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地位与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况。

2、教师职业道德的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整体素养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育性:
教师职业道德有明确的育人指向性,以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培养早就学生健全人格为目的。

(2)示范性:
教师的高尚言行、完美品德,是学生直接模仿和接受感化的来源.
(3)创造性: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付出创造性劳动。

(4)社会性:
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培养“四有”新人,“四有"新人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新一代高素质的优秀公民。

教师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按照明天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塑造人才,还在于明天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由今天所培养的一代公民去实现.教师职业,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密切相关。

(5)无私性:
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非计时性与非计件性。

教师付出的不仅是青春年华,甚至是毕生心血.教师应自觉地尽义务、做奉献。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

1、教师职业理想: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热爱学生;
第三,献身教育事业;
第四,用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职业责任,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要求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更有肯于
吃苦的精神。

4、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
5、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第一,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懂得教育规律;
第三,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6、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良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有强烈的教育信念,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常反思并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7、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是指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8、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教师荣誉一方面可以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另一方面可以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师德对教师的调节作用是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的能力,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师德对教师的调节作用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师德对教师的教育作用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2、师德对学生其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3、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
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
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师德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教师师德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个人思想和教师
职业行为中表现出的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包括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

即知、情、信、意、行。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到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一、教师义务:
(一)教师义务的涵义:
教师义务是人民教师的一种社会属性,教师义务既是社会、教师集体用以调节教师行为的手段,也是从教师个人自身的责任、良心和荣誉角度出发,调节教师教育行为的手段。

第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第三,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二)教师义务的作用:
(1)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2)教师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循教师道德要求,选择最佳教育行为;
(3)教师积极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师良心:
(一)教师良心的涵义: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二)教师良心的特点:
1、公正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4、内隐性;
5、广泛性。

(三)教师良心的作用:
1、指导作用;
2、监督作用;
3、评价作用。

三、教师公正:
(一)教师公正的涵义: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二)教师公正的内容:
1、坚持真理;
2、秉公办事;
3、奖罚分明。

(三)教师公正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5、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四、教师荣誉:
(一)教师荣誉的涵义: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和自我意识。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荣誉的表现有: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
(二)教师荣誉的作用:
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

最后,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任务:
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
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养成的前提。

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
教师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
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养成、知识和技能养成、心理素质养成.
1、思想政治和道德养成: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养成;
政治养成;
道德品质养成。

2、知识和技能养成:
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养成;
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养成;
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养成.
3、心理素质养成:
高尚的情感;
良好的情绪状态;
坚强的意志;
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水平。

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是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知即教师道德的认识及其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

知是道德养成的前提。

行即行为,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行动,是师德养成的目的。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动机是趋向于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和愿望。

动机是意识到了的行为动因,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
效果是人们行动产生的客观结果和后果,是人的行为的客观记录。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
他律,是指外部凭借奖惩以及各种制度规范等手段对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个人是指具有一定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以及某种个性和特殊利益的社会一分子.
社会是指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
(一)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2、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3、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养成,是师德养成的根本办法.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
内省就是自觉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

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绝不做任何不到的事情。

(二)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三)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教育实践是教师进行师德养成的现实基础,是检验师德养成的唯一标准。

教育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目的和归宿。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
(四)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五)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养成的根本办法.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与服务对象来看:
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向学生推销商品,向学生和家长索要财物,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不正确评价学生;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

与学生家长联系不密切;动则指责、训斥家长.
在利益的驱使下,只抓少数学生而放弃多数学生.
从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来看:
对学校漠不关心;
不尊重同事;
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
做不利于同事团结的事。

从教师与其职业的关系来看:
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不尽职尽责;得过且过,缺少进取心与上进心。

只教书不育人,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不认真备课上课,不认真批改作业,敷衍塞责。

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有偿家教。

从教师与公众的关系来看:
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行。

不遵守社会公德;言行违反社会公德。

语言规范和行为举止不符合教师的身份.
赌博,酗酒。

(二)教师职业道德不良的危害:
1、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是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
二是影像学深的心理发展;
三是影响学生的身体发展。

2、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
3、影响学校的发展;
4、增加教育的管理成本;
5、不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与成长。

二、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
(三)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约束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