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检验项目解析-源自小木虫,仅供参考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药检验项目解析
⑴性状:(外观、理化性质)
外观、臭、味,
是一种感观规定,没有确切的法定检验方法。
USP中虽列有“气味的检查方法”,但明确指出气味仅是说明性的,不构成法定标准的组成部分。
USP自20版起,已将“性状”和“溶解度”自正文品种中删去,而汇总列于全书后部的参考表中,并说明它们不是纯度的标准和检查方法,不作为法定标准。
CP考虑到药品的外观性状与其质量间有一定关联,可对药品的质量作出初步评价,故在正文中仍予以保留,但在凡例中明确“遇有对药品的晶型、细度或溶液的颜色需作严格控制时,应在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
对于外观的描述,气或液体一般用“无色”,固体药物用“白色”或“类白色”,尽量避免用特殊的形容词如琥珀色等,有色药物应根据应有的色泽加以描述。
臭,是指药品本身所固有的,不包括因混有不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而带入异臭,具有特有味觉的药品,必须加以记述,如酸、辣、等,但毒药、剧药、麻醉药可不作“味”的记述。
凡有引湿、风化、遇光变质等与贮藏条件有关的性质均应择要记述。
熔点:
不同晶型间熔点一般不同,可用于基本的晶型判断。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熔距越短或终熔点越接近高限,纯度越高。
根据熔点、熔距,可鉴别、检查该药品的纯杂程度,熔点范围一般为3℃— 4℃,个别品种可放宽至6℃;熔距不可过宽,一般不超过2℃。
适于测定熔点的药品应是在熔点以下遇热时晶型不转化,其初熔与全熔易于判断的品种。
对熔融时同时分解的药品,要记录熔融时的现象,如变色,产生气泡等。
通常当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毛细管中出现液滴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至供试品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时作为全熔温度。
有时固相消失不明显,则以供试品分解并开始膨胀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
对熔点难以判断或熔融时同时分解的品种可以使用DSC热分析法予以说明。
熔点在200℃以上并同时分解的品种,一般不将熔点订入质量标准中。
溶解度:
会因结晶溶剂的不同导致结果的差异性,一般不做硬性规定,酌情处理。
溶剂选择上,应尽量采用与药品溶解特性密切相关、与精制、质量测定、制剂处方与工艺有
关的溶剂。
一般采用药典凡例中分等级的方式(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品种应简化,并避免使用昂贵或不常用的溶剂,在酸或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放在最后,所用酸或碱性溶液要注明浓度(不要用稀酸或稀碱)。
操作时样品一定要研细后进行。
溶解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
CP与BP和USP的“不作法定要求”有所不同,并明确“遇有对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需作严格控制时,应在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如甲醇溶液的澄清度(奋乃静)。
其他理化性质如比旋度、相对密度、馏程、折光率、黏度等均一定程度反映物质的质量或某种特性,在必要时考虑进行列入质量标准。
⑵鉴别:
鉴别是为了验证已知药物的真伪,而不是鉴别未知药物的组成和结构,只要选用专属性较强的方法,就可以鉴别真伪。
不宜罗列过多条目,通常标准中采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USP平均每个品种只收载1.72个、BP收载1.84个)。
不过由于仪器的广泛使用,最新的标准一般均采用色谱方法进行鉴别。
⑶检查:
所有检查均可归纳为有效性、杂质、安全性三方面。
有效性检查:主要与药物的状态和结构有关。
1、颗粒细度或粒度检查用于制备固体制剂或混悬剂的难溶性药物,控制细度,要求达到微粉化,以利于吸收。
粒度对生物利用度、溶出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必要时需测定粒度,粒度分布,并规定限度。
2、结晶性检查中国药典列入附录《结晶性检查法》,在偏光显微镜下检测,用以检查是否为
晶体,但不能区别晶体。
3、晶型
各晶型具有相同表观溶解度,或者各晶型皆易溶于水,此时各晶型一般不会影响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便无需拟定。
如各晶型具有不同表观溶解度,即有属于低溶解性的晶型,此时则应在质量标准中拟定晶型
检测。
定可通过熔点、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并应与国外文献图谱/数据或国外上市原料药比较.
不能用国外上市制剂提取得到的原料药作对照。
晶型研究目的:
A、保证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药物在剂型中物理化学稳定性。
B、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毒性,增进治疗效果。
C、保证每批生产的药物间的等效性。
D、改善药物粉末的压片性能。
4、制酸力:抗酸药的主要质量指标,在指定的实验条件下,以每1g供试品消耗盐酸滴定液(0.1mol/L)的毫升数表示,如硫糖铝。
5、热稳定度:个别药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影响成品对热稳定性差异很大,制订本项目以保证其制剂的质量,如二巯基丙醇、葡萄糖酸锑钠)。
6、吸着力:吸水力或凝冻浓度,如药用炭、琼脂、明胶。
7、疏松度:用以控制某些药物如硫酸钡作为胃肠道造影剂所应具有的物理性能。
8、锥入度:如用作软膏质的黄凡士林项下规定的物理性能要求
9、特性粘数或平均分子量:为反映高分子聚合物物理性能的主要指标。
10、含氟量:用于控制有机氟化物中的含氟量,制订限度范围一般控制在理论值的90% —
110%,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如诺氟沙星。
11、含氯量:测定含氯化物中的含氯量,限度范围应根据测定方法和取样量,一般控制在理论
值的90% —110%,并采用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
如维生素B。
12、含氮量:用于含氮有机药品或蛋白质类生化药品,可作为含量的补充,限度采用三位有效数字。
如肝素钠。
13、乙炔基:在含有乙炔基的药物中,因乙炔基为有效基团,国外药典常用含量法测定,我国
药典常采用电位法。
如炔诺孕酮。
14、吸收度或杂质吸收度:用指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作类似于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可称为吸收度,而用作检查杂质的,可称为“杂质吸收度”,如青霉素钠。
杂质检查:是所有质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结构和工艺密切相关。
1、酸度、碱度或酸碱度(溶液的pH值):重点是盐类、酯类、酰胺类(在特定的酸碱度条件下可能不稳定),或在最后生产工艺中经酸或碱处理药品,需进行此项检查,检查方法有酸碱滴定法、pH值法、指示剂法。
酸碱滴定法:以消耗酸、碱滴定液的量作为限度指标。
在方法中要规定取样量(二位有效数字)和选用的指示剂,并明确指示剂的变色,对于微溶或不溶于水的原料药,除采用中性有机溶剂外,也可规定加水并经处理后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方法。
pH值法:常用于供制备注射剂的原料药品种,方法中要规定供试液的浓度或其制备方法,pH 限度可适当参照其注射液的规定,对于水不溶性药品,应叙述供试液的制备方法。
指示剂法:方法简便,限度较宽,方法中应注意所选用的指示液必须是供比色法测定pH值用的,在指示液的配制中加有定量的氢氧化钠,并规定指示液的加入量和呈现的颜色。
2、溶液澄清度与颜色
制备注射液的原料药更应做检查。
溶液澄清度是要求以规定溶剂(特别是水)为溶剂,将原料药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与指定的浊度标准液比较,或在指定波长下测定透光率。
根据药物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以控制微量不溶性杂质和呈色的物质。
溶液的颜色是检查以规定溶剂(特别是水)为溶剂制成供试液的颜色,并与标准比色液比较,或在规定的波长下测定吸收度。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是指制成供试溶液后,既检查澄清度,又检查颜色,多用于供制备注射用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对于某些非注射给药的原料药,由于要求较宽,在制成供试液后,允许有少量不溶物,可称为“××中不溶物”,又可利用某些杂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通过蒸发称重,进行杂质检查的,称为“××中溶解物”,用于无机药物和可溶性盐类药物。
3、无机阴离子
药物中其他无机阴离子的混入,大多来自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少数为其降解物,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制订。
如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氰化物、磷酸盐、溴化物、碘化物等,操作均按药典方法,但要说明用的第几法,并说明采用方法的原因和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及解决办法。
4、干燥失重与水分
“干燥失重”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药物中所含能被驱去的水或其他挥发性物质。
水分系指用费休氏法或甲苯法测得药品中的残留水和结晶水的总和,但不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
为了真实反映含量,一般均应加以规定,尤其是对具有吸湿性或含有结晶水,以及因含水量高将影响其稳定性的药品,更应订入质量标准中。
含结晶水的,并因风化失水过多时将影响用药剂量的药物,其水份应定有高、低限。
遇热易变色破坏或分解的药品,不能在105℃下恒重,宜采用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或减压干燥法
测定。
5、炽灼残渣
系指硫酸化灰分,以转化成硫酸盐的重量计算,用以考查有机药物中混入的各种无机杂质,是控制无机杂质的一种简便方法;但取样量大,对用药剂量小而又价格昂贵的药品,一般可不订入质量标准,但应提供研究的数据。
原理:在高温灼烧时,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为各种矿物元素的氧化物。
主要元素有Ca、Mg、K、Na、Si、P、S、Fe、Al、I等,此外,尚有微量元素,总数不少于60余种。
6、金属离子和重金属
药物中对某单一金属离子的检查,不同于重金属检查,是有其针对性的,如钡盐对人体有毒,铁盐能加速某些药物的氧化、降解;因此根据所用原料和生产工艺,制订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检测方法一般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如钾、钠、钙、锌)、比浊法或比色法(如铜、镍、铅等)。
重金属系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试液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杂质,用以检查药物是否污染上金属离子。
一般有四种测定方法,CP收载了前三种:
第一法为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水溶性药物;在水中不溶的可改用乙醇。
第二法适用于不溶于水或乙醇的药物,或因自身有颜色,可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进行检查。
第三法是在碱性条件下,用硫化钠试液作为显色剂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溶解于碱而不溶于酸的有机药物的检查。
第四法为微孔薄膜法,可避免供试品原有颜色的干扰,灵敏度高,含铅0.5 –5ug 的梯度明显,取用量中的pb宜在2 –4ug。
7、硒或砷盐
均为毒性杂质,可按中国药典现行版附录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硒一般需采用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后,用分光光度法,与对照品溶液对照进行检测。
砷盐有二种测定法,第一法为古蔡氏法。
对于具有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因砷有可能以其价键结合在杂环分子中,需经有机破坏后检查,第二法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不仅可用于限度检查,也可用作微量砷盐测定。
对于一些外用药或药量较少的口服药,可少用此项检查。
8、有机杂质(有关物质、异构体、有机溶剂残留、)
A、有关物质:
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降解物、异构体、聚合物、副反应产物等。
有关物质检查通常首选采用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的色谱法,可根据有关物质的性质选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有时也可采用显色反应等方法。
B、异构体:
立体异构体是指原子组成和连接方式相同,而其三维空间排列不同的分子。
它包括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又称顺反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又分对映异构体及非对映异构体,其中几何异构体与非对映异构体一般作为不同的化合物对待,而对映异构体往往当成一个化合物(消旋体)处理;光学对映异构体理化性质相同,但药理毒理往往差异很大,如镇痛药哌西那朵的右旋异构体为阿片受体的激动剂,而其左旋体则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
又如驱虫药四咪唑的呕吐不良反应即由右旋体产生,几何异构体不仅物化性质有所不同,有时药理作用也差别悬殊,如枸橼酸他莫昔分,有E型和Z型二种构型,Z型是研究的抗癌药物,E型却是工艺中带来的致癌杂质,故对这些异构体杂质应进行严格控制,一般采用手性色谱法。
不能单独使用比旋度方法控制药物的光学异构体纯度。
顺式或反式异构体,以及控制异构体比例,统称“异构体”,大多采用HPLC法进行检测。
C、有机溶剂残留
一般采用GC检验,一般按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
安全性检查:考察生物学杂质。
药品中存在的某些痕量杂质,可对人体产生特殊的生理作用,抗生素药品或供注射用原料药,应检查异常毒性、热原或细菌内毒素、过敏性杂质、降压物质与无菌等项。
方法为药典规定方法。
⑷含量测定:考察有效成分
考察有效成分的量,一般采用化学、仪器或生物测定的方法,要求专属性强、准确度高、方法稳定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