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 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
这警示我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
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ﻪ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
础。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
ﻪ我校的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关怀人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分层目标:
一是通过对生命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二是强化对生命的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并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ﻪﻭ三是促进对生命的升华,使学生在认知和感悟生命的基础上,敬畏和欣赏生命,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ﻪﻭ四、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ﻪﻭ (一)内容:
ﻪ1)、珍爱生命的教育。
内容主要涵盖安全教育、品德修养教育等。
ﻪﻭ 2)、环境保护教育。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ﻪ 3)、生命科学教育。
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
4)、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生命。
ﻪﻭ
识自我、健全心理品质。
5)、生命塑造教育。
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感悟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ﻪ(二)方法ﻪ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等。
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就问题开展个案研究,并以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为个人课题的重要成果来呈现。
研究的途径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通过学科教学、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等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
ﻪﻭ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理论依据ﻭ研究对象是全校七至八年级学生。
ﻭ我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政治因素以及多种文化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这一切使得与原计划经济模式相匹配的学校教育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
学校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
反思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尽管有方方面面,但究其根源,却是无“人”的教育,它无视或蔑视生命的需要,与学生的生命——生活相脱节甚至相悖,采取简单化、灌输式的说教。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ﻭ第一:现代范式的道德教育内容的“理想性”,忽视对生命的现实关注,脱离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具体的、现实的生命需要来进行道德教育,可以说在道德教育中出现了生命的“空场”。
ﻭ第二:现代范式的学校教育过程的“无人性”。
当今学校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教育,
重视书本,重视知识,将个体生命的形成与发展视为外塑的产物。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命——生活相割裂,忽视了个体生命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致,形成个体生命人格的缺陷。
ﻭ第三:现代范式的学校教育手段的“说教与灌输性”。
现代学校德育以“美德袋”的形式进行灌输教育,忽视或无视学生的生命经历、感受和体验,忽视个体生命所处的具体的、现实的道德情境,以抽象的、单一的、绝对的“善”与“恶”、“正确”与“错误”为标准来要求和衡量个人的动机与行为。
ﻭ所以,本课题关爱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在对人、生命、道德教育及其关系再认识的基础上探讨生命教育问题,她主要缘于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对现实生命价值的失落之感,尤其是对转变学校德育中生命“空场”现象的责任感,回应社会转型对道德教育转型的要求。
它既不是与已有的道德教育“分庭抗争”,也不是与之无关的另外一套体系,而是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凸显对生命的关照,凸显生命在人的意识中的位置以及人对生命的关爱意识。
ﻪ五、国内外研究状况
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
早在1968年,他即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
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ﻭ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地教育思潮。
比如,香港、台湾中小学已经有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和教育,在大陆中小学领域,近一、两年有少数省市和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福建华南实验小学和蠡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辽宁省XX年12月22日在沈阳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上海市也于XX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英国等西方国家即提出了所谓的“呼应课程”,以顺乎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
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我国的港台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
如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曾将XX年定为“生命教育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
这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
ﻭ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研究者所用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ﻪﻭ——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即“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
(台湾吴清基)ﻭ——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
(上海燕国材)
ﻪ——生命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增进发展生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
(台湾郑崇珍)ﻭ六、现有基础
(一)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
ﻪ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子课题“初级中学后进生成因及其干预研究”、已获结题,现申报继续参加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另有多个有关生命教育的市级课题与校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这些课题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可见,我校开展生命教育已有良好的实践研究基础。
我校图书馆有藏书近10万册且近200台电脑可上网查资料。
另外,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每学期都有足够的专项教科研资金投入。
校领导带头立项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和充足的课题研究时间。
参加课题研究的同志大部分是学校骨干教师,他们中有不少人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他们在教学第一线,对师生情况最了解,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广大教师取得了一定的教科研经验,参与教科研的
积极性空前高涨。
ﻪﻭ(二)已经做过的工作。
1)、生命教育课程开发ﻭ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我校开发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并有专门的任课教师与列入课程表的课时来实施该校本课程。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分五大部分,一是珍爱生命——安全教育;二是关爱环境——生存教育;三是认知生命——一周讲评;四是了解自己——心灵家园;五是理解生命——塑造自己。
ﻪﻭ2)、生命教育专题活动
ﻪ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有教育处牵头各班开展的以生命教育为主体的主题班会,有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有歌唱生命的歌咏比赛,有各类生命教育的专题板报,有各种活动,如:清洁家园、社区义工活动、为受灾地区捐款,及各种生命自救活动等。
如:模拟救火演习、远离香烟毒品活动等。
3)、组织生命教育活动打造生命教育环境ﻭ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列入综合活动计划。
在综合活动计划中,结合禁毒日、世界环境日、预防艾滋病日、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专题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等。
校园文化渗透生命教育,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在环境规划改造过程中充中考虑到生命教育,规划建设生命教育园地,并在楼道、墙壁等处布置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使校园时时处处渗透生命教育,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ﻪﻭ 4)、生命教育课堂
渗透ﻭ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强调了生命教育课堂渗透,全方位的灌输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时时对生命进行反思,不断的吸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努力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与拼搏的精神,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个人生活信心的立足点。
ﻪ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ﻭ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XX
1.课题立项,选定实验班年9 月至 XX年3月 )ﻪﻭ
ﻪﻭ2.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3.召开课题开题会及子课题的部署ﻭ第二阶段研究阶
1.对实验教师开段( XX 年4月至 XX 年8月)ﻭ
展课题研究相关问题的培训
2.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并进行研究ﻪﻭ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X年9 月至XX年3月)ﻪﻭ 1.进行阶段研究成果交
2.课题进行深入流和总结,开展中期研究成果推广工作ﻭ
研究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XX年 4 月至 XX 年9月)ﻪﻭ1.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角度,撰写相关的论文和行动研究报告。
八、创新之处:ﻭ 1、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大陆起步较晚,虽在少数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对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
吁”等理论探讨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
本课题尝试把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使关爱生命道德教育在中学德育中得到真正的实施。
具体途径是开设独立的校本课程——生命教育课程。
因为结合我国大陆的具体教学实际,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承诺生命道德教育要融入和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中,这些“豪言壮语”在现实中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本课题参考国内外已有生命教育教材,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实际,编制生命教育教材,在初一年级试行“长短课”,以确保生命教育的授课时间。
同时,组织学校政治、语文、生物学科教师分析本学科教材,挖掘对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闪光点,对学生渗透关爱生命道德教育。
2、本课题强调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提出使学生成为“优质自己”作为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价值期望。
提出“过好每一天”作为成为优质自己的生命焦点。
ﻪﻭ
3、本课题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活动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命故事”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我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通过“生命故事”帮助学生德性成长,从而促进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九、研究人员的组成与专长ﻭ本课题的负责人是我校副校长刘玉强,45岁,中学一级教师,曾担任过十几年的班主
任工作,有丰富的班级及学校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教师专业化培训经验,并负责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做好研究指导,提供研究所需图书资料并组织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相关的培训学习。
ﻪ课题组长张志刚,35岁,中学一级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十佳班主任,有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有较高的教育理论,善于总结。
该课题的申请书、开题报告、阶段总结、论文、均由其归纳整理。
ﻪ研究员郭成林,46岁,魏县二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担任过国家级课题的负责人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教育管理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善于总结,负责本岗位学生生命教育模式探讨研究,撰写阶段总结。
ﻪﻭ研究员连建忠,34岁,教导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
善于整理总结,负责材料收集整理和阶段总结。
研究员王改丽,31岁,中学二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
负责班级生命教育课例整理,并形成系统过程性材料档案。
ﻭ研究员张瑞丽,43岁,学校妇工委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心灵家园”校本课开发者,负责本学科范围内撰写论文,提供案例,调查问卷。
ﻪﻭ研究员郭海红,38岁,中学一级教师,“心灵家园”校本课开发者,负责本范围
内撰写论文,提供案例,调查问卷,负责查阅资料,打印整理资料。
ﻪ研究员徐洪福,34岁,中学二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
负责班级生命教育课例整理,并形成系统过程性材料档案。
并负责“周讲评”校本课研发与材料归纳整理和各个阶段总结材料整理。
ﻪ研究员陈晓静,26岁,中学二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
负责班级生命教育课例整理,并形成系统过程性材料档案。
研究员苗利东,岁,中学二级教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教改探讨欲望,班级管理经验丰富。
负责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分析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ﻪ研究员韩海英,32岁,中学二级职称,生物教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教改探讨欲望,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ﻪﻭ研究员栗娟,45岁,中学一级职称,生物教师,有丰富的生物教育经验和教改探讨欲望,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ﻪﻭ研究员华振国,32岁,中学二级职称,思想品德教师,有丰富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经验。
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ﻪ研究员侯香叶,42岁,中学一级职称,思想品德教师,有
丰富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经验。
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总之,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35岁,经验丰富,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较快,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各负其责,分工合作,能保证课题的按时顺利完成。
ﻭ十、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ﻪﻭ1、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ﻪﻭ 2、专题研究论文、论文集、专著;ﻭ3、生命教育的教材
4、实绩展览、活动展示(学生活动的记录、图片、反映该课题研究的录像资料等等)ﻪﻭ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ﻪ1.郑晓江.《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http: ∥philosop
ﻪ 2.史习燕.《少年暴力和爱育的缺失》.中国教育报,XX年8月23日ﻭ3.王学凤.《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 教育评论.XXﻭ4.张云飞.《呼唤生
5. 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艺命教育》[j].社会. XX(3)ﻭ
术》河海大学出版社。
XX
6. 伍芳辉《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出版社 XXﻪﻭ
7.田春利.《论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XX(2)
ﻪ 8. 吴珄《教育价值观的思考与实践》现代教育出版社
XXﻪﻭ 9.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班主任之友.XX(7)
ﻪ 10.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ﻭ 11.刘宣文,琚晓燕.《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XXﻪﻭ12.王一良《心理医生》台海出版社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