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公开课获奖)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有理数的除法〔1〕
第四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那么,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那么,体会转化思想,会将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应用法那么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有理数除法的两种法那么.
3.关键: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1.小学里,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两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用除法,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求以下各数的倒数:
〔1〕-2
5
;〔2〕-0.125;〔3〕-1
3
7

五、新授
引入负数后,如何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呢?
例如8÷〔-4〕.
根据除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因为〔-2〕×〔-4〕=8
所以 8÷〔-4〕=-2 ①
另外,我们知道,8×〔-1
4
〕=-2 ②
由①、②得 8÷〔-4〕=8×〔-1
4
〕③
③式说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以-1
4
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以-4的倒数-
1
4

探索: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是否仍有除以a〔a≠0〕可以转化为乘以1
a
呢?[例如〔-10〕
÷〔-4〕]
从而得出有理数除法法那么: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法那么也可以表示成:
a÷b=a·1
b
〔b≠0〕,
其中a、b表示任意有理数〔b≠0〕
例如:
两数相除的商仍有符号和绝对值两局部组成,由于除法可转化为乘法,因此商的符号确定与有理数乘法类似,你能否得到与有理数乘法法那么类似的除法法那么吗?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这是有理数除法法那么的另一种说法,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灵活选用.
六、随堂练习
课本第36页练习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除法法那么,有理数的除法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转化为乘法,按乘法法那么进行.二是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一般能整除时用第二种方法.乘除混合运算,先统一为乘法,再按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的法那么计算.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38页习题1.4第4、6、7〔4〕~〔8〕.
九、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除法〔1〕
第四课时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15.2.2 分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
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
〔教科书〕例7 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教科书〕例8 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
(1) x x x x x 22)242(2+÷-+- 〔2〕)1
1()(b
a a
b b b a a -÷--- 〔3〕)2
1
22()41223(
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
x x y x y +--+ (2)22242)44122(
a
a
a a a a a a a a -÷-⋅+----+
(3)zx
yz xy xy
z y x ++⋅++)111(
2.计算24
)2121(a
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
六、答案:
四、〔1〕2x 〔2〕
b a ab
- 〔3〕3 五、1.(1)2
2y x xy - (2)2
1
-a 〔3〕z 1 2.原式=4
22--a a ,当=a -1时,原式=-31
.
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
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局部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B
I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那么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
[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
[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
〔演示课件〕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局部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
[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
,
,,AB AC BD CD AD AD =⎧⎪
=⎨⎪=⎩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
,,,AB AC BAD CAD AD AD =⎧⎪
∠=∠⎨⎪=⎩
所以△BAD ≌△CAD .
所以BD=CD ,∠BDA=∠CDA=1
2
∠BDC=90°.
[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标准.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演示课件〕
[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
[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
[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 ,∠ABC=∠C=∠BDC ,•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
[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
设∠A=x ,那么∠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 中,∠A=35°,∠ABC=∠C=72°.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稳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D C
A B
D C
A
B
D
C A B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
1. 如图,在以下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
(2)
120︒
36︒
(1)
答案:〔1〕72° 〔2〕30°
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
D C
A
B
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
答:∠B=77°,∠C=38.5°.
〔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
〔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
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
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
求证:AE=CE .
E
D
C
A
B
D C A
B
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
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
12,,,AD AD ADP ADC ∠=∠⎧⎪
=⎨⎪∠=∠⎩
∴△ADP ≌△ADC .
∴∠P=∠ACD .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
同理可证:AE=DE .
∴AE=C E .
板书设计
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20° C .80°和20° D .80°或50° 答案:1.C 2.C
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 ,那么其腰长为〔x+2〕cm ,根据题意,得 2〔x+2〕+x=16.解得x=4.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 、6 cm 和6 cm .
15.2.2 分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
E D
C A B P
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
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
〔教科书〕例7 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教科书〕例8 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
(1) x x x x x 22)242(2+÷-+- 〔2〕)1
1()(b
a a
b b b a a -÷--- 〔3〕)2
1
22()41223(
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
x x
y x y +--+ (2)22242)44122(
a
a
a a a a a a a a -÷-⋅+----+
(3)zx
yz xy xy
z y x ++⋅++)111(
2.计算24
)2121(a
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
六、答案:
四、〔1〕2x 〔2〕
b
a ab
- 〔3〕3 五、1.(1)22y x xy - (2)2
1
-a 〔3〕z 1
2.原式=4
22--a a ,当=a -1时,原式=-3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