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
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方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文章所述的各种读书法都有着鲜明的儒学烙印,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方法的结论。
B. 南宋人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
C. 文章的每一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了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 文章在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证时,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获取新知识、取得功名、矫正自我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 读书要想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就必须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
D. 文章所论传统读书法,在现代社会看来有积极的参考、指导价值,但仍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二)实用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谣言从原来的人际点对点传播演变成了点对面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也更加恶劣。
肆无忌惮地传播谣言,不但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消解难得的社会信任,甚至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国家的安定团结。
当虚假信息和谣言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谁能为它们的飞速传播踩下刹车呢?
动物园的大象丢了!这个怎么听都像魔幻电影情节的网络谣言,就发生在五天前。
据北京警方发布的通报:本月10日,一网民在网上发布的“海淀区动物园丢失一头大象”的警情通报引发了关注。
经核实,这个消息是谣言,造谣人员毛某某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尤其是网络时代下的虚假信息与谣言,需要多个体系一齐发力才行。
一是完善的法律体系。
目前,无论是刑事法律还是民事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只是需要进一步细化。
二是加快诚信建设,诚信不单纯是自律,比如网民自律、企业自律,更多的是能够把诚信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摘编自“央广网”,《打击网络谣言需要社会合力踩下刹车》)材料二:
材料三:
近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的“医疗健康信誉管理专题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陈啸宏强调,诚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医疗健康行业信用体系的构建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民健康至关重要。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疗信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振华指出,信用医疗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特别是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医疗健康行业的信用管理,涵盖主体机构和个人行为,对于机构而言,信用管理有利于强化诚信在内涵建设中的基石作用,提升主体机构的社会品牌价值及行业影响力,提升个体公共道德观。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公共道德为标准,运用市场手段,使失信者接受社会的惩戒”,不失为我国医疗健康信用体系建设的前置措施,将有利于受戒者的教育与回归。
独立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及其开展的医疗信用评价认证工作具有独特作用,对加强社会监督,增强医疗健康机构与患者的信息透明与互动,客观公正地展示行业诚信情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以信用医疗为基石,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材料四: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
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勤勉、仁爱”;横滨翠陵中学的教育方针是“自立、诚实、实行”;泰星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品位和刚毅”,校长解释说,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待,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因为诚实,所以要一诺千金,以坚强的意志实现诺言。
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
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
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
据了解,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使法律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就能有效控制网络谣言。
B.日本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徳国更是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的职责。
C.微信朋友圈里的谣言类型可将其分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等七类。
由图中数据可知,民众对失实报道的关注度高于对安全报道的关注度。
D.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医疗健康行业信用体系尤其重要,以“公共道德为标准,应用市场手段,惩戒失信者"是其前置措施,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立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的成立,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机构,都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B.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中国当前的诚信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法理在诚信建设中的重耍作用。
C.根据材料二推断,不实报道被大量转发,可能会严重混淆民众视听,因此民众对相关媒体的报道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
D.根据材料四可知,日本和德国尤其重视青少年时期的诚信教育,日本主要通过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动的方式实现这一追求,而德国更侧重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6. —、三、四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
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
”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
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
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
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
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
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
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
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
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
挺进西北,开赴新疆——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
女兵很惹眼。
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
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
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儿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
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
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都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
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
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
起了大沙暴。
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
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去出不来。
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如同水的波纹。
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
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
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
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
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
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
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
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
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
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了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
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
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多年后,我了解到了各种版本的秦山和方歌的爱情故事。
其中一个讲述者是秦平沙,他是秦山和方歌的儿子,我们都是军垦第二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的情怀。
B.作者在文中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方歌在面对生命“湮灭”的秦山时内心的悲痛,写得极富感染力。
C.翻过祁连山,“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了歌”,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D.文章结尾为闲笔,虽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但对主旨帮助不大。
如删去结尾段,用“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一句作结,反而更显韵味悠长。
8.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谋篇布局,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6分) 9.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
少孤,依族父伯仁。
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
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
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
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
..,为黄门侍郎。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
..,迁庶子。
后主践位
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
为参军。
建兴
..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
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亮卒,祎为后军师。
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
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
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
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十一年,出驻汉中。
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
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
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如蔺相如是宦者令缪贤舍人。
B.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履至尊”“继位”等。
C.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而给予的褒扬性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祎能言善辩、外交辞令高超。
费祎受诸葛亮的委派出使吴国,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使得善于诘难的诸葛恪等人也不能占据上风,得到孙权的赞赏。
B.费祎安然若素,具有良好美德。
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
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先上车且沉静如常。
C.费祎机智聪明、善于调解矛盾。
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
费祎对他们分别劝解,晓以利害,让两人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费祎气度不凡、功绩名望突出。
魏军来犯,来敏在双方对弈活动中察探费祎,费祎面无厌倦之色;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功绩名望超过了蒋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5分)
(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哀郢①二首(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②徂岁:言岁月流逝。
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后毁于兵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
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15.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2)在苏轼《赤壁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洞箫声的悲凉。
(3)《庄子·逍遥游》中以具体例子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中国春节”这一传统的中国节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以其神奇的力量和速度,①地域、种族、文化的界限,创造了一幅“②、全球同乐”的奇观。
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春节的报道,则从“蜻蜓点水”转向“浓墨重书”,从猎奇式的“望远镜模式”转为深入式的“放大镜模式”。
究竟是什么力量,助推中国春节走向世界、走近不同文明、走到国际性舞台中央?究竟是什么力量,③各国民众敞开怀抱笑迎“中国红”与“中国年”?首先是文化的感应力。
春节是密集展示中国文化的橱窗,红彤彤的春联、中国结、利是封,寄寓了喜庆欢乐、好运降临的征兆,对应了西方社会“幸运”“快乐”的追求;敬天祭祖、吃团圆饭、走亲访友等年俗,暗合了西方社会懂得感恩、爱家、爱社区等价值观……( )。
其次是商业的推动力。
毋庸讳言,“春节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器,在商业力量的加持下,“中国春节”在西方社会的融入速度加快了、话题性增强了、效应也放大了,“文化的春节”和“商业的春节”互相借力、④。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打破额手称庆吸纳珠联璧合
B.突破额手称庆吸纳相得益彰
C.打破普天同庆吸引珠联璧合
D.突破普天同庆吸引相得益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红彤彤的春联、中国结、利是封,寄寓了喜庆欢乐、好运降临的思想,对应了西方社会“幸运”“快乐”的追求
B.红彤彤的春联、中国结、利是封,寄寓了喜庆欢乐、好运降临的意蕴,对应了西方社会对“幸运”“快乐”的追求
C.红彤彤的春联、中国结、利是封,寄寓了喜庆欢乐、好运降临的征兆,对应了西方社会对“幸运”“快乐”的追求
D.红彤彤的春联、中国结、利是封,寄寓了喜庆欢乐、好运降临的意蕴,对应了西方社会“幸运”“快乐”的追求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春节文化的感应力,为共庆“中国春节”奠定基础
B.中国春节文化的感应力,达到了普天同庆的高度
C.东西方文化上的契合点,为共庆“中国春节”奠定基础
D.东西方文化上的契合点,达到了普天同庆的高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键盘侠是一个网络词语,指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群,毫无疑问,“键盘侠”从出现开始,①。
但也只有他们自己尚且不自知地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