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王彦炯、陈培器,山西省忻州一中从1997年秋季起,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试验工作,在两省一市全面展开。
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我校试教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特别是在任选课的教学上,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变革教育观念在试教前,我校曾承担过有关的试验任务,应该说对新课程计划建立的两大类(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三大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课程结构的试验有一定的基础。
但试教毕竟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深刻变革,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
作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试教,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怕新方案的实施会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升学率,因而,学校就有可能把任选课上成必修课。
这样,就会严重地影响试教方案的全面贯彻和执行。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划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了学校教育对学生个性养成方面的忽视。
教育目标的偏失,使学校教育形成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尤其是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学校愈来愈“惟分是图”,对学生日渐严重的品德与态度、情感与心理问题置若罔闻。
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如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时),除了文理分科外,学生没有可以自由选择的余地,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新课程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学体系。
一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二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三是体现了素质教育弘扬主体性的原则。
而任选课就是根据学生差异性和主体性的要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发展其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能,拓宽和加深知识而设置的。
它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对实现和完善学校教
育的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们把如何开好任选课,作为整个试教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来抓。
二、把握任选课程实质,确立任选课程目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于规范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增强教育行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对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块的总要求是:必修课,突出一个“严”字,体现基础性和统一性;选修课,突出一个“宽”字,体现拓展性和扬长性;活动课,突出一个“动”字,体现实践性和创造性。
怎样通过任选课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能,从而充分体现任选课的拓展性和扬长性呢?(一)实现并完善教育的整体功能,从教学内容上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结合,突出人文素质的养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及人自身的自由和谐发展。
我们要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中只重视学生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忽视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及世界观形成的状况,在合理安排自然科学教学内容的同时,特别注重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从人的文化素质来讲,完整的文化素质应当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两者缺一不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21世纪的学生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基础教育的精神价值体现于未来。
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
人文科学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早就发出警告:如果忽视或者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世界进入20世纪之后,尤其是到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革命性飞跃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一方面给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毒品问题、暴力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这些问题,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都不是科
学技术和物质财富所能够解决的。
上述诸多问题都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因此,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
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先后开出了《古今名人述评》《中华名人与治国》《砥砺你的辞锋——演讲与口才》《小说及影视艺术鉴赏》《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诗词鉴赏》《天涯共此时——唐诗鉴赏》《环境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绘画基础》《书法》等十多门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选修课,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注重对知识的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知识总量不断扩大,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使得学校教育中那些企图通过必修课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训练已不再可能。
因此,我们引导教师放弃过去那种一味增加知识量的做法,对知识进行重新筛选,以便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具有“生产性”的知识,所以就有了任选课中《数学思想系列讲座》课程。
我们根据随着知识体系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开设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发明创造技法》《财政学概论》《天文学讲座》《环境与发展》等课程。
(三)确立适应“学习社会”的学习观,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未来社会将是“学习社会”,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而与此相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模式必然是终身教育的模式。
“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我们在任选课的教学上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数学教师的《学习方法探究》,物理教师的《跨越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力学解题方法指导》《牛顿定律的应用》,化学教师的《化学学习方法浅谈》《化学提高型实验》,地理教师的《地理课学法指导》、语文教师的《阅读指要》以及劳技教师的《发明创造技法》
十多门任选课,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开设的。
(四)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注重个性培养的教学观,大力开展“扬长”教育“应试教育”使一大批所谓的差等生得不到最起码的人格尊重,他们心理失衡,目标迷茫,更谈不上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又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如何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呢?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内因作用发挥得愈充分,教育的效果就愈好。
内因首先来自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
而兴趣和动机离不开自我认识和自我的成就感。
只有充分重视扬长教育的实施,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能够找回自信,得到尊重,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组成自我调节系统,来控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这样,学生就能在自我实现的活动过程中,既发现自己的特长,又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短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进而体验到求知的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潜在动机,去实现构建知识大厦的自我目标。
这样也就比较好地达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我们认为,注重个性差异的扬长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形式之一,素质教育是扬长教育的最终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以扬长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并纠正了对扬长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一是纠正了坚持全面发展就不能进行扬长教育,把扬长教育和全面发展对立起来的认识,使广大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个人特长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个体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扬长的基础,扬长是全面发展的条件;二是纠正了人们头脑中差生本来就差,没有什么长可“扬”,把“扬长”与培养尖子学生等同起来的认识,使广大教师和家长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考试成绩全优的学生未必什么都“长”,而个别学科不及格的学生未必样样都“短”。
积极引导大家承认并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通过“扬长”,让他们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以自己为创造材料
不断重新创造自己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科学管理,积极组织实施(一)加强管理,宏观指导学校成立了任选课教研组,负责制订和实施任选课教学计划和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对任选课的总要求是:1.发挥教师特长,体现教师主导;2.发展学生特长,体现学生主体;3.尊重学生志愿,导向自我调节;4.通过以长促长,达到全面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五项原则:差异性原则(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自主性原则(自我管理,自我调节),民主性原则(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实践性原则(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鼓舞激励)。
(二)根据教师个人特长,精心组织任选课题任选课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是一个新挑战。
年级学科组必须按照学校确立的任选课程目标,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本着拓宽和加深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原则,经过协商讨论,确立专题范围,再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任选课专题,然后由学科组集体评议,择优上报学校任选课教研组,批准后统一向全体学生公布,接受学生选择。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的限制,高一第一学期的任选课,主要以学法指导和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内容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特长;提高性质的任选课,要在高一第二学期和高二来开设,内容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特长进一步发展,知识进一步拓展,某些方面的才能确实能有所提高。
为了便于学生选择,我们将每门任选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数、主讲教师和适用对象,统一由任选课教研组打印成册,发至各班,供学生选择。
任选课题能否达到开设的要求,主要看学生的报名情况,如果教师所准备的任选课,学生报的太少(由于场地等教学设施所限,一般专题不少于40人,美术、书法等专题则可以少于20人),那么任选课就不能开设,相关教师就不能承担任选课教学任务。
由于我们引导得法,我校教师以能够承担一门任选课为荣。
教师为了使学生接受自己的任选课题,并激发学生选修任选课的兴趣,写出的任选课课题简介颇具特色和吸引力,形成了竞争“上岗”的良好氛围。
(三)尊重学生志愿,自由选择专题任选课专题公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
的兴趣特长,选报任选课专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学校为了便于编排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场所,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在选择任选课题时,一般要求学生要选报4~6个志愿。
(四)统一安排,分期轮换我校的任选课统一以专题的形式开设,根据各自的特点,各专题的课时数根据需要分为8个课时(1个月)、16个课时(2个月)、32 个课时(一学期)和64个课时(一学年)四种类型。
与此相适应,任选课教学打破了原有的班级教学模式,实行按课题跨班级组合的方法。
为了解决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困难,我们对学生选报的志愿进行统一分类编排、调配,分期进行轮换,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志愿。
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多,我们在编排时,根据他们的志愿利用电脑进行筛选,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志愿,又符合学校的开设要求。
在实际编排过程中,每期不能按照学生志愿编排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2.5%~4%,应该说这一比例是比较小的。
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志愿选择较少,或者其所报志愿中有的课程没有报够而达不到开设要求不能开设。
(五)严格管理,合理评价关于教师管理,我们把任选课纳入教学常规的流程管理中,加大了考核力度,对听课评课和学生问卷等做到有记载、有档案,并与奖金、推优、评模、晋级挂钩。
关于学生管理,一是进行严格的考勤,为了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并考核学生出勤,每期每一课题的任选课都打印了点名册,要求教师严格管理,真实记录;二是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根据专题内容和类型来确定。
在学生自我评价中,根据所选专题的评价标准不同,或写出心得体会,或写出自我书面评语等,有
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助于学生明确目标,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不把任选课评价变成考试,采用诱导型评价:一是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出一份自测试题、写鉴赏文章等)和课堂表现,提
出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形成终结性评语;二是评优不评劣,为那些选修学业好的学生记优,对一部分表现差的学生,通过评议指出其不足,明确其努力的方向,只要修满课时,全部评为合格,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事实上,只要学校严格要求教师,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愿选择,加强过程管理,绝大部分学生对选修课会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学校也能够完成规定的选修课。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任选课教学能够满足自己要求,这种人数由初期的62%上升到现在的87%,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总之,在任选课教学实践中,我们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拓展了新的选择发展空间,形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
我们准备在经过一轮的试验后,把一些成功的课程固定下来,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
其后要打破教师的年级界限,实现挂牌教学,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余地,体会和领略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给优秀教师以更大的舞台,达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