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练习册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练习册及答案
管理学
第一章一、问答题
1.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并负责指挥其他人。
按其在组织中的地位的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他们都履行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进行人际交往、作为组织领导人负责招聘、培养和激励员工、联络作用)、信息方面的作用(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信息,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决策方面的作用(寻求机会,主动提出决策;驾驭混乱,承担责任、排除障碍、解决问题;分配资源;进行谈判)
2.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为一定组织目标服务的。
(实质是手段)管理活动强调以人为中心。
(内容是协调)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
(有效性)管理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
管理要与环境相适应。
3.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有效的管理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
效益与活动的完成情况相联系,即指目标的达成;效率则是指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的降低。
4.是否只有组织才需要管理?
是的,但不是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如人体组织。
由人类组织的组织需要管理。
5.管理的职能有哪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6.在学术上有杰出成就的科技人员,为什么在管理岗位上常常不称职?
管理者所要求的技能和能力与科技工作者所要求的技能和能力不同。
管理者所要求的技能是: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7.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管理是科学的,有一整套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只有学习掌握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解决管理的基本问题:资源的配置问题、管理者、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8.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是科学的,因为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它们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是艺术的,因为在运用这些管理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时,有较强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而这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9.管理的环境内外部环境有哪些?
组织的一般环境有:组织的政治环境、组织的经济环境、组织的技术环境、组织的
第 1 页共 32 页
社会文化环境、组织的自然环境;组织的特殊环境有: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等;以及组织文化环境
10.有几种管理模式,应怎样选择?
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拥有的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特点的概括性描述---------组织资源的配置方式。
管理模式有:简单的管理模式(直线型,集权式)、功能性管理模式(职能型,授权式)、网络管理模式(虚拟型,分权式)
管理模式的选择应依据:决策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组织的成熟度进行选择二、选择题
1.③
2.②
3.①
4.③
5.①
6.①
7.③
8.②
9.③ 10.① 第二章一、问答题
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影响?中国古代管理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协调、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方法与手段讲求运用制度手段和具体操作的方法。
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
管理的最佳原则是情、理、法三者的结合。
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无为而治。
2.亚当・斯密、泰勒、法约尔、梅奥对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亚当・斯密主要的贡献: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假说,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
即,管理活动可以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管理活动同生产活动一样能提高组织的效率、人门接受通过提高劳动回报的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的理论和实践是管理工作的一场革命,对当时的企业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管理职能分离的见解以及他所推行的一套制度和方法被称为“泰勒制”,泰勒本人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更加注重管理过程的研究,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更具管理的一般性,经过多年证明有效。
梅约对人性作出了不同的假设,扩大了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权变理论认为管理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否就意味着不存在什么能够指导实践的管理理论?
不是。
权变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在继承以前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认为管理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是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二、选择题
第 2 页共 32 页
1.③
2.③
3.①
4.②
5.② 第三章一、问答题
1.决策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决策是行动的基础、具有超前性(与未来有关)、明确的目的性、方案的可选择性(两个以上方案)、过程性(多阶段、多步骤分析判断过程)。
2.你认为决策的过程中哪些步骤是尤其应该注意的?为什么?
决策的过程包括: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价值准则,拟定可行方案,分析、评价方案,抉择方案,实施决策方案和评价执行结果七个步骤。
其中,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价值准则,拟定可行方案和抉择方案,实施决策方案五个步骤都可以说是尤其应该注意的,
因为
只有确切地找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确定决策的目标,如果问题确定错了,
那么,在以后的分析和选择方案中,无论做何种努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解决不了
问题。
合理的目标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决策目标的形成、目标的大小与决策者对目标的认
识都会影响决策的顺利进行。
提出目标是一切决策的起点,对诸多的决策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归纳,开发出它们共同的实质,就构成了决策目标。
价值准则就是落实目标,作为以后评价和选择方案的基本判据。
面对复杂多变的决策
问题,确定明确的价值准则有时也相当复杂。
如果对价值准则不能提出明确的、规范性的、科学的表述,那么,不但决策目标模糊不清,甚至连科学的决策也不存在了。
对于同一事物,处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认识水平、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就会拿起各自不同的“尺度”去衡量它的好坏、曲直、是非。
因此,需要确定衡量事物的标准即“价值准则”。
在决策
活动中,决策者必须把握科学的价值准则并用其观察分析问题,才能有客观的标准与角度,才能对决策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才能明确清晰地、定性与定量地描述出决策问题。
在决策目标确定之后,决策活动必然进入到下一程序,即拟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对于任何一项行动来说,都有多种可行的方案存在。
每个管理者都应记住一句:“如果事
情似乎只有一种方法去做,那么这种方法通常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广泛地运用智囊
技术,如“头脑风暴法”、“哥顿法”等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方法。
抉择方案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决策者对方案进行“拍
板定案”的工作。
实施决策方案是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果没有把决策的方案付诸实施,与没
作出决策是一样的;如果不能有效地执行,再好的方案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实施过程,还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将每一局部过程的实际效果同预期目踪标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查明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3.按照决策步骤就能得到正确的决策吗?
第 3 页共 32 页
不一定。
决策步骤仅仅提供了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决策中的失误的方法。
但并不能保
证决策的正确性。
决策失误在所难免,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如知识不足、能力限制、
信息不准确等等。
4.追踪决策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其特点是什么?
在决策的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情况的急剧变化,或者由于决策本身的严重错误,原有
决策方案在实施中表明脱离实际,甚至危及决策目标的实现时,就必须对原有方案进行根
本性的修正,对此我们称之为追踪决策。
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表明原有决策错误时,固然需要追踪决策;就是原有决策正确,
但由于当初赖以决策的客观情况或者主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也需要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的特征有: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5.你认为什么是影
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决策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决策的
重要性因素、决策者的因素、其他有关人员、环境因素。
其中决策者的因素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因为在决策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决策者。
虽然,决策应按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但是决策者素质的高低仍是决策成败的关键。
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决策者的个人行为特征和群体成员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群体行为,对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个人对问题的感知、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个人价值系统都对决
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群体内,个人价值观念比较一致,就比较容易产生一致的看法,也较易协调。
如果个人价值观差异较大,就有可能引起许多冲突。
6.群体决策是否一定要达到一致同意?
不一定。
决策既不要轻易放弃相互矛盾或截然相反的意见,也不要对专家意见盲从,
要准确的判断问题的实质、确定价值准则、正确的抉择。
7.为什么决策只追求“满意”,而不求“最佳”
决策的“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佳”原则提出的。
“最佳”的理论及假设是把决策者
作为完全理性化的人,决策是以“绝对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形成的结果。
但是,处于非常复杂和多变环境中的组织及决策者,要对未来一个时期作出“绝对理性”的
判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决策者对相关的一切信息能完全掌握。
②决策者对于未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能准确预测。
③决策者对可选
择的方案及其后果能完全知晓。
④决策不受时间和其他资源的约束。
这四个条件对任何决策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也无论他们的素质多高,都不可能
完全具备。
因此,他们的决策不可能是“最优化”的,而且只能要求是“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
这里讲的“满意”决策,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
具体讲,它
包括以下内容:①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组织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完美,而是使他们能
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②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
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较
好地利用
第 4 页共 32 页
内部资源;③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求避免一切风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做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风险可以承受。
8.什么是确定性决策与非确定性决策
确定型的决策是指决策所面临的条件和因素是确定的,每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
非确定型决策所面临的条件和因素是不确定,每一种行动方案的结果是不可知的,也无法确定其概率。
9.什么是风险决策?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即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不能预先肯定,可能有几种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所以不管哪个决策方案都是有风险的。
这类决策的关键在于衡量各备选方案成败的可能性(概率),权衡各自的利弊,作出选择。
10.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整个管理过程都是围绕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展开的)。
二、选择题
1.③
2.④
3.②
4.③
5.①
6.①
7.①
8.③
9. ① 10.④ 第四章一、问答题
1.简单说明你对计划的概念的理解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的行动安排。
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因此,计划既涉及确定组织今后的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组织目标的方法(怎么做)。
广义的计划概念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
狭义的计划概念仅指制定计划。
2.请问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计划可以提供方向、可以发现机会与威胁、可以力求经济合理、可以统一工作标准3.什么是计划的前提条件?
外部前提条件:一般前提(宏观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市场(市场环境的变化,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变化)、组织的竞争者(已有的、潜在的);
内部前提条件:组织的资源、组织的规章制度 4.编制计划的原则是什么?
限制因素原则(木桶原理)、投入原则(许诺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改变航道原则)
5.为什么要进行组织目标的具体化?
宗旨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的,它需要通过目标的具体化才能成为行动的指南。
所谓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
它着重表明一定时期活动所针对的最终结果的。
它不仅代表计划的终点,而且也代表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因此是管理的最终目标,一般需要用定量数据表述。
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构成组织的基本计划,组织中的部门也可以有一定时期的目标,也就是说通常目标是分层次的。
各层次的目标
第 5 页共 32 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