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规划任务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景观规划任务书》
一、基地位置:澴河与槐荫大道之间
二、设计要求:
1、景观设计与澴河周边环境和谐,并具有现代城市文化气息;
2、场地以市民休闲、健身、游憩为主,要求尊重地形高差,有滨水多样化处理,入口设计应以方便市民和周边居民的使用为原则;
3、以水景及景观小品设计为主,有层次变化。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整体感强;
4、注意结合水的特点,同时考虑各空间组织的合理性;
5、图面表现能力强,设计图种类齐全,线条流畅,清洁美观,图例符合规范;
6、综合考虑周边已有设施、空间形式,做到既有特色,又不重复。

三、图纸要求:
1、图纸内容:
现状分析
总平面图(表明建筑、道路、小品、水体、植物的布局)立面图分析图:包括功能分区、绿化景观分析、景观视线分析透视图设计说明
植物配置表
2、图纸尺寸:750*500
3、表现方法:手绘
注:不准用硫酸纸绘图
四、设计时间:
202x年4月14日——202x年5月19日
第二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
摘要。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的“人工化”。

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的规划,使该中介景观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亮点,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是在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考虑其所处城市环境大背景的前提下,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通过把滨水区的景观有机融入城市整体景观规划之中,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类型
1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分类及特点
按照地域环境的景观形态,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滨江型:是较为常见的滨水景观类型,以江、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滨水景观。

4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大江大河,很多国际化大都市亦是沿着大江大河而逐渐发展繁荣起来的。

此类城市滨水景观通常依据自然的江河地貌而规划布局,属于自然流域型景观格局,在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中,如何顺应这种自然流域的格局、保证水系的生态循环、防治水系污染、净化水体,是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滨海型:很多著名的现代滨海城市,如美国的迈阿密,阿联酋的迪拜,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澳大利亚的悉尼,我国的上海等均属
此类。

其城市滨水景观一方面具有优越的“3s(阳光、海水、沙滩)”自然旅游资源和潜在的人类聚居环境的吸引力,同时也面临台风、土壤的盐碱化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土壤的盐碱化,极大地阻碍了这些滨海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如何发展绿化是现代滨海型景观规划面临的最大难题。

(3)湖泊水域型: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一,很多沿湖而建的城市往往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或经济发达的旅游观光胜地,我国的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张家港暨阳湖等许多环湖而建的城市滨水区均属此类。

这种城市滨水区具有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自然水体多居于城市中心,对于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这种城市滨水区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我国的太湖,由于汇集各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水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水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治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修复和稳定过程。

(4)洲岛型:以岛、半岛或洲为基地而形成的四周被水域包围的城市滨水区,如上海的崇明岛、横沙岛,浙江的舟山群岛,厦门的鼓浪屿和宁波湾头地区,均属此类。

与大陆相比,岛屿生态环境脆弱、物种贫乏、资源有限,并非最佳的人居环境。

因此岛屿最适合暂时性的人类聚集活动,可将其规划成集旅游观光、休闲疗养于一体的度假胜地或作为自然环境保护区。

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2.1.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各种需要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一种发展模式。

该理论强调一种永续发展,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片面考虑问题,应着眼于全
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用长远的眼光进行滨水景观的规划,合理处理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种不同性质景观之间的矛盾,按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规律来规划景观,力求规划出的景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顺应时代潮流,经受住岁月变迁的考验,最终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1.2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态规划”是指运用生态系统整体化的观点,对规划区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经济高效和生态和谐。

2.1.3旅游游憩学科技的进步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给人类带来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当今很多城市都面临如何处理好市民闲暇时间的去处这个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体育设施少、公园绿地少,业余爱好难以实现,想散心找不到娱乐场所等需求与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上。

城市滨水景观承载着人类的活动,包括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两方面内容,并常常具备旅游与游憩的双重要求。

因此,旅游和游憩理论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4环境行为学与场所分析理论环境行为学也称环境设计研究,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行为学
不仅为建立环境秩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城市环境的个性特征提供了判断方法,是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

场所分析理论是研究城市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人性化特征的理论,它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深层理论。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现代滨水景观规划越来越关心人的需求,探求人与环境的共存关系,追求生存环境的特色性,不断呼唤人性场所的出现。

3国外滨水景观规划案例赏析
3.1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使市民接近、体验、享受滨水,从而达到一种新的生活境界为宗旨。

3.1.1新海滨公园阿玛岛与瑞典城市马尔墨(malmo)隔海相望,马尔墨大桥将2个城市紧紧相连。

于202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阿玛海滨公园(amagerstrandpark)是规划师在遵循风向、海浪及气流的规律下设计出像船帆的人造海岛,曲折的海岸线自然延伸,最东的观景点把岛屿分成南北2块———从南向的海滩上可以欣赏通向马尔墨的大桥和对岸高楼及哥本哈根机场;从北向则能欣赏巨型圆塔、彩色烟囱,以及耸立在海上一字排开的白色风能发电机等工业景观。

岛上的观景点、服务站和延伸到海里的游泳步道成为人工景观建筑,海滩和沙丘则在设计上使其趋于自然。

公园的内海浅水区是游泳者和皮划艇爱好者的乐园。

整个公园的设计没有任何历史与政治的痕迹,而是当代人生活方式的体现。

它提供了城市中人与自然对话的空间与平
台,成为市民青睐的休闲场所,体现了哥本哈根全新的景观规划发展方向。

3.1.2体现现代风格的创新建筑在哥本哈根老城区滨水地带,成片的传统建筑保存完好。

在新港(nyhavn)和克里斯蒂安海港边的传统建筑成为哥本哈根最为耀眼的滨水景观和城市观光地带。

体现现代风格,位于霍尔曼(holmen)岛上的国家大剧院(nationalopera)和内海边的新皇家图书馆(royallibrary)以及诺迪银行总部(nodeabank)与紧邻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哥本哈根水上游览的新景点,而位于阿玛岛上哥本哈根大学校园内运河边的新学生宿舍(tietgenhallofresidence),也成为该校最具创新意识的建筑。

3.1.3展现运动主题的体育景观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空间中,运动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海边的海港公园(havneparken)是最受市民欢迎的滨海景观之一。

水上的游泳中心和完全由木材建造,具有船头造型的跳台是城市年轻人的亲水场所,成为哥本哈根独一无二的体育风景。

位于阿玛海港(amagerhavn)边的青年水上训练基地(maritineyouthhouse)的造型就像起伏的海浪,与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了。

哥本哈根的未来滨水景观将以拓展新滨水旅游、创建亲近滨水的新生活方式以及相适应的新交通的延伸等方面为主进行发展,以实现城市滨水景观的和谐与繁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生活境界需要创新的景观规划,这也造就了城市的新景观和新形象。

4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类型研究
4.1.1生态保护型规划由于面临的是城市滨水地带,尤其是像洲岛之类的滨水区域,其自身的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非常敏感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很差,一旦遭到外界的强烈或持续性干扰,其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受到破坏而永远无法恢复。

因此,这些城市滨水区景观不适合过分的“建筑化”和“人工化”,开发强度也应避免“密集化”,还应严格限制各种人为活动,减少人类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反之,我们应当对城市滨水区独特的生态、自然景观加以合理利用,如一些城市滨江地带就可以建设成“绿道”这种景观形式,既保护了自身的生态系统,同时通过连接其它各种类型的城市绿地,形成更大范围的生态网络,从而维护了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

对于这种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不应是高密度城市建筑或人工景观的大量堆砌,而是朝着建筑量小的“非建筑化”、“非城市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4.1.2生态修复型规划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致使很多不同类型的滨水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目前,生态破坏突出表现在河流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

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除了立即阻止各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对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外,还需要更为深入有效的进行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遵循生态学规律,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系统本身进行修复。

它强调大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又能避免过多
的人为干预给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生态修复是现代滨水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滨水区规划出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滨水景观已成为各国景观规划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4.1.3高密度开发型规划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还有一种高密度开发的发展趋势,由于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宝贵的景观空间,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诸多综合效益,这是其它景观空间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滨水景观总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的公共化,具有开放性,它必须面向大众,服务于所有的城市居民及外地来客,而不再是被某些个人,小集体所占有的私人空间,成为他们的“后花园”。

要想提升滨水景观的公共性与开放性,需要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植被绿化、开放性的公共建筑,即更多的景观环境,如在日本东京海湾区都城新中心开发规划方案中就包括:居住区规划、商业区规划、市政设施规划、防灾规划和交通规划5部分,旨在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滨水景观、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安全抗灾的城市。

因此,这些城市滨水区将朝着高密度的景观环境建设的方向发展。

4.1.4旅游游憩型规划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放松身心,缓解各种压力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

城市滨水地带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娱乐游憩环境。

蜿蜒曲折的滨水岸线,浪花翻腾的大海,波光粼粼的湖面,郁郁葱葱的小岛,都
是令人赏心悦目,极其向往的自然风光;在城市滨水区还能开展各种水上娱乐游憩活动,满足人们的亲水天性,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被建设成城市公园为全体市民服务。

城市滨水区无论对于城市居民还是外来旅游者,都是最佳的游憩场所,是城市形象的点睛之笔和城市名片,随着休闲文化时代的到来,以rbd为标志的娱乐休闲商业区必然会成为当今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又一大趋势。

5结语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凭借着临水聚居活动,人类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

随着现代人类文明智慧的加速演进,现代与未来人类对于滨水景观及其承载的滨水聚居环境的偏爱必将与日俱增。

从滨水而居到滨水而聚,伴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城市转型,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性等,这些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化为标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理念已经为世人所瞩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钟虹滨,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理念[j]1国际城市规划,202x (24):69-701
[2]焦士兴,关于生态修复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j]1水土保持研究,202x(13):1271
[3]铃木美湖,日本东京海湾区都城新中心开发规划方案概述[j]1中国园林,202x(11)
第三篇:滨水景观设计说明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位于黄河大堤以北,107国道两侧,京港澳高速以西。

与郑州一河之隔,三桥相连,距郑州市中心25公里,距焦作市中心35公里,距新乡市中心4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豫北地区联系郑州的重要节点,也是郑州辐射豫北的“桥头堡”。

该项目位于新乡市平原新区,属于城市新区建设区域,基地面积约为118公顷,现有水域面积约为80公顷,该水域有自然水体补给,与周围的5条河流相连接,规划区域周围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等。

沿湖景观面积30多亩,该景观的规划设计与的中心大面积的水域生态系统,将形成一条亮丽的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观光、休憩及户外活动的城市空间。

二、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1)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与亲水性;
(2)景观的可游性、可赏性和可参与性;(3)景观的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
目标。

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绿地、建筑、市政、电力方面规划
2、新乡市城市整体规划
3、新区现状基础资料
4、设计任务书
四、规划原则
1、生态性设计原则:
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2、亲水性设计原则:
该滨水绿地,整块用地沿湖岸依次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

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沿湖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3、休闲性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

五、总体布局规划设计
景观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上按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条曲动的主游路把
一系列景观节点很好的连接展开。

(一)、花前月下景区:
该景区位于湖泊西北部,广场为完全对称式布局,中轴线的中心为一旱地喷泉,两侧为石构艺术小品及花坛,景区内设置游步道,将各景点相连,绿地内种植以各色花灌木组成不同的色彩,视觉效果强烈。

近水处设一木制亲水观景平台,可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同时亦可满足举家到此观景、嬉戏、健身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该景区在绿色翠堤上,成为视觉的凝聚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向心力。

(二)、古韵新影景区
该景区与花前月下景区相邻,入口广场采用一尊玉溪雕塑,来映射新区的商业发展历史,以最高的诚信向世人展示新乡市人民的高尚品格和商业精神,诚信为本,和谐发展的共同发展的理念。

广场有特设的构筑物和图腾铺装来呼应雕塑。

(三)、翠堤春晓景区:
该景区是一个单独的空间,半私密性质,以一座采用现代拉膜结构的白色为主景,这种轻盈的结构在水边十分合适,造型美观大方,色彩柔和,富有现代气息,屹立在风光逶迤的湖边,与湖上帆影遥相呼应,不仅有一份心旷神怡的意境,还象征新区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展翅高飞,一帆风顺。

虽然是寓意,却代表了人民的心愿。

在此观景,情景交融,自然美景与现代城市景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达到了景观渗透的效果。

(四)、欢乐家园景区
该景区位于南侧,入口广场设有中心喷泉和两侧的小型景观喷泉,弧形圆形花坛对称分布于广场两侧,造型独特的景观灯立于花坛中心,十分壮观。

在滨水处有大型健身馆和游泳馆,白色的馆顶、艳丽的鲜花、五彩的灯光形成强烈的色与光的对比效果,极具现代感,与近水远天相映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五)、伊林垂钓景区
该景区位于湖泊西部,在景区的中部设有一个观景长廊和一处露天茶座,当游人疲惫的时候可以在此休息、观景、品茶,又设垂钓台,游人可享受“姜太公垂钓”的惬意,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

此处还通向一片生态湿地,一片茂密的芦林,让游人充分体验出“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境界,将成为该景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六、植物配置
强调四季景观效果,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现与感受的变化,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观空间。

1、观赏乔木:香樟、桂花、栾树、雪松、玉兰、垂柳、松
2、色叶乔木:红叶李、银杏、水杉
3、观花树种:紫薇、合欢、日本樱花
4、造型树种:竹柏、苏铁、龙柏球
5、花灌木:金银木、丁香、红花继木、杜鹃、矮美人蕉、芦竹
6、地被植物:麦冬、鸢尾、红景天
七、景观照明设计
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泛光灯、水景灯及音响式草坪灯。

主干道的庭院灯布置间距为20至30米、草坪灯为10至15米间距,在满足绿地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应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

第四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水体的部分。

”水滨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海滨。

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

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力。

纽约、悉尼、威尼斯和我国香港、苏州、青岛等都是因其滨水特征而享誉世界。

然而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集聚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求的最佳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恶化,城市滨水地区成了人们不愿意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

近年来,城市转型为滨水地段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同时北美早期案例的成功实施也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滨水区开发所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

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且往往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他
地区的发展。

在城市向外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也呈现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

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

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

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

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

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

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