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与出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来自以上三类地区的高职毕业生23% 是在本地市入学,83%在本省入学。所以,从满足弱势家庭与贫困地区 的高等教育需求来说,高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扶贫 工程,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
4. 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做出了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善了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每年有数百万 获得中高等以上技术技能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高职毕业生初次就 业率达到84%,大大缓解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技能人 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供求失衡矛盾。我国高技能人才由2005年的 186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80万人,年均增长9%。此外,高等职业教 育普遍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学 生学习技能、顺利就业、脱贫致富,成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稳定社 会结构的助推器。
2.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全国高职年招生318万人左右,在校生总数达973.6万,分别占全 国高等教育年招生规模的45.5%和在校生规模的39.5%(高职基本学制 三年,比本科少一年)。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其中14%是高 职做的贡献;高考升学率达78%,其中39%是高职做的贡献。高等职业 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承接产业升级、参与产业配置提 供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逐步普及 化过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的基本的定位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服务
2. 明确一个发展目标(系统工程)
--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
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 明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
职业院校的出路
是生存还是发展?
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或将持续到2020年 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每年放弃参加高考接近100万!
1. 宏观层面反映出的问题
一是传统招生考试制度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二是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没有形成观念共识; 三是中高职衔接国家教育制度很不完善; 四是高等职业教育现行制度与产业升级要求差距仍然很大; 五是职业教育质量服务转方式、调结构能力尚需提高; 六是职业教育成本和收益与普通教育相比没有优势; 七是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没有确立; 八是高职院校功能定位不适应职业教育社会需求。
项目背景
2.微观层面反映出的问题--职业院校的“先天挑战”
1 办学理念
2 管理能力
不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
管理能力不适应内涵建设
3 培养模式
4 师资队伍
理论与实训分开,以课本教学为中心,以 老师讲授为主;理实一体化教学因为缺乏 企业一线任务单流于形式;实习往往充当 链接的劳动力。
5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滞后于企业一线技术、技能要求
全国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中,超过50%位于地县城市,个别院校是当地仅有的一所高校, 他们不仅肩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且担负起促进 当地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还有一大批优秀高职院校通过“校县对接”, 服务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四、 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
5. 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高端装备、新能源、 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区域和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在德阳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整合了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 新服务中心,四川机械工业数控技术、焊接、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 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德阳重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 “德阳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园”
2.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2014—2020年)》
国家的重视前所未有 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 部门的协作前所未有
意义重大而深远
习近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
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第四: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 战略突破口:调整教育结构、创新教育制度、完善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战略切入点) ● 加快发展现代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十大创新点
1. 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师资技术技能弱,现有专业老师 专业技能力量与企业一线脱节
6 实训设备
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 项目单与实训设备不匹配,造成实训 设备闲置。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职教育思想观念 办学模式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树立,精英教育的 思维定势根深蒂固;系统化教学的观念难以改变
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职教使命。(互通互认衔接)
4. 打通“人人皆可成才”的上升通道—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 上升通道
5.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
培养目标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十大创新点
虽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我国教育的人才贡献率、经济 贡献率和社会贡献率,为提高教育服务国家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教育 自身实现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各地、部分高职院校越来越 强烈地反映高职生源紧缺、招生压力普遍增大,高考弃考率高、新生报到率 低、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有 一个基本判断,即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 好教育的要求。
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李克强: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
“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 、迈上新台阶。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四个意义:
第一: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 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规划 决定 --明确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的教育,体系上进行顶层设计,各项政策制度的重大创新
8
1. 为科学构建高等教育结构做出了贡献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 域急需紧缺人才,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对 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人才支撑能力,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文化发展、社会建设等领域的 人才需求。此外,高职院校布局均衡,全国95%以上的地级市至少有一 所高职院校,为地县城市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对完善 城市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放式办学体系没形成,与社会企业的互动和交流 还停留在一个初级的水平之上
不是真正的按照市场要求和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设置专业,而是按照有什么样的教育资源设置什 么样的专业
仍然沿用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没有冲 破固有模式的禁锢;人才培养模式名目繁多,但 缺乏内涵建设,制度配套难以跟进
4. 思 考
针对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大型模锻、风电、核电人才培养、培训 和技术服务,实现“政府主导,专业与产业对接;行业引领,人才培养与 岗位职业对接;企业参与,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政产学研协同创 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6. 为助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高技能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 题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培养大批紧缺人才,解决企业生产 技术难题,有效缓解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全国在 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 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 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9. 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创新。
----提出要减少政府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 10. 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2021/4/16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数量 1321 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 60% 招生数 318 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 45.5% 在校生总数 973.6 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 39.5%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
• 一是为科学构建高等教育结构做出了贡献。 • 二是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 三是为阻止贫困代际转移做出了贡献。 • 四是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做出了贡献。 • 五是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 六是为助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做出了贡献。 • 七是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 八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8.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院校所在市就业,68%在院校所在省(含本市)就业;有 51.8%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19.6%在西部地区就业,13.9%在民族地区就业,4.9%在贫 困地区就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县城市 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与出路
高职发展现状与出路
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概述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三、职业教育的贡献 四、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五、专业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六、对策与思考 七、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八、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概述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 职业教育的决定》
一是:理念 二是:精神
先进理念 敬业精神
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பைடு நூலகம்进,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 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
6. 提出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 ----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办学,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多种来源建设教师队伍,多种分配形 式完善管理考核。
7. 确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原则 ----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 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
8. 强调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用加大中央教育资金倾斜力度,通过对口支援机制,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 等方式,加快发展面向农村、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并建立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 态调整机制。
第二: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举措
● 两个转变: 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转变 ●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第三: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措施
● 培养多样化人才 --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总书记批示 ● 十一五期间 8000万带技术的新生劳动力 在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改善民生起到积极作用
7.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2011年,全国共有涉农高职院校343所,占到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 27%,其中农业类专业点达到1042个,在校生近70万人。尤其是200所国 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农业类高职占到了10%。涉农高职院校贴近 “三农”,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让农 民的收入翻番。落实“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培训,为推动新农 村建设培养大批职业农民,服务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建设。
3. 为阻止贫困代际转移做出了贡献
调查显示,88.1%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
已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按此推算,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 近85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
向上流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有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
4. 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做出了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善了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每年有数百万 获得中高等以上技术技能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高职毕业生初次就 业率达到84%,大大缓解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技能人 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供求失衡矛盾。我国高技能人才由2005年的 186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80万人,年均增长9%。此外,高等职业教 育普遍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学 生学习技能、顺利就业、脱贫致富,成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稳定社 会结构的助推器。
2.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全国高职年招生318万人左右,在校生总数达973.6万,分别占全 国高等教育年招生规模的45.5%和在校生规模的39.5%(高职基本学制 三年,比本科少一年)。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其中14%是高 职做的贡献;高考升学率达78%,其中39%是高职做的贡献。高等职业 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承接产业升级、参与产业配置提 供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逐步普及 化过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的基本的定位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服务
2. 明确一个发展目标(系统工程)
--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
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 明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
职业院校的出路
是生存还是发展?
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或将持续到2020年 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每年放弃参加高考接近100万!
1. 宏观层面反映出的问题
一是传统招生考试制度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二是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没有形成观念共识; 三是中高职衔接国家教育制度很不完善; 四是高等职业教育现行制度与产业升级要求差距仍然很大; 五是职业教育质量服务转方式、调结构能力尚需提高; 六是职业教育成本和收益与普通教育相比没有优势; 七是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没有确立; 八是高职院校功能定位不适应职业教育社会需求。
项目背景
2.微观层面反映出的问题--职业院校的“先天挑战”
1 办学理念
2 管理能力
不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
管理能力不适应内涵建设
3 培养模式
4 师资队伍
理论与实训分开,以课本教学为中心,以 老师讲授为主;理实一体化教学因为缺乏 企业一线任务单流于形式;实习往往充当 链接的劳动力。
5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滞后于企业一线技术、技能要求
全国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中,超过50%位于地县城市,个别院校是当地仅有的一所高校, 他们不仅肩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且担负起促进 当地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还有一大批优秀高职院校通过“校县对接”, 服务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四、 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
5. 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高端装备、新能源、 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区域和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在德阳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整合了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 新服务中心,四川机械工业数控技术、焊接、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 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德阳重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 “德阳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园”
2.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2014—2020年)》
国家的重视前所未有 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 部门的协作前所未有
意义重大而深远
习近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
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第四: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 战略突破口:调整教育结构、创新教育制度、完善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战略切入点) ● 加快发展现代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十大创新点
1. 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师资技术技能弱,现有专业老师 专业技能力量与企业一线脱节
6 实训设备
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 项目单与实训设备不匹配,造成实训 设备闲置。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职教育思想观念 办学模式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树立,精英教育的 思维定势根深蒂固;系统化教学的观念难以改变
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职教使命。(互通互认衔接)
4. 打通“人人皆可成才”的上升通道—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 上升通道
5.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
培养目标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十大创新点
虽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我国教育的人才贡献率、经济 贡献率和社会贡献率,为提高教育服务国家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教育 自身实现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各地、部分高职院校越来越 强烈地反映高职生源紧缺、招生压力普遍增大,高考弃考率高、新生报到率 低、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有 一个基本判断,即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 好教育的要求。
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李克强: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
“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 、迈上新台阶。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四个意义:
第一: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 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规划 决定 --明确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的教育,体系上进行顶层设计,各项政策制度的重大创新
8
1. 为科学构建高等教育结构做出了贡献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 域急需紧缺人才,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对 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人才支撑能力,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文化发展、社会建设等领域的 人才需求。此外,高职院校布局均衡,全国95%以上的地级市至少有一 所高职院校,为地县城市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对完善 城市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放式办学体系没形成,与社会企业的互动和交流 还停留在一个初级的水平之上
不是真正的按照市场要求和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设置专业,而是按照有什么样的教育资源设置什 么样的专业
仍然沿用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没有冲 破固有模式的禁锢;人才培养模式名目繁多,但 缺乏内涵建设,制度配套难以跟进
4. 思 考
针对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大型模锻、风电、核电人才培养、培训 和技术服务,实现“政府主导,专业与产业对接;行业引领,人才培养与 岗位职业对接;企业参与,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政产学研协同创 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6. 为助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高技能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 题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培养大批紧缺人才,解决企业生产 技术难题,有效缓解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全国在 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 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 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9. 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创新。
----提出要减少政府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 10. 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2021/4/16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数量 1321 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 60% 招生数 318 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 45.5% 在校生总数 973.6 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 39.5%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
• 一是为科学构建高等教育结构做出了贡献。 • 二是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 三是为阻止贫困代际转移做出了贡献。 • 四是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做出了贡献。 • 五是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 六是为助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做出了贡献。 • 七是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 八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8.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院校所在市就业,68%在院校所在省(含本市)就业;有 51.8%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19.6%在西部地区就业,13.9%在民族地区就业,4.9%在贫 困地区就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县城市 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与出路
高职发展现状与出路
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概述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三、职业教育的贡献 四、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五、专业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六、对策与思考 七、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八、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概述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 职业教育的决定》
一是:理念 二是:精神
先进理念 敬业精神
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பைடு நூலகம்进,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 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
6. 提出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 ----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办学,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多种来源建设教师队伍,多种分配形 式完善管理考核。
7. 确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原则 ----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 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
8. 强调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用加大中央教育资金倾斜力度,通过对口支援机制,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 等方式,加快发展面向农村、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并建立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 态调整机制。
第二: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举措
● 两个转变: 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转变 ●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第三: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措施
● 培养多样化人才 --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总书记批示 ● 十一五期间 8000万带技术的新生劳动力 在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改善民生起到积极作用
7.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2011年,全国共有涉农高职院校343所,占到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 27%,其中农业类专业点达到1042个,在校生近70万人。尤其是200所国 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农业类高职占到了10%。涉农高职院校贴近 “三农”,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让农 民的收入翻番。落实“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培训,为推动新农 村建设培养大批职业农民,服务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建设。
3. 为阻止贫困代际转移做出了贡献
调查显示,88.1%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
已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按此推算,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 近85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
向上流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有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