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和小黄》教学活动的反思(通用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蓝和小黄》教学活动的反思(通用4篇)
《小蓝和小黄》教学活动的反思篇1
今天上午,我的主题教学活动是《小蓝和小黄》。

《小蓝和小黄》是美国李奥尼的作品,是关于颜色会有趣变化的绘本。

大致内容是小蓝和小黄是两个好朋友,小蓝因爸爸妈妈出门而去找小黄一起玩的时候就抱在了一起,变成了小绿,结果谁也回不了家,因为蓝爸爸蓝妈妈不认识小绿,黄爸爸黄妈妈也不认识小绿,最后他们哭啊哭啊,又变回了小蓝和小黄,然后小蓝带着小黄去找蓝爸爸蓝妈妈,经过抱一抱后知道原来真的会变成小绿,于是,大家一起去找黄爸爸黄妈妈,大家一起拥抱,慢慢地,都变成了小绿。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还渗透了一个颜色变化的秘密,就是蓝色和黄色融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

蓝色和黄色融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更好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的特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我特意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请了一位穿黄色衣服的孩子进行拥抱,体验好朋友见面时热情、友好的拥抱。

为了让幼儿理解“融合”,我边讲述故事边进行示范、演示。

将准备好的黄色和蓝色的颜料,倒进透明的杯子,并进行搅拌。

这一演示过程,小朋友都看得非常仔细,知道了黄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变成绿色。

并且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进行了演示。

今天的活动通过直观的方法让幼儿知道绿色的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颜料调和这个过程,只是请到了几个小朋友上来演示。

看到小朋友那种期盼的眼神,还有没有请到的小朋友那种失落的眼神。

建议这个活动分成两个课时完成,在第二个课时,可以让幼儿玩玩颜色。

可以在幼儿用毛笔沾上颜料涂在纸上进行融合。

相信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操作,会更好地理解颜色的变化过程。

《小蓝和小黄》教学活动的反思篇2
本周的教学主题是“彩色世界”,于是我把绘本《小蓝和小黄》
纳入教学活动内。

《小蓝和小黄》是美国李奥尼的作品,是关于颜色会有趣变化的绘本。

大致内容是小蓝和小黄是两个好朋友,小蓝因爸爸妈妈出门而去找小黄一起玩的时候就抱在了一起,变成了小绿,结果谁也回不了家,因为蓝爸爸蓝妈妈不认识小绿,黄爸爸黄妈妈也不认识小绿,最后他们哭啊哭啊,又变回了小蓝和小黄,然后小蓝带着小黄去找蓝爸爸蓝妈妈,经过抱一抱后知道原来真的会变成小绿,于是,大家一起去找黄爸爸黄妈妈,大家一起拥抱,慢慢地,都变成了小绿。

这是不是有趣的故事呢?
我用了flash的进行了这个教学活动,因为三原色之二小蓝和小黄的重点部分是关于变成小绿这个三间色之一的变化过程用flash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我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的:一是小蓝和小黄抱一抱变成绿色;二是不能一个人出门。

在我引导幼儿看了一遍课件后,孩子们对故事的名字没有记住,却记住了这个重点的变色过程和结果,因为这个变色过程很形象很生动也很有趣,可见孩子们对知识的难点只要通过适合他们的方式就能让他们得到收获。

在看第二遍之前我要求:看完了,要告诉我故事的名称和发生了什么故事?结果,在第二遍看完后,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告诉我“小蓝和小黄”,对于故事内容也能在我的引导下叙述完整,真的很棒!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在操作过程中,我用油画棒画了小蓝,一个小黄,在让他们抱一抱时,发现真的变成小绿了!这可让孩子们激动啊!于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一一进行操作,都变成了“小小魔法师”!就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让孩子们的知识点有了新的突破,完成了活动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另外,关于“小蓝没有听爸爸妈妈的话,自己出门找朋友了。

”这件事情是对还是错?我们师生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致决定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能自己一个人出门,应该不要出去,要么和爸爸妈妈拉拉手再出去玩。

其实绘本教学是很有趣的,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挖掘,也可以从哪个角度深入,及时针对班内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能力发展水平进行适时适宜的指导才是最需要的。

《小蓝和小黄》教学活动的反思篇3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绘本,撕纸的图案,两个颜色代表两个孩子,
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拥抱之后变成了绿色。

回家时爸爸妈妈认不出他们,眼泪使得他们恢复了原样,又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

一种友情、一种浓浓的亲情,很温暖。

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且真正投入到情境中来,和小蓝、小黄一起开心,一起伤感。

故事同时隐含颜色变化的规律——蓝和黄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

更深层的含义是绿色象征友好、象征温情。

当我放出第一张图片时,就有孩子非常准确地说出了故事题目:《小蓝和小黄》。

甚至有孩子说出:“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了绿色”。

不禁愕然:孩子们知道呀。

如何讲这个故事呢?如何给这些懂得故事内容的孩子更深层次的提升呢?脑中在思考,故事开始了。

“这是小蓝,小蓝的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孩子们从图中很自然地判断那两个大的蓝色色块就是小蓝的爸爸妈妈。

“小蓝有好多朋友,是”——孩子们开始接:“红色、黄色”。

红色是孩子们熟悉的,因为上调整已经认识了,难点是那个橙色,于是将这个难题抛给了听过故事的小朋友,他告诉了孩子们:“是桔色”。

“小蓝最好的朋友是小黄,他就住在街对面,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


“我是小蓝,谁跟我玩藏猫猫的游戏?”好多小手举起来。

“好,我要和小红玩游戏,小红快躲起来。

”于是,那些找到身上有红色的孩子伏在了桌上。

进入下一幅图,孩子们自然看懂了:“他们在玩圆圈的游戏。


又一幅图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在做什么?”看到排得整整齐齐的颜色,孩子们在猜:他们在睡觉、他们在排队喝水、他们在排队做操、他们在吃饭、他们在上课。

“在学校里他们整整齐齐排排坐,放学了,他们又跑又跳。


“一天,妈妈要去买东西,她对蓝蓝说:‘你待在家里别出去’。

可是小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了,唉,街对面的家里没有人。

”孩子们跟着小蓝开始心焦——小黄去哪里了呢?他们小脑袋里肯定在思考。

“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终于在拐角处找到了小黄,他们开心
地抱在了一起。

”孩子们跟着一起开心,有两个小家伙竟然也抱在了一起。

“抱啊抱啊,他们越抱越紧,最后他们变成了绿色。

”孩子们的心情随之阳光、心动,浓浓的友情感染了他们。

“然后,他们去逛了公园,他们——”这是个孩子们不一定知道的地方。

他们开始猜:地下、水沟、小路、公园的路、隧道。

最后叫上看过书的那个小家伙,他说出了“隧道”,简单讲解了隧道,故事继续——
“他们追着小橙玩,他们又一起——”不用多说,孩子们看图马上接:“爬高山”。

“啊,好累,他们回家去了,可是蓝爸爸和蓝妈妈说:‘你不是我的孩子小蓝,你是绿的’,他们去找黄爸爸和黄妈妈,可黄爸爸黄妈妈也说:‘你不是我的小黄,你是绿的。

’”忧郁的语调整将孩子们带进了忧虑,教室里一片寂静,连那个早就知晓故事内容的小家伙也不说话了。

“他们哭了,流出了黄眼泪和蓝眼泪,他们哭啊哭啊,直到全部变成泪水,最后他们把自己全部收拢起来‘现在爸爸妈妈能认出我们了吧。

’”孩子们眼中充满希望。

“蓝爸爸蓝妈妈见到小蓝,开心极了,又是抱又是亲。

”孩子们脸上一下子洋溢了阳光,心情随之明朗。

“他们也抱了小黄,发现他们也变绿了,现在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们走到街对面去报告好消息,大家高兴地相互拥抱,孩子们一直玩到吃晚饭的时间。


故事结束了,吸取上次的教训,不再不识趣地进行提问了,只是再次播放图片,和孩子们一起重温这美好、温暖的故事。

我轻轻地讲述,孩子们静静地体会……
孩子们和小黄、小蓝一起经历了玩耍时的快乐、找不到朋友时的焦虑,爸爸妈妈不认可时的伤心,最后大团圆时的幸福。

看似一个简单的关于颜色变化的故事,却深含着浓浓的情感。

相信这些美好的情感一定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反思:
现在孩子信息量很大,不少孩子发现比较超前,对一些故事都比较熟悉,他们并非第一次与之相遇,我如何在活动中能照顾到这一类孩子,让他们的思维更进一步,让他们的认知更上一层呢?课前得认真研究教材,心中有相关的准备才行。

《小蓝和小黄》教学活动的反思篇4
在组织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中,由于资料有限,在活动中没能给孩子们每人一本图书阅读,但是我从网上下载了绘本的ppt,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看。

孩子们虽然没能进行独立地阅读,但是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看,一起交流,整个活动仍然很成功。

一、选择的绘本要吸引孩子的眼球
色彩鲜艳、画面丰富的绘本固然是孩子们喜欢的,但是画面简单却能给孩子想象空间的绘本亦是孩子们所喜爱的。

《小蓝和小黄》是一本有关颜色混合后变化的科普绘本,画面很简单,就只有一些颜色的色块加上一些背景。

但是作者配上了简单的文字之后就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图书。

书中描写了小蓝和小黄两位好朋友在一起玩耍,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通过拥抱(颜色的混合)使小蓝和小黄产生了变化,让孩子们从直观眼睛观察认识到颜色是可以通过混合而产生变化的。

作者借助了故事情节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简单的科学知识,这样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枯燥,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新奇。

二、活动中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因为绘本中主要是以画面来体现的,文字只是陪衬而已,孩子们完全可以根据图画的阅读来理解绘本的内容,而不一定非要借助老师讲解书中的文字才能理解故事内容。

因此,在阅读绘本中,教师要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而且要让孩子们主动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绘本中所看到的一些东西。

不管孩子们表达的是否恰当,教师都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因为只要不是让孩子回答问题的这种表述,孩子们的表达就是自由的、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恰当与不恰当的区别。

当孩子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也不可否定孩子的表述,而是建议或
者帮助孩子用更合适的语句来表述,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今后表达的意愿。

绘本的阅读是要靠孩子们自主阅读的,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抹杀的孩子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科普绘本最后要回归到生活中
一切的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科普绘本都是根据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来创作的。

作者创作科普绘本的初衷,就是想让孩子们在阅读绘本故事中能够自然地掌握科学知识。

当孩子们从科普绘本中阅读掌握到的科学知识后,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和总结,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或者能联想到同一个科学原理运用到不同的生活方面。

这样让孩子们阅读科普绘本的意义就达到了。

在阅读科普绘本中我们教师的作用是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科学,更要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