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中华人文精神 造品学兼优学子——论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章 编 号】 17 — 9 8 2 1 )6 0 4 — 2 6 1 5 1( 02 0— 0 4 0 【 刊网址】ht:/ ww. x .e 本 t /w p h bn t b
百年大计 , 育为本 。教 育是 民族振兴 、 教 社会进 步的基 石. 是提升 国民素质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的 成败关乎 国家 的命 运 , 民族的前途 , 因此 , 国必先 强教育 。 强 可喜 的是 ,0 0年 7月 2 21 9日,中央人 民政府 网站 上公布 的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 划纲要) 2 1- 2 2 ) 以 (0 0 - 0 0年 ( 下简称 《 纲要 》 , 我们看到 了祖 国教 育事业 新的 曙光。在 )让 《 纲要 》 把“ 中,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 , 足社会主义初 立 级阶段基本 国情 , 把握教育发展阶段 性特征 , 坚持 以人 为本 , 遵循教育规律 , 面向社会需 求 , 优化结 构布局 , 提高教育现代 化水平。” 作为教育发展指导思想之一 , 育人为本” 把“ 作为教 育工作 的根本要求 。 为“ 认 人力资源 是我 国经 济社会 发展 的 第一资源 。 教育是开发人力 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 以学生为主 体, 以教师为主导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 动性 , 把促 进学生健康 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 , 促进 每个学生主 动地 、 动活泼地 发展 , 生 尊重 教育规律 和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 。 为每个学 生提 供适 合的教育 。努 力培养造 就数 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 、 以千万计 的专 门人 才和一大 数 批 拔 尖 创 新 人才 ” 。 传 统 文 化 与 中 国 当代 教 育 改 革 中 国传统 文化源远流长 。 是 以儒 家文 化为主 导 、 它 兼采 诸 子文化组成有机的文化系统。古代通过 官方办学 、 私人讲 学和民间传学等方式使得传统 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书院和私 塾便是典 型 。古代 的科 举考试都 是 以经 史子集作 为参 考书 目。直到近代鸦 片战争开始 , 西学不断涌人 中国, 与本土文化 产生 了碰撞 . 致使我 国教育方 面发 生了一 系列 变化 : 办 了 创 大批 的新 式学堂 , 引进 了一 系列 的西方教 育理论 , 破了 打 传 统文化独 占中国教育界的惯例。一时 间 , 自然科 学知识充 斥 着中国的高校 。 文科则退 到次要位 置。文化 的变革 引发 了 教育界关 于大学教育 的一系列讨论 。鲁迅在《 科学史 篇》 中提 到科 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时说 :人类要牛顿 .也要莎士 比亚 : “ 需 要康德 , 也需要 贝多芬 ; 需要 达尔文 , 也需要嘉莱勒。” 因为 人需 要 全 面 发 展 , 此 , 迅 首 次 提 到 了人 文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在 鲁 著名 的教 育家 、 思想家 、 北京 大学 校长蔡 元培先生 在北 大采 取“ 兼容并包 ” 的学 术方针 . 主张继 承 中国传 统人文学 术 , 将 中学与西学 融会贯通 , 以便 产 生 新 理论 新 思 想 , 为 大 学 是 认
湖 北 函授 大 学学  ̄ ( o 2 第 2 2 1 ) 5卷 第 6期
汲中华人文精神 造品学兼优学子
一
论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张辉耀 李长海 ,
( ,. 12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 四川成都 60 0 ) 150
【 要】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史孕育 了浩瀚 的中国文化 。传统 文化 可以说 博大精深 , 摘 它继承于过去 , 又统领着 未 来。就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 育来说 , 传统文化起 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传 统文化做 了一 个简单的界 定 , 概括 了传统文化和 当代 中国教育 的关 系, 之后从传统文化与辅导 员、 学生之 间的 内在理路进行 细致 的分析 , 想借 此给 我 们 高 校 学 生 工作 提 供 一 点 意 见 。 【 关键词】传统文化 ; 人文精神 ; 导员; 辅 大学生 【 中图分类号】G6 1 4 【 文献标识码】A d i1 . 60i n17 — 9 82 1 . - 2 o:03 9 .s . 15 1 . 20 0 3 9 s 6 0 6
一
、
一
培养大师、 学者 的地方 , 而不是仅仅培养工人 、 专家的地方。 新中 国成立后 。 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 教育都取得 了很大 的成就 , 是以传统文化倡导人文教育在 很长时 间内难 以实 但 现 。直到 2 O世纪 9 0年代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于深化 教育改 革全面 推进素 质教育 的决议 》 的颁布 , 素质 教育取 得 了实质 性 的进展 , 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契机 。从 此 , 以传统文 化为核心 、 主导 的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 。 从课 程设置上 来看 , 不管理 工科 院校还 是文 科 院 校 , 开设 《 都 大学语 文》 《 、 中国近代史》 《 、 中国文 化概论》 《 、古 诗词鉴 赏》 等必修 和选 修课程 , 同学们在学 好专 业课 的 同 让 时。 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活动的开展上看 , 目前各 地 区都 成立 了大学 生文化 素质教育基 地 , 以此 为平 台 , 经常 性 的举办有关传统文化 的人 文社会 知识讲座 . 邀请 知名 人士 给学生 讲解传统文 化的精髓 , 开展读书报 告会 , 织学 生阅 组 读 古典书籍 。同时还 不定期 的组织 学生参观历史 文化名 胜 , 让学 生实地 感受历史人文 的魅力 。从师资配置上看 , 清华 、 北 大、 复旦大学 、 西安交大 等许 多高校 都配备 了专 门从事 文史 哲 方面 教学的教师 执教 .他们 往往 以其独 到的眼 光观 察世 界 、 考 人 生 , 而 引 导 中 国先 进 文 化 的 前 进 方 向 。 思 从 二 、 导 员 对 传 统 文 化 的继 承 与运 用 辅 传统文化是 传承 、 后续 发展 的文化 。 中 国当代大 学生 是 文化素质教育 中不可或缺 的一份精 神养料 。那 么 . 为一名 作 学 生工作者——辅导员 , 我们 又将如何处理好 传统文化 与学 生 工作 之间的关 系 ,用传统 文化来改 造学生 的思 想道 德素 质。 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高教事业做贡献 呢? 首先 , 辅导员应修 身养性 。辅导员首先 是作为一名 中 国 人而存 在的。 中国人对 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无法逃避 的。 因此 , 辅 导员首先应对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 一个粗略 的了解 . 并 从 中汲取 精华 。 以此来 修身养性 。儒家文化 博大 精深 , 论语 讲 :仁者 , 也” “ 者爱人 ” 就是说 只有具有爱心 、 爱他 “ 人 ,仁 , 热 人 的人 才能称得 上是仁者 。孔子批评“ 今之学者 为人 ” 的伪君 子, 认为他们学 习只是为了招牌子 , 谋取 官职 , 不能修 身。孟 子讲 :君 子之德 如风 ” 大学》 :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 , “ 。《 日 “ 在亲 民, 在止于至善。” 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在为师范院校题词 时说 :学高为师 , “ 身正为范” 。纵观这些 名言警句 , 我们 每一
百年大计 , 育为本 。教 育是 民族振兴 、 教 社会进 步的基 石. 是提升 国民素质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的 成败关乎 国家 的命 运 , 民族的前途 , 因此 , 国必先 强教育 。 强 可喜 的是 ,0 0年 7月 2 21 9日,中央人 民政府 网站 上公布 的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 划纲要) 2 1- 2 2 ) 以 (0 0 - 0 0年 ( 下简称 《 纲要 》 , 我们看到 了祖 国教 育事业 新的 曙光。在 )让 《 纲要 》 把“ 中,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 , 足社会主义初 立 级阶段基本 国情 , 把握教育发展阶段 性特征 , 坚持 以人 为本 , 遵循教育规律 , 面向社会需 求 , 优化结 构布局 , 提高教育现代 化水平。” 作为教育发展指导思想之一 , 育人为本” 把“ 作为教 育工作 的根本要求 。 为“ 认 人力资源 是我 国经 济社会 发展 的 第一资源 。 教育是开发人力 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 以学生为主 体, 以教师为主导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 动性 , 把促 进学生健康 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 , 促进 每个学生主 动地 、 动活泼地 发展 , 生 尊重 教育规律 和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 。 为每个学 生提 供适 合的教育 。努 力培养造 就数 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 、 以千万计 的专 门人 才和一大 数 批 拔 尖 创 新 人才 ” 。 传 统 文 化 与 中 国 当代 教 育 改 革 中 国传统 文化源远流长 。 是 以儒 家文 化为主 导 、 它 兼采 诸 子文化组成有机的文化系统。古代通过 官方办学 、 私人讲 学和民间传学等方式使得传统 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书院和私 塾便是典 型 。古代 的科 举考试都 是 以经 史子集作 为参 考书 目。直到近代鸦 片战争开始 , 西学不断涌人 中国, 与本土文化 产生 了碰撞 . 致使我 国教育方 面发 生了一 系列 变化 : 办 了 创 大批 的新 式学堂 , 引进 了一 系列 的西方教 育理论 , 破了 打 传 统文化独 占中国教育界的惯例。一时 间 , 自然科 学知识充 斥 着中国的高校 。 文科则退 到次要位 置。文化 的变革 引发 了 教育界关 于大学教育 的一系列讨论 。鲁迅在《 科学史 篇》 中提 到科 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时说 :人类要牛顿 .也要莎士 比亚 : “ 需 要康德 , 也需要 贝多芬 ; 需要 达尔文 , 也需要嘉莱勒。” 因为 人需 要 全 面 发 展 , 此 , 迅 首 次 提 到 了人 文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在 鲁 著名 的教 育家 、 思想家 、 北京 大学 校长蔡 元培先生 在北 大采 取“ 兼容并包 ” 的学 术方针 . 主张继 承 中国传 统人文学 术 , 将 中学与西学 融会贯通 , 以便 产 生 新 理论 新 思 想 , 为 大 学 是 认
湖 北 函授 大 学学  ̄ ( o 2 第 2 2 1 ) 5卷 第 6期
汲中华人文精神 造品学兼优学子
一
论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张辉耀 李长海 ,
( ,. 12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 四川成都 60 0 ) 150
【 要】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史孕育 了浩瀚 的中国文化 。传统 文化 可以说 博大精深 , 摘 它继承于过去 , 又统领着 未 来。就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 育来说 , 传统文化起 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传 统文化做 了一 个简单的界 定 , 概括 了传统文化和 当代 中国教育 的关 系, 之后从传统文化与辅导 员、 学生之 间的 内在理路进行 细致 的分析 , 想借 此给 我 们 高 校 学 生 工作 提 供 一 点 意 见 。 【 关键词】传统文化 ; 人文精神 ; 导员; 辅 大学生 【 中图分类号】G6 1 4 【 文献标识码】A d i1 . 60i n17 — 9 82 1 . - 2 o:03 9 .s . 15 1 . 20 0 3 9 s 6 0 6
一
、
一
培养大师、 学者 的地方 , 而不是仅仅培养工人 、 专家的地方。 新中 国成立后 。 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 教育都取得 了很大 的成就 , 是以传统文化倡导人文教育在 很长时 间内难 以实 但 现 。直到 2 O世纪 9 0年代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于深化 教育改 革全面 推进素 质教育 的决议 》 的颁布 , 素质 教育取 得 了实质 性 的进展 , 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契机 。从 此 , 以传统文 化为核心 、 主导 的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 。 从课 程设置上 来看 , 不管理 工科 院校还 是文 科 院 校 , 开设 《 都 大学语 文》 《 、 中国近代史》 《 、 中国文 化概论》 《 、古 诗词鉴 赏》 等必修 和选 修课程 , 同学们在学 好专 业课 的 同 让 时。 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活动的开展上看 , 目前各 地 区都 成立 了大学 生文化 素质教育基 地 , 以此 为平 台 , 经常 性 的举办有关传统文化 的人 文社会 知识讲座 . 邀请 知名 人士 给学生 讲解传统文 化的精髓 , 开展读书报 告会 , 织学 生阅 组 读 古典书籍 。同时还 不定期 的组织 学生参观历史 文化名 胜 , 让学 生实地 感受历史人文 的魅力 。从师资配置上看 , 清华 、 北 大、 复旦大学 、 西安交大 等许 多高校 都配备 了专 门从事 文史 哲 方面 教学的教师 执教 .他们 往往 以其独 到的眼 光观 察世 界 、 考 人 生 , 而 引 导 中 国先 进 文 化 的 前 进 方 向 。 思 从 二 、 导 员 对 传 统 文 化 的继 承 与运 用 辅 传统文化是 传承 、 后续 发展 的文化 。 中 国当代大 学生 是 文化素质教育 中不可或缺 的一份精 神养料 。那 么 . 为一名 作 学 生工作者——辅导员 , 我们 又将如何处理好 传统文化 与学 生 工作 之间的关 系 ,用传统 文化来改 造学生 的思 想道 德素 质。 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高教事业做贡献 呢? 首先 , 辅导员应修 身养性 。辅导员首先 是作为一名 中 国 人而存 在的。 中国人对 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无法逃避 的。 因此 , 辅 导员首先应对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 一个粗略 的了解 . 并 从 中汲取 精华 。 以此来 修身养性 。儒家文化 博大 精深 , 论语 讲 :仁者 , 也” “ 者爱人 ” 就是说 只有具有爱心 、 爱他 “ 人 ,仁 , 热 人 的人 才能称得 上是仁者 。孔子批评“ 今之学者 为人 ” 的伪君 子, 认为他们学 习只是为了招牌子 , 谋取 官职 , 不能修 身。孟 子讲 :君 子之德 如风 ” 大学》 :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 , “ 。《 日 “ 在亲 民, 在止于至善。” 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在为师范院校题词 时说 :学高为师 , “ 身正为范” 。纵观这些 名言警句 , 我们 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