侧宫腔到残角宫腔,由同侧卵巢排出的 卵子受精后着床在残角子宫。
yingxiangaiaiyi@
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 徐其国
郫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前言
• 子宫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几乎每一本超声书本上都 作了不同程度的讲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 真正检出的却不多,一是此方面病例确实不多, 二是部分病例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而 被我们漏诊,尽管打开书本时感觉思路清晰,但 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感到很茫然,因为部分子宫 发育异常存在相似的声像图表现和过渡的特征, 导致诊断困难,在听完马小燕主任的分析后,经 过实际运用,本人觉得实用性较强,所以罗列出 一些要点供同行参考。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的超声诊断
• 1型:超声诊断困难,因其与单 角子宫腔相通而无症状,易漏 诊,可发现发育侧子宫倾斜, 或呈柳叶状,于呈一侧发现肌 性结构突出; • 2型:有症状,诊断相对容易, 于单角子宫一侧可见厚壁的包 块,可为低弱回声,可为混合 性回声 • 3型:因无宫腔、无症状,易漏径线之和 小于55-85mm; • 有宫腔,有或无内膜; • 宫体与宫颈比等于1比1 或2比3; • 可见正常卵巢。
单角子宫
• 形成原因:一侧中肾旁管发育, 另一侧不发育; • 仅有发育侧的输卵管、卵巢,未 发育侧的输卵管、卵巢多数缺如。
单角子宫
• 超声:子宫形态失常,呈 梭形或柳叶状,不能显示 正中矢状而; • 子宫内膜偏向一侧; • 可见同侧正常卵巢; • 仅可见一侧子宫动脉。
概述: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分类
• 1、先天性无子宫 • 2、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始基子宫 • :幼稚子宫 • 3、子宫宫腔形态异常:双子宫 • :残角子宫与单子宫 • :双角子宫与鞍形子宫 • :中隔子宫
先天性无子宫
• 形成原因:两侧中肾旁管未到中线融合前便停止 发育,则无子宫形成; • 常伴有阴道发育不良,阴道畸形或部分无阴道; • 经腹超声不能发现子宫图像,可见阴道或形态异 常的阴道回声; • 可见正常卵巢。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表现
• 早期妊娠部分无症状,可有下腹隐痛、不规则 阴道流血; • 中期妊娠,残角子宫不能因胎儿的增大而相应 增大,发生自然破裂或流产; • 晚期妊娠,能妊娠到晚期的占10%以内,可能 维持到足月妊娠或过期妊娠,部分因胎盘功能 不全导致死胎。
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及破裂征兆
双角子宫
• 形成原因:两侧中肾旁管大部分融合后中 隔消失,宫底部融合不全,双侧各有一个 角突出。
双角子宫的超声诊断
• • • • 宫底处横切面呈羊角状; 凹陷处大于10mm; 两个内均显示子宫内膜; 宫体下段、宫颈形态正 常。
>10mm
鞍形子宫
• 两侧中肾旁管大部分融合后中隔消失,宫底部 轻度融合不全,轻度向子宫腔内陷。
中隔子宫的分型及超声诊断
• 不全中隔:中隔止于宫颈内口 以上的任何部位,超声显示宫 内膜呈Y形;
• 完全中隔:中隔由宫颈内口开 始到宫底,超声显示内膜呈V形。 • 横切中隔可呈现回声失落。
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思路
有无子宫; 子宫外形; 子宫大小; 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有无宫腔; 宫腔形态; 子宫旁有无包块及其它异常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