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五)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通常状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
C.K+浓度D.O2浓度
解析Na+浓度是组织液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组织液K+浓度小于细胞内液;组织液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
答案 B
2.(2021·新课标全国Ⅰ)某同学给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消灭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当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故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B项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 项错误。
答案 A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体内环境的理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有组织液。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轴突膜上进行的。
答案 A
4.依据下图推断,描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说,过程a、b、c同样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对pH的调整有重要作用。
答案 D
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⑤高原反应⑥缺铁性贫血症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解析①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液中Ca2+含量过少引起的,Ca2+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发生转变,从而导致红细胞外形发生转变而引起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③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不能将代谢废物准时排出体外,导致血浆中有毒物质积累而引起的。
④组织水肿的缘由很多,但都是由组织液渗透压上升或者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中水分增多造成的。
⑤高原反应是由于内环境中缺氧造成的。
⑥缺铁会让人误认为是内环境中缺铁,其实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答案 A
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状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③错误;正常状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④正确。
答案 B
7.(2022·新课标全国Ⅱ)关于正常状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一般状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诞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答案 A
8.(2022·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整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整,也受神经调整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取水
解析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并非定向,故A项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整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整,
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多,故B项正确;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整共同完成的,故C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取水,使渗透压下降,D项正确。
答案 A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交换
B.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机体就达到稳定状态
C.猛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降低
D.内环境的成分中可以有尿素、激素、神经递质
解析A项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血浆成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诞生成组织液,组织液中大部分又透过毛细血管壁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回流入血浆,小部分组织液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来源于组织液,组织液来源于血液。
B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仅仅血浆的成分稳定,机体不肯定能达到稳态;C项错误,人体猛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会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CO2,因此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仅在7.35-7.45的较小范围内波动;D项正确,内环境的物质有细胞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如CO2、尿素)、从外界环境吸取进来的养分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O2、细胞间进行信息沟通的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等)。
答案 D
10.下列与内环境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整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B.正常状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C.人体的排尿与内环境稳态有直接的关系
D.冬季人在室外消灭寒颤,这时内环境稳态已失调
解析正常的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整网络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的,A错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可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故人体的排尿与内环境稳态有直接的关系,C正确;寒冷时人消灭寒颤是机体调整体温的一种方式,D错误。
答案 C
11.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的是()
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猛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
C.不良用眼习惯导致视力下降
D.吃了过咸的食物,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A项,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以促进产热过程,有利于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B项,猛烈运动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与之发生化学反应,有利于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C项,视力下降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
D项,吃了过咸的食物后,内环境的渗透压会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答案 C
12.右图为肝细胞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整机制实现的
B.甲液为肝细胞供应养分物质和O2,乙液比甲液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C.肝细胞、甲、乙三部分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
D.甲、乙、丙渗透压下降会导致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削减
解析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
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调整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B项正确,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不同是血浆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蛋白质;C项错误,O2的运输途径是乙→甲→肝细胞,依据集中的原理,可推知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D项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
答案 C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不变
B.持续高烧时,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使体温保持正常
C.严峻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
D.养分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削减,引起组织水肿
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处于动态平衡;由于人体产热大于散热,所以人体发烧,当体温处于某一高温稳定时,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严峻腹泻病人,失水和无机盐过多,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养分不良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需在________的调整下进行。
(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需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集中的模型(①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集中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
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解析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取食物从而为机体供应养分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a为呼吸系统;b吸取养料,所以b
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c为泌尿系统。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神经—体液—免疫
(4)5
(5)如图
15.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缘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能进入血液;________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5)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解析(1)A液为组织液,B液在毛细血管内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
(2)CO2、O2均以自由集中方式出入细胞,其动力取决于浓度差。
(3)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消化酶则由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4)Na+、Cl-、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内环境需经消化系统吸取,再经循环系统运至内环境。
(5)尿素等代谢废物需经循环系统运往泌尿系统排出。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4)消化系统循环(5)循环系统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