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和特点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和特点
的比较
比较
摘要: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质的变革,美国、普鲁士代表了不同的农
关键字:革命道路;进程;特点
1引言
在近代农业革命出现之前,世界人口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农业制度和农业技术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

近代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1905年~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主要是从土地所有权变革的角度,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农业演进的两种方式,既可以走改良的道路,也可以走革命的道路。

这两种客观上可能存在的按资产阶级方向发展的道路,可以叫作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

2美国农业革命道路概述
2.1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
2.1.1自由占地运动
最初,殖民者妄图在北美的13块殖民地上建立封建秩序,但是,大量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存在和劳动力缺乏,使殖民者试图实行严格人身依附和农奴劳动的封建庄园制的梦想破灭
了。

13个殖民地未来留住劳动力,采取了低额地租的办法。

在整个
殖民时期,许多地区的小农自由占有土地,小农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明显地呈现出美国式道路的倾向。

独立战争过程中,废除了长子继承和割地租,投靠英王的托利党人的
地产被没收,并按500英亩一份出售。

至此,在美国东北部地区铲除了仅
有的封建残余,小农自由占地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2.1.2
国有土地私有化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尽一切可能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领土一律宣
布为国有,是当时世界上拥有国有土地最多的国家。

到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有土地的面积继续增加,达到10亿多英亩。

林肯为了争取民心击败南方奴隶主,1860年颁布了《宅地法》。


后又颁布了《木材种植法令》和《荒芜土地法》,使人们以更低价获得了
更多的土地。

《宅地法》终于实现了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的原则,农民在没
有被剥夺和受欺诈的情况下获得了土地私有权,自由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终
于确立。

2.1.3雇佣制大农场
《宅地法》颁布后,小农的数量不断增加。

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在经历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之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土地集中的结果,一方面是大农场数目增加,一方面是小农迅速地失去土
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

雇佣制在农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资本主义雇佣
制大农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式道路取得了胜利。

2.2美国农业革命道路特点
美国式革命道路的特点是地主经济已经不存在,农民子啊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3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概述
3.1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进程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个两阶段:农奴制的复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3.1.1农奴制的复兴
德国在中世纪也算封建庄园制,14世纪末,与英国类似,德国农奴制瓦解,但到16世纪时,北河以东的德国恢复了农奴制。

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航线的西移对德国的贫困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德国在中世纪的繁荣一来的是汉萨
同盟对北欧贸易的垄断权和地中海贸易的繁荣。

2.市场发育的倒退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确定。

3.社会动荡造成了人们寻找保护的行为。

农奴制的复兴壮大了封建领主的力量,他们在18世纪后半期成功的阻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激进改革。

封建领主的实力是以后农奴制改革的重要阻力。

3.1.2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废除贵族的特权;废除农民对地主的徭役和地租义务;没
收和拍卖教会和流亡者土地;推行新的资产阶级民法;重划各邦的界限,把180个小邦合并成为39个邦,消灭了许多方圆只有数英里的骑士采邑。

拿破仑的入侵激起了德国的名族意识,普鲁士率先开始改革。

1807
年10月普鲁士首相斯太因在拿破仑支持下颁布《十月赦令》,但最后他
受到了迫害逃亡。

1810年新首相哈登堡继续推行改革,不得不采取与封
建领主和封建贵族妥协的方针,颁布了《调整法令》。

1848年到19世纪
70年代,普鲁士式道路取得了完全胜利。

1845—1846年的农民歉收、
1847年的经济危机和1848年2月的法国革命的胜利,使得德国在1848
年3月爆发了革命,试图实现国家统一和彻底废除农奴制,但是革命向贵
族特权阶级妥协了。

《调整法令》充分反映了妥协的政策。

《调整法令》
中虽然取消了赎买人的财产限制,降低了赎金,但仍要赎买。

3.2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特点
对于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列宁阐述为: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
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普鲁士式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
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农,广大农民在长达半
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业中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比较缓慢。

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保留的封建残余,一方面使大量雇工生活贫困,
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巩固了容克地主的
地位,而国内狭小的市场促使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拼命加紧夺取海外市场
和领土,把德国变成特别富有侵略性的军事主义国家。

4美国式道路与普鲁士道路的异同
4.1普鲁士道路的含义
所谓普鲁士道路是指把农奴主-地主经济转变为容克-资产阶级经济,是国家与地主阶级联手用暴力掠夺农民来完成“地主资本主义”发展,它破坏村舍、掠夺农民、摧毁原来的土地占有制,使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让有钱人去“任意洗劫”中世纪的农村,“为了走这条发展道路,就必须对农民群众和无产阶级连续不断的、有系统地、毫无顾忌的使用暴力”简单的说普鲁士道路就是容克地主利用政治力量把自己转换成资本家的过程
4.2美国式道路的含义
美国式道路就是以农民起来打倒天然首长,摆脱宗法共同体束缚的方式;而不是以天然首长剥夺农民,取消共同保护的方式完成资本主义变革
4.3不同之处
美国式道路的土地国有化特征,普鲁士道路的土地权贵私有化特征。

4.4相同之处
在列宁看来,无论是普鲁士道路还是美国式道路,他们都必须用暴力的方式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说明“暴力”其实是内在于资本主义发展之中的,暴力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参考文献
[1]高德步,玉珏.资本主义的兴起[J]世界经济史,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