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项目“属地化管理+ 本地化运营”五方共赢新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投资项目“属地化管理+本地化运营” 五方共赢新模式
创造单位:万宝矿产有限公司主 创 人:陈德芳 耿 一
创 造 人:贺丹萍 郑 娇 宋有文 杨进规
Exclusive Planning 独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新型国际分工网络,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

在海外项目建设中,不仅要面临建设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等“地下风险”,还会面临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社区关系复杂、投资政策不明确、安全环保难开展等“地上风险”。

缅甸蒙育瓦铜矿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地下风险”和“地上风险”,万宝矿产以推进属地化管理和本地化运营为抓手,充分发挥优势,寻求项目相关方支持;同时,对接国际标准,聘请专业咨询团队,畅通社区沟通机制,大力实施社区社会发展和长效发展计划,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多渠道释放惠民红利,形成了与项目所在地社区和村民共享项目发展红利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属地政府、合作伙伴、投资者、社区、员工五方共赢,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海外投资项目;属地化管理;社会责任
万宝矿产有限公司(简称“万宝矿产”)成立于2004年10月,是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北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北方公司重要战略板块,万宝矿产承接了兵器集团资源开发板块业务平台,专业从事海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拥有缅甸L矿、缅甸SK矿、刚果(金)卡莫亚铜
钴矿和刚果(金)庞比铜钴矿四座在产矿山项目。

2019年,万宝矿产全年生产铜金属18.4万吨、钴金属4753吨,销售收入304亿元,利润总额17.3亿元,预计2020年实现铜金属产量约20万吨,钴金属产量约5460吨。

目前,保有铜金属资源量926万吨,钴金属资源量54万吨,其中缅甸蒙育瓦项目保有铜金属资源量646.5万吨,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湿法炼铜项目。

缅甸蒙育瓦铜矿位于缅甸联邦西北部实皆省南部,由莱比塘(L)、
萨比塘(S)、萨比塘南(S南)、七
星塘(K)四个矿体组成。

其中,缅
甸莱比塘铜矿项目(简称“L矿”)
主要承担L矿体的开发任务,缅甸
萨比塘与七星塘铜矿(简称“S&K
矿”)主要开发S、S南和K三个
矿体。

作为亚洲最大湿法冶炼铜项目,
缅甸蒙育瓦铜矿获得中缅两国政府支
持,同时也得到海内外各国媒体的高
度关注。

项目的成功运营,不仅给我
国带来良好资源收益,更加深了中缅
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已成为我国对
外投资项目典范。

截至目前,缅甸蒙育瓦铜矿完
成总投资15.47亿美元,L矿与SK
矿均实现达产达标,共生产阴极铜
约79万吨。

产品为LME(伦敦金属
交易所)A级标准阴极铜,纯度达到
99.99%。

一、实施背景
(一)深化合作,高质量共建“一
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
国际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发表重要讲
话时指出:“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
持续目标,要积极对接普遍接受的国
际规则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
展之路。

”这与他此前提出的“共商、
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以及“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理念一脉相承。

作为中央企业下属公司,万宝矿
产肩负着持续获取国家建设和发展紧
缺的海外优质矿产资源的重要使命。

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公司充分挖
掘自身行业优势,积极与缅甸合作方
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开展深度合作。

同时,万宝矿产还积极帮助缅甸项目所在地开发矿产资源,协助当地加强经贸往来,将当地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机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二)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基础
作为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色金属之一,铜具有资源分布密集、终端用途广泛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重要领域。

缅甸蒙育瓦铜矿储量丰富,并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开发缅甸蒙育瓦铜矿,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能有效缓解国内铜金属供需矛盾。

更重要的是对保障我国铜资源供给具有战略意义。

(三)促进中缅人文交流,构建命运共同体
“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发展两国关系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

万宝矿产介入缅甸项目时,该国正处在民主化进程当中,政治局势不稳定。

同时,当地经济基础薄弱,并没有形成浓郁的矿业文化。

如何确保矿业项目投资运营顺利高效展开,对投资方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此背景下,万宝矿产通过经贸合作,和当地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夯实民意支撑,以实现合作共赢,形成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高质量的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以带动就业、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等,力求拉近民心,改变民众的固有观念,来推动矿地协同发展。

(四)因势而动,全面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面临
建设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等“地
下风险”,还会面临政治局势复杂多
变、社区关系复杂、投资政策不明确、
安全环保难开展等“地上风险”。


升风险管控应对能力,对项目的成功
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蒙育瓦铜矿项目建设伊始,部
分别有用心的西方势力,对项目进行
打压,缅甸国内的一些政治团体也欲
借项目获取政治资本,导致项目两度
被迫停工。

项目存续风险不断增大,
后续建设推进困难重重。

对此,万宝矿产坚持筑牢底线思
维,通过建立完善的内外部风险管控
体系,强化风险辨识能力,做好风险
分层,分类研判,全面提升对政治、
疫情、安全环保、项目建设管理等方
面风险的抵御能力,确保重点领域风
险可控。

二、内涵和主要做法
缅甸蒙育瓦铜矿项目在发展过程
中,一直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为目标,加强与项目各相关
方的沟通,积极发挥各方优势,切实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社会风险管
控,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经过多年实践,已建立了一
套接轨国际标准、符合公司管理实际、
行之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及社会风险
管理体系,在获得“社会许可”的同
时,保障了项目的建设和平稳运营。

(一)聚焦社会许可,积极对标
国际标准和良好实践
1.聘请专业咨询团队,与社区直
接建立互动关系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逐
渐认识到,仅依赖当地政府是不够的,
还需要获得“社会许可”。

为了提升处理社区关系和风险管
理方面的能力,项目公司专门引入英
国公共风险管理咨询公司China-I作
为顾问。

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公
司管理层和员工在社区沟通方面的能
力;一方面,帮助公司建立有效的社
区参与机制,获取居民诉求的一手信
息,提高公司响应居民诉求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从而建立信任,获得“社
会许可”。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China-I 作
为中立的“观察员”,全程跟踪沟通
过程,项目合作伙伴缅甸第一矿业公
司、经控公司和地方政府也共同派出
官员监督沟通情况,整个社区沟通过
程完全公开、透明。

2.构建高等级环保管理体系
万宝矿产是中资矿业行业在海外
资源开发的“排头兵”,积极贯彻落
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
建设纳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为
当地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公司严格执行世界银行IFC准
则(即国际金融公司准则)等国际惯
例及缅甸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并
充分考虑铜矿所处周边社区对环保的
诉求,融合了ESIA环评承诺,建立
完善了一套高标准的环境管理制度
体系。

2013年,万宝矿产聘请澳大利
亚Knight Piesold公司编制环境和社
会影响评估报告(ESIA),全面科学
系统地对矿区建设所产生的综合影响
进行评估,并制定项目环境管理计划
(EMP)和社会管理计划(SMP)。

2015年5月27日,项目ESIA
报告获缅甸环境保护与林业部正式批
复。

该报告在与项目所涉及33个村
庄村民进行充分沟通与协调的基础
上,历时20个月,历经13次大型技
术研讨会讨论,解决了600多项技术
问题,先后经过缅甸专家委员会、国
家环境委员会、缅甸内阁会议审核通
过,最终获得缅甸政府批准,是缅甸
政府正式批准的首个大型项目环评
报告。

Exclusive Planning 独家
将ESIA报告纳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成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实施环境保护和社区关系维护的执行指南,也为当地招商引资树立了环保评估典范。

2017年,环境管理体系成功获得SGS的审核认证,顺利通过三标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2018年1月,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向公司颁发环境合格证书ECC。

(二)建立社区参与、磋商机制,完善工作组织
1.成立社区关系维护小组,层层压实责任
2011年,缅甸国内政治局势巨变,在缅中资企业生产经营陆续遇阻,项目屡遭冲击。

受一些政治团体、激进组织的蛊惑,项目周边一些村民多次在矿区游行示威,阻挠项目正常施工。

在我国商务部、外交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大力支持推动下,公司上下不懈努力,使项目面临的政治、宗教、社会、环境等多重风险逐渐得到有效化解。

2012年,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区关系维护小组,设立公共关系部,负责制订项目中长期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战略,维护和改善社区关系;制订和实施以提升社区村民生存技能、为社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社区村民收入为目的的SME 项目计划。

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部,并设立CSD代表
2012年底,项目公司设立公共关系部,后更名为企业社会责任部(CSR部)。

2013年3月正式设立社区社会发展(CSD)代表队伍,该CSD代表队伍辐射受项目征地影响的33 个村庄,失地多的村庄选派1名代表,零星失地的村庄几村联合推举1名代表。

经召开村民选举大会胜选的CSD代表,在任期内兼职为项目和社区工作。

CSD代表成为加强双方沟通的桥梁。

同时,公司CSR部还设立“社
区沟通专员”,作为代表项目公司的
管理人员,负责协调CSD代表开展
工作。

(三)立足利益相关方,持续完
善沟通机制和工作流程
1.保持尊重态度,积极配合并协
调缅甸政府相关工作
2012年12月3日,莱比塘铜矿
项目特别调查委员会正式成立,以应
对项目存在的社会和环境争议。

项目
现场团队保持尊重态度,充分配合特
别调查委员会工作,利用各种机会与
缅甸政府各方进行沟通,化解彼此矛
盾,成功获得缅甸政府对项目的认可
和支持。

2.设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与合
作方共同发展
项目公司与缅甸政府、议会、合
作伙伴联合成立项目联合执行委员会
(JIT),定期举办会议以落实项目社会
责任要求。

会议确定:项目全面投产
后,各参与方每年从各自利润中拿出
2%,用于当地社区社会发展和开展企
业社会责任活动。

3.因地制宜开展社区沟通,社区
关系实现破冰
公共关系部门成员通过集会宣
讲、田间走访、入户谈心等一系列多
种形式的沟通活动,创造性地实现了
有效沟通,让更多的村民在更大程度
上了解和理解项目。

同时,在公共关系部设立了缅
甸CSD代表团队,由项目支付工资,
村民选举村里有影响、威望的村长或
长老担任成员,架起公司与村庄之间
沟通的桥梁,在收集和传递信息、组
织安排社区沟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用,在社区关系沟通上实现了破冰
之旅。

4.响应员工诉求,主动联系工会,
增强各方凝聚力
持续提高属地化管理水平。

为当
地员工举办各项技能竞赛、技术培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员工赴
中国考察交流;不断完善员工激励约
束体系、福利保障体系,培养主人翁
精神,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同时,积极倾听和满足员工合理
诉求,完善员工福利制度,不断提升
员工满意度。

主动与工会展开沟通,
落实其合理诉求,加强员工关系管理,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务关系。

(四)聚焦社区民生保障,加大
帮扶力度
项目本着共“铜”繁荣的目的,
进一步改善周边村庄、村民生活条件,
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性施行待业
补助金计划、社区社会发展计划(简
称“CSD项目”)、小微企业扶植计划
(简称“SME项目”),积极推行属地
化管理,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实现了政府、合作伙伴、投资者、社
区、员工五方共赢。

1.增加征地等赔偿,保障失地村
民权益
项目积极落实缅甸政府蒙育瓦
项目调查委员会出具的最终《调查
报告》建议,除按1894年《征地法》
以高于缅甸国家规定标准向失地村民
发放37.998亿缅币外,还额外向失地
村民增发了第二次土地补偿金52.645
亿缅币及第三次青苗补偿金34.596亿
缅币,使失地村民权益得到保障(见
表1)。

2.推行待业补助金计划,保证村
民基本生活
在与村民沟通中,反映最为突出
的就是“就业”问题。

为此,公司创
造性推出待业补助金计划,对项目建
设初期岗位不能满足村民工作需求、
村民不具备就业能力等情况,为村民
提供待业补助,以帮助他们在等待工
作机会时期仍有基本的生计保障。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绝大多
数村民支持。

截至2020年6月,项
目所涉及的35个村庄中共有1021户
失地村民已接受待业补助金计划,接
受比例为91.13%,共有983户开设待
业补助金银行账户,项目累计支付待
业补助金72.32亿缅币(见表2)。

3.实施新村搬迁计划,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针对因项目征地而搬迁的外眉、甘多、舍得、色多等4个搬迁村,项目重新选址建设新村。

较旧村而言,新村具有更为完善的生活硬件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截止目前,项目已实现345户村民的搬迁工作,完成比例为79.13%。

与此同时,为保障搬迁新村村民的生计,项目专门为新村村民制定搬迁安置政策,每家原始住户原则上可获得一个名额,具有优先就业的权利,
截止目前,项目已安置345名搬迁新
村村民(见表3)。

4.大力实施社区CSD项目,构
建命运共同体
根据项目运营情况,成立了社区
社会发展团队,并设立社区发展基金。

建设期内,每年拿出100万美元
用于当地社区建设;项目全面投产后,
各参与方每年从各自利润中拿出2%,
用于当地社区社会发展和开展企业社
会责任活动。

截至2020年6月,项目已累计
投入约1210万美元用于社区社会发
展项目,包括修路、通电通水、捐建
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极大的改
善村民的出行条件和教育环境。

此外,为帮助受项目影响的困
难家庭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资助了周
边51个村庄的大学生和十年级学生,
总受益人数12714人,累计发放金额
10.42亿缅币(见表4);为项目周边
75岁以上老人发放助老金,总受益人
数7121人,累计发放金额4.35亿缅
表2 待业补助金领取情况统计表
Exclusive Planning 独家
币(见表5);为项目周边50多个村庄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巡诊,截至目前,已治疗患者超过33万人次;向13个村庄捐赠了公共救护用车。

同时,还投入40万美元兴建16床社区医院,并于2014年7月竣工交付当地政府;向萨林基镇区人民医院拓建工程捐助1630万缅币,并捐赠相关病床床位及办公设施,以造福当地百姓(见表4、5)。

5.积极推进SME项目,建立产业工业园区
2013 年以来,为进一步和谐社区关系,公司积极发展SME 项目的需求。

但是,由于当地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多数人只会农耕,对于从事非农以外的产业不是很有热情。

为此,公司一方面从提升村民就业技能入手,发挥企业孵化器的作用,通过创办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基础
设施、资源和一系列的技术服务,培
育示范项目,促进安置就业。

另一方
面,从提高村民收入、带动就业入手,
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并将个别示范
性项目发展成为SME项目,有效提
高村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项目包括
运输队、采石队、建筑队、SME培训
基地(包括榨油、米粉、矿泉水生产
车间)、砖厂、PE管厂、预制板厂等,
已吸纳890余名村民加入其中。

开展
的所有SME项目,公司从中不获取
任何收益,完全造福于民,赢得了社
区欢迎,村民支持率持续提升(见
表6)。

6.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设标准
化蛋鸡养殖场
2017年,项目投资建立了蒙育瓦
地区首个无污染、自动化、规模化、
标准化的蛋鸡养殖场,并实现绿色循
环发展,填补了该地区无大规模养鸡
场的空白。

蛋鸡养殖场占地总面积约2英
亩,总共可养殖75000只鸡。

现有员
工均以缅籍员工为主,中方全力提供
技术及管理支持。

蛋鸡养殖场实行股份制,根据村
民失地面积大小等,计算其所占分成
比例。

目前,养殖场已完全交付村民
自主运营管理,实现月均产蛋约120
万枚。

自2018年4月至今,蛋鸡养
殖场已进行三次分红,实际分红金额
达1.95亿缅币。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村民
从养殖场获得分红,并有效增加失地
大户的获得感,提高生活水平;另一
方面,通过将旧村村民共同认可的失
地面积、院落面积等作为股份分成计算依据,使得公司获取第一手土地资料,对前期政府及经控在土地信息登记时造成的失误进行弥补,减少项目公司与村民之间的矛盾;还有一方面,在养鸡场项目运营过程中,公司可以与村民直接沟通,政策宣贯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改善了公司与村民村庄的关系,使搬迁和清表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基于良好示范,项目结合周边村民需求,拟第二批次新建8栋均容量为25000只的蛋鸡鸡舍,增加村民就业选择,大幅提升村民收入。

2019年9月,其中2栋鸡舍已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运营。

依托首个蛋鸡养殖场经营管理模式及经验,养鸡场目前运营情况良好,月均产蛋约110万枚。

剩余6栋鸡舍正在建设中。

7.实现属地化管理,开创互利共赢合作模式
为进一步推行属地化管理,推进人员配置和工作开展的精简高效化,
公司通过建立健全各类规章管理制
度,创新实践了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
新模式。

截至2020年6月,项目人员总
数约为6571人,其中中方员工438
人,其余全部为缅籍员工,属地化比
例达93%。

在组织管理上,由中方及外聘职
业经理担任公司领导,对各分管部门
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中方员工监督
缅籍主管,监控重点项目,把控核心
技术指标;各部门聘请优秀的缅方员
工担任业务部门主管、工段长、班组
长,全面实现由缅籍员工管理缅籍员
工;通过自上而下的扁平化结构,减
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
员,提高组织执行力。

在员工培养和激励上,通过各类
知识、技能培训等手段,为缅方员工
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理顺缅籍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开创了中缅员工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和
谐新局面。

8.弘扬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精神,
增进胞波情谊
2017年8月,缅甸爆发H1N1
流感疫情,蒙育瓦地区也深受疫情影
响。

项目及时安排医疗队进村进行医
疗知识宣讲,同时捐赠3000余只防
护口罩。

2019年5月,萨林基地区遭遇特
大风灾,钦敦江畔10余个村庄房屋
坍塌,受灾严重。

项目捐赠应急基金
5000万缅币,用于受灾村庄的灾后
重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
缅甸国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蒙育瓦
当地防疫物资紧缺,民众陷入恐慌。

项目积极协调项目合作方,联合当地
政府,及时组建沟通小组进村开展防
疫知识宣讲及答疑。

同时,向蒙育瓦
当地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
疫物资,累计投入超过1.26亿缅币。

Exclusive Planning 独家
在数次灾后援助过程中,项目公司快速响应,全力投入,有效地缓解了因物资紧缺、疾病突发等引发的突出矛盾,解决了灾民的迫切需求,受到当地政府、民众和中国驻缅甸使馆的好评。

(五)加强文化交流,传递万宝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央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排头兵,多渠道、多维度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风貌,使中央企业成为国家形象的名片、文化传播的使者、民心相通的桥梁。

1.积极传递万宝声音,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项目在缅甸设立了办事处,将外宣联系工作纳入办事
处正常工作范围,有效联络当地媒体,
定期进行广泛接触,以邀请报道、投
放广告等形式开展合作。

一方面,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主
动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及时化解舆
论风险。

同时,主动联系新华社、人
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
中国兵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
国际新闻台、国际商报、环球时报等
国内权威媒体和人民网、搜狐、腾讯、
凤凰、网易等知名网站,做好企业文
化品牌宣传,通过权威媒体的报道,
消除误解、引导舆论,用“好声音”
传播企业正能量。

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外交官访华
团、缅甸民盟代表团、缅甸NGO组
织和仰光媒体集团到北京参观访问,
进一步增强互信。

同时,积极参加当
地主办的中小型企业展会,宣传公司
为当地创办的SME企业,使参观人
员全方位了解公司各SME项目的操
作运营情况,将项目安全、环保、职
业健康等信息进行公布,让项目信息
公开透明,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民心
相通。

2.联合全国总工会创办交流营,
促进中缅职工精神
借助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对外交
流中心的平台效应,开展以中国工会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缅“促
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主题的中缅职工交流营活动,切实
加强中缅职工交流,夯实两国民心相
通的社会基础。

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主旨讲座、
互动交流、企业走访、实地考察等形
式,让缅籍职工亲眼见证中国改革开
放40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增
强缅籍员工在中资企业工作的荣誉感
和责任心。

通过开展中缅职工交流营
活动,为推动中缅两国职工交流与合
作,促进民心相通和共同发展,搭建
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了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