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的家乡变迁宣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的家乡变迁宣汉

在离宣汉县城15公里的清溪镇,有一所宏文学校。走进这里,一片书声朗朗,木鱼山、宏文亭、心兰楼、群麟楼等红色印记向人们述说着这所学校的光辉历程。

在宣汉县城的巴山红军公园、王维舟纪念馆,每天来此参观游览、接受红色教育的人们络绎不绝,红三十三军一县成军的佳话在宣汉儿女中,妇孺皆知。

88年前的上峡镇杨柳关,一场阻击国民党军队“六路围攻”的杨柳关阻击战在此打响。土生土长的孟炳全、何明松等人,从小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红色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记忆,赓续崭新征程,6月16日至18日,四川省宣汉县组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封面新闻记者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感受到这里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早已深植于宣汉人民的血液中,并代代相传。

宏文学校内的宏文亭曾是王维舟与进步青年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地方他是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

说起宣汉的红色基因,王维舟的名字永远无法绕开,因为是他,将红色的种子带回自己的家乡宣汉,并在此发展壮大。

生于1887年的王维舟,是宣汉县清溪人,早年间,曾留学苏联,是中国共产党内唯一见过列宁的老布尔什维克。青年时代,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的护国、护法战争。

1920年5月,王维舟在上海加入朝鲜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被批准转入中国共产党。因此,他被称为“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

1923年春,王维舟从苏联学成归来,回到家乡创办新群女校。随后不久,应族人王光普之邀,接管北东两等小学,并将自己创办的新群女校与之合并。1925年,王维舟正式接任该校校长,并更名为“宏文高级小学”。

正是在宏文高级小学任教期间,王维舟积极发动联络社会进步青年,宣扬共产主义思想,为革命培养了众多年轻的力量。不少学生都参加了后来由他领导和指挥的川东游击军、红三十三军,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

宏文学校内的木鱼山是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的地方

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

在宏文学校内,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坡,叫木鱼山。如今,木鱼山上,矗立着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的纪念碑和宏文亭。

宏文亭内,一方石桌,四条石凳。当年的王维舟,正是在这里与社会进步青年雷玉书、冉南轩等一起传播革命火种,成立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

义小组。自此,革命的火种正式在川东土地上点燃。

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不少师生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纷纷加入其中。其中,包括王维舟的侄儿王波,王波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跟随叔叔王维舟参加川东游击军,红三十三军成立后,任九十九师师长兼政委。并参加了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宏文学校参观期间,该校小讲解员王蓝馨同学对王维舟曾经在这里的故事如数家珍。据了解,该校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解说团队,通过解说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并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红三十一军九十二师在宣汉战斗时政治部所在地

一县成军的红33军成立即赴战

1925年冬,王维舟在宏文学校的革命活动被当地反动军阀察觉后,被迫离开学校。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革命的步伐。随即,王维舟便在川东一带组建川东游击军。红色种子也早已撒满宏文学校,1933年,宏文学校300余师生参加红军。

1933年11月2月,在宣汉县城的西门操场上,党旗和军旗迎风飘扬,由川东游击军改编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正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红三十三军创造了一县成军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上唯一一个县单独组建一个军的传奇。

据了解,红三十三军成立之时,正是国民党军队对川陕苏区发动“六

路围攻”的紧要关头,宣汉正好处于敌人第

5、6路进攻线路上。刚刚成立几天的红三十三军,立即开赴上峡镇杨柳关,与红军主力一起阻击敌人的进攻。

杨柳关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埋骨的地方

杨柳关人何明松的爷爷,当时负责给红军做后勤保障工作,从小就听爷爷讲杨柳关阻击战的故事。何明松说:“红军在杨柳关战斗了20多天,其中激战7天7夜,敌人始终无法攻克。”

红三十三军成立即赴战,在战场上接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保护川陕苏区的反敌“六路围攻”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红色故事,通过宣汉儿女口口相传下来;红色基因,也流淌在宣汉人民的血液中,代代相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