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萧山区
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
(2004~2007年)
萧山区人民政府
二○○四年九月
目录
1 总论 (1)
2 总体战略目标 (1)
3 近期规划目标 (3)
4 存在的差距及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 (8)
5 实施方案要点 (9)
6 近期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18)
1 总论
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国际、国内广受关注的时代主题。2003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的目标,提出要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杭州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宏伟目标,争取在2010年前在老城区基本达到生态市要求,在2015年全面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根据“生态省”、“生态市”创建要求,萧山区要在2012年前全面建成“生态区”。依据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和杭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整体构架和战略构想,围绕“做精做优中部、做快做美南部、做大做强东部”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以生态化工业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线,努力为萧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强有力的自然生态支撑系统,保持萧山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进步,促进萧山的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推进萧山生态区建设,特组织编制了《杭州市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
2 总体战略目标
萧山发展战略定位
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融入“绿色浙江”发展战略、融入“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轨道,融入杭州市大都市建设规划,构筑农业都市效益型、工业生态科技化、旅游业休闲度假式的现代化强区形象。
(1)“接轨大上海、立足长三角、面向全球经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绿色浙江”发展战略的重要示范(经济发达地区)
(3)“环杭州湾产业带”中的重要区块
(4)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重点地区
(5)“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城区
萧山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努力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生态型、资源保障效益型、环境支撑稳定型、社会文明先进型的“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立足萧山实际,依据环杭州湾产业带及杭州市、萧山区战略发展定位,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以人为本,以生态经济理念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相结合,以自然资源恢复与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发挥相结合,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工农业污染控制相结合,以景观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建设相结合构筑萧山新形象。
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布局——“两带一区(生态保护为重点),两片一网(环境改善为核心)”,“生态保护引魅力、环境改善保魅力、人居建设增魅力”是实现“魅力萧山”的战略主导。
“两带”:钱塘江南岸生态旅游及滩涂保护带;浦阳江流域生态景观及水源保护带。
“一区”:南部山区次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域。
“两片”:以湘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西北片区和以南阳工业区为重点的东北片区。
城镇发展格局——“一核三组团,二轴三级”
“一核”:在绕城公路以内近300平方公里范围内。
“三组团”:在南部构筑以临浦为中心,义桥、所前、戴村等现有建制镇为依托的点状式组团城市;在东部构筑以瓜沥为中心,街前、坎山等现有建制镇为依托,航坞山为背景的点状式组团城市;在北部构筑以义蓬为中心,靖江、河庄、新湾等现有建制镇为依托的点状式组团城市。
“二轴”: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发展轴;杭金公路城镇发展轴。
“三级”:城区;中心镇;一般镇。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东强南秀北优中兴”
行业发展布局和定位
工业发展布局和定位——通过“集聚区整合、企业集聚、南污关并,东污整治”,构筑“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优势集约体现”的制造业基地和工业强区。
农业发展布局和定位——构造“南部特色化、中部高新型、东北部综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设“都市型、科技型、开放型、生态型、规模型”的现代农业。
旅游业发展布局和定位——形成旅游卫星镇环绕下的“一城五区”发展格局,建设以“休闲之都、度假天堂、观潮胜地”为目的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业。
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提升一产、优化二产、强化三产”总体思路来调整萧山的产业结构,转化经济增长方式,从宏观层次上实现产业的效益化、生态化和绿色化。
3 近期规划目标
近期(2003—2007年):
大部分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主要环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试行的生态市(发达地区)建设指标要求。
抑制工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状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能基本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承载力有所提高。
——经济总量不断上升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0.16亿元,年均递增17.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627元,年均递增17.22%;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递增24.4%,农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递增8%以上。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全区一产增加值年均递增6%左右,二产增加值年均递增16.76%,三产增加值年均递增20.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7:38。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纺织印染、化工和造纸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降低,同时以机械制造为重
点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行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业结构调整展现良好发展势头,传统粮食种植业带单产提高的情况下,播种面积和总产下降,以都市农业为特点的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和其他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林果种植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商贸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科技信息服务业。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工业企业布局实施“区块整合、产业集聚、南污关并,东污整治”工程,到2007年重点整合提升江东工业新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区块。加快南部生态敏感区、中部绕城线以内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迁,提高工业企业入园率,加快产业集聚。农业布局初步呈现“南部特色化、中部高新型、东北部综合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旅游业布局形成旅游卫星镇环绕下的“一城五区”的发展雏形,近期重点建设南阳、所前、戴村等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镇,成为旅游重点卫星镇;中心城市集中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商贸旅游街区,初步形成一个园林式的不夜城;湘湖旅游度假区等六景区建设初具规模。
——产业生态化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生态化将循环经济模式与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有机结合,建立1-2个工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ISO14000认证的单位数量达到15个以上,通过清洁生产认证的企业数量达到8个。
农业生态化将农业化学物质施用量分区控制与绿色有机农业开发和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相融合,化肥施用强度降低到300公斤/公顷以下,农药施用强度低于10公斤/公顷,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大于90%,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7500公顷,绿色食品基地达到1600公顷,有机食品基地达到240公顷,主要农产品中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数量达到20个。
旅游业生态化将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相结合,重点旅游区烟控区覆盖率和噪声达标区达到100%,垃圾实现分类收集,处理率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