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面镜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面镜的知识
焦距f=670mm
热效率(开水)η=68%
采光面积A=2.0m
功率P=1000w
高度角范围h=20°—90°
就你这点技术,也算是什么高技术呀,不就一个简单的电路吗
板可做抛物线自动跟踪太阳灶性能介绍:系统采用丝杠传动,用12∨或220∨微电机就能驱动。
光敏跟踪装置采用单片设计。
电子控制系统模块化。
整体结构紧凑轻便,安装简单,调试方便,无须维修,室外全天候条件运行。
本产品含有横向和纵向两种自动跟踪太阳移动功能,二维定位,跟踪精确。
晴天时
自动跟踪太阳。
时晴时阴,(晴时跟踪,阴时停止)。
在抗风,防雨防沙等有新突破。
该产品适合广大农村,城镇居民、单位饮用开水、饭店餐馆、旅游、野外作业等。
八大优点一、结构紧凑、拆装方便,重量轻,自动跟踪。
二、安装简单,易于操作。
三、初装调试好后即
能每日自动跟踪。
四、价格低、使用寿命长。
五、微电机驱动,年耗电2-3度
六、锅架采用重力平衡装置
七`自动跟踪是太阳能领域新技术,同样适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项目。
八`该产品销售卖点:先进,高效,新颖,价低,节能,环保,独特,实用。
手动太阳灶性能介绍:本产品可在15-30分钟烧开6斤水,焦点温度可达1000℃以上,功率相当于1000瓦电炉。
只要有阳光,一年四季都可使用,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可满足煮、煎、炖、炸、等炊事活动。
根据
用户不同消费水平,分为手调式和自动跟踪式两种。
灶面采用冲压铁板、反光膜采用进口太阳灶专用膜、
支架采用分体设计。
锅架采用重力平衡设计。
,焦距可选60-80厘米,面积可做1.5-2.5平方米,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蝴蝶形,长方形等。
1.先制造一个“凹面镜”:
可以用硬纸板或水泥做一个类似于锅的物件,或直接用一口大一点的锅更好!
2.然后在上面镀一层水银,无水银可以用锡纸或反光膜代替,另外如果不嫌麻烦,也可以在凹形物件上用万能胶均匀粘一些小平面镜亦可!
3.设法找到你所做的“凹面镜”的焦点,用支架支一个能放做饭锅的金属环于焦点处。
安上底座就行了!
太阳灶原理
聚光式太阳灶是将较大面积的阳光聚焦到锅底,使温/xw.htm
下面是有关于凹面镜的知识
一、球面镜的概念和种类
1、定义: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镜面叫做球面镜.(球壳的一部分---球冠)
2、种类:凸面镜和凹面镜
二、球面镜的分类
1、凹面镜
1)、定义: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
2)、图示:如图1所示.
图 1
3)、基本概念:
A、顶点:镜面的中心点O称为镜的顶点.
B、中心:球面的球心C称为镜面中心.
C、主轴:连结顶点O与镜面中心的点划线.
D、焦点:跟主轴平行的近轴光线射到球面上,反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用字母F表示.
E、焦距: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即凹面镜的焦距等于球面半径的一半.
略证:如图所示,根据反射定律有 . , , .
故又近似将OB看作切线,则 ,
, ,BF=OF即OF=CF,f=OF= .
4)、凹面镜的光学特点:
A、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聚于焦点处.凹面镜的焦点是实际
光线的会聚点,因此是实焦点.
C、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小,会聚本领越大.
D、四条特殊光线: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的入射光
线经反射后平行于主轴;过球面中心的入射光线沿原路反回;从顶点入射的光线与其反射光线关于主轴对称.
5)、凹面镜的成像规律:* * * * * * *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正立与倒立
大小
虚实
U=∞
V=f
/
一个点
实
U>2f
f< V<2f
倒立
缩小
实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
f V>2f
倒立
放大
实
U=f
V=∞
不成像
U V<0(镜后)
正立
放大
虚
6)、凹面镜的应用:
A、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阳灶.
B、利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探照灯、手电筒以及各种机
动车的前灯.
2、凸面镜
1)、定义: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
2)、图示:如图2所示.
3)、基本概念: (同凹面镜)
注意:A、凸面镜的焦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凸面镜
的焦点是虚焦点.
B、对凸面镜同样有 (大小),即凸面镜
的焦距等于球面半径的一半.
4)、凸面镜的光学特点:
A、凸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凸面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图 2
C、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发散本领越大.
D、四条特殊光线: (与凹面镜类似)
5)、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在凸面镜前任意位置的物体都只能在镜后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6)、凹面镜的应用: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汽车观后镜 .
三、球面镜的成像公式:
略证:如图3所示,点光源S放在凹面镜的主轴上,S发射向顶点的光线沿主轴反
回,射向A点的光线经反射后与主轴交于S’点,即S的像点.
CA是法线,平分 ,故 .
在很小时,近似有SA=SO,S’A=S’O,
则: .又因U=SO,V=S’O,焦距为f,
SC=U-2f,S’C=2f-V.故 .
整理得: .
1、符号法则:
1)、在中学阶段只考虑单光具成像,U>0;
2)、V及f均为实(像、焦距)正虚(像、焦距)负.
2、上式对球面镜、平面镜及透镜(以后讨论)均适用.
1)、凸面镜:f<0, <0,V<0,故凸面镜只能成虚像.
2)、凹面镜:实焦距f>0, , 当U0,实像;当U=2f时,V=2f>0等大实像;当U>2f 时,0 3)、平面镜: ,R→∞,f→∞, ,故有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参考资料:
《墨经》中关于球面镜的知识
《墨经》是我国古代一部满载自然科学知识和思维规律研究的典籍。
《墨经》
中关于自然观察的记载最有条理的是关于光学的八条。
论凹面镜:鉴低,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这外、内。
论凸面镜:鉴团,景一,说在刑之大。
参考资料:
/dede3/html/jq/2007/0329/19589.h tml
我国古代的光学知识
光学的起源也和力学、热学一样,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
我国的《墨经》
就记载了许多光学现象,例如投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
西方也很早就有光学知识的记载,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约330-260)的《反射光学》(Catoptrica)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Al-Hazen ,965~1038)写过一部《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学现象。
光学真正
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
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光的本性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微粒说把光看成是由微粒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19世纪以前,微粒说比较盛行。
但是,随着光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
不能用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
于是光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
两种学说的争论构成了光学发展史中的一根红线.
我国古代的光学知识:
1.取火的方法和对火的认识
我国古代取火的工具称为“燧”,有金燧、木燧之分。
金燧取火于日,木燧取
火于木。
根据我国古籍的记载,古代常用“夫燧”、“阳燧”(实际上是一种
凹面镜,因用金属制成成,所以统称为“金燧”)来取火。
古代人们在行军或
打猎时,总是随身带有取火器,《礼记》中就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
的记载,表明晴天时用金燧取火,阴天时用木燧取火。
阳燧取火是人类利用光
学仪器会聚太阳能的一个先驱。
讲到取火,古代还用自制的古透镜来取火的。
公元前2世纪,就有人用冰作透镜,会聚太阳光取火。
《问经堂丛书》、《淮
南万毕术》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我们常说,水火不兼容,但制成冰透镜来取火,真是一个奇妙的创造。
用冰制成透镜是无法长期保存的,于是便出现用玻璃或玻璃来制造透镜。
2.针孔成像和影的认识
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针孔成像的实验,并给予分析和解释。
《墨经》中
明确地写道:“景到(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这里的“午"即小
孔所在处。
这段文字表明小孔成的是倒像,其原因是在小孔处光线交叉的地方
有一点(“端"),成像的大小,与这交点的位置无关。
从这里也可以清楚看到,古人已经认识到光是直线行进的,所以常用“射"来描述光线径直向前。
北宋的沉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
他首先直接
观察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飞的方向一致。
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的影子呈现在窒内的纸屏上,沉括用光的直进
的道理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东则影西,西则影东"。
墨家利用光的直线传
播这一性质,讨论了光源、物体、投影三者的关系。
《墨经》中写道:“景不徙,说在改为。
"“光至,景亡。
若在,尽古息。
"说明影是不动的,如果影移,那是光源或物体发生移动,使原影不断消逝,新影不断生成的缘故。
投影的地方,如果光一照,影子就会消失,如果影子存在,表明物体不动,只要物体不动,影子就始终存在于原处。
墨家对本影、半影也作了解释。
《墨经》中有这
样的记载:“景二,说在重。
”“景二,光夹。
一,光一。
光者,景也。
”意
思是一物有两种投影(本影、半影),说明它同时受到两个光源重复照射的结
果(“说在者”,“光夹”)、一种投影,说明它只受一个光源照射,并且强
调了光源与投影的联系(“光者,景也”)。
与此相连,墨家还根据物和光源
相对位置的变化,以及物与光源本身大小的不同来讨论影的大小及其变化。
3.对面镜的认识
墨家对凹面镜作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并在《墨经》中作了明确、详细的记载。
“鉴低,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
”“低”表示深、凹之意;放在“中之内”,得到的像是比物体大而正立的。
北宋沉括对凹面镜的焦距作
了测定。
他用手指置于凹面镜前,观察成像情况,发现随着手指与镜面距离的
远近变化,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梦溪笔谈》中作了记载:“阳燧面洼,
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
”说明手指靠近凹面镜时,
像的正立的,渐渐远移至某一处(在焦点附近),则“无所见”,表示没有像(像成在无穷远处);移过这段距离,像就倒立了。
这一实验,既表述了凹面
镜成像原理,同时也是测定凹面镜焦距的一种粗略方法。
墨家对凸透镜也进行了研究。
《墨经》中写道:“鉴团,景一。
说在刑之大。
”“鉴团”即燕面镜,也称团镜。
“景一”表明凸面镜成像只有一种。
“刑”同
形字,指物体,它总比像大。
我们的祖先,利用平面镜能反射光线的特性,将多个平面镜组合起来,取得了有趣的结果。
如《庄子·天下篇》的有关注解
《庄子补正》中对此作了记载:“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相鉴,则重影
无穷。
”这样的装置,收到了“照花前后镜,花花交相映”的效果。
《间经堂
丛书》、《淮南万毕术》中记有“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
”表明很早就有人制作了最早的开管式“潜望镜”,能够隔墙观望户外的景物。
中学生科学网/
4.对虹的认识
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从公元6世纪开始,我国古代对虹就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唐初的孔颖达(574-648)曾概括了虹的成因,他认为“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
”明确指出产生虹的3个条件,即云、日、“日照雨滴”。
沉括对此也作过细致的研究,并作实地考察。
在《梦溪笔谈选注》中写道:“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觳,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指出虹和太阳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傍晚的虹见于东方,而对着太阳是看不见虹的。
地虹有了认识之后,便可以人工造虹。
8世纪中叶,唐代曾有过这样的试验:“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表示背向太阳喷出小水珠,便能看到类似虹霓的情景。
回答者:草语田 - 魔法学徒一级
回答者:55242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