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有多大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万有多大教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100万有多大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100万有多大
【学习目标】
1、过程目标:
(1)经历小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100万有多大。
(2)在小组活动中经历与现实中身边数据的比较体会100万的庞大。
2、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在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对较大数据的感受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合作,细心观察,合作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2)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类比体会较大数据的过程。
教学工具:皮尺,天平,大米,计算器。
【学前准备】
同学们,你知道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同胞吗?中国的国土面积为多少万平方里?这样的大数字你还能列举一些吗?
【探究活动】。
(一)小组活动1:100万粒大米有多重?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猜一猜:这100万粒大米大约有多少千克?你怎样称出?
2、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100粒大米的质量是多少?(用天平进行测量)
(2)100万粒大米的质量是多少呢?你又是如何得出的呢?
(3)如果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能吃20千克大米,那么一百万粒米给三口之家能
吃多长时间呢?
(二)小组活动2:100万步有多长?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猜一猜:东庐到南京约为五十千米,东庐到常州约为一百千米,东庐到青岛约为四
百五十千米,你认为一百万步相当于以上哪一个路程?
2、师生交流,合作探究:
(1)完成表格(皮尺和计算器)
步数长度
1步
1万步
100万涉
(2)东庐到溧水的一个单程的长度是6千米,东庐到溧水大约有多少步呢?
(3)思考:你从家中到学校大约要有多少步呢?
(三)小组活动3:100万与的书大约有多厚?(以语文书为准)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
语文书的页数字数
一页
100万字
(2)100万字的语文书有多厚呢?它相当于我们几本语文书的厚度呢? 2、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你能计算出100万册语文书的体积吗?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一(2)我们的教室能放下这100万册语文书吗?如果不能,它需要几个这样的教室?
(四)小组活动:议一议:足球彩票、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对我们的诱惑很大,假若哪天你得了100万元,你的书包能装得下吗?
(一张100元的钞票长约15.5厘米,宽约7.7厘米,准备100张形状、厚度如同100元钞票的白纸)
l、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1)100万元含有多少张100元的人民币?
2、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你如何利用手中的100张形状,厚度如钞票的白纸估算出100万元的体积?
(2)请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并估算你的书包的大约体积,估计你的书
包能装得下吗?
【随堂检测】
1、量一量你的一柞有多长?100万柞有多长?它相当手你的体育课上的多少个100米呢?
2、小组合作完成:从1数到10需要多少时间?从1数到100万又需要时间?如果你24小时不休息,又需要多少时问?
【问题式小结】
l、本节课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再对于一些较大的抽象的数字,我们又如何去感受它的庞大?
3、你还能例举你身边能够亲感受到的较大的数字吗?
【思维拓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你能设计一个方案来感受你身边存在的一些较庞大的数字吗?请你试一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