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现代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考点梳理】
一、中国近代化开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年——1949年〕
〔1〕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这些
企业使用机器生产,翻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
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
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开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最重要
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开展;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
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发到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
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锋利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缓慢地、艰难地向现代化中国开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开展方案,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开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2.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展时期〔1949年——0世纪90年代〕
〔1〕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特点:探索中曲折前进。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世纪90年代〕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1世纪初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国策,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明确提出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的目标。

二、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化
1.近代化的开始: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官僚、地主、商人在广东、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投资新式企业。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开展:19世纪末,受《马关条约》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

4.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因素推动我国轻工业显着开展。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遭遇曲折:抗日战争和内战的影响,日本与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剥削、国民政府的收刮等因素使得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衰败。

6.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7.1953-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8.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9.1966-1976年文革时期我国与兴旺国家的经济差距更大了。

10.1978年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三、中国政治的近现代化
1.中国近代中央机构的近代化:总理衙门的建立。

2.戊戌变法时期: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分子参与政权。

这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3.辛亥革命时期:武力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公布《临时约法》。

4.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北伐战争,根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5.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6.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人民的利益。

四、中国思想的近现代化
1.鸦片战争时期:林那么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李鸿章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以“自强”和“求富”。

3.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倡西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主张用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挥集体的智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7.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重难点突破】
1.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①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
的倾轧、排斥或武力摧残,开展缓慢,历经曲折。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主要因素。

②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
现代化的领导权。

③中国的工业化先天条件缺乏,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
思想准备缺乏,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开展资本主义,而主要是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参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④不平衡性突出,开展畸形。

不平衡主要表达在地区分布的不平衡,集中于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而内地较少;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构不协调,轻工业开展较快,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

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开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开展开辟了道路。

③人民公社化〔从1958年到改革开放前〕: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开展;从而人为地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正确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
化的经验教训,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开展。

【真题演练】
〔2022.梧州〕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

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据此答复以下问题: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救亡图存道
路上进行了哪三次有益的探索?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
命道路。

这条革命道路的内容以及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各是什么?
〔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在他领导下农村进
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