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国内经济与对外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国内经济与对外扩张
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运用国家贷款筹集资金的方式来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军事工业,这种经济模式极易使日本走上战争之路。同时,为摆脱危机,日本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在全世界进行商品倾销,挤占了英美等国的市场,引起英美的抵制。倾销失败后,日本逐渐走上对外战争之路。
标签:日本;军事工业;商品倾销;贸易摩擦
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由于“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世界形成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个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只着眼于维护本国或特定经济区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对立,经济上的摩擦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一定程度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火苗。
一、日本的国内经济
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日本经济上呈现繁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1932年底时,日本的预算亏空和通货膨胀现象并存,农业出现困境,物价上涨,经济危机并未结束。财政赤字包括公共贷款(为筹集资金所发放的债券集资),在不断上升。日本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工业和贸易同时在发展,商业银行运用闲置的资金来购买政府债券,日本政府提供了工业和贸易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部分工业,如交通化学工业和钢铁生产存在新问题,与军事有关的产业得到发展,与东北问题和侵华战争有关的产业得到发展,其他产业在这一阶段处于缩减状态。日本的资本仍然没有完全市场化,债务在不断增加,财政面临困难。在1932年工业和贸易开始萧条时,银行持有巨大的闲置资金,日本政府开始运用通货膨胀和自由花费政策来解决危机。日本政府推行贷款型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形势,在世界经济危机退去时,出口贸易变得繁荣时,物价保持稳定。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日本经济也存在很大问题,尽管工业产量不断增加,但各个工业部门生产差别很大,因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赖于军火制造业的发展。军火制造严重依赖于日本政府的支持。尽管没有反常的失业,但是在许多农业地区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和不充分就业的征兆。尽管工人们的群体收入增加了,资本和工人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换句话说,日本的繁荣只有一部分人受益,农业阶层没有享受到,大部分工人(除了那些特别支持的贸易,特别是军火业)也是仅仅不失业,却没有增加收入。农业阶层构成了近一半的人口,他们在国内市场的消费依然很低。如果我们将小生产者和国内的小商人统计在内,至少一半的人群处于低收入或接近失业状态。
从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见,日本当时的经济严重依赖于军火工业,这种特点
的经济发展下去,很可能会捆绑日本的总体经济,进而对日本外交产生很大的影响,推动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英国等国家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投资不多,这恐怕是英国主导的国联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
在1934到1935年,日本政府的主要财政花费用在财务部(用于公众事务和东北的花费)、海军部、战争部。可见日本在军事上财政花费最大,财政面临困难,英国认为日本的财政难以支撑战争。
日本廉价的劳动力、对出口的补助性政策是日本在工业和贸易上成功的关键原因。
日本人充分认识到由于国际贸易混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本认为本国经济的过快增长带来了他国的憎恨,日本自认为应尽可能减少这些憎恨。英国希望通过英日合作来解决日本竞争带来的问题。合作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日本的众多规模不一、分类巨大的公司,而且协调需要面对众多利益的分歧。这种状况的形成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在工业初期,日本政府的插手促进了发展,但是后期便造成了一些问题。
日本已经逐步进入工业化阶段,但就业压力较大,工人普遍工资水平低,消费能力不佳,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且工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英国希望与日本进行经济上的合作,以缓和英日矛盾,但由于多种因素,合作遥遥无期。
二、日本的对外倾销
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运用各种途径在全世界倾销商品。日本的贸易一般是通过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的倾销与日本曾经的贸易相比,从区域分布上呈现新的特点,日本努力打破其他国家的貿易限制寻求新市场。日本的商品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出口没有太大变化,在亚洲和非洲有明显的增加,在出口市场变化的同时,日本出口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纺织品在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纺织品不仅下降,纺织品的结构也变化了,生丝下降,棉布和人造纤维上升。日本产品结构上产品劳动力附加值增多。日本的其他产品日益增多,由于工业逐渐健全,出口组成结构日益多样化。日本出口贸易对国际市场构成了一定冲击,日本大力拓宽市场,与其他工业国家发生摩擦,包括英美,但英国认为对其冲击不大。从日本出口商品结构上看,日本重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经济大危机之后,世界贸易下降。日本的贸易却有所上升,这是日本不断侵占别国的市场的结果。日本的出口无异于倾销,这损害了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引发这些国家的不满,并使得这些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抵制措施。在与日本商品进行竞争时,英国的商品由于价格等因素缺乏竞争力,日本的纺织工业对英国冲击很大,但在其他商品上,日本并不占优势。
从区域来看,日本和欧洲的贸易额有所下降,丝绸、时尚物品是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电灯泡、橡胶制品也开始出口到欧洲,英国没有受太大影响,德国、
捷克和意大利的产品受影响较大。欧洲国家多属于独立的国家,能够对外来商品进行贸易限制政策,日本在欧洲的出口贸易难以持续增长。从区域来看,欧洲各国为独立国家,可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来抵制日本,日本的倾销和扩大出口的政策对欧洲各国影响不大,英国的商品也受影响不大。
独立国家可采取措施来抵制日本的商品倾销,殖民地往往是各个资本主义强国转嫁经济危机的地区,日本商品在非洲市场上的倾销就对英国等国家影响很大。非洲是一个大市场,日本在非洲出口的产品迅速增加,包括在南非和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受其影响巨大。在非洲的市场上,日本的商品倾销很多,特别是在英国的殖民地地区,而在法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由于这些国家殖民当局采取的政策,日本的商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抵制,商业摩擦也在不断增多。亚洲地区是日本商品出口的重要地区。中国是日本产品的传统市场,其他地区是日本产品刚刚进入的市场。在1934年左右,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商品遭到抵制,英国商品得以進入中国,中国的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占领东北后,日本加大了对中国贸易的控制。外国商品通过东北进入中国,特别是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增多。英国认为中国潜在的市场很大,日本在中国的倾销不会对英国的利益构成威胁,这也是英国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断对日本妥协,采取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理上相近,日本希望自身产品在菲律宾和荷兰属东印度站稳脚跟。最近日本的商品进入这些地区。在亚洲,除了中国和英国殖民地,日本在其他国家出口额不大。在亚洲地区,日本的商品倾销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英国的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在中东地区,英法等国的市场受到很大冲击。而苏联虽然是计划经济,但依然通过各种措施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
美洲长期以来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在美洲倾销商品的过程中,与美国产生了较多的贸易摩擦。在美洲地区,日本通过商业使团的拜访,增进了与美洲地区的贸易。美国受日本的商品影响很大,因此联合美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抵制措施,来抵制日本商品的倾销,英国和德国的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
三、倾销遇挫后的影响
日本的经济,特别是依靠军火工业和军费得以维持的经济,这种经济对日本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易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战争道路,日本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意欲占领东北地区,并制定计划控制东北,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发动侵华战争。
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扩张,冲击了英国的市场,正如“1933年英国产业联盟发表的报告书指出,日本‘第一靠工资、劳动时间时间等劳动条件的不同,第二靠降低汇率、政府补贴、货运费用不合理的降低等等……开始推行蛮干的国家倾销政策,以致使英国及其他各国蒙受重大损害’”。日本的出口,特别是在非洲、亚洲、美洲这些不发达的地区,冲击了英美原有的市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英美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抵制日本商品。这使得日本的商品难以继续出口,极大地影响到了日本经济的稳定。日本在经济上受到打压。“于是,与通商外交、经济外交走投无路的同时,对武力外交的期待就越来越强烈了”,“到了1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