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纺织物的阻燃产品并不多见。
浸轧烘焙整理是一种很普遍的后整理方法, 它是将阻燃剂工作液浸轧到织物上, 经烘焙处理使阻燃剂粘 结于织物上而获得阻燃效果。本文采用此后整理方法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
14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3 年 9 月
3 阻燃剂的研制及阻燃整理工艺
3. 3 工艺路线和阻燃整理工艺条件探讨 作为一种涤棉混纺阻燃产品, 除了要获得特定的阻燃效果之外, 还要具备一定的耐洗性和良好的手感, 为此设计如下工艺路线: 织物前处理→碱减量处理→( 染色) →浸轧阻燃工作液→烘干→焙烘→皂洗→烘干→拉幅定型→( 印花) →柔软整理→轧光→复制→包装成品
由于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难度远大于单一纤维织物, 有人主张使用已具有阻燃性能的改性涤纶纤
维( 例如 T revira CS 或 T oyo bo GH) 与棉纤维混纺, 再对其织物利用棉型阻燃剂进行处理, 可获得较好的阻
燃效果, 而且耐洗性能好。但是, 这种改性的涤纶纤维价格比一般的涤纶纤维贵, 因此以这种方法生产的涤棉
火焰不蔓延或蔓延速度低, 当织物离开火源后能很快自熄, 不再继续燃烧或阴燃。阻燃机理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已被公认, 随着使用的阻燃剂种类的不同, 其阻燃机理是有所区别的, 迄今尚未建立对各方面都适用的阻
燃理论[ 2] , 但概括起来有四种理论: 覆盖论、气相论、热论和催化脱水论。
在气相阻燃机理中, 气相燃烧反应的速度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 HO·和 H ·的浓度有密切关系, 气相阻燃剂的作用主要是将这类高能量的自由基转化成稳定的自由基, 抑制燃烧过程的进行, 达到阻燃目
Br· + RH → R· + HBr
( 6)
溴化氢可有效地抑制歧化反应( 1) 和主要的放热反应( 3) , 所以溴化氢是真正的火焰抑制剂:
H·+ HBr → H2+ Br·
( 7)
HO· + HBr → H2O + H·
( 8)
反应( 7) 比反应( 8) 快两倍[ 3] , 而且在火焰前沿 H2/ HO ·的比值高, 表明反应( 7) 是抑制燃烧的主要反
表 2 碱减量与阻燃效果
未经碱减量
28~30 80~100
碱减量 2% 30~32 78~82
碱减量 4~5% 35~40 60~80
第 3 期 杨志毅等 :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15
从表 2 的数据可知, 经过碱减量处理的织物与未经碱减量处理的织物相比较, 前者更有利于对阻燃工作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杨志毅1, 张 英2, 王健敏3
( 1.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2. 广西工学院轻化系, 广西 柳州 545006; 3. 柳州市床单厂, 广西 柳州 545003)
摘 要: 介 绍涤棉 混纺织 物的阻 燃机理 和阻燃 整理工艺, 讨 论了阻燃 剂的配 置, 织物前处 理、乳化剂 和粘合剂 的选 择、碱减量、焙烘条件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的有关主要阻燃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 关 键 词: 涤棉混纺织物; 碱减量; 阻燃剂; 阻燃整理 中图分类号: T S195. 6 文献标识码: A
6阻燃性能的测试及耐洗色牢度断裂强力检测根据上述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织物经过轧一烘一焙阻燃整理工序之后的其它工序其工艺条件按常规工艺进行上生产设备进行中试随机抽取样品委托有关权威检测机构进行阻燃性能测试依据药品用量gj预制剂ds粘合荆稳定荆agb545卜一85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测定loi值和依据gb545585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垂直燃烧法测定炭长即损毁长度续燃时问阴燃时间
1 涤、棉纤维的受热燃烧性质
棉纤维受热到 350℃就开始热分解, 很容易产生可燃的热解气化物, 例如 H·、CO 等, 如有足够的氧存
在, 就会着火燃烧。棉纤维产生燃烧的限氧指数( LOI 值) 为 18- 20% 。涤纶纤维是一种热塑性纤维, 它的软
化温度是 238~240℃, 熔点是 255- 260℃, 受热到 420~447℃开始热分解。涤纶织物在玻璃衬托上的限氧
( 11)
SbOBr + H · → SbO + HBr
( 12)
SbO + H·→ SbOH
( 13)
由此可见, 活性 H ·被大量消耗的同时, 还产生了大量的火焰抑制剂 HBr , 从而起到更有效的阻燃作
用。
2. 2 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的几种方法
表 1 工作液浓度、织物增重率与阻燃效果
实验序号
预制剂 D S 浓度( g/ l) 织物增重率( % ) 炭长( m m) 阴燃时间( s )
1
2
3
150 20. 1 110. 2 10. 2
200 22. 3 105. 4 6. 3
250 24. 2 98. 6 4. 3
4
300 26. 3 92. 1 2. 1
经试验, 使用丙烯酸酯粘合剂不影响阻燃性, 而且粘合牢固。粘合剂用量越高, 耐洗性越好, 可以经受 50 次洗
指数是 20- 22% , 在悬挂状态下是 25% 。涤纶织物在悬挂状态下的燃烧过程是首先发生热收缩, 然后产生熔
融, 再进一步熔融为液滴, 滴落到地面, 将热能带走, 从而产生自熄作用。 涤棉混纺织物的燃烧性, 并不等于涤棉各纤维组份燃烧性的相加[ 1] 。涤棉织物在燃烧过程中, 熔融的涤
纶组分覆盖在热解的棉纤维( 碳状) 表面, 而热解棉的碳状态架构阻止了涤纶纤维的热收缩, 因而不会自动滴
应。在此情况下, 反应( 7) 和反应( 1) 相互竞争, 结果是活性 H ·被消耗了, 而活性 H·的被消耗决定了抑制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反应( 8) 和反应( 3) 也相互竞争, 活性 HO·也被消耗, 从而也抑制了在燃烧中热量的产生, 使得燃烧被进
一步阻止。
在卤素( 溴) 的衍生化合物中加入三氧化二锑, 可以增强阻燃作用。三氧化二锑本身没有阻燃作用, 但是,
落脱离燃烧的热源。实际上, 纤维状的碳状焦碳不仅支托了熔融的涤纶, 还会把熔融的涤纶体芯吸到燃烧的 热源中, 增加了着火区中燃料的供应, 这种情况, 人们称之为“骨架”效应。正由于这种“骨架”作用, 使涤棉混
纺织物的燃烧性远比人们预想的要强烈得多。
涤棉混纺织物和其他燃料一样, 在热裂解时可与空气中的氧产生反应, 并通过歧化反应:
它与含溴的衍生化合物共同受热时, 可产生如下反应:
Sb2O 3+ 6HBr → SbBr3 + 3H2 O
( 9)
SbBr3+ 3H ·→ Sb+ 3HBr
( 10)
SbBr3+ H2O → SbOBr + 2HBr
液的吸附, 从而有利于阻燃效果的提高。但是当碱减量达到 4% 时, 阻燃效果并不明显提高, 因此, 碱减量应
控制在( 2~4) % 为宜。
4. 3 粘合剂的选择与用量
由于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都是固体粉末, 与织物之间没有亲和力, 不能牢固地固着在织物上, 必需
借助于交联粘合剂的粘合作用, 使得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牢固地固着在织物上从而获得良好的耐洗性。
阻燃工艺条件采用轧- 烘- 焙阻燃工艺路线, 通过小样试验, 先以简易垂直燃烧法测试织物燃烧后的炭 长和阴燃时间( 根据国标 GB5455- 85) 来评判阻燃效果, 以确定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
4 实验结果和讨论
4. 1 工作液浓度、织物增重与阻燃效果的关系
织物的增重是指织物经轧- 烘- 焙整理后, 织物重量的增加。显然, 工作液的浓度将影响到织物的增重,
H·+ O2→ HO· + O·
( 1)
O· + H2→ HO· + H·
( 2)
使得燃烧蔓延。在燃烧的火焰中, 主要的放热反应是:
收稿日期: 2003-03-14 基金项目: 柳州市科学与技术开发项目( 桂科 95420) 。 作者简介: 杨志毅( 1964-) , 男, 广西桂平人,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高级工程师。
国外涤棉织物阻燃剂可归结为以下三大类[ 1] : 含磷和含氮类阻燃剂系列、在含磷及含氮阻燃剂中加入 卤素( 溴) 的阻燃剂系列和含锑及含溴化合物阻燃剂系列。后一类阻燃剂是三氧化二锑和芳香族溴化物的混 合物, 它们具有协合阻燃效应。这类阻燃剂得到重视, 例如美国 Whit e 公司的 Caliban F / R P - 44 和德国 Schill & Seilacher 公司生产的 F lacavo n 阻燃剂等。 3. 1 阻燃整理工作液的研制 本文选用三氧化二锑和芳香族溴化物十溴联苯醚的混合物为阻燃剂。先将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按 一定比例混合为预制剂 DS, 再添加相关助剂配制为工作液。 预制剂 DS 中的卤素和锑的摩尔比为 3∶1, 折合为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的重量比为 2∶1 时, 其协 合阻燃效应最好[ 3] 。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都是固体粉末, 不具有水溶性, 需要将之研磨制成细度小于 1 m 的分散乳化液才能有效应用于轧- 烘- 焙阻燃整理工艺。 3. 2 工作液的配制 工作液配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一定浓度的工作液在常温下具有相对稳定性, 不破乳分层和受轧辊挤 轧不破乳, 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因此, 选择适合的乳化剂和高速剪切搅拌是关键。从众多的乳化剂如 JF C、 OP、NN O、太古油、平平加 O 等进行对比试验, 寻求到乳化稳定剂 A( 平平加 O 和某种胶体保护剂的混合物) 可使工作液在常温下稳定三天以上不破乳分层并能耐轧辊的挤轧。
影响到阻燃效果。试验情况见表 1。
从表 1 中的数据可知, 工作液的浓度与织物增重率、阻燃效果密切相关, 但当工作液浓度≥400g/ l 时,
虽然阻燃效果较好, 但手感太硬, 而且由于工作液过于浓厚, 浸轧时容易粘辊, 不利于生产要求, 为此选定工
作液的浓度为 350 g/ l 。
4. 2 织物碱减量处理与阻燃效果的关系 织物的增重率除了与工作液的浓度有关 之外, 还与织物对工作液的吸附性有关。为 此, 织物需要经过良好的退浆、煮练、漂白和 丝光前处理加工, 才能保证织物有着良好的 吸附性能。这些前处理加工主要是针对增加
第 3 期 杨志毅等 :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13
HO · + CO → CO 2+ H ·
( 3)
从而提供了保持燃烧所需的大部分热量。因此, 要实现阻燃目的, 必须要强烈抑制歧化反应( 1) 和( 2) 的
进行。
2 阻燃机理和整理方法
2. 1 阻燃机理
纺织物经过阻燃整理后, 并不是说织物遇到火源不产生燃烧, 而是其可燃性降低了, 即遇火不容易燃烧,
的。
卤素( 溴) 衍生物的阻燃作用被认为是按气相机理进行[ 3] 。当含溴阻燃剂 MBr 受热时首先释放出溴游离
基:
M Br → M ′+ Br·
( 4)
或是释放出溴化氢 HBr:
MBr → M ′+ H Br
( 5)
溴游离基 Br·与织物燃烧时释放出的可燃性气体 RH 反应生成不燃烧性气体溴化氢:
0 引言
早在三十年代,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军用纺织品还是民用纺织物的阻燃性能的重要性, 至九十年代 初, 国内外单一纤维织物( 如纯棉织物、纯涤纶织物等) 的阻燃整理已经相当成熟。但是, 简单地将单一纤维织 物的阻燃整理剂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为 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广西工学院和柳州市床单厂承担了柳州市科委项目, 合作研发涤棉混纺织物阻燃产品。 主要任务是研制一种阻燃剂, 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生产阻燃高支高密精梳涤棉织物的炼白布、 染色布、满地印花布、斜纹台布等。涤棉混纺组份比例为 50∶50。
5
350 28. 5 82. 5 1. 2
6
400 30. 1 74. 5
0
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的吸附性。对于涤 纶纤维, 可通过碱减量处理, 使涤纶纤维表面 产生凹凸不平从 而增大了涤纶纤维的 表面 积, 有利于涤纶纤维对工作液的吸附, 提高阻 燃效果。试验结果见表 2。
织物增重率( % ) 炭长( m m)
第 14 卷 第 3 期 2003 年 9 月
广 西 工 学 院 学 报
V ol. 14 N o . 3
JO U RN A L OF GU A N GX I U N IV ERSIT Y O F T ECHN O L OG Y
Setp. 2003
文章编号 1004-6410 ( 2003) 03-001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