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真诚用目光倾听作业设计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目光倾听
一、把下列括号内错误的字划去.
伴(随遂) (倾顷)听
(窗囱)户灿(栏烂)
心(岭灵)照(曜耀)
二、在下列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目光()的春天
( )的话()的窗子
()的心灵()的书海
三、选词填空。
交流交往
1.这句话让我学会了怎样与别人()。
2.听别人说话也是一种( )。
平常平凡
3.他的一生是不( )的一生.
4.这是妈妈跟我说的一句()的话.
真诚诚恳
5.他态度()地向我认错。
6.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眼睛是心灵的窗子。
(改成反问句)
2.他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缩句)
3.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
....。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五、课文在线。
(读课文,理解句子)
1.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2.妈妈的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和别人交流的?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一、遂顷囱栏岭曜
二、严厉美丽温暖明亮美好浩瀚
三、1.交流 2.交往 3.平凡 4。
平常 5.诚恳 6.真诚
四、1。
难道眼睛不是心灵的窗子吗? 2.目光照耀着我。
3.提示:造句合理通顺即可。
五、提示: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来作答。
六、提示: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即可.
活见鬼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写了明代人们信神信鬼,就在这信神信鬼的年代,发生了一个故事:一个雨夜,两个人钻到同一把伞下走,互不说话,互疑为鬼,走到桥上时,一个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
两人都跑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两人互相看看大笑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学情分析】
1、由于在以前的学习当中学生接触过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设计理念】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释可供借助,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加上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文言文的教学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
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
特别是小学生,文言文接触较少,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本课的设计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充分调动,从而做到了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学会本课6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
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5、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
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鬼"),教师问:同学们看黑板上有什么呀?(生:有鬼)
师:啊!我们黑板上有鬼吗?生:(大笑)有“鬼”字。
一提起鬼,你们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古人认为,“鬼"是似人非人的怪物。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中称:“鬼,人之所归为鬼。
”
2、同学们见过鬼吗?听说过鬼的故事吗?(生自由说)
我们现在当然不信有鬼了!可是在我国明朝时期,人们都信神信鬼,就在这个信神信鬼的年代里,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打开书95页《活见鬼》的译文
(生自读,齐读,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3、看古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板书补充:活见鬼(齐读)
二、反复诵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朗读情况。
3、刚才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能不能教一下老师呀?(师跟学生读古文,读的时候师可以把学生读不对的地方读过来)
4、老师读译文,学生读古文;
5、按照刚才我们这样读的方法,男女生互相对照读一下好吗?
6、师指名学生读一句译文或一句古文看谁先找到相应句子!
7、游戏:老师说一个字或一句话指名学生说译文或古文,学生回答后继续让别的学生也可让老师回答自己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可找别人帮忙。
8、思考:通过字词互译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文言文中的字比现代文中的字要少得多。
生2:我发现有的字在现代文中是名词,可是在文言文中却是动词了。
9、教师小结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是的,在古文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一句话,还有的同是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面所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古代文学的精炼之处呀!
三、激趣表演,深化理解
1、齐读这篇古文。
2、同学们这是一个故事。
我们都知道既然是故事,都得有时间、地点和人物,请找出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1:时间是夜里. 生2、地点是在回家的路上。
生3: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撑伞的人,一个是躲雨的人。
(板书:撑伞人躲雨人)
3、(出示第一句)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生:撑伞者夜里喝酒回来。
4、(出示第二句)问:他们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生:因为下了大雨
5、(出示第三句)师:撑伞人为何怀疑有鬼的?他用何办法试探,结果怎样?他又采取什么措施?
生1:因为他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所以撑伞人怀疑他是鬼。
师:请用原文里的句子说一遍好吗?生1:久之,不语,疑心为鬼也。
生2:他用脚踢躲雨的人,没踢到,就更怀疑他是鬼了。
生3:当他更相信他是鬼以后,就用力把他挤掉了河里,自己吓得拔腿就跑,用原文里的话说就是: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你真棒,不但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把原文和译文对照着说了出来。
6、(出示第四、五句,齐读)这个遍体沾湿的人是谁?在这句话中他是怎样出场的?他们见到炊糕者都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躲雨人.
师:在这句话中他是怎样出场的?生:踉跄而至,号呼有鬼。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跑路跌跌撞撞,嘴里还大声的喊着有鬼。
师:他们见到炊糕者时,都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有鬼!(板书:有鬼)
创设情景,老师就是值炊糕,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撑伞人和躲雨人,看他们是如何告之遇鬼的?(学生表演,其他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7、学习最后一句: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他们看到对方的时候呆住了
(2)他们为什么大笑?
生1:他们都误把对方当成了鬼,感觉到很滑稽,所以笑了.
生2: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太多疑心、太胆小了,所以觉得可笑。
……
8、你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他们会说些什么?
9、分小组根据各自的理解表演故事。
(评价表演情况,指出优点与不足)
四、背诵课文,梳理总结
1、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再看课题“活见鬼”什么意思,真的见到鬼了吗?
{师:哦,差点忘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学习小锦囊。
(在包里找)咦,昨天我明明放在包里的,早上取东西还看见了,现在怎么没有了?此时?我最想脱口而出的是一句什么话?生:活见鬼}你能用“活见鬼”说一句话吗?
3、引发讨论: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围绕信神信鬼就会闹出笑话,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4、教师小结:相信迷信,疑神疑鬼,就会闹出笑话,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依然相信迷信,有的竟然利用迷信来骗人,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我们,能上当吗?(不)是啊,不管是遥远的古代还是文明的现在,尊重科学,破除迷信都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板书:疑神疑鬼闹出笑话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五、总结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1、学好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懂,还要把文章读好。
注意读好停顿,语速稍慢,品位我国古代语言的凝练和优美,达到熟读成诵。
(生:①读译文来理解古文. ②读古文看译文的解释。
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④要经常抑扬顿挫地诵读。
)
2、再一次读课文。
六、拓展课外,推荐阅读
教师推荐有能力的学生阅读《鹬蚌相争》、《自相矛盾》等.
板书设计:
活见鬼
有
撑伞人<——--—————-—-—————->躲雨人
鬼
疑神疑鬼、闹出笑话
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绅士、驯服、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在泰国人象之间没有距离、人象之间相处的亲密无间,进而使学生充分体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3、领悟课文的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怎样从段落中寻找中心句来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并与《威尼斯的小艇》相比较,体会他们的不同之处。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水上城市威尼斯的迷人风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再让我们走进泰国来领略一下泰国独特的异域风情。
课件呈现(泰国的风情图片)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你对泰国已经有了怎样的了解?谁来说一下。
从你的交流中我知道了泰国有着迷人的热带风情,而且还被赋予了万象之国的美称。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泰国一起来与象共舞吧!大家齐读课题!
2、一读到课题你立马就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师:学习课文之前大家先来默读课前的链接语,找一找,从中你获得了那些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师:下面,大家就来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要求(课件呈现: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在泰国人与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件呈现:驯服、松弛、绅士、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气氛踮脚抬腿
师:大家读的很准确,看来预习的很充分。
下面,我要增加一下难度,当让你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时,你还能读出来吗?检测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谁想先来挑战一下。
你很勇敢,回答的很正确。
课件呈现: A: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
B:在泰国,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
C:在泰国,大象会小心翼的为人做按摩。
D:在泰国,大象优雅的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E:在泰国,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师:下个句子谁知道.在泰国,大象会怎么样为人做按摩。
在泰国大象优雅的像一个怎样的绅士。
剩下最后一个大家一起说。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会怎样说?(泰国人与大象之间的亲密关系.)
师: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亲密到什么程度,你会在亲密关系的前面加上怎样的修饰词?
三、文本细读感悟
师:那么这些独特的现象在中国你能够看到吗?在其他国家呢?问题来了为什么单单只是在泰国,为什么能够这样的冲锋陷阵、能够这样小心翼翼的为人做按摩、为什么能够这样的翩翩起舞呢?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再来细细的默读一下全文。
在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先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阅读提示:课件呈现:这篇课文共5个自然段,仔细的阅读每一段,看看每一段话写了什么?你能不能从中找出最有概括性的一个句子来说一说大象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边默读边用笔标注出你所需要的句子。
师:你们所找的这两个句子恰好都是段落的第一句通常,我们都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什么句?那这个中心句和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先概括、后具体。
师:是的,其他句子就是围绕着中心句来具体展开描述的。
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感觉到作者表述的条理非常清晰。
由此可见中心句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它可以在第一句,也可以在段落的中间,甚至可以在句子的末尾。
课件呈现: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大家一齐把所找的这五句话大声的读一读。
师:同学们,通过这最具代表的五句话又再一次的验证了,泰国人与象之间的关系和谐亲密.回到我们刚才的那个问题.那为什么只有在泰国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你觉得这其中的哪句话最直截了当的解决了你心中最大的困惑。
师预设,为什么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仔细想想到底应该是哪一句?
师:正是因为在泰国,人象之间零距离的相处才使得他们的关系那样的融洽。
读书就是要这样,要学会把很长的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具备了这种本领,你就会很快抓住一篇文章的中心。
过度:师:说到人象之间没有距离,关系亲密,那么文中的那个段落最能够打动你,为什么?你还被那个段落打动了?还有那个段落把你打动了?
师:是啊!这也是作者赵丽宏最难以忘怀的一个画面,下面就让我们仔细的品一品这个画面,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其中最能体现人象之间没有距离、关系和谐的句子,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在旁边做好批注。
师:谁先来说一下你找的是哪一句?谈一谈你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你很会抓关键词,那就结合着你的这份快乐的感觉有感情的把它读出来吧!
师:同学们,你们就这样迫不及待的涌进去和大象跳舞呀,难道就不怕被大象踩到吗?
为什么?
师:是啊,因为这是在泰国,在泰国人象之间是没有距离的,人象之间已经融为一体了,作者赵丽宏曾经这样深情的说过“那真是天地间的美妙奇观,那真是
匪夷所思的天作之合。
从人象共舞可以看出人象之间已经亲密到了极点,这也是作
者以与象共舞作为标题的最大原因。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置身于这种快乐的场景之
中,将这种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吧!
师:本来身体庞大,看起来很笨重的大象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轻盈、曼妙的舞姿?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呀!
师:在这里作者是抓住了大象会跳舞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对大象的舞姿展开描述的?
师:动作描写的方式。
其实,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作者就是善于抓住大象的某些特点像外貌、神态、性格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点,然后通过动作、神态描写的方式将其传神的表现出来。
下面,大家的到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都有哪些?
师:在日后的作文中我们要学会这种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展现事物特色的描写方式。
师: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与象共舞》这篇课文同我们上一篇学习的《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快速浏览一下《威尼斯的小艇》回忆一下,先自己想想?下面大家到小组里讨论一下。
四、拓展升华
同学们,在泰国,人象之间这种和谐共处的画面令我们无限陶醉,为之神往。
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进泰国的首都——曼谷去看一看曼谷的小象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打开配套练习册80页快速浏览一下。
预设问题:你喜欢曼谷的这只小象吗?为什么?文章中又抓住了小象的什么特点并通过怎样的描写展现出来的?
过度:这只可爱的小象的可爱举动令我们无限赞叹的同时又再一次让我们领略了人象之间的深情厚谊.可是,这不禁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泰国,人象之间是怎样做到没有距离、和谐共处的?推而广之,人和动物之间怎么会相处的这样和谐?这一切的一切也许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找到答案,打开基础训练72页来看一看吧!
师小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当你对动物倾注爱的时候,你得到的也将是动物最纯粹的爱.在泰国,人象之间这种没有距离和谐共处的独特的异域风情特点不仅在你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也诠释了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真谛所在。
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次泰国之旅。
大家再来读课题,读出你对泰国的留恋之情。
五、作业
课后,大家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国家,搜集一下有关他独特的异域风情,继续感受一下独特的异域风情所带给你美好体验。
5.动物二章
走进文本:
本篇《动物二章》包括两篇文章《鸬鹚》和《鹭鸶》。
鸬鹚是一种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
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
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
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文就是画,画就是文,走进文中,徜徉画中,这样来形容这两篇文章在合适不过了。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一、《鸬鹚》
《鸬鹚》这篇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错落有致的结构,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精彩的鸬鹚捕鱼图,读来给人以美的感染,美的享受.
(一)环境的恬静美
课文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捕鱼前恬静的环境。
你看,“夕阳照在小湖上”,“夕阳”在上,“小湖居下",相映成趣。
岸边的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垂柳碧绿,稻田金黄,色彩多么协调。
“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于“平静的湖面之上",为湖面平添了几分生气.“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他们一个“坐”,一个“站”,一个悠然自得,一个整装待发。
这些景物交相辉映,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背景开阔的水墨画,给人以恬静的美感享受.
(二)捕鱼的节奏美
课文写渔人赶鸬鹚捕鱼,节奏明快,十分传神。
捕鱼时,渔人“拿竹篙往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扑钻进水里”.一个“抹"字,把渔人娴熟的技术、极有分寸的动作刻画得格外形象.而一个“钻"字则把鸬鹚的乖巧听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抹”一“钻”,配合默契。
当鸬鹚捕到鱼上船时,渔人则是“抓、挤、甩”,这一连串动作,极其形象地表现了捕鱼这一劳动的节奏,生活的诗意。
鸬鹚不停地钻进钻出,身体多么灵巧.上船、下船“扑扑”有声,动作是多么优美。
当渔人给鸬鹚喂鱼时,渔人一“抛",鸬鹚则准确地一“接”
,犹如杂技演员表现高超的技艺。
整个捕鱼过程,构成了一幅节奏明快的捕鱼图。
(三)湖面的变化美
捕鱼前,“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鸬鹚下船捕鱼,湖面则由静变动.鸬鹚那轻巧的入水动作,使水波由一点向四周扩散,在湖面形成了许多环状水纹,而它那“钻进"、“钻出"、“飞上”、“跳下”、“使水面激起了无数浪花.”这“无数的浪花”又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在作者笔下,“浪花”与鸬鹚一样有灵性—-它们伴着鸬鹚在“跳跃”。
这些景色描写和鸬鹚捕鱼交织在一起,谱出了一曲优美的“渔歌晚唱"。
二、《鹭鸶》
走进这篇文章,被生活的诗意浓浓的包围着,这诗意流露于字里行间,更韵在骨子里。
慢慢读来,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在头脑中徐徐展开。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色素和身段,一切都是那么的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仿佛大自然的一件完美的作品,更是一首精巧的诗。
“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作者用寥寥几笔,为我们勾画出它的独特韵致。
鹭鸶本身就是一首精巧的诗,如果在为它配上背景,那就是一幅幅唯美画.我们来看这几个镜头: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很安稳,而它却很悠然;黄昏的空中偶见鹭鸶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诗意的画面徐徐展开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清水田中白色的身影,那小树绝顶上悠然的远眺,那低空中划过的优美线条.整个身心仿佛陶醉其中,对鹭鸶的喜爱也愈渐浓厚了。
郭沫若把鹭鸶比成了“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实在是非常精确传神的.无需太多的渲染,无需太多的修饰,就连歌声也觉得太多余,太铿锵了。
在静静的描绘中,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也跃然纸上。
走进作者:
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
作家,文学史家。
字西谛,笔名宾芬、郭源新。
福建长乐人。
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
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与沈雁冰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
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长。
主要著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等。
1958年10月18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前苏联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纳什地区上空而遇难殉职。
《鸬鹚》这篇文章是根据著名作家郑振铎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散文《鹈鹕和鱼》的前半部分改写而成的。
课文讲的是在平静的小湖上,由于渔人驱赶鸬鹚捕鱼,小湖又恢复了平静.抒发了一种悠然而愉悦的思想感情。
《鹈鹕和鱼》则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及其特工爪牙,文中举了“一个坏蛋中最坏的东西”—-大汉奸吴世宝为例。
这个吴世宝不知残害过多少人,榨取了多少无辜无靠的百姓的钱财。
他“享受着较桀纣还要舒适奢靡的生活,金银财宝堆积得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其数。
"他的主人(敌人)一直纵容着他,但等到民怨沸腾到无可压制的时候,便一举手地把他逮捕,送到监狱里去. 他的财产一件件的被吐了出来.这样的结果,“敌人博得‘惩’恶的好名,平息了一部分无知的民众怨毒的怒火,同时却获得了吴世宝积恶所得的无数掳获物,不必自己去搜括。
”帝国主义主子与吴世宝这类鹰犬们的关系,恰如渔人与鹈鹕的关系.由此,帝国主义主子的狰狞面目、狼子野心、恶毒的诡计被揭露出来。
从对这鹈鹕们的丑恶与无耻的揭露中,从《我的邻居们》中对无心和大汉奸周佛海做了邻居后的痛苦、麻烦和无奈的倾诉中,我们同样可以分明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民族感情的爱国情思,及对没有头脑、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汉奸的痛恨和蔑视。
郭沫若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