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课年报【作文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课年报【作文部分】
第22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力。

能力层级E级和F级。

该题分值60分,全省平均分44.21,标准差6.49,难度0.74,区分度0.77。

(1)作文题目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由题干、阅读材料、写作任务指令、要求四个部分组成。

题干部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表明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展开写作,分值为60分。

阅读材料部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该部分由史料和评论两部分组成。

1-5句话为史料,主要是叙述了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的故事。

第一句话“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

”交代了时间,是春秋时期的故事。

交代了四个人物的关系,两位齐国公子,一位叫公子纠,一位是公子小白。

管仲和鲍叔各自辅助一位公子,管仲辅助公子纠,鲍叔辅助公子小白。

第二句话“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交代了管仲和公子小白的恩怨。

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继承君伟,带兵去阻击公子小白,用箭射公子小白,可是刚好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加上公子小白趁机装死,骗过
了管仲。

管仲与公子小白的恩怨是生死之仇。

第三句话“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的转换,公子小白后来成为了齐桓公。

就是管仲和齐桓公之间有着生死之仇。

第四句话“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交代了鲍叔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认为管仲的能力更强,是成就霸王之业不可或缺的人物。

第五句话“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交代了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了管仲,鲍叔甘愿官位比管仲低,最终成就了齐桓公一代霸业。

6-8句话为评论部分,分别对三位历史人物进行评论。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从后人的角度称颂齐桓公的杰出成就,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通过孔子的话肯定管仲的作用。

齐桓公共能够做到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能够成就霸业,这是管仲的力量啊。

孔子的话,认为齐桓公能成就霸业,主要是因为管仲的力量。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通过司马迁的话语,假借天下人为什么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的知人用人。

写作任务指令部分: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写作任务指令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读出写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来。

首先创设了一个写作的情景。

写作情景就是在班级里举行读书会。

读书会,就是分享读书感受的活动,班级里举行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读者对象,写作者是班级的一员,面对的是班级里面的同学,可能也有老师参与。

班级里的读书会气氛相对宽松,是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坦诚。

语气可以生活化,也可以有点幽默感。

其次是规定了讨论的范围。

“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就是以上述材料作为讨论的基础,是发表自己观点的依据。

再次是确定了读书会发言的主题。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是发言要回应的问题。

要在齐桓公、管仲、鲍叔中作出选择,选择其中一人。

要谈为什么对选择的一人感触最深。

感触,是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感触最深”是这个主题的关键词,需要充分体现出来。

最后是对写作内容和文体提出了要求。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写作的文体是发言稿,发言稿就是参加会议,以发言为目的而提前写好的书面文字材料。

发言的内容要求包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是要有感性的体验,也有理想的思考。

写作要求部分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结合材料”就是发言稿回应主话题、立意、切入角度、自己的感受与思考都要来源于材料的内容。

“选好角度”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表达的角度。

这个题目有三个角度,对齐桓公感触最深、对管仲感触最深、对鲍叔感触最深,都可以写,没有优劣之分。

“确定立意”就是发言要有自己的观点,要体现自己的看法,需要进行立意。

“明确文体”,文体要求是发言稿,这个是不能改变的,要清楚了解发言稿的特点。

“自拟标题”,就是说文章需要有标题,标题自己定。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个是对文章的诚信写作提出来的要求,不能拿现成写好的文章套用到这里来写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文章充作自己的文章。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因为高考是关系重大的考试,为了公平起见,每一个考生都不应该在文章中有意无意地表露自己的信息,以免造成不公平的对待。

“不少于800字”,这个是对文章字数的限定,800字为限,可以超过800字,但不能少于800字,少过800字50个字,就要倒扣
1分。

(2)对材料内涵的挖掘与把握。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作用非常重要。

题目中既有“围绕材料展开讨论”,又有“结合材料”的要求。

;另外,要回应主问题,就必须对材料有准确的理解。

对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关系到对三位主人公的理解是否准确。

题目要求突出个体,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历史人物中,对谁感触最深。

那么,对谁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历史人物的品格、品质。

我们需要对材料的深入理解,挖掘和掌握三个主人公的品格、品质。

齐桓公的品格:
齐桓公在材料中有三个阶段,公子小白阶段,成为君主阶段,建立霸业阶段。

作为君主他有大局观念、有战略眼力、有硬核领导能力;能知人善任并落到实处;能从善如流且付诸实施;志存高远并为之奋斗,久久为功;有大格局,有大度量;他为“完美领导”树立了榜样;他的优长可以“古为今用”。

管仲的品格:
管仲经历了辅助公子纠,转投齐桓公,为齐国建立霸业付出努力三个阶段。

他恪尽职守,克心厥职;抓住机会,英雄用武;识大体,顾大局,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实现人生双赢。

鲍叔的品格:
鲍叔与管仲为友、为敌,各为其主;鲍叔作为齐桓公手下的大臣,积极荐贤。

他主动捐弃前嫌,齐心共创大业;他主动让贤,不计个人恩怨与私利;他有自知之明,且能够自胜;他促成“三赢”格局,为人称道;他情商、智商并优,青史流芳;他的伯乐理念,有现实意义。

(3)对评卷尺度的把握
为更好地结合广东考场写作实际,便于评卷教师操作,提高评卷效率,我们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评分法,基础等级即“任务完成好、思想好、表达好”等;发展等级即所谓“亮点”。

五等评分标准:
第一等:任务完成好、思想好、表达好、有突出亮点,可评54分以上甚至满分;
第二等:任务完成好、思想好、表达好,但没有什么突出亮点的,可在48-53分范围内评分;
第三等:任务完成比较好、思想较好、表达较好的,在42-47分范围内评分;
第四等:任务完成一般、思想基本健康、表达一般的,在36-41分范围内评分;
第五等:任务完成差、思想不健康、表达不通顺且语病多的,在35分以下评分;
另外,补充需要注意的评分细则:
第一,写作时,情境必须落实。

比如文体是“发言稿”,作者身份是“学生”,听众是“同班同学”。

不能偏离情境。

情境不明确如“听众”“读者”对象不明的,评分时降一档评分;
第二,在材料内容及其含义范围内的沾边套作,在三等以下进行评分,视为无“亮点”即发展等级不给分。

第三,写作“任务”主要是指三个“规定动作”要到位:三个核心动词必须把握住:“回答”“围绕”“结合”。

“回答”让你感触最深的人(三个之中选择其一),“围绕”给定的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回答”为什么时,要“围绕”给定的材料及其含义;“围绕”材料来回答为什么“最”这个问题时,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第四,关于“符合文体要求”的说明:符合发言稿格式。

开头有称谓,结尾有结语敬词致谢词。

比如“同学们,大家好”“谢谢大家的聆听”;行文中有呼告、层与层之间有过渡用语衔接用语。

比如“我感触最深的是XX,为什么呢?”“同学们!我还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发言情境中常见口头用语、礼仪用语,甚至带动全场气氛青春用语。

比如“我之所以是XX 铁杆粉丝”“XX这个千年网红之所以让我感触最深、怦然心动,是因为……”。

“文体要求”分为四等:第
一二等为“符合文体要求”,第三等“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第四等“不符合文体要求”。

第五,关于“亮点”的说明: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比如在“发言”中能透过知人善“让”形象(鲍叔牙)看到“双赢、三赢”本质(王赢、管赢、鲍赢);提示事物内在联系:比如“最”人物之所以成就“最”业(霸业、千里马业、伯乐业),往往与其“最智商、最情商”息息相关;观点具有启发性:比如超越小我(恩怨)成就大我(名相事业)成为“最”我(青史流芳伟业)
丰富:材料丰富:言之有物,有史料、有论据、有内容、信息丰赡;论据充实:论据足以支撑论点的成立,即论据丰富、充分;形象丰满:比如在谈感触时对于人物形象描述绘声绘色,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境感十足。

意境悠远:“发言”之后,使人“听”之回味无穷。

有文采:用语贴切:主要是指词法优质;句式灵活:主要是指句法优质;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的使用,取得很好效果;文句有表现力,主要是指表达效果好,富有感染力、亲和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材料新鲜,材料内容与信息较新;构思新巧,主要是指结构别开生面;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与其他考生相比较推理想象能力突出;有个性色彩,有的娓娓道来、有的雄辩滔滔,“文如其人”,等等。

“亮点”即发展等级不求面面俱到,可在突出点上打分。

作文题反猜题意识强,回归基本要求。

作文仍然采用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形式,从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中,哪个对你感触最深?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作文关键就是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这是材料作文的基础,回归基础,要求考生夯实基本能力。

对作文写作任务指令落实不到位。

写作任务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作文成绩的高低,部分考生还没有对这个理念有足够的重视,未能
很好地落实好写作任务指令。

具体来说,有些考生不回应或者不直接回应主问题;有些考生未能始终围绕材料来展开写作;有些考生未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

这些都是写作任务指令落实不到位的表现。

1.写作任务没有完成好。

(1)没有直接回应主问题。

有些考生把作文理解为材料话题式作文,简要分析一下材料,得出一个概念,例如“格局”,例如“宽容”,例如“团结”,就独立论证这个概念,而没有回答作文题提出来的问题。

有些考生分析了材料,得出了自己对三个任务谁感触最深的看法,但是接下去,不是谈为什么感触最深,而是谈论别的话题,整体走偏了,还是没有回答为什么对某人感触最深的问题。

(2)没有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有些考生只是对三个人物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没有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没有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来谈这些历史人物品格的当代价值。

(3)写出来的作文文体不是发言稿。

作文题明确要求写的是发言稿,考生就应该按照发言稿的要求来写作,但是部分学生不把这个写作任务放在眼里,还是按照他自己的议论文、散文来写。

(4)重点不突出。

作文的重点应该在突出关键词“感触最深”,感触最深的点在哪里?为什么感触最深?这个应该是作文的重点,但是部分考生只是简略带过,对作文的重点的把握不准确。

2.对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挖掘不够深刻。

(1)观点提炼不够准确。

材料作文的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就是说提炼出来的观点,要有材料作为支撑。

比如有考生提炼出来,认为管仲的精神品格重点在于“实干”,这个就没有很实在的材料作为支撑了。

(2)对材料的核心内容把握不准确。

对齐桓公、管仲、鲍叔这三个人物的精神品格,材料里面通过
“论”的形式,其实已经点出来了,齐桓公建立霸业,管仲之力,鲍叔的“知人”,这三个人最主要的精神品格,都材料中已经暗示出来了,但是很多考生看不到,把握不准确。

(3)对材料内容的拓展不准确。

有些考生在材料的基础上作出一定的拓展,这个是可以的,但是要准确。

例如有一位考生的作文说到,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明知他装死,却不乘胜追击。

可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

有一篇作文用“当代愚公”李保国的例子来说明鲍叔的慧眼识人,不够恰当。

有考生用王安石的例子代替了管仲的分析,这个明显是取巧的行为。

3.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有些考生的作文词汇贫乏,词汇把握不够丰富,语言表达稚嫩。

有些作文错别字很多。

例如某考生一篇作文,错别字达7处。

标题“各美其美”写成了“各其其美”,另外,“齐桓公”之“桓”写成“恒”,试卷上就有这个字,抄都抄错,不可原谅,“霸业”之“霸”右下角的“月”写成“力”,“奴隶”之“隶”写成“肃”,“谦虚礼让”之“谦”写成“兼”,“槽枥”之“枥”中的“历”写成“厉”,“聆听”之“聆”明显是用耳聆听,却写成了口字旁。

另外,比较多的考生表达不够流畅,不同程度存在语病问题。

4.应试思想有偏差。

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每一位同学的文风就是个人作风的体现,但是有些考生不是以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作文,而是以套作与抄袭来应付高考作文,这是思想出现了偏差的问题。

有些同学简单地分析一下材料,就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作文,不管合适不合适,就套用到作文上,文章有“穿靴戴帽”的嫌疑。

有些同学有抄袭的现象,抄袭考题中的论述类文本,也有抄袭考题中的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还有抄袭考题中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干的。

套作和抄袭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评价的标准是以写作任务完成的质量来评价作文分数的高低,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任务意识的培
养,理解完成写作任务的重要性。

要强化写作任务指令的理解与落实。

写作备考指导一定要强调任务指令的落实,例如今年的高考作文,就需要回应主问题,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中,对哪一个感触最深?这是整个文章的脉络,一以贯之。

另外要强调材料的作用,要围绕材料来写作。

第三是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谈,谈的内容还是要围绕着主问题来展开的。

要明确全国卷“立德树人”的思想导向。

今年考题材料中有对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陈述,有后人、孔子和司马迁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这能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近些年来,全国卷立德树人的导向都是明确的,今后仍会如此。

强化科学规范地开展高考作文备考工作。

1.强化特定“情境”下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高考语文试卷,是要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语文而言,是要有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

为了考查学生的应用写作、语言表达等能力,近些年来所出的高考作文题,都创设了具体的写作情境,规定完成特定情境下的写作任务。

所以对于“情境”这个概念要特别重视。

在2020年新修订的“课标”中,第一次提到“情境”时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在2020年新修订“课标”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特别强调“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
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里43次提到“情境”,平均不到300个字就提到一次“情境”。

创设写作情境,提出特定情境下的写作任务,应该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

所以要熟悉各种应用性文体。

要指导学生加强应用写作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2.强化培养学生根据考题任务结构文章的能力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创设了写作情境,规定了特定情境下的写作任务,提出了写作要求。

考生应该在认真阅读考题的基础上明确任务和要求,根据任务和要求进行构思,结构文章。

以今年的作文考题为例,在开头提出对哪位人物感触最深之后,作文的主体部分,就应该是论述为什么对这个人物感触最深,要说出理由。

在谈理由时,要围绕考题给出的材料,结合考生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然而,我们看到不少学生作文却不是这样结构文章的。

许多考生在简述材料之后,引出一个话题,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写的,置考题的任务和要求于不顾,以话题作文包打天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从材料中引出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话题展开论述,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

这样的作文备考模式和高考作文写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任务作文”的新趋势。

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考题,了解写作情境,明确考题的写作任务和要求,能够按考题的任务和要求构思文章,写出作文。

3.强化抒情能力的培养
以往特别重视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注重议论能力和记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抒情能力的培养。

但是,今年考题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哪个人对你感触最深。

感触是一个名词,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所以在谈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时,不但要有议论,还应该有抒情。

但是,在阅读大量考生的考卷之后,发现能够适当加以抒情的作文,极为少见。

这与中学教学有关。

教师把重点放到了议论能力和记叙能力(主
要是议论能力)的培养上,而不重视抒情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大量的高考作文中基本见不到抒情的内容。

注重议论能力和记叙能力的培养,这固然没有错,但也要重视抒情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缺漏应该补上。

4.强化语言表达基本功的训练
要特别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学习各种文体知识,特别是各种应用性文体的知识,写出来的作文要符合考题所规定的文体要求。

要教学生写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的作文。

平时要练习写字,要把字写得又快又好。

字迹工整漂亮,能获得评卷员的好感。

在此基础上,要教学生写出有文采的作文。

所谓有文采,即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在文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段,并有较好的效果)、文句有表现力(表达效果好,富有感染力)。

如果在表达方面不突出,是难以取得较高的分数的。

作文的情境化和实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作文题重视设计一个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下提出写作任务,这个写作任务,越来越重视实用性,这是明显的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

这个倒是我们广东省一直坚持的一个备考的方向,只要坚持我们之前的备考方式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应对这种变化。

【李金涛胡家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